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山西畫報晉城訊(記者 李鵬飛)12月7日至8日,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在山西晉城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先秦史學會、民族文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所等20多家研究機構和10多個省市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崑崙丘文化,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今之析城山就是古之崑崙丘,古之崑崙丘就是今之析城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員華仁葵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等海峽兩岸學者聯手,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實地考證、潛心研究17年,對崑崙丘文望、地望、名望多層面對照佐證,得出以上論述,探究中華文明肇始。
晉城市委副書記、陽城縣委書記姚遜表示,陽城處於華夏古文明、黃河文明、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區,文化積澱厚重,歷史遺存豐富。崑崙丘(析城山)是遠古名山,蘊藏著太多的中華文明起源密碼,揭秘崑崙丘(析城山)文化內涵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希望專家、學者能為崑崙丘(析城山)文化研究把脈指路,為中華文脈溯源尋根鑄魂。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在題為《中原地區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的考古學觀察》的主旨演講中表示,析城山所在的中原地區在大約距今一萬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少量的粟和黍,距今六千年前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社會分化,文明化進程進入了加速階段,考古證明析城山上確實有豐富的古人類生存遺蹟。
《山海經》與中華遠古文明有著很密切的聯繫,其中重點就是關於崑崙山的論述,包括崑崙山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內涵。中華民族起源、中華文明是怎麼來的?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兼秘書長宮長為從崑崙文化的求索,中華文明的歷程和內在邏輯的角度進行了論述。
「殷墟卜辭和《山海經•大荒東經》中的東方神『折』『析』當是一人,都是指天帝伏羲。」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蔡運章認為,析城山既是天帝伏羲氏居住的地方,也是商代早期祭祀天帝和禱雨的神山。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青海崑崙文化研究院院長趙宗福認為,陽城析城山完全符合「崑崙」的神境形態。
通過對崑崙文化的起源與流變的分析,以及對《山海經》有關篇章的解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東認為析城山是《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古崑崙。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研究員張高陵在論文《從印證古崑崙山區研究要點》中談到,夏王朝故國的山川地理及其諸神的祭祀方法,其大體範圍是以今析城山(崑崙丘)為中心。
「我們舉辦崑崙丘(析城山)文化年會,旨在為海內外專家學者研究探討崑崙丘文化提供交流平臺。」晉城市委書記張志川表示,今年年會以「伏羲王都•山西陽城」為主題,就是要藉助過往研究成果,讓陳列在析城山上的文化遺產活起來,不斷豐富中國歷史文化內涵。同時,結合新時代要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崑崙丘文化迸發出新的時代風採。要廣泛探討析城山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叫響叫亮崑崙丘(析城山)文化品牌。
據了解,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析城山)2020文化年會由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中國先秦史學會指導,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山西省文旅集團、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會主辦,民進山西省委會協辦。
來源:山西畫報晉城號
編輯:董雅連
原標題:《解「崑崙丘」之謎 專家學者齊聚山西晉城探討中華文明起源》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