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男是一個網絡流行詞,網絡用語中指聽媽媽的話,總是認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也指那些被媽媽寵壞了的孩子。但也有一種含義,就是媽媽的寶貝兒子,從媽媽的角度分析,表達兒子永遠是媽媽心裡的寶貝。
今天說的這一位六十歲的媽寶男就是後者,是一位被媽媽寵壞了的男人。
媽寶男G出生於五十年代末,上頭有一個姐姐,下頭有一個弟弟。
出生於那個特殊年代的人大部分經歷過上山下鄉,輟學,再恢復高考。
G的家庭是一個傳統的家庭,父母都是工薪階級,傳宗接代思想也頗嚴重。
女兒出生之後的兩年,G出生了,G是這個家庭頭一個男孩,自然是受寵的,加之G能說會道,也懂得討大人喜歡,所以深得其母親的喜歡。
就算後來弟弟的出生也沒能取代他的地位。
母親寵G的思想讓大G兩歲的姐姐也覺得理所當然,G說過,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發的牛奶,姐姐都捨不得喝,課間留給G。
G也不是純粹的一無是處,其性格中還是有值得讚賞的地方,自信,執著,說不好聽一點是一根筋。
性子也被家人寵得古怪異常,擰起來誰也說不通,全家人都得以他為中心。
作為知識青年下鄉之後憑藉其圓滑的性子也混得風生水起,後來恢復高考之後,立馬回城參加高考。
憑著一股執著且自信的精神,他如願以償考上了大學。
在大學期間,母親每個月將工資的一半拿來給他當生活費,那個年代流行的衣服鞋襪也儘量地滿足他。
這個時候的G可以說是人生贏家,畢業之後也分到一家不錯的單位。
頭些年混得也還不錯,那個年代升職入黨都跟身份背景有關。
G的家庭再往上數是屬於資本家行列,儘管G的能力不錯,但眼看著比自己差很多的同事取代了本屬於他的位置。
G沒能想通,與領導置氣,意氣用事,停薪留職,進了一家民營單位。
在民營單位呆了不久之後,覺得自己有能力,單幹一定能幹好。
父母已經到了退休年齡,拿出所有的積蓄義無反顧的支持他。
無底洞從這個時候開始,G壓根就不是一個做生意的材料。
從小被寵著長大的一個人,脾氣臭,無緣無故對客戶甩臉子,不懂得經營客戶。
生意剛開始紅火了一陣子,毫無懸念的走下坡路,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幾年下來,老兩口將自己經營的在盈利的廠子賣了支持G,退休工資更是只留下生活費,全支持了G。
為了維持G廠子的日常開銷。
後來,老兩口賣了自己的房子,銀行,親戚朋友四處借錢。成天為了自己兒子操碎了心。
在G看來,這些全是理所當然,因為從小到大,母親總是對自己的要求有求必應,也是理所當然。
這些年,東拉西湊,G五十多歲的時候,廠子終於黃了,老父親也因為生病去世。
老人家為兒子操心了一輩子沒有享著一天福。
G是生命不止,折騰不休,幾年下來,將房子抵押,聽信朋友開始搞投資,本以為會一本萬利的投資,實則不過是畫了一張餅,天上壓根不可能掉餡餅。而G每個月還要還銀行利息,轉眼之前負債幾百萬。
80歲的老母親四處替他張羅借錢,每月退休工資毫無保留留給了兒子 。
可以說,母親對於兒子G的寵愛已經到了毫無底線的地步。
儘管一直留在身邊照顧自己的是女兒,但母親還是對女兒說過:「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這一輩子值得驕傲的始終是我的兒子G。」
母親活到了86歲,最後的日子還在為兒子操心,欠那麼債務怎麼辦?恨不能多活幾年,為兒子多還一些債。
G的姐姐,丈夫早逝,唯一的兒子也過得不盡人意。
雖然一直不受母親的待見,但她對於弟弟G卻是毫無條件的寵溺。
儘管她只比弟弟大了兩歲,但母親去世之後,她開始步入母親的後塵,天天為弟弟G操心,跟母親一樣,她一面要為兒子考慮,還要為弟弟考慮。
弟弟天天在她面前畫餅,說什麼她都毫無條件的相信。
每月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補貼弟弟,只要弟弟管她要錢,借錢也要滿足弟弟的需求。
別人問過姐姐,你弟弟都60多歲了,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寵著自己的弟弟?
姐姐說:「我能怎麼辦呢,他是我的親弟弟啊,我媽不在了,我不寵著他誰來寵著他呢?」
面對姐姐的執迷不悟,不知道是她是悲哀還是G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