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病蟲害都會迎來高發期,會用到很多農藥,大家也經常會問到藥為什麼沒效果啊(這也許真不是藥的問題),高溫會不會引起藥害啊……
有些時候我們都會錯怪農藥,覺得藥效不好和藥害都是因為農藥不好,但實際上出現這些問題還可能是配藥和打藥出了差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農藥如何混配和使用。
一、農藥如何混配
這部分內容主要介紹農藥如何混配能夠提高藥效和延緩有害生物抗性,其中涉及專業知識較多,大家可以根據興趣閱讀。關於下面提到的作用方式,作用機制和持效期等可以在一些文章對藥劑的介紹中看到,也可以通過相關農藥書籍中查到。
√不同作用機制的農藥混配:
比如有機磷類殺蟲劑(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等)進入到害蟲體內後會通過抑制害蟲的神經傳導起到讓害蟲興奮、痙攣、麻痺致死的作用,同樣作用於神經的還有菊酯類藥劑(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等);
而昆蟲生長調節劑類的藥劑(氟鈴脲、氟蟲脲、滅幼脲等)則是抑制昆蟲的自然生長或蛻皮等,使其畸形致死,這兩種就是很明顯的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
另外即使同樣是作用於神經傳導但作用方式也可能有所區別,這樣的藥劑也是不同作用機制的。
√不同毒殺作用的農藥混配:
殺蟲劑有觸殺、胃毒、燻蒸、內吸等作用方式,殺菌劑有保護、治療、內吸等作用方式,如果將這些具有不同防治作用的藥劑混用,可以互相補充,會產生很好的防治效果。
√作用於不同蟲態的殺蟲劑混配:
比如唑蟎酯等對紅蜘蛛卵期和幼蟎期有效就可以跟阿維菌素等對紅蜘蛛成蟎期有效的藥劑混配使用,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具有不同時效的農藥混配:
有的藥速效性防治效果好,但持效期短;有的速效性防效雖差,但作用時間長。這樣的農藥混用,不但施藥後防效好,而且還可起到長期防治的作用。
√與增效劑混配:
增效劑對病蟲雖無直接毒殺作用,但與農藥混用卻能提高防治效果。比如植物油、礦物油等。
上圖為藥和肥混配的順序,微肥、水溶肥、可溼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乳油,依次加入,原則上農藥混配不要超過三種,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後再加入下一種。農藥混配不當容易出現沉澱或絮狀物等,影響藥效。
混配時要先加水後加藥,最好在混配時進行二次稀釋。
為了省時間,大部分人會將農藥一起倒在水裡進行稀釋,但還是建議先在噴霧器中加入大半桶水,加入第一種農藥後混勻,然後將剩下的農藥用其他容器進行稀釋,稀釋好後再倒入噴霧器中,混勻。這樣雖然比較麻煩,但能防止農藥在稀釋過程中發生反應,降低藥效。
現配現用,不要久放。藥劑混合後可能會緩慢進行反應,降低藥效。
二、混配注意事項
1、混配後不改變物理性狀:
即混合後不能出現浮油、絮結、沉澱或變色,也不能出現發熱、產生氣泡等現象。如果同為粉劑,或同為顆粒劑、燻蒸劑、煙霧劑,一般都可混用。有時候出現這些情況,還要考慮是不是配藥用的水出了問題。
雜質過多的活水容易堵塞噴頭;井水可能含鈣、鎂等礦物質較多,容易跟藥液產生反應,生成沉澱而降低藥效;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用汙水,汙水雜質太多,而且很多帶有酸性或鹼性,會與藥液反應,降低藥效,嚴重的甚至會打出藥害來。
2、混配後不引起化學變化:
①不能與鹼性或酸性農藥混用:
除了強酸強鹼類農藥不能混用以外,鹼性農藥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不能與氨基甲酸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福美雙、代森環等二硫代氨基甲酸類殺菌劑混用。在酸性條件下,2,4-D鈉鹽、2甲4氯鈉鹽、雙甲脒等也會分解,因而降低藥效。
②不能與銅製劑混用:
與含其他金屬離子的製劑如鐵、鋅、錳、鎳等製劑,混用時也要特別慎重。
3、有交互抗性的農藥不宜混配:
如殺菌劑多菌靈、甲基託布津具有交互抗性。混合用不但不能起到延緩病菌產生抗藥性的作用,反而會加速抗藥性的產生。
4、生物農藥不能與殺菌劑混用。
三、打藥的方法
1、確定打藥時間
夏天高溫季節,打藥時間應該在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4點以後,部分地區夏季溫度很高的,要適當改變時間,避開高溫期打藥。春秋涼爽季節,應該選擇在上午10點以後、下午2點之前。冬春季的大棚,最好選擇晴暖天氣的上午打藥。
