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持續熱議「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020-12-16 東南網泉州頻道

長期分享區域發展成果

——專家學者持續熱議「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參與會務工作的華僑大學志願者巧遇出席探討會的華大校長賈益民 (陳曉東 攝)

發言摘登

昨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圓桌會議繼續舉行。在「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議題中,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推動「一帶一路」構想實現、構建命運共同體的主題,發表了各自看法。與會代表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基於海洋文化的重大構想,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發展實踐,也是一項龐大持久的工程。參與國必須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注重求大同,通過互聯互通、民心相通來實現共建合作,長期分享區域發展帶來的成果。

□本報記者 溫文清 莊建平

避免功能重疊體現區域特色

李鴻階 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國內各省市(區)在「一帶一路」上的定位如何?「一帶一路」是國家的重要戰略,我認為,在實施方面應有特色。各省市(區)一要避免功能重疊,二要體現區域特色,三要具備比較優勢,四要重視通道和走廊建設。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的問題,各個省市(區)之間要發揮特色,做好分工,要規劃銜接,突出重點,認真做好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科學界定各自的角色和職責。此外,要整合資源、聯動發展,大家不是爭項目、爭資源的競爭關係,而是一種聯動發展、統籌協調的關係。

保護水下遺產傳承海洋文化

餘興光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長

水下文化遺產是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傳承。運用現代海洋探測技術,對沿海的水下文化遺產的基本特徵和分布規律進行系統的研究分析,建立規範化的水下文化遺產探測保護技術體系,不僅可為我國海域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與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及科學指導,而且對研究復原我國航海、貿易、造船、陶瓷等歷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有益於弘揚我國海洋文化、促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更好地服務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讓沿線各國共享發展成果

M·胡馬雲·卡比爾 孟加拉國企業研究所副所長

「一帶一路」是一個很好的倡議,作為通過協商和建立共識來實現經濟發展的手段,這一舉措在原則上得到了孟加拉國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既有文化歷史背景,還有地理上的背景,可以將各國的發展程度慢慢靠攏,讓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共享發展成果。當前全球化背景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國際社會問題,都應該由各國聯合解決。可以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正是在這個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

形成開放式國際經濟合作帶

賈益民 華僑大學校長

實現「一帶一路」構想,應以國際經貿合作為核心,以海上運輸通道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依託,以沿線的重點港口、中心城市、資源區塊、產業園區為重點支撐,以海洋捕魚合作為牽引,以人文旅遊交流為紐帶,構築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形成開放式國際經濟合作帶,形成具有強大產業聚集效能的經濟走廊。以這種利益交融、互利共贏的一體化夥伴關係,來緩解周邊矛盾,維護通道安全,獲取戰略支點,拓展發展空間。重點打造東南亞港口與西南陸地的通道,連接「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

打造新的區域合作模式

王玉主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建設與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需要共同合作,不是中國一方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打造亞洲地區新的區域合作模式。長期以來,亞太的發展實際上在試圖複製歐洲模式,比如東協,從自貿區,到互聯互通,到共同體。但是也要看到,歐盟的文化和基礎設施的一體化程度是很高的。東協與歐盟不同,即便是沒有了制度的障礙,東協各國僅要實現物理的聯通就很困難。中國要和周邊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一體化,就不要去拷貝西方模式,而要結合我們的實際,讓這些互聯互通真正連結到區域的產業鏈上來才有意義。

實現中國—東協「鑽石十年」

張建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

對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實施有幾個建議:與東協國家就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戰略共識,建立國家領導人對話機制;與東協國家合作制定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長期戰略規劃,建立中國—東協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交流機制,使得雙方財政、貨幣、競爭政策協調配套;加強與東協國家的人文交流與教育科技合作,培養一批國際化人才;加快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統籌雙邊與多邊、區域與次區域合作,再造中國與東協之間的「海上絲綢之路」輝煌,實現中國—東協的「鑽石十年」。

華僑華人積極尋找投資結合點

吳亮泰 泰國豐泰國際集團董事長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下,新能源產業迎來新機遇和發展空間。充分利用「21世紀絲綢之路」帶來的發展平臺和機遇,與沿線國家深化合作,大力實施汽車產品出口戰略,推動汽車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華僑華人可根據所投資的領域及所在國的發展戰略,尋找結合點。華僑華人有著熟悉當地法律環境和商務運營方式、了解所在國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求等優勢,可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在東協等國的認證,創造和諧共贏的合作氛圍。

