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世界盃,現在沒有什麼新聞比『玉林荔枝狗肉節』更熱了!」6月21日傍晚,在熱鬧的廣西玉林市江濱路旁,玉林市民陳先生感慨地說。
玉林位於兩廣交界,是南方的一座三線城市,而當地在夏至吃狗肉、啖荔枝的風俗讓其一躍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各路媒體記者、護狗志願者紛至沓來,把玉林推入輿論漩渦。
玉林人覺得吃狗肉是祖輩傳下的風俗,既沒犯法也沒影響別人;護狗者認為貓狗等是伴侶動物,吃狗不僅不文明,且來源可疑,背後或存在盜販殺狗的黑色產業鏈。輿論風暴中的玉林會作出妥協嗎?當地的吃狗之風會因外界壓力而消減嗎?
壓力之下的敵意
垌口市場是玉林市區最集中的狗肉零售市場,有20多個鋪位常年銷售狗肉。夏至前夕,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到垌口市場的一家狗肉攤前,一聽到記者開口講普通話,攤主立刻投來異樣的目光,周圍的狗肉商販也紛紛怒目相向。
「他們(志願者)天天都來幹擾我們做生意,今天還來這裡拜呢!」原來,6月18日上午,一些外地來的僧人和動物保護人士剛在市場上做了一場為亡狗超度的儀式。在攤主眼中,這無異於一種挑釁。
一名來自福綿的狗肉攤主已在這個市場做了十多年生意,她說這些外地人年年來玉林鬧,前兩年影響還沒那麼厲害,今年政府嚴格控制,連外地活狗都進不了玉林。「現在貨少了,狗肉肯定賣得貴了,原來買10斤的顧客現在只買8斤。整隻的狗現在都不讓賣了,得切開的才讓擺出來。」
在不少商販看來,政府這麼做是為了不刺激愛狗的志願者,但卻損害了當地人的利益。「政府那些人就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亂管。」一名商販埋怨道。
在垌口市場,曾被媒體報導過的幾個屠狗的鋪面大門緊鎖,鏡頭中當街屠狗的場景,如今已不復存在。
新民路和江濱路是玉林狗肉店最集中的區域。記者採訪時,因為外地口音,同樣感受到了不少店主的敵意。
在新民路街口的一家大排檔,招牌上經營項目中的狗肉字樣已被塗抹掉,只保留著驢肉、羊肉、清水雞等其他招牌菜的菜名。18日下午4點多,記者來到店內想跟店主攀談,店主擺了擺手,說沒時間。看到店門口一幫食客正圍坐著狗肉火鍋吃荔枝,記者走上前剛想跟他們聊聊,店主馬上過來用玉林話對食客們說:「不要理他!」
多次碰壁後,終於有家經營狗肉火鍋的老闆願意跟記者聊聊。「人家不知道你的真實身份是什麼,也不知道你的目的是什麼,萬一是來搗亂的,放到網上去炒作,大家寧可不惹這個麻煩。」老闆解釋說。
位於江濱路的「玉林第一家脆皮狗肉」餐館在當地頗有名氣。18日晚,記者在店門口看到的招牌被改成了「玉林第一家脆皮肉餐館」,第二天再去時,這家店的招牌乾脆被一塊紅布給蒙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騷擾電話,讓老闆娘寧女士不堪忍受,不僅有人半夜打電話辱罵質問她,甚至還有人威脅她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我把電話報停了,招牌也撤了,想吃狗肉的一樣找得到這裡,而且生意比去年還好。」寧女士說。
暴力護狗引發的風波
因為工作的緣故,桂東南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玉林師範學院宣傳部部長徐一周時常會留意網上有關「玉林荔枝狗肉節」的各種爭論。他發現,以往夏至臨近才會引發熱議的這一話題,今年5月初就開始在網絡上發酵了。
「毫不誇張地說,現在紅豆社區玉林論壇都變成狗肉論壇了。」徐一周說,論壇上各類捍衛吃狗肉權利、攻擊吃狗肉行為的帖子層出不窮。他認為,少數護狗者帶有語言暴力的傾向,從反對吃狗肉擴大到抹黑玉林人,大家自然難以接受。
打開玉林人常去的紅豆社區玉林論壇,與狗肉節相關的討論頁面超過了50頁。「著名作家雪漠痛批玉林狗肉節:屠殺之城醜出一身冷汗」、「玉林狗肉節只是玉林人民心中的節日,狗粉醒醒吧」等刺激眼球的帖子吸引了眾多點擊和評論。6月9日,一則關於愛狗人士在玉林踹門救狗的帖子更是成為爭論焦點,目前該帖點擊量已超過11萬次,跟帖近千條。
