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原因有三種,父母別急著去拆穿謊言,先去做好這四件事

2020-09-10 動媽育兒

閨蜜今天特別生氣的和動媽吐槽說:「這一天天都不夠生氣的,天天操心大的(老公)衣食住行,還得操心小的(兒子)思想品德!」

原來,她正讀三年級的兒子在數學課上對老師撒謊說「肚子疼要去洗手間」,結果當他在學校草坪處挖洞時,被學校管理員抓到了。這樣一來,身為孩子媽媽的閨蜜就被老師叫到了學校辦公室。

「別提多丟人了,現在想起來我都覺得臊得慌!」閨蜜說,整個辦公室就她和兒子在那聽老師給上「政治課」。等問到孩子為何在草坪挖洞時,孩子說「在姥姥家,看到小夥伴們雨天后挖出過蝲蝲蛄,自己就也想挖出一隻。」

閨蜜苦惱說:「這麼點年紀就知道和老師說謊了,這長大了還得了?不得成個小騙子?都說孩子最誠實,他怎麼就不誠實呢?」

其實,如閨蜜一般因孩子說謊而苦惱的父母有很多。至少,動媽就被後臺很多家長私信問到過這種問題。

孩子說謊的問題真的很嚴重麼?真的值得讓家長暴跳如雷麼?

這裡,就需要我們去區分孩子說謊的原因了。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做出不同的「策略」。

說謊,是孩子成長中正常且典型的一部分。

在對各國兒童的大規模實驗中發現,2歲孩子中30%已經開始說謊,3歲的孩子中說謊的佔50%,而4歲的孩子裡超過80%會說謊。4歲之後,幾乎所有孩子都會說謊。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永遠都是最誠實,最不可能說謊的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佩吉·德萊克斯勒博士說,孩子的大多數謊言都屬於「自助式謊言」,目的是為了避免麻煩或懲罰,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或為了獲得某種東西。

閨蜜的兒子之所以謊稱自己要上洗手間,為的就是避免自己去草坪挖洞而被老師拒絕,也可以說是為了避免麻煩或者懲罰。

孩子為了逃避現實

這個「現實」包括父母的懲罰、叱責,也包括孩子不願意接受的事情(如上學)。

常見的情形如,孩子在考試後會試圖修改成績或者說沒有考試,以此來避免父母的訓斥了;有的孩子打碎了花瓶,不敢承認,說「不知道誰打碎的」,以此來逃避父母的憤怒。

孩子為了獲得關注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關注很重要。尤其是家有二胎或者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的家庭裡,這種說謊的情況更多見一些。

暑假時,表哥將兩個孩子都送回了老家,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暫時照顧。

爺爺比較喜歡老二,因為她機靈、討喜,奶奶比較喜歡老大,因為她文靜、懂事。這樣一來,老二就不高興了,她覺得奶奶應該對她更好些,總是照顧姐姐幹嘛?

於是,奶奶給姐姐盛飯時,她會說「奶奶,我口渴了,可以幫我倒杯水麼?」

奶奶給姐姐扎辮子時,她又會說:「奶奶,我膝蓋跌破皮了,你幫我吹吹,好疼。」

事實上,奶奶給她倒了一杯水她一口沒喝,所謂破皮了的膝蓋,連紅都沒紅。。。。。。

孩子模仿大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孩子有些表現是模仿家裡大人的。之前,兒子每次跌倒摔疼後,動媽都會給他吹吹,然後說「不痛了!」,有一次,動媽自己被東西絆倒後,兒子馬上就跑到我身邊,鼓著小嘴巴使勁兒的吹氣,吹完也會說:「不 teng(痛)啦!」

同樣,如果大人有說謊的行為,或者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行為,孩子也會多多少少的學到一些。

這裡,動媽再給大家說一下曾經講過的一個例子:相關領導來檢查,老師提前交代學生「有人問起,就說我們不補課,沒有補課的情況」。孩子回到家,提前交代奶奶「媽媽問起,你就說我作業寫完了」。

孩子說謊,家長到底怎麼對待?

雖然,我們前面說了那麼多孩子說謊的原因,但是仍舊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家長們仍舊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說謊的孩子,是應該拆穿謊言,還是應該置之不理?

