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點」可能就輸在家長忽視的這方面上:養娃必須熟知感覺統合!

2020-12-19 騰訊網

你認為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智商?興趣?

曾經看過一期TED演講:成功的關鍵不在智商,而在於Grit(毅力)。個人表示十分認同。

這也是近年來在美國教育學界盛行的教育理念。

Grit可譯為「堅毅」,Grit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徵。

如果你見一個孩子「能很投入一直做一件事很久」,這就是Grit。

在我看來,堅毅可以拆分為兩個方面,專注力和堅持。

我們知道《一萬小時天才定律》:在一個領域上投入10000個小時,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這是堅持時間投入。

現實往往是做事3分鐘熱度,買的書只翻了兩頁就在積灰,報了健身班去了兩星期就再也沒去過……

當我們開啟一天的工作時,明明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清晰,我們也信誓旦旦的要快速搞定它。

結果是打開網頁搜索相關資料時,一不留神就被跳出的「如何評價「演員江一燕獲美國建築大師獎」?」、「一千多名學生跳張藝興舞蹈」、「現任和前任還有聯繫怎麼辦」話題吸引,回過神來還有2個小時下班,才急急忙忙趕進度……這是缺乏專注。

所以這也常常是我們一事無成,感慨生活艱難的原因。

而你不知道的是,成年人表現出來的缺乏專注跟堅持,有很大一部分是小時候感統失調埋下的禍根。

關注兒童早期教育的家長應該都聽說過或者了解過感統統合。

在向一些家長普及感覺統合的時候,往往有人會存在疑惑「過去也沒感統失調什麼的」、「感覺統合是一些機構虛構出來的偽科學」……

只有親身經歷過自家孩子感統失調並且通過訓練得到改善的家長才深有體會:感覺統合真實存在且真的能幫助到孩子!

昨天的CCTV央視新聞報導,就當著全國人民的面普及了這方面的知識。

CCTV央視報導:「感統失調」 六歲前是最佳治療期

隨著感覺統合理論的普及和家長們對這方面的了解和重視,市場上也興起了很多感統訓練機構,裡面魚龍混雜、資質不一,有些訓練課程並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傑奧教育專注科學感覺統合17年,在感統還未被大家所熟知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深耕在這個領域。目前在深圳有5家校區,在校學員超過2千人,培養超過了萬名精英兒童。

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人體感覺器官(眼睛、耳朵、鼻、舌、皮膚、前庭網膜等)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統合、分析,進而有所領悟、學習、或在命令運動系統做出適應性反應的過程。

通俗點講,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包括七大感官:視、聽、嗅、味、觸覺、本體覺、前庭覺。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大腦就好比一個穩坐軍中,決勝千裡之外的將軍,而感覺通路就如同一條條由傳令兵組成情報網。

將軍需要根據情報來做出判斷、調整,做出最正確的決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而感統失調就好像是:

有一天,將軍喝醉了,各路情報傳來的時候,將軍並不能像往常一樣根據這些情報做出正確的決策,開始瞎指揮。

本該攻城他下令棄甲而逃,本該撤退他下令誓死堅守,自然,戰場上就亂了套。

感統失調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1、前庭功能失調: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攻擊行為、平衡能力差、方向感不行、情緒不穩定等。

2、本體覺失調:坐在座位上喜歡扭來扭去、動作笨拙、自理活動差等。

3、觸覺失調:觸覺過分敏感或者頓感,不喜歡被觸碰、孤僻膽小、社會交往能力差、愛啃手、容易緊張或者情緒暴躁、害怕陌生環境等。

4、視覺失調:表現為閱讀困難,丟字漏字,認字但無法理解、寫字困難,或者看一筆寫一筆,經常抄錯題寫錯數,不愛收拾屋子,桌面總是亂糟糟的。

5、聽覺失調:語言處理能力差,跟他說話需要重複好幾遍,或者說一句話需要反應很長時間,跟讀長句有困難。

為什麼會感統失調?

一.先天原因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因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二.後天環境及人為原因

由於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兒童活動範圍變小;

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陪伴互動缺乏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後,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父母或保姆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髒,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從而產生挫折感等 。

如何鍛鍊感覺統合

感統失調需不需要訓練?

