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閩侯縣洋裡鄉花橋村福州仙澤農業開發公司的百香果基地,一眼望去,綠油油的藤蔓之下,掛滿了綠的、紫的百香果,這些果實圓潤飽滿,表面光滑,一個個透出生命的光澤,像無數小燈籠掛滿了枝頭,與四周村莊、山林組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百香果採摘歡樂多 張敏/攝)
綠色經濟助力 荒地變「財地」
一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洋裡鄉的花橋村留守人口多,主要從事耕種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為業。近年來,隨著村中青年外出務工,田地漸漸無人耕種,有荒廢的跡象。村主任江仁妥發現這一情況後,與村書記江榮兩人合計將村裡即將荒廢的200畝田地承包下來,用於種植特色水果。
(金燦燦的百香果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林鑫/攝)
承包下來的田地應該怎麼發展呢?這成了江仁妥和江榮非常頭疼的事情。在一次外出考察過程中,江仁妥見識了當地百香果生態農業富民的發展模式。家鄉的綠水青山,正是鄉村振興的好資源,何不引入百香果種植,帶領村民一起幹,改善大家的生活?
江仁妥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村幹部的響應,村兩委決定將村民的土地統一流轉。於是,200多戶村民紛紛籤訂協議,一片面積達200畝的黃金百香果種植基地在花橋村落地生根。
(綠油油的藤蔓之下掛滿了百香果 張敏/攝)
百香果原產自南美洲亞熱帶地區,是多年生的藤本果樹,喜溫暖溼潤的氣候,可當年種植,當年結果,多批開花掛果,讓果農在短期內實現明顯增收。
(工人正在篩選百香果 林鑫/攝)
在種植的前期,江仁妥吃了不少苦頭。為了攻克百香果越冬的技術難題,江仁妥通過查找資料、上網自學,最終想到了自行培育種苗的辦法。他還專門聘請村裡十幾名年齡較大的村民和貧困戶來果園幫忙育苗、施肥、除草、疏果等,不僅解決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江仁妥(右)將包裝好的百香果裝車送往客戶手中 林鑫/攝)
百香果營養價值高,其中高含量的果酸,具有養顏美容的功效。每到採摘期,花橋村的百香果園就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採摘品嘗。「今年百香果產量可達到1.6萬斤,預計明年產量將達到20萬斤。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實現增產增量,帶動更多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江仁妥說。
吸引外出青年 返鄉創業發展
在得知家鄉有一片百香果基地後,外出務工多年的江業平毅然放棄了在海南優厚的待遇,回到花橋村幫助村裡共同發展特色水果產業。江業平前幾年在海南種植芒果等熱帶經濟作物,對熱帶經濟作物的習性、種植十分有經驗。福州仙澤農業開發公司成立伊始,江榮就想邀請他回鄉發展,為種植百香果提供技術支持。
(江業平查看百香幼苗長勢 林鑫/攝)
「當時,我接到江書記的電話,第一反應就是不靠譜。」江業平說。之後,江榮並沒有放棄邀請江業平回鄉的想法。
「小夥子不相信也是情有可原的,我們村裡之前確實落後很多。後來我加了江業平的微信,把家鄉的變化拍給他看,同時把百香果基地從搭建到種植等一系列的流程拍給他看,讓他知道我們真的在為村裡做實事。」江榮告訴記者。
(江業平(左)、江仁妥(中)和江榮(右)一起商討種植情況 林鑫/攝)
在江榮堅持不懈地邀請下,江業平看到村裡的發展前景,同時也被村幹部真心為家鄉謀發展的真情實意感動。今年正月,江業平選擇回到花橋村,為村裡的水果種植基地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
「回到家裡時,我看到父母已花白的頭髮,還有鄉親們見到我時那熱切的眼神,我覺得回家真好!」江業平有點激動地說。
(江業平正在灌溉果樹 林鑫/攝)
據了解,目前福州仙澤農業開發公司的百香果基地裡已帶動了約40多名周邊群眾就業。「作為村委幹部,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當好領頭雁,為家鄉謀發展。如今我們有黃金百香果等特色水果產業,今後還將發展自由採摘休閒觀光農業。同時在種植技術、銷售渠道上對村裡的種植戶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江仁妥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