3月份以來,圖們市殘聯採用「清、拆、建、管」四步工作法,將人居環境整治的安排部署落到實處,在包保村開展了一場力度強、見實效的人居環境整治活動,開啟鄉村「美顏」模式,有效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由於村裡群眾居住分散,市殘聯摸索建立以點帶面的工作措施,利用每周五固定一次的清掃活動,開展「清三堆美四旁」行動,即清理垃圾堆、柴草堆、雜物堆,對村屯旁、住宅旁、道路旁、河道旁進行美化。村兩委動員全民參與,凝心聚力、埋頭苦幹,將整治任務分解到戶、到人,確保整治任務落實,使全村環境衛生產生明顯改觀。
市殘聯還堅持抓重點、克難點,自拆與助拆相結合,對瀕臨倒塌、有礙觀瞻的房屋、牆壁和影響通行的障礙物進行拆除,徹底解決村頭路邊、房前屋後的破舊雜亂現象。將清整、清除出來的閒置地塊分類使用,小塊空地動員村民種植辣椒等時令蔬菜,變身「小菜園」,大一點的空地栽上花種上草,變身「小花園」。「變」的是居住環境,「提」的是幸福指數,通過一「拆」一「改」,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以「愛國衛生活動月」為契機,市殘聯對村部旁旱廁進行拆除,重新選址修建公廁;加大宣傳力度,向村民發放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冊,提升村民健康素養;利用春季植樹造林有利時機,協調林業部門種植各種苗木百餘株,進一步優化村容村貌和自然生態環境。
針對群眾保護意識薄弱,對清理農村垃圾、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問題,市殘聯通過積極宣傳村規民約,將人居環境整治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配備車輛和清運工具,村黨員幹部劃定責任區帶頭清掃衛生,轉變了群眾的「等靠要」思想,徹底破除「農村環境衛生本來就這樣兒」「垃圾天天清天天有」的錯誤觀念,使改善村居、家居環境成為共識。
【來源:吉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