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離開蜂脾,子脾會出問題嗎?聽聽福建養蜂人如何說

2020-12-17 閩南蜂哥

子脾就是蜜蜂的家,不管理什麼時候,蜜蜂都不會長時間離開子脾,除非他們想逃跑了,不要這個家了。其實養蜂人都清楚,子脾中心的溫度,必須保持恆溫狀態,一旦溫度失衡過久,子脾裡的幼蟲變會凍死。夏天的時候還好,外界氣溫高,子脾保溫效果好,冬天就不行了,外界氣溫低,子脾保溫效果差,很容易凍死幼蟲。說到子脾那還得分類,什麼樣的子脾容易凍死,什麼樣的子脾不容易凍死,接下來我們就來講一講。

子脾分類與溫度的影響

中蜂子脾可分為:卵脾、幼蟲脾、封蓋子脾這三類,卵脾必須保持一定的溫度,才能正常的孵化出來。幼蟲脾必須在34度左右,才能健康成長。而封蓋子相對好一點,但是長期過高或過低的巢溫,也會影響封蓋子的蛻變,會導致蜂蛹過早或退後出房,直接影響蜜蜂的壽命。

什麼的子脾容易凍死

卵脾與幼蟲脾,常常會混合在一起,所以養蜂人也稱之為,卵蟲脾。而正常的封蓋子,應該是整片整片的,大面積的封蓋子,才叫封蓋子脾。

卵蟲脾容易凍死

卵蟲脾,特別是幼蟲,是很容易凍死的。在沒有蜜蜂的保溫與餵養,正常暖和的氣溫下,幼蟲也扛不了幾個小時。在氣溫低下的冬天,沒有蜜蜂的保溫與餵養,幼蟲扛不過兩小時,就會凍死。當然冬天的氣溫也有高低,但是也扛不了幾個小時的。

