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幅扎染作品新鮮出爐,同學們甭提多高興啦。本報記者 李飛 攝
染布,你會嗎?很多人都回答「不會」,但在濟南市營東小學,這裡很多小學生都會,還有更多的學生正在通過「扎染」課學習這門傳統的技藝。記者了解到,學校有36門特色課程供學生選擇。校長晉萍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為每個生命撐起一片多彩的天空。
老師們自主開發
36門學校特色課
高壓鍋、電磁爐、沸騰的開水……你以為這是廚房?非也,這是教室,而且不是普通的教室,門口四個大字:尚彩·染坊。
23日下午3點10分,濟南市營東小學教學樓4樓,一堂與眾不同的「扎染」課正在進行。教室內的牆上寫著:追尋秦漢古韻,傳承染擷奇葩。40多名學生分組分桌而坐,每個桌上都放著一個電磁爐,同學們正在將白布紮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再用線綁起來。
「先紮成各種形狀,煮水,水開後放入顏料,把紮好的布放入水中再煮,煮5-10分鐘,取出後自然陰乾,展開就可以了。」扎染課老師—— —該校美術老師盧士國正在給學生介紹,「扎染,通俗地講就是染布,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染色時部分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好玩,很神奇,很感興趣。」當看到盧士國將線拆除後,一塊白布變成了花紋各異的藍布時,現場的學生無不驚訝而感嘆。
當天下午3點10分至4點20分,在營東小學,除了「扎染」課,還有幾十門特色課程在不同的教室進行。雕刻、天文、機器人、動漫、遊泳、京劇、書法等等。
記者看到,天文社團的學生正在學校樓頂的「平推式天文臺」上課。天文課老師—— —該校電教主任韓軍利用「日珥鏡」,讓學生從大屏幕上實時觀看太陽。當看到太陽表面的黑子時,驚訝的神情寫在每一個學生的臉上。
據了解,學校兩個校區一共開發了36門特色課程,並納入了課程表,每周三下午的第一節課後開始上課,稱之為「多彩周三」,利用的是每個年級的校本課程時間,再加上當天的課外活動時間。
為每名學生搭建
個性化成長舞臺
據了解,營東小學上述36門課此前均以社團的形式呈現,現在全部開發成了學校特色課程,面向全校學生自由選擇,由授課老師進行海選。上課方式打破了年級和班級的限制,實行學生走班選課。
同時,學校實行同一學科教師的個性化發展—— —錯位發展,所有特色課程均由在職老師開發:愛看日月星辰的韓軍主任成就了天文課程;精通書畫藝術的楊曉丹、齊立民老師成就了國畫與軟筆書法課程;自學成才的盧士國老師成就了「扎染」課程;大隊輔導員老師許正成就了機器人課程……
另外,營東小學還和濟南市京劇院合作,開發了京劇課程;和濟南市體校合作,開發了足球課程;本學期,學校又引入了管弦樂課程……
「我喜歡上雕刻課,因為它不僅讓我學會了這門技藝,而且還改變了我的性格。」六年級3班學生王雅晴告訴記者,以前她做事毛躁,坐不住,通過三個學期的雕刻學習,性格開朗了,也變得有耐心了。現在她學會了在木頭、PVC板、水果和橡皮章上雕刻,很有成就感。
「一門又一門的課程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為學生搭建了個性化成長的舞臺。」校長晉萍說,文化課成績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他們可能在特色課程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40分鐘的課堂,如果承載的只是那本薄薄的教科書,課堂就只是三尺講臺,一支粉筆。而將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裝入腦海,從孩子們的需要出發,課堂再不會拘泥於三尺講臺,受限於黑板一塊,可以無限放大,一塊石頭,一塊泥巴都可能會成為我們生動的課程。
據介紹,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校還將「校園吉尼斯」作為傳統項目定期舉行。在一項又一項的評比活動中,老師欣慰地看到課堂上沉默的學生顯得異常活躍,學習上落後的學生顯得信心十足。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張揚的是師生的個性,打開的是開遍鮮花的那扇窗戶,表現的正是我們的教育理念—— —為每個生命撐起一片多彩的天空。」校長晉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