相關焦點

  • 共同走向繁榮與和諧發展
    俄羅斯希望看到亞太地區的成功未來以及確保其可持續的全面發展。我們認為,能夠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途徑是在世界貿易組織普遍規則基礎上,以開放和互利為原則實施有效的經濟一體化。 我們支持建立亞太自貿區的構想。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實際的利益,以及在迅速發展的亞太地區市場中的機會。
  • 中德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同研討「中德法治發展與法律教育」
    中德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共同研討「中德法治發展與法律教育」 來源:法學院   時間:2020-12-03  瀏覽:
  • 中美學者共同呼籲:攜手合作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綠色可持續發展是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火災、蟲災和氣候變化等生態危機頻發,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 STEAMEX聯合CIEO,共同推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繁榮與發展
    國際STEAM教育教學開放日舉辦的根本目的就是邀請這些優秀的學校站到臺前,集合STEAM教育行業頂級資源,打造各區域STEAM教育踐行標杆,並以此為參照及核心力量共同推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繁榮與發展!
  • 區域經濟發展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與會專家學者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緊扣重大國家戰略,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助力山東省「走在前列、全面開創」建言獻策。省委書記劉家義12日下午會見了出席嘉賓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代表魏禮群在開幕式上致辭。
  • 共同團結奮鬥 共同繁榮發展 共建美好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到雲南...
    、共同繁榮發展、共建美好家園。堅決保護好綠水青山,圍繞山水田園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開放創新之城「三城」定位,全面推進田園風光保護立法,抓好中心城市「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工程、壩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項目建設,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堅決促進民族團結,深入實施民生持續改善、發展動力增強、民族教育促進、民族文化繁榮、民族團結創建、民族事務治理「六大工程」,紮實抓好平安保山建設,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實現美美與共、共同發展
    隨後,莊木弟指出,新一年,站在新的起點上,奉賢將發揚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精神,著眼未來,聚焦科研、管理、品牌的創新,致力於把東方美谷建設成為國際消費城市和國際數字之都的重要載體,開闢新領域,增加新舉措,實現新發展,推動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向世界化妝品之都邁進。東方美谷期待與法國化妝品谷強化合作,通過「雙谷」聯動,推動國內外市場的個性化、差別化發展,共同繁榮美麗健康產業,實現美美與共、共同發展。
  • 魅力博鰲: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
    以「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將於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鰲舉行。 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這是3月20日無人機拍攝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以「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為主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將於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鰲舉行。 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這是3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博鰲燈塔。
  • 200多位專家共同探討 電氣工程學科發展趨勢
    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68所高校電氣工程學院的校長、院長,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以及電氣領域企事業專家兩百餘人參會…… 本次論壇邀請了來自全國68所高校電氣工程學院的校長、院長,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以及電氣領域企事業專家兩百餘人參會。
  • 頂尖學者齊聚阿里 共同探討知識圖譜產學一體化
    研討會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牆輝(花名:玄難)主持,國內知識圖譜領域多位頂級專家參加此次研討會。在阿里巴巴持續發力知識圖譜這一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背景下,此次研討會是對阿里巴巴知識圖譜建設的一次評估,也是對未來改進方向的一次討論,是國內知識圖譜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事件。
  • 首屆青島市中小學研學旅行高峰論壇 專家學者共同把脈研學旅行促發展
    大眾網青島4月28日訊(記者 曲順)為搭建起中小學與研學旅行服務單位溝通的橋梁,更好地服務於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開展……4月27日,「首屆青島市中小學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在青島旅遊學校舉辦,青島市旅遊服務產業教育促進會、青島市旅行社協會、魅力教育科技集團現場籤約,聯合成立「青島研學旅行研發服務中心」,全國知名專家學者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與中國學者齊聚上海 共同應對全球社會問題
    來自眾多亞洲地區著名大學的學者(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臺灣大學、中國老齡金融論壇和葛蘭素史克等),齊聚一堂,探討老齡化對全球現有的醫療、就業、社會保障體制的挑戰。中美學者聯手,應對全球問題。
  • 110位專家學者齊聚武漢,共同探討中印尼人文交流
    來自中國和印尼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等單位的約110位專家學者和代表參加了開幕式及研討活動。本次論壇以「秉持人文交流理念,推進中印尼雙邊關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圍繞中印尼人文交流進行探討。論壇上,華中師範大學校長郝芳華回顧了中國與印尼人文交流的發展歷程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情況,同時向來賓介紹了我校與印尼高校交流的成果。學校高度重視與印尼的交流合作。印尼友人進行暖場表演中國-印尼高校智庫聯盟領導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閆國華認為,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對接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 深化互利合作 實現共同發展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寮國「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的對接,建設中的中老鐵路和中老高速公路等項目正給萬象帶來新的氣象。圖為日前拍攝的中老高速公路。新華社發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成為各國的共同願望。中國呼籲各國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以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共謀發展。
  • 兩岸法學專家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法律綠化」共同探討
    兩岸環境法、環境資源法、能源法等學科80餘位學者專家及研究生共聚一堂,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法律綠化」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副庭長魏文超出席論壇並做論壇主題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馬驤聰教授及臺達集團發言人周志宏出席論壇,並為重慶大學法學院黃錫生教授頒發 2016年「中達環境法學者」榮譽稱號。
  • 兩岸心理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
    當天,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在閩南師範大學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近200位專家學者齊聚福建漳州,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閩南師範大學校長李順興致辭。
  • ...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
    12月1日,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舉辦「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會議邀請聯合國相關機構負責人以及中國、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民間組織約50名代表出席。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環境和發展部主任斯特凡諾斯·佛蒂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辦公室項目規劃主任王茜介紹了聯合國相關機構發揮專業優勢,以通過決議、發布倡議、制訂計劃、搭建合作平臺、實施專項行動等有效措施,持續促進解決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全球性問題,推進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 什麼是共同可持續發展 (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 (TfS))倡議
    csr01Feng多年一直在Ecovadis審計和Tfs審核領域諮詢的奮飛諮詢有必要介紹下「共同可持續發展 (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 (TfS))」1.什麼是「共同可持續發展 (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 (TfS))」倡議?
  • 開發區攜手浙商大共同推進「大創小鎮」建設
    (原標題:開發區攜手浙商大共同推進「大創小鎮」建設)
  • 批判性思維專家西財論劍 共同把脈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發展
    來自荷蘭、澳大利亞等國,以及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70名批判性思維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西財,探討批判性思維對於我國供給側改以及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本次研討會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教育指導委員會批判性思維分指導委員會(籌)聯合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