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學霸班級
這個畢業季,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臨床1507班不一般。臨床7班在2019年的考研中,全班30人23人考研成功,通過率達到77%,班級平均分高達377.2。其中兩人推免,考上學校均為醫學類重點高校,也不乏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中南大學等名校。同窗奮進五載,胸懷青雲之志。臨床7班的學子在百舸爭流中始終同舟共濟,30個熱血少年揮斥方遒、千錘百鍊,共同奔赴更好的自己。
同窗奮進,於你追我趕中齊頭並進
「我們班很有凝聚力,很團結,班上每個人都很真誠善良,學習氛圍也特別好。」以424分考到上海交通大學的考研狀元伍婷這樣評價自己所在的班級。正是這樣一個班集體,五年內連續四年獲得南華大學「先進班集體」、兩次被評選「五四紅旗團支部」、獲南華大學「十佳先進班集體」的榮譽,以及各種集體活動的獎項。
在實踐活動方面,班長呂卓嶽說「我們力爭做好每一項學院、學校布置的任務或學校鼓勵參加的活動,獲獎往往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只是儘量參與到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把活動做好。」無論是在微電影、主題教育班會活動、心理劇、健美操大賽,還是到敬老院和福利院進行社會實踐,班級成員都參與其中,力往一處使。「參與活動的時候感覺大家像兄弟姐妹,這增強了我們對班級的歸屬感。」以401分的高分考到中山大學的梁琴詩這樣說到。
在學習方面,臨床7班卻颳起了一股「攀比」風。6:40到自習室的伍婷經常能看到已經學習了很久的同學;周潤的室友總是在他睡懶覺毫不掩飾地「指責」他,「別人都學好幾個小時了,你呢?」臨床7班的每個成員都在你追我趕,比誰學得久、誰起得早、誰學得認真。但臨床7班每個人都在自己前進的時候不忘拉一把身邊的同學。如很多同學心電圖學得很吃力,班長呂卓嶽同學就經常搜集資料、題目來給同學補課學習心電圖;王浩的臨床技能學得很好,就經常指導同學如何操作;在考研備考期間同學間總是互相鼓勵、安慰。不僅如此,臨床7班不驕不躁,他們堅持自習,五年如一日,學校自習室裡總能看到臨床7班學子的身影。
比拼,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優秀;協同,是想和集體一起前進。
班委帶頭,於履職盡責中運籌帷幄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班委作為臨床1507班這一列火車的「車頭」是火力全開,帶領班集體不斷向前的源泉。班委們沒有因為工作繁瑣而敷衍了事,相反以班委之職責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並從中汲取養分。以呂卓嶽帶頭的班委得到班級同學的一致好評,梁詩琴說:「我們的班委也都非常給力,不僅有很好的組織管理能力,也有一顆為班級貢獻的心,在他們的引領下,同學們也都凝聚起來團結起來。」
被推免到中南大學的呂卓嶽在擔任班長前就已經做好規劃,立志建設一個內部氣氛和諧、學風優良的班級,以班風促學風,以學風展班風。在班風方面,呂卓嶽積極鼓勵每個同學參與到班級活動,以此促進同學的集體歸屬感和榮譽感;在學風方面,臨床7班在大一時就提出「黃金搭檔」概念,互相督促,一起進步。為了增強班級學習氛圍,臨床7班經常開班會指出班級存在問題和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每次獎學金的發放都會以開班會形式對獲獎同學進行表彰,以滿滿的形式感來讓獲獎同學帶動未獲獎同學,樹立起積極向上的班風。
對於班上的學困生,呂卓嶽堅持「一個都不能少」和藉助群體動力學,他認為:「一個人進步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班級集中力量解決問題。我們班上是採取一對一的幫扶措施,我會讓該專業比較好的同學來進行幫扶,這樣同學的成績就會慢慢提上來。」呂卓嶽為了讓班級走得更遠,在考研前一個月他和班級被保研的同學進行大量走訪,會和班級同學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敢於指出不足之處,幫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此鼓舞、鞭策同學。
久久為功,於日積月累中厚積薄發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神仙」班級的養成不是一朝一日,而是五年的沉澱與積累。臨床7班能夠取得如此成績,靠的不只是他們五年如一日的努力學習促成質變,還有他們作為醫學生追求極致、謹小慎微、腳踏實地的求學態度。
醫學精神以人為本、仁愛濟世、一絲不苟,臨床7班的學子在實踐中種種是他們為醫學精神添加的現實註解。在學習上和工作上,有呂卓嶽堅持反覆做小事,把小事做到極致,堅持「看懂不如想懂,想懂不如做懂」的理念,也有梁詩琴得不要求全都學會,但學就學好、吃透理解的精神。在實踐中,臨床7班到敬老院去慰問老人家,到聾啞兒童進救助站關懷聾啞兒童,把自己的臨床使命體現到這種基礎醫療方面,如給敬老院老人測量血壓或者進行體格檢查等,利用專業造詣奉獻社會、服務人民。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名醫學生,無論當初他們走上醫路的初心是什麼,經過五年的洗滌和學習,他們不僅儲備了豐富專業知識,更具備了作為一名醫學人的精神品格,懷揣使命與責任擔當,有著屬於自己的醫學理想。「新冠肺炎疫情讓我意識到了人類在未知疾病面前的脆弱,也讓我知道了未來醫學發展前景的廣闊,作為一名即將步入研究生階段的醫學生,我會更加努力,爭取為醫學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周潤說到。
臨床7班的成員在醫路上奔赴更好的自己時,始終如星星月亮般相互點亮前行道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我們曾經共同經歷的挫折必將見證我們明日的彩虹,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我們要繼續秉承日進又進、日新又新的人生態度,在助力健康中國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我們永遠在一起,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班長呂卓嶽如是對即將各奔東西的同學們說到。
來源: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新媒體工作室 策劃: 梁敏儀 李曾 文案: 梁敏儀 曾永豔 視頻: 李 曾 編輯: 陳 雨 封面: 莫嘉浩 審核: 曾永豔 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