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以後,我們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特別關注。孩子在睡眠中成長,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睡眠了。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是舉著手睡覺,兩隻手握著拳頭,抱住頭部。我們擔心孩子的手露在外面會著涼,所以忍不住會把孩子的手收進被窩裡。但是不一會兒,孩子又把手伸出來了,所以家長索性不管了,限制不住啊!
有朋友認為,是不是只有新生兒才有舉著手睡覺的習慣,其實也不是。我家二寶現在都2歲多了,照樣還是舉著手睡覺,只不過不再是緊貼著腦袋,會稍微分開一些。也有朋友反應孩子4歲多了還是會舉著手,看來,這個姿勢會保持好多年。
還有朋友說,孩子很小的時候是把手抱住頭,兩隻胳膊是向上伸展的,大一點以後,孩子的胳膊開始平伸開,佔了床鋪大部分位置,搞得爸爸媽媽都沒法睡覺了。
孩子這睡覺姿勢讓我們有點發愁,不是擔心著涼就是嫌棄佔地方,糾正也沒法糾正,孩子到底為什麼會舉著手以「投降」姿勢睡覺呢?真是令人好奇的問題。其實這並不是大問題,我們看過這些解釋就可以安心了。
為什麼孩子喜歡「舉著手」睡覺
1、孩子舉著手睡覺,是在子宮裡養成的習慣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子宮的空間特別有限,要容納50釐米長6斤重的孩子,的確有些困難。孩子為了獲取足夠的空間,讓自己生存下來,只好採取蜷縮的姿勢,讓自己有安身之處。
孩子在子宮裡一般是雙臂蜷在胸前,雙腿交叉,團成一個橢圓形的形狀。這樣的姿勢保持了好幾個月,已經養成一種習慣。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最安全的姿勢是平躺,這樣可以防止孩子發生猝死症候群。孩子平躺的時候,習慣雙手抱在胸前,因為重力的作用,雙手就呈現出上舉的姿勢,分布在頭部兩側。
2、孩子舉著手睡覺,會感覺最自然
我們給孩子吃了母乳,孩子就會安然入睡。把孩子放到床上,讓他睡覺,會把他的手拿到胸前,握住,讓孩子不至於受到驚嚇,能夠睡得更踏實。等孩子睡熟了,他的手很自然地就放到了頭部兩側,看上去也非常自然妥帖。
其實,在睡眠狀態下,人體非常放鬆,大腦也會通知人體以最自然、最舒服的姿勢睡覺,孩子這種下意識的行為,就是最自然最舒服的姿勢。如果總是去幹擾他,他會反覆調整姿勢,這就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
3、孩子舉著手睡覺會感覺更安全
當看到危險的場面,或者恐怖場景時,我們也會下意識地抱住頭,好像抱住頭就安全了一樣。其實這就是人類的本能,當把雙手放在頭部兩側的時候,就會感覺很安全。
其實,這也和在胎兒期的狀態有關,子宮是最安全的庇護所,每每想起在子宮裡的情形,就是抱住腦袋睡覺的回憶,所以會本能地認為這樣睡覺最安全。
總結來說,孩子舉著手睡覺的能力是一種原始反射,跟擁抱反射、吸吮反射一樣,是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的表現,等到神經系統發育完善以後,孩子睡覺的姿勢就會發生一些變化。
擔心孩子著涼怎麼辦
因為孩子的手腳距離心臟最遠,所以血液循環比較少,手腳容易涼,保護手腳的溫暖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擔心孩子睡覺著涼是無奈的,總是想方設法讓他的手放進被子裡也是徒勞。
想保證孩子不著涼。最好的方式就是給孩子穿上合適的睡衣,孩子即使把手伸出來,也有袖子可以保暖,這就可以萬無一失了。我就給二寶買了睡衣,現在冬天也有暖氣,晚上也不太冷,蓋一個薄薄的被子,孩子睡得很安穩。
孩子睡覺的時候,不要輕易去打擾孩子,因為本來睡眠就是在深睡眠和淺睡眠之間交替進行,總是去打擾他,就會破壞他自己接覺的能力,睡眠質量受到影響,會影響身體發育
總之,孩子以投降的姿勢舉著手睡覺,是非常正常的,這不是什麼壞毛病,孩子會睡得更好、更安穩,家長大可放心。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