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陪孩子聽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典故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我們稱之為成語。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幾乎每個成語都有自己的故事,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故事裡有文化,文化裡有故事,讓我們一起聽故事、學文化。
【成語】畫餅充飢【huà bǐng chōng jī】 【釋義】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空有虛名,不實用,也比喻用空想來自我安慰。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例句】沒有實際行動,理想只能是畫餅充飢,無法成為現實。三國時期,魏國早期有一個名叫盧毓的大臣,他是東漢末年名臣盧植的小兒子。他為人忠厚老實,不偷奸耍滑,而且學高八鬥,才智過人,皇帝見他是可造之才,很快就把他提升至侍中。在職位上勤懇工作了幾年,他對皇帝曹睿提出過很多對國家建設有用的計策,皇帝開始時對他保持戒心,怕他結黨營私,但是後來見他忠心耿耿、並無不軌之心,就升他做了吏部尚書。這樣侍中這個官位就空閒下來,一天皇帝讓他舉薦一個跟他一樣有能力接任侍中一職的人。盧毓第一次推薦一個叫鄭衝的人。皇帝說:你推薦的這個人我知道,他不合適這個職位,在想一個合適的而且我不知道的人吧。盧毓想了又想向皇帝推薦了了阮武和孫邕兩個官員。經過魏文帝的考核最後選擇孫邕擔任了侍中這個官職。 閒暇時間,曹睿對禮部尚書盧毓說:「幫助我國提拔選舉有才華的官員的重任就交給你了」。皇帝又交代他說」你要緊記,選拔人才時,他的名聲不過就像在地上畫的餅,畫的再好看也不能吃,華而不實罷了,要實地考察他的才華,一定要讓他的能力勝任他的官職才可以。「盧毓回答說:「只靠名聲確實不能夠選拔出德才兼備的國家棟梁之才,只能推選出平庸的人才。微臣以為選舉人才可行的辦法就是對後備人員進行逐級考察,以檢驗他們是否具有真才實學。自從廢除了考試法度,提升和降職全靠官員在社會上的名譽,這樣就導致選出的官員很多事濫竽充數,根本就不能勝任官職。」聽了他的諫言魏明帝採納了,緊接著下召制定考試的規章制度。此後,魏國選拔官吏就開始用推薦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為國家選出很多有用的人才,促進魏國社會的發展!
【END】
睡前成語故事活學活用
請各位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用這個成語在下方的留言區「造句」吧!
點擊閱讀原文,聆聽更多「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