網友「正午陽」稱,6月9日14時30分,他來到事發現場時,看到民警在維持秩序,幾個年輕人正在一家屠狗場門口和老闆對峙。詢問得知,當天上午一群來自外地的愛狗人士,以「深入玉林、參加取締玉林狗肉節行動」為名對這家屠狗場強行開展救狗行動。商戶向相關部門出示了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但愛狗人士卻踢壞商戶大門,聲稱這些狗是他們的,要求帶走。
「從動物檢疫合格證上看,這些狗來自湖北省某養戶,而愛狗人士自稱來自廣東、廣西,這些狗怎麼成了他們的呢?」正午陽認為,這些人的行為遠遠超出真正愛護動物的界限,明顯帶有暴力傾向,有關部門不應姑息。
6月18日,記者來到玉林市大新社區這家屠狗場時,發現大門緊鎖,人去樓空。大新社區居委會支書、主任文家榮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證實,當天確實發生了踢門救狗事件。
「那天早上我去現場時事情還沒有鬧大,也沒有過激行為。下午3點人家通知我,說發生了衝擊事件,我趕緊去制止。」文家榮說,這是他記憶中第一次有人衝擊社區。
「那家屠狗場是因為護狗者的衝擊搬走的嗎?」
「不是。因為他們早上三四點起來殺狗,影響周圍村民休息,再加上屠狗過程中臭味比較大,村民早就想讓他們搬走了。」文家榮回應說。
動物保護者的自信
在玉林活動的動物保護志願者中,來自四川廣元的杜玉鳳算得上一個標誌性人物。
6月21日是傳言中「玉林荔枝狗肉節」的正日子,上午10點,杜玉鳳和一批志願者來到玉林市政府廣場進行抗議活動。一行人剛舉出印有「玉林,我們今天為你哭泣」等字樣的標語牌,就被圍在一旁的當地人一把搶走。杜玉鳳找來紙筆重寫了一份,同樣被搶。
「狗是伴侶動物,有高智商,而且它能跟人溝通,能代替兒女陪伴老人度過孤單的晚年……」
還沒等杜玉鳳說完,一旁有些情緒激動的年輕人對她喝斥道:「你說狗可以代替兒女陪伴老人,你的意思是說你兒女是狗嗎?」
也有平和的市民把杜玉鳳拉到一旁,試圖跟她對話:「大姐,你們愛狗我們可以理解,可你理解我們嗎?」
廣場上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杜玉鳳也一遍遍地重複著她的觀點:常年食狗,導致癌症高發。拒絕吃狗肉,對玉林人來說是場健康革命。等到有一天玉林人不吃狗了,身體變好了,他們會感謝我們的。
這些天來,杜玉鳳每天都帶著志願者在各個屠宰點、交易市場開展救狗行動。閒下來時,她會組織志願者前往餐館、排檔集中的地方發傳單,宣揚「不吃狗肉」。由於媒體報導,他們的行動導致玉林頻頻登上新聞頭條,杜玉鳳也成為很多玉林人眼中最不受歡迎的人之一。
6月19日清晨,在玉林市二環路邊的一個活狗交易市場,記者第一次見到杜玉鳳。她正在為一些志願者花錢救狗的行為感到糾結,「這樣的行為我是不贊成的,我們買狗,狗販就會再收,只會助長這種殘忍的買賣。」
「任何一個新觀念都會遇到很大的阻力。」杜玉鳳認為,愛狗人士的這場「動物解放革命」雖然並非一帆風順,但也取得了很多進步:第一年來玉林時,她看見到處都是血腥的屠宰;第二年,政府已經成立了工作組,整頓規範狗肉流通環節;第三年,農貿市場絕對沒有當街殺狗的行為,都是藏起來殺了。她相信,如果能說服吃狗成風的玉林人戒掉狗肉,那麼全國可能就有80%的人不吃狗肉。「如果我們把玉林這個地方擊破了,在全國就是最大的勝利。」
過激護狗帶來情緒反彈
出乎動物保護者預料的是,今年的護狗行動引起玉林市民極大的情緒反彈。
6月21日傍晚,玉林傳統的「狗肉一條街」江濱路上熱鬧非凡,當地政府甚至出動交警在路口維持秩序。
一家商鋪門前打出了兩條橫幅:「感謝您讓國人看到了我們玉林人的團結精神」、「我們愛戴荔枝狗肉文化,更愛戴法律」,路人紛紛駐足拍照。在一家狗肉排擋前,一大群市民簇擁成一個圈,追星般地舉起手機拍攝吃狗肉的食客,原來這裡剛剛來了幾名外國遊客。看到這突如其來的壯觀一幕,外國遊客也笑著拿起相機跟市民對拍。
附近鄉鎮的荔枝果園趁機打出零元試吃的廣告,掛在車上流動宣傳。家住附近的居民感嘆道:「比去年熱鬧多了!」
