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7分和653分,614分和615分,這麼默契的分數,來自長沙兩對雙胞胎姐妹。
她們是幸運的,因為她們能感受到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你」的奇妙。但她們共同擁有的特質都是努力:她們會吵架,也會一起討論不會做的題;會競爭,更會在學習和生活上互相幫助。
「未來,我們還會在一個城市麼?」有趣的是,她們有一對選了不同城市,一對選擇繼續在一起。
本報記者沈顥王微劉雙
實習生楊卓謝勝男通訊員劉筱清長沙報導
長郡中學雙胞胎
姐姐吳雁格
理科657分(裸分)
理想專業:建築學
妹妹吳格燕
理科653分(裸分)
理想專業:建築學
[她們的默契]我認為好看的電影妹妹也會覺得好看
兩人在一起最喜歡的事就是看電影,《傲慢與偏見》是她們的最愛。在電影上也十分有默契,看到一個東西會同時聯想到電影裡的某句臺詞,姐姐還說:「我認為好看的電影,保證妹妹也會覺得好看。」「姐姐幹練通達,妹妹活潑天真」,這是妹妹的同學對二人的評價,這也算兩姐妹難得的一點區別。
兩人小時候還會偶爾鬥嘴,甚至拳腳相向,懂事後就沒再吵架,可兩人從不以姐妹相稱。「開口就直接說事,我們心裡都形成了默契。」姐姐說。兩人在品味和喜好上也有著同樣的默契,就算不在同一個城市讀書,卻都想學建築學。
長郡中學的吳雁格和吳格燕是一對孿生姐妹,不僅名字難分清連人也難分清。姐姐吳雁格比妹妹吳格燕大5分鐘,雖然小時候也常打架,但大了之後感情好到如膠似漆。讀起書來也是你追我趕,這次高考中,姐姐657分,妹妹653分,連成績都這麼相近,兩姐妹還都著迷建築學。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姐妹倆就自己去上學,不需要家長接送。放學回家後,爸媽在客廳看電視,她們在客廳寫作業卻不受影響,不會去偷瞄電視一眼。爸爸培養姐妹倆從小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即使家長說不檢查作業,可她們還是會保質保量地完成。兩人會在一起討論不會做的題,但寫作業還是分開寫。
姐妹倆初中就讀於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在初中10個直升到長郡中學的名額中,姐妹倆就佔據了2個。
爸爸透露,初一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姐妹倆雖在不同的班級,卻是同一個英語老師,姐姐剛上完英語課,妹妹接著上時,老師問,「你不是剛上過我的課嗎,怎麼又來了?」妹妹只能無奈地說,那是我姐姐。兩人還因此事有了「格姐」和「小格姐」的外號。
在同一屆畢業生中,長郡中學共有6對雙胞胎,吳家姐妹是當中高考成績最好的。當爸爸告訴二人成績時,姐妹倆都不敢相信,「我們估分只有610分和605分,預想是到中南大學」。姐姐說,看到成績的時候很開心,因為可以選擇更好的學校。
兩姐妹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在一所學校,早上一起上學,晚上一起放學回家。這次高考,從小沒有分開過的兩人決定報考不同城市的大學,這樣一來可以互相到對方的城市去玩。
長沙市一中雙胞胎
姐姐吳希子高考成績:理科614分(裸分)理想大學:中國政法大學
妹妹羅曦冉高考成績:文科615分(裸分)理想大學:美術專業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她們的區別]一個文靜一個有氣場,實在不一樣
雖然是一對雙胞胎,但兩人的區別還是很明顯。妹妹羅曦冉看起來很文靜,在與記者聊天的過程中,姐姐吳希子更多的是負責回答。「你如果被賦予了姐姐的身份,會不由自主地要擔起責任。」吳希子說得非常自然,小時候保護妹妹是由於大人的「敦促」,長大後,就成了一種習慣。
在吳希子眼裡,妹妹看起來和實際上都比較文藝,但也更加的對自己想法比較堅持。羅曦冉心裡的姐姐,「嗯,有責任心、有自帶的領導氣場,比較管事一點。」
6月25日,高考成績公布,在長沙市第一中學,安安靜靜坐著的一對雙胞胎姐妹花格外引人注意。姐姐吳希子學理科,高考成績614分;妹妹羅曦冉學文科,還是一位美術特長生,文化課考了615分。
兩個人都扎著馬尾辮,一個發質較為蓬鬆,另一個則較為服帖;兩個人都穿著素淨顏色的衣服,但一位是有領子的襯衫配多口袋的中褲,另一位則穿著較為貼身的T恤和寬鬆的長褲;兩個人身高都差不多,但一位看起來有點肉肉的,另一位則十分清瘦。
