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裡的寶貝,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
可是洋洋最近卻讓父母感到擔心,今年5歲的洋洋一直跟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很少跟她在一起,只是每到周末的時候夫妻倆才會一同去看洋洋,並且陪她過個周末。
但最近一個多月,父母發現每周五回去的時候洋洋都會吵著肚子痛,可是又沒有發燒或者腹瀉的症狀。
剛開始父母還以為奶奶給吃錯了什麼東西,可是奶奶說她跟洋洋吃的都是一樣的,自己卻沒肚子痛。
昨天又到了周五,夫妻倆下了班就急忙趕去看洋洋,果然,一見面孩子就又說肚子痛。這次,父母連忙帶孩子去了醫院看急診,雖然洋洋不願意去,但是也拗不過爸爸媽媽。
等到了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醫生發現洋洋很健康,實在找不出肚子痛的原因,而且看著洋洋的表情,也不像生病了很痛苦的樣子。
最後醫生讓洋洋父母先出去,他單獨跟洋洋談了談,終於弄清了原因。
原來,洋洋的父母當初懷上洋洋時並不準備要孩子,而且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好。所以生下洋洋後就把孩子扔給奶奶照顧然後出去打工了。
雖然每周末都會回來陪洋洋,可是總是伴隨著爭吵,這讓洋洋覺得很難過。
後來洋洋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只要裝病,爸爸媽媽就不會吵架了,還能多陪自己一天。
聽了醫生的話,夫妻二人慚愧地低下了頭,最後醫生勸道:「其實孩子這樣子,你們夫妻倆要負主要責任。」
其實孩子要的並不多,只是想要父母陪在自己身邊,一家人能夠每天都高高興興地在一起。
父母經常吵架,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1. 孩子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
最近,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原生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氣憤和諧的原生家庭給一個人的童年填滿了愛與信任,這樣的人長大後也會用正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
可是如果父母經常吵架,家裡的氣氛總是高壓的,生長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中的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每天都處於擔驚受怕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因為他會覺得父母吵架可能是自己做的不夠好,不被父母喜歡,變得不自信。
所以他會想要迎合別人,討好別人,來讓自己受到喜歡和關注。
2. 孩子可能會變得叛逆
如果是家有男孩,那麼父母經常吵架的結果極有可能會導致男孩變得叛逆,破罐子破摔。
看到父母沒有別人父母那樣的恩愛和睦,有的只是不停的爭吵和謾罵,這種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產生極壞的影響,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耳濡目染地模仿父母的行為,用暴力去解決事情,從而變得更加叛逆。
3. 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
當一個人只有被愛包圍的時候,心裡才會也充滿了愛,才會變得自信而勇敢。而如果家裡每天都是爭吵聲不斷,孩子在最需要父母一起保護的時候卻每天面對最親的兩個人互相指責,謾罵,甚至大打出手,這會讓孩子覺得恐懼。
每天都活在這種恐懼下,孩子接觸不到積極樂觀的情緒影響,心裡就會充滿悲觀的想法,他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
很多網友都說自己的童年被父母吵架的陰影籠罩的時候,每天都心驚膽戰,甚至只要父母一說話心裡就很害怕。
這就說明了父母吵架會讓孩子得不到安全感,也會變得不自信,從而影響整個人生。
4. 影響孩子日後的婚姻觀
一個人將來在婚姻裡扮演什麼角色,很大原因取決於他的父母的婚姻是什麼狀況。如果父母相敬如賓,恩愛有加,那麼孩子在將來的婚姻中跟伴侶也會如此。
而如果父母經常吵架,互相詛咒,孩子在面對婚姻中出現的問題時也不會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和正確的心態,甚至導致婚姻的破裂。
既然我們選擇了做父母,生下了屬於自己的孩子,那麼就要負起負責,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考慮到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