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攝影不僅僅是按下快門,它同樣也代表了鏡頭背後的人,他們的執著、夢想和衝動,深深的打動著每一個人。
《融入深藍》作品展示
2016年5月30日下午,由蜂鳥網、蜂鳥·聖點影像藝術空間主辦,班夫中國聯合主辦的《融入深藍——宋剛水下攝影展》在北京798藝術區蜂鳥聖點影像藝術空間舉行。整個展覽在於通過攝影鏡頭向大眾展示海底世界的神秘之美,作品呈現人類與動物、人類與自然生態兩個水下攝影主題,並且呼籲全人類善待海洋生物,關注受到威脅的海洋環境,從而呈現出一種人類與海洋的融合模式。
《融入深藍》影展現場
我們在798蜂鳥聖點影像藝術空間採訪到了《融入深藍》作品的主創人員,策展人班夫合作人牧野、攝影師宋剛、專業自由潛水員金莎、中國自由潛水冠軍奧林以及蜂鳥水攝項目負責人高級互動經理李玉曦,跟大家分享這些精彩作品獨特的故事和心得。
策展人班夫合作人 牧野
班夫合作人牧野接受蜂鳥網採訪
蜂鳥網:您簡單介紹一下班夫中國。
牧野:班夫中國是我所在的公司,我們主要是做戶外運動和自然題材的影像文化產品,包括班夫山地電影節、國際海洋電影節、磐石影展、熱雪映像節、中國戶外影像計劃,還有今年新做了一個陽光跑步電影節。
蜂鳥網:是什麼促成了這次與宋剛、蜂鳥網之間的合作呢?
牧野:首先我們幾個主創人員對這個創作想法一致認可,然後就策劃了這次墨西哥之行。這組作品我們是想表達人和自然相處和諧、美好的一面。蜂鳥網是國內攝影領域最權威的一個影像平臺,我們希望能夠跟蜂鳥網合作,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作品跟想法,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行列之中,一起保護大自然。
《融入深藍》作品展示
攝影師 宋剛
攝影師宋剛接受蜂鳥網採訪
蜂鳥網:在眾多攝影題材中,您對水下攝影很有研究,您認為水下攝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
宋剛:水下攝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與眾不同,因為人是陸生動物,所以當你有機會在海洋裡接觸到這些海洋生物時,會有一種新奇感。還有當你置身於海洋之中,會產生一種被大自然包裹的感覺,這是最吸引我的。
蜂鳥網:您覺得水下攝影和陸上攝影相比有什麼區別?能從感受或技巧方面談談嗎?
宋剛:技巧上來說,肯定需要一些專業的裝備,首先你得會潛水,要有非常好的潛水技術,這樣你才能在水下控制身體姿態和每一個動作,才能在最準確的時刻拍攝到你想要的東西。當然也要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以及海洋動物的習性有所了解。海下動物的出現都是很隨機的,需要不斷的去嘗試、不斷的去努力。
《融入深藍》作品展示
蜂鳥網:您在水下拍攝時一般使用哪幾支鏡頭?
宋剛:廣角使用的多一些,起初使用14mm定焦,後來用8-15mm的魚眼,16-35mm現在也用,微距用的是100mm。
蜂鳥網:目前為止,您在世界上多少個地方潛過水?印象最深的是哪裡?
宋剛:地方非常多,我一年當中以拍攝為目的的潛水就有4、5次。墨西哥我去過3次,它的洞穴系統非常好,每一個洞穴都有其特點,海洋環境也非常棒。南非我馬上要去第三次,每年六、七月份的沙丁魚大遷徙也非常著名,這些數以億計的沙丁魚會從南部往北遊去產卵。海鳥、海獅、海豚、鯨魚、鯊魚都會過來捕食,場面非常壯觀。
蜂鳥網:作品中多次出現了Manta,能簡單的介紹一下嗎?
宋剛:Manta是一種非常友善的海洋生物,我們這次非常幸運能有多次機會跟它互動,在拍攝前並沒有預料到這次Manta這麼配合我們。其實這次是很期待能夠拍攝到自由潛水員和鯨魚之間的互動的,可是很遺憾沒有捕捉到這樣到影像,但Manta給予我們很多回報。
《融入深藍》作品展示
蜂鳥網:除了潛水攝影,還有沒有什麼新領域您有興趣去嘗試?
宋剛:我以前從陸地人像、人文紀實再到歷史題材都拍攝過,最終還是走進了水下攝影這一領域,並且這麼多年我的精力再沒能轉移出去,我想近幾年也會專注水下攝影這塊吧。水下攝影非常有魅力,是其它攝影門類不能代替的。當你把水下的狀態藝術化的呈現出來時,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也非常具有挑戰。每當我突破自己一點,就會給我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蜂鳥網:您拍過什麼最難得一見的海洋生物嗎?有什麼印象深刻的過程?
宋剛:記得一次在墨西哥拍攝鹹水鱷,我們需要從小村莊坐船到一個漁民的小棚屋裡,那裡沒有床,只能睡在吊床裡,條件非常艱苦,有幾百條鹹水鱷在你周邊遊動,然後還要下到水裡跟它們近距離的接觸,非常刺激。
蜂鳥網:您覺得與蜂鳥網合作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理解與蜂鳥網的合作?能為攝影師帶來什麼?
宋剛:蜂鳥網是中國最高端的影像平臺,我們非常看重這次合作,讓我們把水下攝影這種小眾的題材展現給大家。水下攝影在以往的中國社會環境很少會有人接觸,非常感謝蜂鳥網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更多人關注我們地球家園這個環境,關注水下攝影,關注海洋動物,這就是我從這次影展所帶給大家的東西。蜂鳥網為我們這些年輕的、沒有任何背景的攝影師提供了這麼好的機會,我們也很珍視這次機會,希望跟蜂鳥網有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