封蓋子脾不容易凍死

封蓋子脾就不那麼容易凍死了,因為蜂蛹本身會產生熱量,整片的封蓋子,能夠互相取暖,只要外界的氣溫能保持一定的溫度,封蓋子就不會凍死。但是冬天氣溫低下,再加上沒有蜜蜂的保溫,封蓋子也是扛不住的,一旦溫度太低,蜂蛹也會陸續凍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蜜蜂子脾會發臭?蜜蜂子脾發臭怎麼辦?
    相信很多朋友在養蜂的過程中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有的蜂脾提出來的時候會發現一股很難聞的臭味,但是找遍了整個蜂脾似乎並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蜜蜂子脾出現臭味的情況呢?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蜜蜂子脾發臭?今天蜂部落就來給大家分享這個問題。
  • 一脾蜜蜂過冬技術,蜂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冬末是弱群最難熬的時刻,寒冷的北風,狠不得將大地吹成冰塊,即使是南方暖冬地區,也會受到寒流的侵蝕。雖然養蜂人用盡了解數,但也難保弱群蜜蜂,越冬後出現嚴重退蜂。有些養蜂人,乾脆把蜂群合併起來越冬,有些養蜂人,直接組成雙群同箱。這樣的操作,確實能夠最大程度上,減輕弱群越冬時的困苦。
  • 野外收捕蜜蜂技術2,新手抓蜂抓不完怎麼辦?家裡沒蜂脾怎麼辦?
    不過在收捕野蜜蜂的時候,就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可意料的事情,比如:抓蜂抓不完怎麼辦?家裡沒有蜂脾又該怎麼辦?野外收捕蜜蜂技術2蜜蜂只收捕一半的處理方法收捕野蜜蜂,最怕的是遇到不能挖開的洞穴蜂,這種野蜜蜂只能用煙燻的方法,將蜜蜂逼出來,再進行收捕。
  • 蜜蜂越冬期間,養蜂人還能檢查蜂群嗎?聽聽養蜂專家怎麼說
    氣溫大降寒冬來臨,養蜂人聊得最多的話題,便是蜂群越冬的事情,特別是關於蜂群內部儲存多少蜂蜜,才能讓蜜蜂安全越過冬天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每一群蜜蜂的群勢,所處的環境,居住的蜂箱,培育的子脾等等都不相同,食物的消耗自然也就不同。
  • 中蜂養殖,一箱蜜蜂幾脾蜂合適?老蜂農:不一定
    導讀:關於中蜂一箱幾脾最好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不一定的,因為中蜂的野生能力比較強,而這種野生習性也直接導致了中蜂在每個地區的群勢不同,所以關於中蜂一箱幾脾最好的問題,用一個籠統的回來,蜂部落認為是不妥的。
  • 一脾子脾很快就加成五脾蜂,為什麼會不久就滅群了呢?
    同時還教會了基本的飼餵和管理方法,告訴了蟎蟲的防治方法,有什麼問題要及時來請教。可這個老朋友把蜂拿走以後,就沒有來過問了,可能當時農忙,路途比較遠不方便吧。直到一個月左右,進入7月份了,機緣巧合碰到這位,父親就問蜂養的怎麼樣。當時這位老朋友很高興,說蜂養的很好,已經加到5張蜂脾了。父親覺得很意外,為什麼要加這麼多巢脾呢?
  • 明明是蜜蜂造的脾卻熬製不出蜂蠟,難道蜜蜂也會造假?
    導讀:養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蜜蜂的蜂蠟主要是用來建造蜜蜂的巢脾,所以有經驗的朋友都會用蜜蜂的巢脾經過水煮後冷卻來獲得蜂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的朋友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收取來的蜂蠟水煮冷卻後沒有發現蜂蠟浮在水面上,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 養殖蜜蜂,一個蜂箱需要準備多少個蜂脾?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導讀:關於蜜蜂箱內配備齊全的需要多少個巢脾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個問題要根據蜜蜂的種類來看,還要區分不同區域內的蜜蜂能夠維持群勢,同時也要注意正確的加脾方法,我們具體來看一下。第二:意蜂如果我們養殖的是意蜂,一般意蜂是雙王群帶繼箱飼養,如果只是小群,也採用巢箱飼養,方法和中蜂一樣,設備也是一樣的,巢箱對應中蜂巢箱配備,雙王群帶繼箱與中蜂的雙王群帶繼箱配備一樣,只是巢脾大小不一樣,蜂箱根據養蜂人需要選擇意標箱或者中標箱。
  • 匠人十年磨一劍,養蜂人一年分十箱,這樣養蜜蜂可行嗎?
    在養蜂界經常聽別人說,某某某養蜂大師,一箱蜜蜂一年可以養成十群,你們相信嗎?其實閩南蜂哥是相信的,但是這裡有一個迷區,我們放在後面來講。單從理論上來講,要將一箱蜜蜂,在一年的時間,養成十群蜜蜂,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在現實養蜂中,哪些養蜂人會這樣去操作呢?新手養蜂人,就是這樣的一群養蜂人。總是想快速發展蜂群,總是想「一年磨十劍」。
  • 有的子脾裡面有蜂蜜,蜜蜂會把蜂蜜裝在有幼蟲的巢房中嗎?