「她這次比我還多一分,很煩啊。」吳希子甩甩手笑著說。在羅曦冉的心中,姐姐喜歡對答案,但其實姐妹倆並沒有嚴重的競爭意識。
「其實小時候,我的成績好一些,初中之後妹妹更好。」吳希子說自己是有過「低谷」經驗的人,妹妹雖然對成績不大在意,不過偶爾也會因為成績有點「愛哭」,自己反倒常常安慰她。
姐妹倆一個學理一個學文,而這次英語也考了相同的分數,在學習上是否會經常交流?吳希子說,兩人都有自己的複習方法。自己學理科,比較重視基礎知識,平時喜歡看上課時記錄的筆記,還需要多做題。羅曦冉學文科,多記、多背,「還是要看感覺」。
而吳希子、羅曦冉兩姐妹從小學到高中,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文理科分班後才分開的,會不會擔心學校不在一起不習慣?兩人對著眼神說道,「家人覺得我們去哪裡都可以,只要在同一個城市就行。」
[女神時間]
——她們都來自長郡,才藝雙全,都被北大錄取。正應了網上那句段子:有些人明明可以靠臉,偏偏要靠實力。
學聲樂的她考出600多分
她的幸運:獲得降低50分錄取的優惠她的努力:半年前她成績還滑坡嚴重
本報長沙訊6月25日下午,被北大降低50分錄取的顧藝璇用美聲演唱了在北大自主招生時的曲目《笑之歌》。用老師的話說,顧藝璇是一個「人長得好,歌唱得好,成績也好」的「三好學生」。她高考文化分為603分,是北大在全國招收的3個聲樂類特長生中的一個。
顧藝璇並沒有想過自己會在聲樂上有所發展。她是在一次新生歌曲大賽中被老師黃琦發現的,「她在上面又唱又跳,聲音特別好聽,是個可造之材。」
高一下學期開始,顧藝璇進入長郡中學合唱團,開始學習美聲,和很多合唱團的同學一樣,是被臨時培養、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排練的學生,他們中不乏被復旦、廈大等高校錄取的同學,更幸運的是,顧藝璇通過北大嚴格的自主招生考試,獲得降低50分錄取的優惠,最終被北大錄取。
去年暑假,顧藝璇還隨合唱團一起遠赴德國進行音樂交流。「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唱歌。」顧藝璇說,唱歌會給她帶來很多驚喜,曾獲得過「湖南省中學生『三獨』比賽」獨唱第二名。
高三上學期,因花費了太多時間在訓練上,一向成績優異的顧藝璇成績滑坡很嚴重,每次月考都受打擊。為把之前的學習補上來,顧藝璇在1月份知道獲得北大自主招生降分資格後,暫時放下聲樂練習,偶爾哼上幾句過過癮,最終考出了理想的好成績。 記者沈顥實習生謝勝男通訊員劉筱清
練大提琴的她想學經濟
她的幸運:北大今年錄取的唯一大提琴手她的努力:剛開始每天中午不午睡要練琴
本報長沙訊曾薇是長郡中學女神級的人物,169釐米的身高高挑勻稱,外形甜美乖巧,她是長郡中學交響樂團的大提琴首席。因為提前被北大看中,降一本線錄取,考出565分的曾薇將成為長郡中學首位被北大錄取的器樂類藝術生,她也是北大今年錄取的唯一一位大提琴手。
曾薇最早學的其實並不是大提琴,她從4歲開始學鋼琴。等到七歲多她個頭能拉大提琴了,在湖南省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首席的爸爸就開始教她學大提琴。由於每天中午不能午睡要練琴,曾薇其實很牴觸拉琴,但生性乖巧的她還是堅持了下來。當過了十歲,她漸漸在大提琴中找到了樂趣,主動愛上了拉琴。還獲得了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九級優秀,以及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團體一等獎。
參加比賽和演出有落下的學習,曾薇會找老師補課,有時候甚至去請輔導老師。雖然她提前被錄為特長生,中考時她還是考了6A的好成績,上了長郡中學的錄取線。看到她大提琴拉得好,不少爸爸的朋友都勸曾薇去報考中央音樂學院,曾薇想了很久,決定參加高考考綜合性大學,她認為讀書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今年1月份她在網上報名北京大學的交響樂團,沒想到一路過關斬將,成為最後的幸運者。
曾薇說,想去北大學經濟,儘管只把大提琴當做特長,但不會落下琴藝。 記者沈顥實習生謝勝男通訊員劉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