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來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臘月寒」,是什麼意思?

2020-10-18 村樸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流傳下來很多很有道理的諺語和俗語。農村的這些俗語都是我國的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是對農村的生活的生動描述,非常形象也非常有特色。

例如有這麼一句話,「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頭」,這句話通常是農村的老人勸那些被誤解的人說的話,這句話儘管很簡單,但卻很好地描述了兩者之間的聯繫。這其中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背鍋。

像這些類似的俗語農村還有很多,並且還一直在農村廣泛流傳。例如:捉不到燒窯的,到處罰賣缸的;偷牛的沒事,拔樁的倒黴;自古英雄多含冤;貼了鹽不鹹,貼了醋不酸;好事總是小姑子,壞事總是新媳婦。等等,這些都是背鍋的俗語。

再例如:上等人賠錢嫁女,中等人養女嫁女,下等人賣兒賣女;上等人無病吃藥,中等人生病吃藥,下等人死不知藥。這兩句俗語就很形象地描述了農村關於等級的劃分以及一些窮人的無奈。

還有,一些農村的婦女非常愛咬舌根,議論別人家的事情,就有這麼一句俗語「人前若愛爭長短,人後必然說是非,不怕虎狼當面坐,只怕人前兩面刀。」這句話也非常的的形象。

描述農村的人情冷暖的「人來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臘月寒。直樹先砍,甜井先幹,好心無好報,好柴燒爛灶。」這句話說明了自己對別人很好,但是別人對自己就不咋的。

禾苗不認爹和娘,耕作到家多打糧,種菜老婆吃菜腳,做鞋老婆打赤腳。這句話主要描述農村的農民生活,說明農民每年很辛苦的勞作,但是卻往往捨不得吃穿,非常勤儉。

秦嶺山脈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麵。桃三杏四梨五年,葡萄兩年就換錢。這句話對我國的農村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描述,說明了南北差異以及農作物的種植時間。

一流天子二流王,三流國公四流相,五流將軍六流道,七府八州九知縣。一流王八二流龜,三流戲子四流吹,五流唱曲六流賭,七痞八盜九扒灰。這句話是農民對舊社會的人的等級進行劃分總結,大家都知道這九等人分別指的是啥人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打春過年暖,正月打春二月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先說結論:「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帶有很強的歷史時代性,在古時候農耕文化下,這句話是人們長期的經驗實踐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新時代的現在,反而就沒有那麼大的指導意義了。我就出生在臘月三九天裡,而前段時間我奶奶過世,恰恰也在臘月。我就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談談這個問題。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好糾結呀!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物質生活也比較匱乏的時候,農村的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對於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平常說的農村俗語,咱當時沒有更多獲取信心渠道的時候,這些農村俗語被人們當作農耕生產的重要參照物,指導著農民的生產活動,可見這些農村俗語當時的重要性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有很多關於過年的風俗習慣和俗語老話流傳至今,雖然簡單通俗,意義卻非常深遠。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到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以方便記憶和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經典的俗語歷久彌新,有些俗語則漸漸失去了它原本的色彩。
  • 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由於在下才疏學淺,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臘月不建房臘月是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按照《風俗通義》中的解釋,臘月的「臘」有兩層意思。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看看吧!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了,這句俗語究竟說的什麼意思呢?這裡面又包含的有什麼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句俗語的第一句「正月不理髮」,這裡說的是人們在正月時候,大部分的人一般都是不會去剪頭髮的,其實在很多農村裡面的人們對於剃頭的這件事情也是非常的有講究的,人們覺得在正月裡面的時候剃頭是非常的不吉利的,因為人們覺得在正月裡面剪頭髮會給家裡面的人帶來非常不好的氣運,因此人們也大多都會在過年前就把自己的頭髮給整理收拾好,幾乎都不會在過年期間去剪頭髮。
  • 在農村,常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什麼意思呢?
    本文由《農村家園》原創,轉載必究!大家好,歡迎來到農村家園,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農村,常說」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生在八月,去在臘月」,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從小聽農村老人聊天,互相之間你說一句俗語我也說一句俗語,當時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是覺得這些老人的知識好淵博啊,他們怎麼懂得那麼多。後來隨著歲數的增長,也在生活中慢慢接觸到了各種俗語,也能理解俗語的意思就開始感慨我們的前輩為什麼這麼厲害,可以總結出這麼有哲理的話,並把它流傳下來,用來指導我們晚輩的生活。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有道理嗎?而在古代,老祖宗對蓋房子也是有很多講究的。而今天咱們就說一下這句關於大門朝向的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那麼這句俗語又是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回答。說起這「大門朝西」,我還真說出一個奇葩事情來,而這件事和我的姑父有關,並出了一個「三改門」的事情。
  • 農村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撿兔,正月不撿雞」,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 進入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兔和正月雞不能揀」啥意思?
    農村俗語 ,是經過千百年來老農民傳下來的經驗教訓,就是告訴後人們必須遵守的,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 ,臘月裡的死野兔不能揀,春天裡的死野雞不能吃 ,動物死亡都是有原因的,不明真相千萬不能揀。如果我們在臘月的時候到山上去玩,碰到死去的野兔千萬不能撿回來吃,因為野兔它死的不明不白,也許被別人下毒藥死了,或者得什麼傳染性疾病 ,如果人吃了這樣的野兔 ,倒黴的還是自己 ,到時候損失萬八千那都不在話下。
  • 農村俗語「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啥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啥意思?進入臘月之後,年味就更濃了,冬天的氣息也從大雪紛飛中更佳了,寒冬臘月裡,我們期待春節的到來,春節快到了,春天還會選嗎?春季啥時候到來?現實中立春節氣可能會出現在年前,也可能會出現在年後,也就是我們說的是「立春在臘月」還是「立春在正月」,立春在不同的月份,對於農作物生產,對於天氣變化都是有不同說法的。俗話說「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這句話說明的就是立春節氣出現在臘月裡,而出現來年三月份的時候天氣還很寒冷。這句話從表面上是這樣理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二,距離過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人會害怕八月,女人害怕臘月呢?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今日正式進入臘月,人們常說「進入臘八就是年」,很顯然現在距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農村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而這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陸陸續續返鄉。今年冬季比較寒冷,如今正是處於三九四九階段,人們常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
  •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在農村,有許多不成文的俗語,都是在農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真理」。由於農民文化水平有限,沒有將它用文字記錄下來,僅以口頭相傳相下來的。農村俗語是簡單,通俗易懂,且蘊含豐富常識的一種農村語言。
  •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思大多也都比較通俗易懂。俗語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事情、習俗以及一些道理用俗語的形式呈現給後人,所以俗語才會讓很多人感到親切。
  •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老話其實是過去的一種說法,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對於漫長寒冷的冬季,早已經不像是過去那樣難捱,在過去不論生,仰或是死,對於寒冬臘月都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臘月也是一年之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數九歌的最寒冷的三九四九都是在臘月之中度過,而且還會盡力小寒大寒凍死老漢的節氣,可見沒有什麼季節比寒冬臘月在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