可能大多數家長會選擇前者,然後警告孩子「說謊是不好的行為,好孩子不能說謊!」

然而,事實證明,拆穿孩子的謊言,從來都不會制止孩子說謊的行為,只會幫助孩子把下次的謊言編得更周全。

弟弟小時候,特別愛看電視。但是,為了不影響他的學習,所以每次父母出門都會警告他「好好做作業,不許看電視,發現看電視就取消一星期的零花錢!」

但是,每次弟弟都會偷偷看電視。等聽到車進院子的聲音,他再緊忙關上電視機。待父母問起「有沒有看電視?」他都會說「沒看!」

爸爸就會摸一下電視機,然後說他:「沒看電視,電視機怎麼是熱的?」

於是,每次弟弟偷看電視都會想辦法讓電視機不那麼熱——要麼看一會兒關上再打開再關上,要麼關上電視機用溼溼的毛巾多擦幾遍!

總之,關於看電視說謊的這一方面,父親的拆穿並沒有改掉弟弟的行為,相反在這一方面,弟弟做得越來越「縝密」了。

孩子說謊,家長不要逼問

小學一年級學習認鐘錶時,動媽將媽媽的手錶偷偷地帶到了班級裡。也說不清當時是為了炫耀還是因為真的想當做實際工具了。只記得,手錶在放學時找不到了。

回到家裡,也不敢和媽媽說,但是丟手錶這件事卻一直壓在心裡,沉甸甸的,很難受。

夜晚睡覺前,終於忍不住了,就一直央求媽媽:「媽媽,你手錶再給我看看!」

媽媽最後受不住我的胡攪蠻纏,就去找手錶,找了好久沒找到,就問爸爸。

最後,爸爸覺得不對勁了就問媽媽「大晚上找手錶幹嘛?」

媽媽就說:「寶貝女兒要看手錶,不然不好好睡覺!」

爸爸就問我:「你看手錶幹嘛?」

心虛的我就有些後悔了,低頭說「不幹嘛,想看看」

爸爸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我把手錶藏起來了,就說:「你把媽媽手錶藏哪了?拿出來,媽媽著急了!」

因為,媽媽的那塊手錶是爸爸在結婚時送媽媽的禮物,媽媽一直都很珍惜,很少會戴著。

我怕會被罵,所以一口咬定「我沒拿,我就好奇想看看。」

最後,還是媽媽解圍說「可能是放哪裡忘記了,改天不找就自己出來了。」

那一晚,我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媽媽的信任,最終還是在睡前小聲的對媽媽說:「媽媽,手錶我弄丟了!」

說完這句話,我就哭了起來。

最後,年幼的我承諾長大後賠償媽媽一塊兒一摸一樣的手錶,而且以後再用父母或者家裡什麼東西,要提前和爸媽說清楚,徵得同意。

事後想想,如果媽媽也和爸爸一樣逼我「手錶哪裡去了?是不是你拿了?」我可能還是會堅持說謊不承認。

為人母后,我才明白當初媽媽的心境——東西找不到了不要緊,孩子的信任和依賴還在,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孩子處於何種原因或目的去說謊,拆穿他的謊言都是不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和信賴關係,能夠讓孩子願意與父母「說心裡話」。

所以,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除了不要逼問,我們還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家長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比對孩子說一百遍「不許說謊」更有效。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經常失信於孩子的父母,如何要求孩子對自己誠實?當然,如果有客觀原因導致父母要失信於孩子,那就要和孩子說明原因,爭得孩子的原諒。

動媽現在每天基本上都被自家寶寶纏著,想獨自一人出去遛彎基本不可能,除非是告訴他給他買什麼東西去了。

一次,動媽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出去和朋友小聚,剛一進門,寶寶就蹬蹬蹬地跑過來。

孩子奶奶說:「他睡醒了鬧著找你,我和他說,你給他買蘋果去了!」

我再低頭一看,這小傢伙眼巴巴的望著我的背包呢!

我緊忙拿出背包裡新買回來的口紅,告訴他:「媽媽今天和莉莉阿姨一起,阿姨著急回家,就沒去成超市。不過,媽媽給你買了一根水筆,你可以拿著它畫畫,你喜歡麼?」

於是,在孩子奶奶的目瞪口呆中,新買的口紅就成了孩子的「畫筆」,他拿去高高興興的點點畫畫去了。

孩子奶奶說:「你就說沒有賣蘋果的不就行了,幹嘛要給他霍霍口紅,白瞎了,浪費啊!」

我特別認真的說:「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然後騙他。這次是忘記了,那下次呢?次數多了,孩子就不會再信任大人了!」