在感統的測評體系中,感統失調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等程度。

輕度:輕度失調,孩子會隨著發育成長彌補不足。如果針對感覺統合正常或存在輕度失調的孩子情況,設計相應的感覺運動統合教育課程,來提高他們的運動功能,增強對外界感覺反應的敏捷性和正確性。可以說是屬於感覺學習通道的「培優」鍛鍊,為進一步高效學習打好基礎。

中度和重度:而中度和重度的感統失調,則更多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專業的「感覺統合失調矯正」訓練,幫助有一定學習與運動上存在或多或少障礙的孩子提升機能,建立正常的信息輸入及處理的過程,增強對外界信息做出正確的反應的能力,可以認為屬於「補差」訓練,克服學習困難。

感覺統合能力在6歲前是最佳的發展時期,如果懷疑孩子有感統失調的表現需要儘早帶孩子到專業的機構做準確的評估。

END

猜你還想看

相關焦點

  • 孩子 希望你「輸」在「起跑點」
    希望你「輸」在「起跑點」。每對父母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們補習並找各種才藝,深怕少學了一樣就會輸人很慘一樣。深不知每個孩子都有其個別差異,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卻不是讀書的料。
  • 在特殊兒童的帶養中,感覺統合為啥那麼重要,如何做好感覺統合?
    在特殊兒童的帶養中,感覺統合為啥那麼重要,如何做好感覺統合?在進行兒童學習能力訓練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有特殊兒童來做評估的現象。評估的結果,少不了會從心理需求、感覺統合訓練、情商培養、學習技巧等幾個方面來給家長撫養建議。今天我們來詳細講一講,在特殊兒童的帶養過程中,感覺統合為什麼那麼重要?
  • 【感覺統合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
    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即寶寶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有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兒童在12歲之前通過感統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因此3-6歲的寶寶能夠在感統訓練下糾正過來。
  • 當心,感覺統合失調可能就在你身邊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學習效率低、好動不安、經常劇烈跳動、膽小黏人、情緒易激動,寫作業或者做家務時拖拖拉拉、跑步、爬行時動作不協調、手腳笨拙、經常磕磕碰碰不是碰到桌子就是椅子、常打碎東西、容易跌倒、撞人、有時還喜歡咬指甲……很多家長把這些原因歸咎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或者是孩子太小,有這方面的原因嗎?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為什麼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那麼,目前幼兒園悄然興起的感覺統合訓練,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裡呢?它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一  感覺運動是幼兒教育最基礎的概念。皮亞傑在早年的研究中發現:「感覺運動成熟與否,是日後知能學習或思考前期(3~6歲)孩子成功與否的基礎。缺乏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夠進行記憶性的學習,但在觀察、組織、想像、推理方面的大腦功能似會有應用上的困難。」
  • 【感覺統合教育】家庭中的感覺統合訓練,理論與實踐,建議收藏!
    很多家長都會問我什麼是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就是肌體將各個感覺通路的信息,傳入大腦經過大腦的分析判斷統一,在傳輸到機體,讓身體跟環境相適應的過程,這就是感統。當然這是理論上的,很多家長不理解,那我舉個例子吧。
  • 感覺統合與兒童大腦的發育
    讓感覺統合能力——大腦潛能發展基礎薄弱的孩子學習複雜的知識,就像在淺淺的地基上建築高樓大廈,會傾斜,如果繼續加到相當高度,還可能倒塌。因為,孩子大腦發育有其自然的內在規律,感覺及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是其發展的第一步。只有把基礎打好打牢,大腦才能發揮出最大潛能,孩子也才能在學習、思維、情感、運動等方面都表現得卓越出眾。
  • 一道家常菜,告訴你到底什麼是感覺統合?
    其中,【感覺】是指某一個器官的活動,比如皮膚上的觸覺接收器可以感知到觸摸,形成觸覺,耳朵裡的聽覺接收器可以感知到聲波,形成聽覺。此外還有視覺、嗅覺、味覺、前庭覺、本體覺、內臟覺等。由身體各部位的感覺接收器提供的感覺,是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的基本素材,是一切複雜神經活動的基礎。而知覺,就是各種感覺經過腦幹的加工處理,經過大腦皮質層的加工處理,變得有意義了!
  • 不重視感覺統合失調,家長後悔一生
    大人和她說話時,她好像與己無關、毫不在意,必須要家長、老師一遍遍重複、一次次提高嗓門,她才像是如夢初醒,稍有反應。貝貝的記憶力很差,即使千辛萬苦讓她聽明白大人的要求了,轉眼間她又會忘得乾乾淨淨。奇怪的是,貝貝對那些不被注意的細小動靜卻很敏感,注意力常常被吸引過去。
  • 【親子】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是沒有安全感?還是虛榮?我們今天討論教育問題,不能只關注在孩子身上,容我說一句可能會冒犯的話,我覺得,家長本身就得從觀念先進行再教育。當我們不願正視自己的問題,覺悟自己擁有的權利及影響力,事情便永遠無法改變。為什麼家長本身會成為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到底哪些根深柢固的觀念,成為子女、老師們都難以抵擋的壓力?
  • 三大感覺統合:本體覺、觸覺、前庭覺(收藏文章)
