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學術成果
12月8日,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學術成果。
12月7日至8日,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在我市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先秦史學會、民族文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所、山西省社科院等30餘位多學科、多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伏羲王都,探索崑崙丘文化,追尋中華文明起源。
專家學者緊緊圍繞「伏羲王都 山西陽城」主題,分別從考古專業、古籍記載、民俗推演、地形地貌等角度進行學術討論。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考古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從農業、音樂、文字、墓葬等方面,闡釋8000年前先民的農耕文明,印證析城山上確實有豐富的古人類生存遺蹟;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蔡運章用殷墟卦辭和《山海經》中的記載,論證了東方神「析」就是伏羲,同樣以「析」命名的「析城山」,就是天帝伏羲的居住地;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青海崑崙文化研究院院長,青海師範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宗福認為,陽城析城山完全符合「崑崙」的神境形態;宋大川、吳曉東、楊東晨、王建國、米海萍、王效鋒、王小聖等專家學者,從各自研究領域,對崑崙丘(析城山)「三皇五帝」史前時代的尊崇地位進行了闡述,指出「崑崙丘(析城山)是伏羲生產生活地」,並為崑崙丘(析城山)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出高屋建瓴的構想。
經廣泛討論,專家學者們普遍認為,在距今8000至6000年前,析城山確有古人類生存;商湯文化與伏羲文化有著廣泛而深厚的歷史淵源;崑崙丘(析城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重要論斷為崑崙丘(析城山)文化的研究探索和文旅融合發展拓寬了發展思路,提供了有力支撐。專家學者們一致表示,崑崙丘(析城山)文化研究尚有許多秘密隱藏在厚重的歷史土壤中,要勇挑歷史重擔,藉助多方力量、多個學科、現代化技術,勇蹚崑崙丘(析城山)文化研究的嶄新之路、奮進之路、輝煌之路。(撰稿:李偉)
責任編輯: 竇吟
相關文檔 六峜:析城山上發現的世界最古老觀象臺 (11-02) 析城山:靈山之巔 借「勢」來襲 (11-13) 「瑤池」岸畔,傳說中西王母宴請諸王 (06-28) 崑崙丘,相傳女媧在這裡鍊石補天 (08-17) 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開幕 (12-07) 【來源:晉城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