不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人特別喜歡給他人貼標籤,哪怕這個人是個小孩子,且只是偶爾或者不經意間表現了什麼行為。

暑假裡,文中提到的小侄女就因為和姐姐爭寵愛而說謊被奶奶給貼上了「說謊精」的標籤。

小侄女剛開始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就有點失落。偶爾去了我們家,就說「奶奶討厭,姐姐討厭,他們才是謊話精。」

過了沒幾天,在遇到她時,發現她說謊的次數真的就增加了,且也不僅僅是在和姐姐爭寵愛時說謊了,如動媽要給孩子衝奶粉時,問「這個水是燒開後的麼?」她可能就會說「這個剛燒,還沒開呢!」事實上,這個水已經是煮沸過且處於保溫階段了。

所以,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久而久之,孩子會真的覺得自己就是應該說謊的,「反正你們都認為我在說謊」!

寬容傾聽孩子內心

孩子愛說謊,除了無意識的,就是有一定原因的,最常見的就是怕被責備。

所以,在發現孩子說謊時,我們不妨按照孩子的說法來,先順著他們的意思。然後試著心平氣和的指引和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

有一段時間,動媽發現孩子特別喜歡斷電源,一按那個按鈕,「啪」 的一聲家電就斷電了!

這在孩子看來「啪」的一聲很好玩,但事實上來說還是很危險的,且也很影響我們的生活。

每次,我們一問「這是誰把電源給斷了?」

他就會說「不啊!不啊!」(意思就是「不是我!」)

於是,在看《倒黴熊特工》時,小貝肯的媽媽為了保護他,在炸彈爆炸的一瞬間將他扔出了危險區時,我就告訴孩子「你看這個炸彈紅燈閃閃的,是不是爆炸了?小熊媽媽是不是沒了?」

然後,孩子就會一邊伸著小手指著電視裡的畫面,一邊看著他總按的那個電源。

從那以後,他不會再去隨便按任何帶指示燈的東西,更不會說「不啊!」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說謊都是有自己壓力的。他們可能是為了不讓父母失望,或者是怕父母的責備,所以才用「說謊」去掩蓋事實。

但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卻應該知道,與孩子的安全、健康相比,他們出現的錯誤或者「謊言」都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這個道理,也應該是我們身為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的,即:我們不需要完美的孩子,我們只需要你,就足夠了!

動媽寄語:

多項研究發現,認知能力好的兒童撒謊更多,因為撒謊首先需要牢記事實真相,然後再對其做加工處理。

所以,孩子說謊從另一方面看,並不是一件壞事!

