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33歲不找工作,啃老十年,父母說她反被罵|孩子的差評師

2020-12-17 子子王

昨日,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範金成大學畢業十年了,至今卻還在家啃老。女兒天天在家裡不工作,當父母的也十分著急。

可是只要一說到工作女兒就急眼。範金成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說這要跟個人發展和人生規劃結合考慮。

另外她說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也不允許她出去工作,只要跟陌生人說話就緊張,這是心理問題需要治療。

範金成的父母已經年近七十,眼看就沒有能力再供養女兒了,如何說服她出去工作成了老倆口的一塊心病。

1、難言之隱

視頻中,範金成說自己之所以不出去工作,一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二是因為她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上大學時,她和同學勤工儉學,在超市賣東西。她發現面對陌生人,她會緊張的說不出話,並且手腳冰涼。

大學畢業後,她找到了一份做期貨銷售的工作,讓她想不到的是,這個症狀竟然越來越嚴重。

她說自己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被父母鼓勵和誇獎過,都在否定和打擊。時間久了,這讓她覺得越來越壓抑。

成金說,自己拿著辛苦畫了一天的畫和自己研究出來的小發明,去找母親想要一起分享,可是母親不但看也不看,而且連一句肯定的話也沒有,甚至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

視頻最後,她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她有必要這樣傷害我嗎?她尊重我嗎?」

看完視頻以後,我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

是個悲劇,父母沒有文化,他們以為打擊教育就是教育,不知道這會毀了孩子。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又怨我飛不起來。講真,我覺得她面對鏡頭的表現也挺不正常,精神狀態很偏激。

當然也有不一樣的聲音:

只是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而已,父母沒文化不好溝通不認可,那就不要理。中國這樣的父母多了去了,不可否認打擊孩子是那一輩父母基本都會犯的錯,但像這位大姐一樣30多歲不工作、啃老十年的孩子不多。斷了她的供不就好了,這麼簡單的問題。

評論幾乎是正反兩面,對範金成表示同情、理解的想必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表示不贊同、甚至惡言相向的或許是沒有這樣的父母,又或許是已經走了出來。

講講身邊的真實案例吧!

2、認同缺失

我本人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印象中聽到父母的第一句誇獎已是工作之後。我的性格很敏感、不自信,在人多的場合會很容易緊張,任何一件沒有做過的事情交給我,第一反應就是這件事我恐怕做不好。

我的父母雖然從不鼓勵、誇獎我,但是打擊的時候也並不多。他們只是在你每一次獲得一個好成績的時候,輕描淡寫的說一句「別太高興」。

我的弟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他可以說是我們這一輩裡最聰明的一個小孩,上初中之前他的成績可以進整個區的前十。姑姑還給他報了武術班,他也在比賽中得過冠軍。

可我從未聽過姑姑誇他一句,反倒是一盆接一盆的冷水潑在他頭上,生怕他有一點點驕傲。

弟弟上小學時,我曾見過他因為寫錯一個字,便被姑姑將整個作業本撕爛,那麼小的小孩,頂著一盞昏黃的檯燈,眼淚啪嗒啪嗒的掉在面目全非的作業本上,然後默默的掏出新的本子補到深夜。

弟弟很喜歡武術,走到哪兒都帶著那根武術棍,可上三年級時,姑姑說什麼都不再讓他繼續上武術班。無論弟弟怎麼保證不會耽誤學習,姑姑都沒有改變她的決定。

弟弟的成績在我眼中特別優秀,可在姑姑眼中,即便是第一名也無法滿足她的要求。

弟弟不知道媽媽到底如何才能滿意,他說:「姐,我才幾歲呀,可是我怎麼覺得這麼累呢!」一直得不到認同的感覺真的可以磨滅掉一個孩子的鬥志。

上初二以後,他放棄了。一個人跑到麥當勞坐了整晚,徹底放棄了學習。

我們家的小孩,好像都是這麼長大,小妹也在上初中時因為伯母對她過於嚴格的要求,患上了輕度抑鬱。她說:「姐,你說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過年時,小姑說起對孩子的教育,我聽著長輩們左一句「不打不成材」、右一句「孩子誇幾句就飄」,感覺有些窒息,最後還是沒忍住。

「小姑,我長這麼大沒聽過幾句鼓勵、誇獎,一直覺得自己幹什麼都幹不好,現在看起來好像過得還不錯,可我真的挺自卑的,多誇誇小弟吧!」

我說的過程中,弟弟和小妹一直在點頭,我們都太明白來自父母的鼓勵和誇獎有多重要,可於我們而言,已經晚了。

3、鼓勵、肯定

許多人可能會說:

範金成已經30多了,就是懶,既然不滿意父母就離開父母身邊,自己一個人生活不就可以了嘛;

既然有社恐,那就選擇不用面對太多人的工作;

又不是父母拴住你了,就是給自己找藉口,沒用!