    關於子脾裡面有蜜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蜂群中的蜂脾過少或者蜂脾調整不當造成的,一句話如果我們的子脾裡面有蜂蜜必然是蜂脾比例出現了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具體該怎麼解決。①蜂脾的分布規律:對於蜂脾的分布規律來說,實際上這就是蜂窩的分布規律,我們可以根據溫度來看分布情況,一般蜜蜂幼蟲發育的位置需要較高的問題,邊上有蜂蜜更加利於中間位置保溫,花粉接近幼蟲更加有利於工蜂取出,所以說從蜂脾的分布來說,其實一個正常的蜂群中,蜂窩的分布情況是中間為子脾、然後是粉脾,最後是蜜脾,由於蜂群中需要的花粉並不多
  • 新手養蜂,子脾上出現雄蜂封蓋子和蜂卵,可以培育急造王臺嗎?
    導讀:新手養蜂,子脾上出現雄蜂封蓋子和蜂卵,是不是可以用來培育急造王臺的問題,從標題上來說,這個操作是無法實現的,但是操作下來又是可以實現的。所以蜂部落認為這個問題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子脾上出現了雄蜂封蓋子脾,且有蜂卵存在,是不是可以用這個蜂群來培育急造王臺,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這個操作是不是可以實現。雄蜂封蓋子脾和蜂卵可以用來培育急造王臺嗎?
  • 養蜂就得查蜂,查蜂查什麼?這些問題需注意,專業養蜂人都這樣做
    一般我們把養有50群蜂的養蜂人才稱之為蜂農,蜂農的日常都是忙碌的,他們必須每天排查蜂群,稍有問題才能做到立即處理。養蜂就必須查蜂,那麼面對眾多的蜂群,蜂農是如何排查的呢?在一年當中,每個季節檢查蜂群時間的長短都是不同的,我們應該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春秋季節,由於溫度較為適中,蜂群也比較溫順,我們檢查蜂群的時間也就可以適當地延長,檢查就要做到全方位了。
  • 蜜蜂為什麼不進花粉,是蜂王有問題嗎?如何處理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解答蜜蜂不進花粉與蜂王老了有沒有關係。從問題的後半句,我們可以肯定的給有答案,就是蜜蜂不進花粉,並不能說明蜂王老了。子脾上無卵蟲,蜜蜂沒有採集花粉的動力在蜂群中吃花粉的角色,只有蜜蜂幼蟲。
  • 蜜蜂綁脾過箱技術,還有這些講究,專家遷移蜂群還真不一樣
    自從20世紀70年代,活框養蜂技術傳入我國以後,大量傳統土養中華蜜蜂的養蜂人,改用了活框養蜂技術。最初採用活框養蜂技術的養蜂場,沒有中華蜜蜂的框脾,只能採用綁脾過箱的方法,來進行蜂群的遷移。由於中華蜜蜂天生具有愛飛逃的習性,所以經常綁脾過箱以後,蜂群第二天就飛逃。
  • 蜜蜂吃好住好為什麼還要逃跑?這3個問題很多養蜂人都忽略了
    在過去,由於山區物流滯後,蜂箱大多由養蜂人自己製作,由於對蜜蜂習性不了解,導致很多養蜂人收到蜜蜂以後蜜蜂也會逃跑,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對蜂箱的處理不足,其中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分享有異味,但是現在就算是邊遠山區想要買到煮蠟的蜂箱也已經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蜜蜂飛逃的現象還是沒有減少。那麼在活框養殖技術已經深入農村的今天,究竟還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蜜蜂飛逃呢?
  • 蜜蜂聚集在門口是啥原因?看看養蜂人如何解說
    新出房的蜜蜂體內含有大量的卵黃蛋白原,出房後則會吃大量花粉製造蜂糧來哺育大幼蟲, 幾天之後這些新蜂就可以分泌王漿來哺育小幼蟲和蜂王,當體內的卵黃蛋白原降低到一定程度, 血液中的血糖提高到一定程度,它就轉變成了外勤蜂 可以承受採集等高負荷的活動 ,血糖高,心臟跳動快,產熱自然也多。
  • 水火不容的中蜂和意蜂,養蜂人用了一計,意蜂乖乖給中蜂「打工」
    說到中蜂和意蜂,相信我們很多朋友都不陌生,這兩種蜜蜂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在蜜蜂養殖中因為中蜂和意蜂混合養殖引發的糾紛並不少,所以說中蜂和意蜂之間,可以說是真正的水火不容,養殖意蜂的人由於長期在外追花奪蜜,都害怕被養殖中蜂的人驅逐,養殖中蜂的人,也害怕自己附近有意蜂存在,但是有的養殖中蜂的朋友卻反過來了
  • 蜜蜂從蜂箱內拖出死幼蜂是怎麼回事?注意了,你的蜜蜂可能要逃跑
    在漫長的養蜂過程中,養蜂人都會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負責清掃蜂群內部衛生的工蜂會從蜂箱裡拖出還沒出臺的死幼蜂,我們也稱之為白頭蛹,這是怎麼回事呢?很多養蜂人可能會認為是蜂群生病了,例如爛子病,的確如此,如果蜂群真的得了爛子病,這種現象是一定存在的。
  • 如何讓蜜蜂不逃跑?養蜂人必須做好防的工作!
    我們養蜂,怎麼讓蜜蜂留下,這都是好多養蜂人頭痛的事情,怎麼給蜜蜂人為創造一個吃好住好的環境?怎麼讓蜜蜂安心為養蜂人服務呢!本人總結了七點:第一:蜂箱無異味,乾燥,乾淨!給蜜蜂人為創造密縫黑暗環境,巢門不要太大!
  • 野外收捕蜜蜂技術3,不出勤的原因,如何讓收回來的蜂群安心住下
    越來越都新養蜂人,養蜂技術不怎樣,但是野外找蜂技術和收蜂技術,倒是練了一手,不過再好的找蜂技術和收蜂技術,不懂得如何使蜂群住下,一切都是白費功夫。經常有蜂友問閩南蜂哥:"野外收回來的蜜蜂只結團,為什麼不外出勤採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