我是「動媽育兒」:自媒體達人,一名從企業管理職位辭職的寶媽,目前是一名寶寶私人營養師、育兒師和多平臺主邀原創作者。寫文不易,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孩子愛說謊?別拆穿,聰明家長做2件事,清楚知道孩子小心思
    有研究表明,2歲幼兒中,有2%的孩子已經學會說話;4歲孩子中,說謊的比例已經高達90%;年紀越大,說謊的比例越高,到12歲時,幾乎每個孩子都會說謊;到了16歲時,說謊的比例就下降到了70%,並學會了如何減少對他人的傷害而進行善意的謊言。
  • 孩子說謊不可怕,家長先別慌!做好這4步,理性應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會說謊了。「這麼小,就說謊,長大了還得了。」面對孩子說謊,很多家長氣不打一處來,當面拆穿孩子的謊言,大聲教訓一番。這樣做的後果反而會導致孩子牴觸、恐懼,以後更容易撒謊。撒謊甚至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是大腦正常發育的標誌之一。孩子說謊,也許沒有家長想的那麼糟糕。當你的孩子撒謊了,不要急著去責罵他,而是要弄清楚孩子的「謊言」為何而來,再對症下藥,糾正孩子的說謊行為。
  • 說謊的都是壞孩子?父母別急著下結論,聽聽兒科專家怎麼說!
    按照兒科專家的說法,孩子撒謊並不是罪無可恕,只要父母學會以下4個原則,再不聽話的孩子都能搞定!分辨謊言的性質據某心理團隊調查研究表明,80%的人在4歲時都有過撒謊的經歷,所以說孩子撒謊是一種普遍行為,父母不必過度焦慮。
  • 我家孩子總說謊,怎麼辦?先分清孩子「說謊」類型,再教育孩子
    璐璐這種其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說謊,孩子6歲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道德觀,所以他們對真假、實話和謊言並不能真的分清楚。因而咱們做爹媽的,先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這孩子怎麼愛說謊,一點都不老實。」其實璐璐身上出現的這個問題,很多孩子身上也會出現。而且我們大人對於孩子的「說謊」行為,似乎特別介意,總覺得說謊的孩子就是品德敗壞,所以一定要儘早糾正過來。
  • 孩子為什麼說謊話?或許父母應該做好這幾點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突然學會說謊了,該怎麼辦呢?孩子說謊的原因是什麼呢?家長百思不得其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所以,孩子3歲之前父母不要拆穿孩子的謊話,3-6歲父母要告訴孩子哪些謊話是不能說,要明白孩子是「有意說謊」還是「無意說謊」,然後加以引導。 但是,對於6歲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智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懂得了語言的用途,當孩子說謊時,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對孩子說謊的行為進行及時的引導。
  • 孩子說謊並不是「學壞」了,「謊言」背後的原因,父母知道嗎?
    教導孩子誠實守信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事情,但是往往會有孩子不知不覺中,學會撒謊,並且用謊言來掩蓋自己。實際上,孩子說謊的行為不僅僅是孩子對一件事情有所隱瞞和避諱,這也折射出家長的一些問題。讓我們跟隨匹諾曹的故事,看看究竟孩子們撒謊的原因是什麼。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匹諾曹在一次上學的途中,遇見了一個馬戲團,精彩的表演拖住了匹諾曹前進的步伐,他太想擠進人群裡一探究竟了,於是他把自己的書本給賣了,換了一張票,便進去看起了表演,馬戲團的老闆見這位小朋友沒去上學在著看演出,好奇的問道:「小朋友,你不去上學的嗎?」
  • 孩子撒謊這件事也分等級?父母可以酌情區別處理
    這可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個父母都要面對的問題。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一問題,也是父母們關注的重點。孩子撒謊的原因其實是有很多種,比如有的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非常害怕會受到責罵,有的是好奇心驅使孩子嘗試撒謊,想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有的是為了想要得到家長的誇讚,有的是家長讓孩子做的事情並不是孩子喜歡的事情等,類似種種這些,都是孩子撒謊的原因。
  • 孩子撒謊了該咋管?父母別急先分「真假」,做對三點教出誠實孩子
    孩子撒謊了,家長如臨大敵,感覺孩子犯了大錯,其實大可不必,孩子撒謊有真有假,需要先分辨再管教,平時父母只做好這三方面就能教誠實的孩子。第一,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別在孩子面前撒謊;第二,家長不能幫孩子一起撒謊,這只會讓孩子認為,撒謊是正確的事;第三,家長不包庇、縱容孩子說真謊言,底線不觸碰。
  • 研究表明:幾乎每個孩子都會說謊,當孩子說謊時,你的行為很重要
    有些父母就會感到特別緊張,覺得是孩子的思想道德出現了問題,其實孩子撒謊這件事的後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還總有很多奇思妙想,要麼把玩具放到浴缸裡洗澡,要麼拿著炒菜的鏟子到處亂鏟,所以平時也沒少挨揍。一天媽媽在廚房忙著做飯,剛做好出來,就看到天天正把電視機的遙控器往魚缸裡丟,這已經是天天第三次往魚缸裡扔遙控器了。