他們沒有對這個女孩的遭遇產生共鳴,或許是幸福長大的孩子,或許是沒有什麼共情能力,又或許是內心強大到已經可以支撐自己的生活。

可這個社會上就是會有「範金成」這樣的孩子啊,她也許已經沒有能力獨立,也許她現在只能通過心理治療或者一定的輔助才能走出來呢?

未經他人苦,莫評他人錯!

董卿曾在節目中說,「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親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親的各種期待」。

當別人在花前月下,陪男朋友吃個飯,我還坐在沙發那地毯上,反思自己這一天的過錯」。

她從父母的差評中走了出來,成為大多數人眼中無比優秀的主持人,可即便如此,她對自己卻還是永遠不滿意。

父母的嫌棄和語言暴力,會像刀子一樣深深刻在孩子的心裡,助推他自暴自棄,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在父母差評中長大的孩子,無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很可能「習得性」無助。

如果你也在經歷著這些,有能力自己走出來很好,無法獨立也沒關係,但一定要記得去尋求幫助。

父母們,共勉!誇孩子幾句、鼓勵孩子幾次,他|她不會飄!

作者:子子王~喜歡文字,更喜歡訴說,最喜歡在一個人的世界裡深思~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畢業10年33歲女大學生沉迷啃老,父母說她卻被罵,網友:自作自受
    文/彩玉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現在有一種現象超級常見,那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尤其是現在大學生已經遍地就是,每年參加高考和考上的大學生更是層出不窮,都說像現在大學生已經不值錢了,要是沒有一個高學歷,找工作就是雪上加霜。
  • 33歲女大學生不找工作,在家啃老十年,啃老理由令人無語
    父母對孩子都有美好的期望,內心都想孩子長大後可以出人頭地,能有一番作為,即便沒有大作為,踏實努力去找一份工作,照顧自己應該是最起碼的。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孩子,非但沒有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反而理直氣壯在家啃老十年,這讓年邁的父母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自己的孩子,不養又有什麼辦法呢?
  • 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已經畢業十年的33歲女大學生一直啃老農村父母
    啃老這個詞一般發生在富二代身上,很少聽說有農村啃老族,今天給大家說一個最近網上熱議的農村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畢業十年不找工作,一直在家也不出門。正常來說一個33歲的大學生就算沒有事業,但是養活自己也是沒問題的,能力再差靠體力也能養活自己。
  • 悲劇:大學生畢業不找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十年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女大學生33歲不找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十年,父母:說她反被罵】範成金大學畢業十年了,至今卻還在家啃老。女兒天天在家裡不工作,當父母的也十分著急,可是只要一說找工作女兒就急眼。範成金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說這要跟個人發展和人生規劃結合考慮,另外她說她現在的身體情況也不允許她出去工作,一跟陌生人說話就緊張,這是心理問題需要治療。範成金的父母已經年近七十,眼看就沒有能力再供養女兒了,如何說服她出去工作成了老兩口的一塊心病。
  •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哭訴:父母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翱翔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稱父母欠我一個道歉央視出品的《心理訪談》曾經有過這麼一個節目,說的是一位在家啃老10年的女大學生範成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範成金23歲大學畢業,出去工作過幾個月,後來因為性格原因辭職回家,一待就是10年。這10年裡,她都沒有經濟來源,依靠啃老過日子。
  • 33歲女大學生在家啃老十年...
    01女大學生啃老十年背後,是一個有天賦孩子的毀滅!不知道你們看到這個新聞標題會作何感想?——「女大學生33歲不找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十年,父母:說她反被罵」。這是央視《心理訪談》節目的一個片段,網絡熱傳的雖然只是幾分鐘的視頻截取,但是根據這幾分鐘的母女衝突展現,我們就能看出很多信息。
  •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父母貶低式教育,終讓孩子一事無成
    但是很多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01父母貶低式教育,終讓孩子一事無成央視有一檔節目,採訪了一個33歲女大學生在家理直氣壯啃老了10
  • 為「逼母親」向自己道歉,女大學生啃老十年,女兒「是她毀了我」
    不會好好說話已經成為了中國式父母的通病。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大學生不值錢,因為考上大學的孩子越來越多,導致大學生的含金量也開始降低。 但是在10多年前,農村家庭出一個大學生還是一件稀罕的事,甚至可以說是光耀門楣的事。
  • 女大學生33歲不找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十年,背後原因令人唏噓