由於嚴管佔道經營,江濱路所能容納的食客比去年少了很多。據店主介紹,這並沒有影響到玉林人夏至吃狗肉的熱度,許多市民將做好的狗肉和醬料打包回家吃。
6月20日晚,央視「新聞1+1」評說了發生在玉林的狗肉節風波,這讓玉林文化時空研究會的黃老師特別解氣。他連夜撰文介紹玉林吃狗肉的淵源,並呼籲愛狗人士理性客觀,尊重地方民俗文化。
「雖然餐館一年四季都有狗肉賣,但作為民俗來說,我們一年只在夏至這一天自發地在家吃。」黃老師表示,玉林人之所以吃狗,與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歷史背景等都有密切聯繫。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曬豉狗」(菜狗)是農人補充體能的重要葷食來源。玉林夏季溼熱、冬季陰冷,民間素有「一碗狗肉一張被,賣了棉被換狗吃」的說法,認為夏至這天吃狗肉冬天就不怕冷。加上夏至恰逢荔枝成熟時節,隨摘鮮食,葷素鹹甜搭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夏至狗、荔枝酒」的傳統飲食文化。
黃老師告訴記者,當地人把夏至吃荔枝狗看做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夏至這天,誰邀請到的朋友越多,說明他的人際關係越好。
「中國人講究入鄉隨俗,這些愛狗人士年年來玉林鬧,只會讓人越來越反感。」黃老師說,前兩年很多玉林人對這事都是一笑了之,但今年連很多平常不吃狗肉的人都加入到了吃狗大軍中,這種過激的行為只能適得其反。
法律缺失的無奈
6月初,為了回應社會關切,玉林市人民政府發出說明,強調玉林市政府或任何社會組織都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夏至荔枝狗肉節」。目前,玉林市政府牽頭,由市食安辦負責組織水產畜牧、工商、公安等多個部門正在開展肉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但這些行動並沒有打消外界疑慮。不少愛狗人士表示,在玉林實地走訪時發現狗肉來源不明、檢驗檢疫不規範的現象仍然存在。
玉林市水產畜牧獸醫局總經濟師張林說,據統計,在玉林,犬的養殖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大約有17萬隻。每年春秋季節,動物疫病防疫中心會組織獸醫人員上門對家養犬類開展免疫防疫工作,並設立免疫檔案。
相比免疫工作,對生狗運輸和買賣的檢疫工作要複雜許多。檢疫主要由業主向當地獸醫部門提交材料進行申請,水產畜牧部門根據材料檢疫。雖然每隻生狗的檢疫費是兩元,但申報時要求提供相關檢驗報告,這些檢驗只有在指定的檢驗機構檢驗才有效,一隻狗的檢驗價格在220元左右。而在玉林,一隻30斤重的活狗市價也就300元左右,如果完全按要求執行那麼多的檢測內容,不僅會加重養狗農民的負擔,也加大了檢疫的工作成本。
按照農業部要求,活犬要逐一檢疫、一犬一證,但現實中,從外地運往玉林的活狗基本上是一車一證。玉林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陳清表示,一車一證只是沒有按照農業部的要求出具證明,但檢疫行為是合格的。然而,這並沒有打消外界的疑慮。前不久,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等單位在京召開的「玉林狗肉節」制度反思研討會上,不少法律界人士就此批評玉林政府部門不作為。
在玉林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綜合協調科副科長謝黨看來,狗肉屠宰檢疫方面,潛在的安全隱患從理論上說是有的,但愛狗人士不能以此採取過激行為,政府也要依法行政,不能沒有依據地亂作為。「目前相關規定對於殺魚、狗、鵝等都沒有完整明確的檢疫要求,法律的健全需要一個過程。」
本報玉林6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