    、家庭配置轉變相關  感覺統合,這個名詞近幾年來不斷的被提起,甚至有許多坊間的兒童教學開發機構,打出所謂感覺統合訓練課程,讓許多父母趨之若鶩,怎樣都不願意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談到感覺統合,多數的家長只知道,它可能與人的知覺相關,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動作表現,但對其與孩子身體間的關係,還有發展歷程的影響,似乎也似懂非懂,無論如何,大多數的人都認同,感覺統合發展較佳的孩子,日後無論在求學或者人際關係的處理上,都會是比較好的。
  •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父母該如何預防?
    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可能並非某一方面的問題。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生物學因素,家庭因素,父母因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等等。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具體的幾個方面,家長需要了解和控制這些方面,及早地採取預防措施,運用科學的、系統的方法,積極實施有效的幹預,才能確保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 【感覺統合訓練】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培養
    一、感覺統合能力的重要性感覺動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學習能力,這是因為動作是智慧的基礎,而且動作對於孩子的注意力和閱讀、書寫能力都有影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感統失調的問題在孩子幼年時,也許不會明顯地表現出來,但到了孩子上學以後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表現出這樣、那樣的障礙,他們各方面的素質與正常兒童相比就有了較大的差距。
  • 感覺統合訓練及其意義
    那麼,目前幼兒園悄然興起的感覺統合訓練,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哪裡呢?它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一  感覺運動是幼兒教育最基礎的概念。皮亞傑在早年的研究中發現:「感覺運動成熟與否,是日後知能學習或思考前期(3~6歲)孩子成功與否的基礎。缺乏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夠進行記憶性的學習,但在觀察、組織、想像、推理方面的大腦功能似會有應用上的困難。」
  • 寓教於樂訓練寶寶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近年來感覺統合與遊戲治療的書籍充斥書架上,同時讓許多新手爸媽紛紛擔心家中小寶貝表現出的任何行為都『好像』跟書中描述的狀況一模一樣?導致醫院門診間常有父母緊張兮兮地誤以為我家小孩也有感覺統合的問題發生!但您真的認識與了解感覺統合是什麼嗎?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真正需要接受感覺統合的治療呢?以下帶您一起來認識。
  • 患感覺統合失調症孩子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家長應該如何預防?
    我點了點頭,這老師立馬下了一個判斷:「那你家寶貝有點感覺統合失調啊!」啥玩意?我剛開始有點懵。這位老師開始滔滔不絕的向我介紹感統失調的症狀和他們機構的科學訓練方法。我在這位老師一通介紹之後,思路頓感清晰:這不就是女兒幼兒園裡經常講的孩子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運動覺嗎?合著有一項不合格就是感統失調了?
  • 患感覺統合失調症孩子越來越多,這真是病嗎?家長應該如何避免?
    我點了點頭,這老師立馬下了一個判斷:「那你家寶貝有點感覺統合失調啊!」啥玩意?我剛開始有點懵。這位老師開始滔滔不絕的向我介紹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和他們機構的科學訓練方法。我在這位老師一通介紹之後,思路頓感清晰:這不就是女兒幼兒園裡經常講的孩子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運動覺和平衡覺嗎?合著有一項不合格就是感覺統合失調了?
  • 【感覺統合教育】原來這就是感覺統合
    目前為止很多的家長都對於「感覺統合」這個詞很陌生,更別說「感統」這個簡稱了,總是讓家長們一頭霧水。對於感統是什麼?怎麼上課?我的孩子可以上感統課嗎?這些問題成為了家長最感興趣的幾個問題,今天就由我給大家做進一步的解答。    首先,感統是什麼?
  • 家長們要重視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使其很多優秀的方面無法表現出來。在孩子0—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中度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影響就會非常明顯了,從學習方面上來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喜歡做小動作,人際交往能力差,情緒不穩定等,這在孩子的童年學習生涯中是有非常不好的影響的。
  • 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失調嚴重嗎?
    接下來大腦會對感覺接觸到的信息進行統合,這就是我們所說到的感覺統合。然後大腦會指揮中樞神經系統作出整體反應,最後通過回饋表現出來。感覺統合是大腦工作過程中的一部分,如果這一部分在進行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就會引起整體問題。這就會出現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