    又是一年畢業季,也是就業季,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作為父母的任務就算基本完成了,剩下的路要靠兒女自己走了。就像小鳥翅膀豐滿了,就要離開鳥巢出去自立。可如果小鳥長大了,還是不願離開家,堅持啃老,一啃就是十年,我們都會覺得這孩子實在是太不懂事了。可背後的真正原因,真的是這樣嗎?
  • 33歲女大學生在家啃老十年:一味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
    他們的女兒33歲,畢業十年,一直在家啃老。年邁的夫妻無力供養自己的女兒,所以只能催促她,讓她出去工作,然而一提要女兒出去工作。原本平靜的女兒就會變得暴躁,甚至還要和她吵起來。為何這位33歲的女兒如此的不懂事?其實根源就是在她的父母身上。
  • 女大學生33歲啃老十年哭訴:你們剪掉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有這樣一個女大學生,畢業10年卻仍不肯出去找工作,賴在家啃父母的養老金生活,她就是33歲的範成金。啃老在我們眼裡,是這個人無能的表現。女大學生啃老十年背後,是一個有天賦孩子的毀滅。然而這一切是否都只是範成金一個人的過錯?母女對峙範成金由於「啃老」的事跡,一欄訪談節目專門前來了解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 33歲女大學生理直氣壯在家啃老10年,剪掉翅膀,又埋怨我飛不起來
    前言:33歲女大學生不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10年,「剪掉了翅膀,又埋怨飛不起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為何會有這樣的論斷?而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家庭教育觀念的這個話題,如今天的案例:33歲女大學生不工作,理直氣壯在家啃老10年,眾人無奈吐槽:「剪掉了翅膀,又埋怨飛不起來」導致女大學生如此病態的現狀重要的關鍵點就在於「社交恐懼症」,但視頻中女子面對鏡頭各種不滿吐槽卻有人持有不同的觀點。
  • 女大學生啃老十年啟示錄: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狠狠地打擊他
    「啃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話題,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影視劇,「啃老」的年輕人形象個個不討喜。33歲女大學生範成金在家啃老十年,本來以為又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人,想著在家裡啃老坐吃山空。但這一次,我們卻看到了女大學生啃老十年背後的真相:啃老表面看是年輕人的問題,其實深層原因都在父母,總之這不是一代人的問題。
  • 33歲女大學生畢業後啃老10年:父母的打擊教育,剪斷了孩子的翅膀
    央視《心理訪談》的一期節目"啃老十年的背後"播出後,引發網友關於33歲女大學生畢業後啃老行為的大討論。這個無業女青年名叫範成金,畢業之後沒有找到工作,10年以來一直依靠父母生活。一旦父母責罵她不出去工作,她就是直接懟回去,啃老啃得理直氣壯。
  • 33歲女大學生在家啃老10年,不上班靠父母養活,原因引人深思
    33歲女大學生在家啃老10年,不上班靠父母養活就有這麼一個報導,33歲的女大學生在家啃老10年,一直不出去找工作,也不願意出去社交,就成天的待在家了。這個女生叫範成金,大家一開始都以為她是懶惰成性不願意出門工作,但了解之後發現並不是這樣的,原因是父母長期的打壓,對她的心理造成了傷害。
  • 33歲大學生啃老10年,有一種教育方式或是禍首,父母還被蒙在鼓裡
    在一項關於大學生的報告中顯示,目前已經有將近幾十萬畢業生處於失業狀態,其中有10多萬人在家「啃老」。而這些大學生由於沒有工作,所以經濟來源只能依靠父母,長期下去,就慢慢變成了「啃老族」。曾經在一檔節目中提到過一位女大學生,她已經33歲了,但奇怪的是,她在家啃老10年,卻始終不願出去工作,還說自己不適合找工作,但這是為什麼呢?
  • 33歲大學生啃老十年,背後真相惹人憤怒:父母總說這句話,孩子難有大...
    這是多少孩子童年的陰影,像緊箍咒一樣環繞在腦子裡。 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正如,最近被熱議的一個女大學生的故事,很多網友都表示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 33歲女大學生畢業不就業,在家啃老10年,談及原因卻指責都怪父母
    在這個片段中,主人公是一個33歲的大學生。提起大學生這個身份,很多朋友覺得雖然現在大學生的數量比較多,但在社會上,憑藉著學歷總能混一口飯吃。可是這個女大學生至今仍在家啃老,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來源。在節目中,女兒和母親之間的交談非常不愉快,說兩句話就要大吵一架。看到這,可能很多朋友覺得這個女兒本身有很大的問題,更有人覺得這個孩子太不孝順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女大學生啃老十年,只因父母批評、貶低和嘲諷,家庭教育決定一生
    從大學畢業後的十年,對很多畢業生來說,是發展的黃金十年。有的人能夠及時找對自身的定位,朝著自己的目標發展。有的人自給自足,能夠在養活自己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人則會甘心墮落,不願意脫離現狀。33歲範成金,畢業十年還未找到工作,在很多新聞裡我們看到的是她大學畢業始終未曾工作,只能在家裡啃老,每當父母勸她找工作時都要找藉口推脫,給老兩口帶來了嚴重的負擔。
  • 33歲女大學生啃老10年:父母剪斷我的翅膀,卻責怪我不會飛翔
    ,都是值得不恥、痛恨的行為,但是有些啃老行為並不能全部怪在孩子的身上。女大學生自述啃老10年原因,孩子啃老的背後,父母並不無辜33歲女大學生小範(化名)啃老啃了10年,但是她之所以啃老,跟母親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在一次央視的採訪中,她自述啃老10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