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為響應團組織號召,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7月29日,濱州學院體育學院微•夢青年志願服務隊以線上組隊線下實踐形式,在濱州、青島、濟南、淄博各鄉鎮地區進行為期十天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在實踐活動中,各隊員對留守兒童身高、體重、三圍、50米跑、一分鐘跳繩等項目進行了體質檢測,根據記錄的的數據並制定出一對一的健康體育鍛鍊方法。隊員們充分利用所學專業技能,對兒童進行了花樣跳繩、跆拳道、體育舞蹈等體育活動進行專業性教學,志願者們專門制定出足球教學內容,對兒童進行專業足球訓練和培訓,並細心輔導兒童暑期作業,解答小朋友的疑難問題。小朋友們不僅提高了對運動項目的興趣,而且在隊員們的鼓勵下勇於挑戰自我、堅持不懈形成良好的品質。
圖為隊員對兒童進行體質檢測並記錄監測數據,後期志願者通過分析數據為兒童制定出相應的教學內容,同時為建立體質檢測檔案做準備
圖為志願者對兒童進行花樣跳繩教學,在教學中志願者不僅耐心教授跳繩動作而且充分利用跳繩鍛鍊兒童的身體協調性,增強身體素質
圖為志願者針對兒童不同年齡階段進行跆拳道教學,在教學中,志願者細心鼓勵兒童勇敢挑戰自我、突破自我,要做到堅持不懈
圖為志願者對兒童進行專業足球訓練和培訓,加強兒童身體素質並提高兒童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圖為志願者對兒童暑期 作業進行輔導,志願者耐心講解兒童錯題、難題,使小朋友充分掌握學科知識
圖為志願者對兒童進行專業舞蹈教學,糾正孩子們的形體姿態
通過「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對於留守兒童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物質援助,真正要關注的是他們的心。作為「微•夢青年」,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身雖留守,心不荒蕪」,為此該隊伍制定了以下長期措施:
1、建立關愛檔案。各隊員通過對留守兒童情況進行摸底調查,詳細了解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愛好、家庭情況、家長務工地點、聯繫電話監護人等情況,建立留守兒童信息庫。
2、搭建關愛平臺。一是以網絡為平臺,做一名「聯絡員」,開通「親情視頻」,讓留守兒童與父母每周進行一次視頻交流,接受親情關愛;二是以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為平臺,做一名「播放員」,每周組織一次留守兒童觀看勵志教育專題片,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是以留守兒童活動為平臺,做一名「組織員」,利用節假日,組織各種有益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和成長的體育娛樂活動。
3、強化家庭、社會二結合的網絡教育。各隊員與監護人建立長期的聯繫,肩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通過電話聯繫對留守在家的子女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進行認真教育、管理、監督,使孩子感受到「微•夢青年」溫暖和關愛。我們將向社會各界不斷推動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監護網絡,逐步建立起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逐步形成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大環境,共同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
4、開展關愛活動。積極開展「代理家長」等關愛活動,由「微•夢青年」團隊牽頭,為留守兒童購買書包、文具、衣服、食品等學習生活用品,盡力為留守兒童解決實際困難,讓留守兒童在幫扶和關愛下快樂健康成長。
今後,「微•夢青年」將真真切切的走進孩子們,給孩子們的童年更多的關愛,用微薄的力量讓更多的孩子得到愛與保護,用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