  • 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愛說謊?父母怎麼做可以杜絕
    孩子愛說謊如何教育?怎麼讓孩子不再說謊?1、說謊是因為孩子不信任你說謊根本原因是不想承擔責任,但為什麼不想承擔責任呢?因為只要孩子犯錯,父母都會用責備和懲罰的方式來處理,而到了大事上,他當然不想承擔責任了。
  • 不會編謊,說謊經常會被拆穿的星座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說謊的人,只有會不會說謊的人,有時候善意的謊言遠遠要好過直白的告解,所以說謊也不是不可以,關鍵看你是為了啥,如果為了你自己的自私目的就去欺騙別人的話,那就是真正的謊言,是不被原諒的,當然偶爾撒個小謊也是人之常情,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事,這三個星座的人都做不好,因為他們天生就不會編謊
  • 孩子喜歡說謊怎麼辦?父母別老是打罵,三招讓孩子更誠實
    3.分不清想像和現實孩子的思維和邏輯發展是逐漸形成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孩子分不清理想和現實。當孩子炫耀地說「我爸爸是個會飛的超人」時,父母先別急著訓斥孩子撒謊,因為有可能這是孩子分不清真假的想像。二、面對說謊的孩子,父母有以下常見錯誤前幾天一名濟南槐蔭區一名10歲的孩子離家出走了。父母很是擔憂,生怕孩子會出危險。情急之下孩子的父親報警求助,最終在公交站將孩子找到。當天,孩子撒謊稱老師要求買複習資料,朝父母要100塊錢,但是父親和老師溝通後發現根本沒有這件事,於是父親大罵了孩子一通,孩子氣急之下離家出走了。
  • 腦科學揭秘:小孩子經常說謊,說明孩子正在變聰明,家長應該慶幸
    這是生物天生具備的防禦反應之一。而孩子說謊,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防禦行為。因怕考試而裝病,或者為了不傷害對方而撒謊,或者不讓父母擔心而撒謊,這對於正在成長的年幼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IQ高的孩子上幼兒園就經常撒謊,那些學習能力特別強的孩子往往2-3歲就開始撒謊了。簡單來說就,越早學會說謊的孩子,說明孩子大腦的發展越完善,由此可見,孩子心智發展如何,從撒謊這件事上,便能略知一二。所以,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撒謊,家長應該高興才對。
  • 孩子說謊怎麼辦?家長先別急,看看是不是這些原因導致的
    孩子撒謊家長該怎麼做才好? 有一項研究調查表明:大概有60%~70%的孩子4歲 前就會說謊,有 97%的孩子在7歲前說過謊。孩子0-6歲這個年齡段,經常會把現實與想像混為一談,編故事是孩子心理建設重要組成部分。
  • 致家長:讀不懂孩子的謊言,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的確,孩子撒謊可以說是父母最難容忍的一件事了。 很多父母把孩子撒謊看成了天大的事兒,擔心孩子長大撒謊成性。 孩子的謊言就像一根刺,深深地刺傷父母的心。 我們的孩子,怎麼就學會撒謊了呢?
  • 發現孩子說謊,真的要進行拆穿和訓斥嗎?明智家長應該這樣做
    畢竟我們童年時期也撒謊,長大成人後自然就懂得不可以說謊。但是如今的時代在改變,我們為人父母,就一定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之後,到底要不要去拆穿和訓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孩子說謊的兩個主要原因,家長如何找出說謊背後的真相?
    說謊是孩子成長中自然發生的一部分,就像很多品質一樣需要時間來慢慢修正。儘管孩子說的並不是事實,但大多數的謊言都是沒有惡意的,如果家長能夠細心了解一下孩子們的謊言,就會發現他們很多的說辭,其實是想要讓家長注意自己,努力讓大人高興。孩子撒謊的最初原因大多數都與父母有關,想要逃避懲罰,想要讓家長放心,甚至想要哄父母開心,比如飯前沒有洗手,為了不被教育,孩子就會說自己洗過手了。
  • 孩子愛撒謊!誰讓你不教給他這3件事
    每當聽到媽媽們談到關於孩子說謊的問題,字裡行間總是透著憂慮,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在「撒謊」的路上一去不回頭。3歲是個分水齡。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以前,撒謊並不是一個有功利性的行為。因為心智功能發展尚屬萌芽期,難以區分現實與虛幻的界線。很多所謂的「謊言」,很可能是摻雜了寶寶想像的表達,是童真的體現,父母不必較真。
  • 孩子經常跟父母說謊,可能是這幾個原因,家長要恰當引導及時糾正
    在很多家長的內心,孩子如果從小就愛說謊話,那麼孩子的品質一定是不好的,但其實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說謊這件事情並不一定代表孩子的品質好壞,也有可能代表著孩子智力在發展,學會說謊也許家長不用過分擔心,還應該值得慶幸,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在上幼兒園以後,就會開始說謊的頻率變高,比如他在幼兒園裡的表現,手工課明明沒有做好,可是他卻會說自己的被老師表揚了又或者在學校裡組織活動
  • 孩子到底是有意說謊,還是無意說謊?3個步驟教你快速辨別
    ,我們不能這樣幹擾孩子對於事物的喜好決定,或許真的是有什麼原因,讓孩子不喜歡姐姐。如逃避懲罰、取得父母的歡心、獲得某些獎勵、引起別人的注意等而有意的去說謊。通過這些問題,讓孩子去思考自己做了什麼事,為什麼做錯了,以及要如何去解決。讓孩子有獨立的思考空間,可以加深孩子對於這件事的印象,當未來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去解決這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