從噴頭噴出來的藥液從沉積到展開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空氣溼度的影響較大。
空氣溼度小,藥滴裡的水分會快速蒸發到空氣中,甚至等不到藥液鋪展在靶標上,這當然會降低藥效,甚至出現灼燒性藥害斑。
空氣溼度過大,沉積在植株表面上的藥液,尤其是大霧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並二次受重力影響植株下部沉積,也會產生藥害。
因此,一天中的打藥時間需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空氣溼度略顯乾燥,一個是打藥後藥液在日落前能夠在靶標表面形成乾涸的藥膜。
2、正確計算稀釋倍數
大多數人習慣於按稀釋倍數計算每桶水中兌多少藥劑,其實這並不太靠譜。之所以要控制和計算藥箱中添加多少藥劑,是因為要計算好單位面積中的植株需要多大劑量的藥劑,以保證良好的藥效,和對植物和環境的安全。所以,最好按稀釋倍數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藥劑以後,再計算每畝地需要幾桶水、噴灑行進速度等細節。
目前,受勞動力的制約,很多人往往是往藥液箱中加量兌藥,快步噴灑,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顯然是錯誤的。最合理的舉措是選擇噴霧性能更好的器械,或者按產品說明書兌藥,仔細噴灑。
3、正確控制噴頭和靶標的距離
藥液從噴頭噴出以後一邊和空氣對撞而破裂成更小的液滴一邊前衝,一路跌跌撞撞的結果是霧滴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在一定距離範圍內,離噴頭越遠,霧滴越小。小霧滴更容易沉積和鋪展在靶標上。所以,並不是說噴頭緊貼著植株藥效就會更好。
一般來說,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的噴頭要和靶標保持在30~50公分的距離,機動噴霧機則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離,根據噴霧器及其噴頭的性能,擺動噴頭讓藥霧飄落在靶標上,藥效會更好。
4、使霧滴大小適中
霧滴並非越小越好,霧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的分布、沉積和鋪展在靶標上有關。如果霧滴過於細小就會漂浮在空氣中而難以沉積在靶標上,這肯定會造成浪費;如果霧滴太大,滾落在地面上的藥液也會增加,也是浪費。
因此,要根據防治對象及其所處的空間環境選擇合適的噴霧器械和噴頭,在相對密閉的棚室中防治病害和白粉蝨、蚜蟲等微小的害蟲時可以選擇煙霧機,在露地防治這些病蟲害的時候就得選擇霧滴大一些的器械和噴頭。
四、如何處理藥害
1、水洗:
用水衝洗是第一步,若是葉片和植株因噴灑藥液而引起藥害,對內吸型農藥造成的藥害,應立即用清水衝洗(最好在6小時內),以減少植株對農藥的吸收,反覆衝洗3~4次,儘量把植株表面的藥液衝刷掉,還可以通過澆水增加細胞的水分,而降低植株內藥物的相對含量。
在防治天牛等鑽蛀害蟲時,因用藥濃度過高而引起的藥害,要立即自樹幹上蟲孔處向樹體注入大量清水,並使其向外流水,以稀釋農藥。
2、中和:
如果涉及酸、鹼性農藥藥害的話,最好在懂藥理的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中和處理。比如酸性農藥發生藥害可用鹼性農藥或者適量石灰中和化解;鹼性農藥引起的藥害,可增施硫酸銨等酸性肥料,如受石硫合劑的藥害,在水洗的基礎上噴400-500倍的米醋液,可減輕藥害。
3、藥害肥害解毒配方(葉噴):
◆芸苔素內酯+復硝酚鈉
◆芸苔素內酯+胺鮮酯+胺基酸葉面肥
◆芸苔素內酯+胺基酸+葡萄糖
4、追肥:
除了衝洗外,必須及時追肥使受害果樹儘快恢復長勢,提高對藥害的抵抗力。對於較嚴重的藥害,葉面已經出現藥斑、葉緣焦枯或植株焦化等症狀的,噴水灌水衝洗基本無效,可追肥中耕,畝施尿素5-6公斤,促進植株恢復生長,減輕藥害程度。
5、加強管理:
對受藥害柑橘可採取適量修剪,除去受害已枯死的枝葉,防止植株體內的藥劑繼續傳導和滲透,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到感染。加強中耕鬆土,深度10-15釐米,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搞好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