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發燒引發心腦肺肝腎五大器官衰竭!元兇竟然是一顆蛀牙……

2020-12-22 廣州日報

很多人都有「蛀牙」(齲齒),

說不定還時不時還疼一下,

俗語有話:牙痛慘過大病

其實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

一顆小小齲齒,

竟讓以下這位主人公心腦肺肝腎等五個重要臟器衰竭,

而通常四個重要臟器衰竭,

死亡率即可達到100%!

在廣州生活了14年的「老外」Michael Horvath,剛剛從一顆齲齒引發的搶救中獲救。

41歲的他在廣州成家立業,娶了一位廣東姑娘,即將在下個月迎來兩人的第一個寶寶。然而,4月初的一天,他高燒持續一周,很快出現呼吸急促、胸悶等症狀,被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並導致五大臟器功能衰竭。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5月27日獲悉,經過有「華南最強醫院」之稱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十多個專科、四十多位專家、近百位醫生的群力奮戰,最終,Michael在廣州重獲新生。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以為是普通發燒誰知直接進了ICU

「我先生平時愛健身,身體狀況很好,這次病得很突然。」Michael的太太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4月5日晚上十點,由於發燒轉重,Michael在家人的陪同下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就診。

原本以為只是一場普通的感冒發燒,開點藥就能回家,沒想到,警覺的急診醫生一接診就發現情況不妙:他呼吸很快,肺部已經有了囉音,考慮到病情已經持續一周,急診醫生馬上下了「留院觀察」的診斷。

一天不到,Michael病情迅速轉重,被送進了EICU(急診重症監護病房)。醫護人員給他做了高流量溼化治療儀通氣,加強擴管、利尿,並於次日凌晨插管上機予呼吸機人工通氣。無創呼吸機通氣、抗感染、抗心力衰竭等對症處理後,情況還在惡化。

4月7日晚7時,醫院迅速啟動第一輪多學科緊急會診(MDT),隨即將他轉到心外ICU做進一步診治。

參與會診的各專科專家仔細研究了病情,大家一致同意導致他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的病根在心臟,但具體的病因方面仍未十分明確。為了保護心功能,專家組一致同意採用積極的抗感染治療。

4月10日,為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他被轉入CCU(冠心病重症監護病房)。醫生使出包括抗感染治療、冰毯降溫、增強免疫、CRRT(連續腎臟替代治療,又稱「床旁血液濾過」)脫水改善心衰、糾正電解質紊亂、營養支持、護胃抑酸等在內的「十八般武藝」。

一般來說,普通心衰病人經過這些高等級生命支持手段後,病情會好轉或者至少能穩定下來。

然而,Michael是個例外。他的病情仍在逐漸加重。

到了4月12日凌晨,他已經出現了5個系統臟器的功能不全,感染不受控,發生了膿毒症及感染性休克,再次出現血壓不穩定、全身大汗淋漓等症狀。

「元兇」 :跟一顆爛牙有關

4月12日上午,心外科、心內科、CCU、MICU、SICU、腎內科、消化內科、麻醉科、體外循環科、超聲科等專家們再次聚集到CCU的病床旁,進行了第二次MDT討論。MDT結束後,四十個會診專家通過微信群,繼續討論Michael的治療方案,持續了整個上午。

根據影像檢查的結果和家屬的告知,患者有一顆蛀牙和中耳炎。口腔科專家的會診證實他嘴裡有一顆爛牙,僅殘留牙根。

根據以往經驗判斷,專家組認為導致患者病情嚴重的罪魁禍首,很大可能就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簡稱IE)。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一種比較兇險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引發瓣膜結構毀損,不及時進行手術的話,病人死亡率高達30-50%。

但是患者往往從起病到明確診斷,感染和急性心衰均已比較嚴重,常規的內科治療措施如果效果不佳,只有急診體外循環手術清除感染病灶,修復受累的瓣膜結構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據中山一院心胸外科熊邁副教授介紹,國外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主要病因與持續血液透析治療、靜脈藥癮等有關,而在我國,由於齲齒發病率高,且國人對口腔健康不太注意,由齲齒造成的感染性心內膜炎仍佔很大比例。

一幀幀回放超聲圖最終找到手術依據

「他的病情太兇險了,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般心衰病人是外科醫生要求內科醫生儘早做手術,但這個病人是相反的。內科醫生建議我們儘快給他做手術,但我們覺得必須找到手術依據。」中山一院心臟外科主任吳鍾凱教授回憶,心臟外科手術要有兩個依據,一是細菌培養是陽性,二是心臟影像檢查能夠在心瓣膜表面找到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和感染病原體沉著而組成的感染贅生物。

沒想到,Michael又給專家們出了一個大難題。

他的細菌培養結果是陰性,無法明確引發感染的病菌。「這不奇怪,我們使用了萬古黴素等強力抗菌素來抗感染,導致細菌培養得不到陽性結果,但為了保住他的命,藥又不能停。」吳鍾凱說,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影像檢查結果上。

中山一院心臟外科主任吳鍾凱教授與中山一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林紅教授,甚至將患者入院後的所有床旁彩色都卜勒超聲心動圖重新進行一幀一幀圖像地追查。

「患者的二尖瓣形態和開合情況是有改變的。但因為氣促,拍攝的影像不是很清晰,一開始,我們找不到贅生物。」林紅教授說,經過反反覆覆地檢視,憑藉豐富的經驗,她最終在瓣尖的位置發現了一條飄動的贅生物,「很細,一不留神就會錯過」。

吳鍾凱主任當即拍板,進行二尖瓣替換術(全部二尖瓣裝置)+心內異物取出術+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置管術+體外循環輔助開放性心臟手術。

此時已到了4月12日周五的傍晚。從CCU、麻醉科、體外循環科、手術室、血庫、心胸外科ICU等各個專科,如同鏈條上各個齒輪,迅速而高效地運轉起來。僅僅1個多小時,各方面的術前準備皆已到位。

與此同時,Micheal又給醫生們出了一道難題。

經檢查發現,Micheal的血液是B型RH陰性血,也就是俗稱的熊貓血,備血的難度增加。醫院輸血科迅速向廣州血液中心申請調血,後者則安排志願者捐獻血液。

晚上8點鐘,吳鍾凱主任主刀,熊邁擔任助手開始了急診手術。

從建立體外循環到阻斷升主動脈,心臟灌注停跳,打開心腔,手術一區28室的無影燈下非常的安靜,只有監護儀發出「嘟、嘟」的監測聲音。這一刻,時間就是生命,外科麻醉手術體外循環,大家都專注於一刻不停的操作,而平時積累下來的默契,在這一刻無需用語言進行提醒。

手術進行中。

在手術中,醫生發現Micheal的房間隔上有一個天生的小孔,稱為「卵圓孔」。

「卵圓孔本應在出生之後閉掉,但是他沒有。」吳鍾凱解釋,這造成了某些情況下,右心系統的血液以及一些感染源可以通過這個小孔進入左房,繼而開始破壞二尖瓣,導致他的病情比普通病人進展得更猛烈。

「找到了確診依據!」吳鍾凱一打開心臟的房間壁,就籲了一口氣,只見Micheal心臟二尖瓣的瓣葉之間出現了細小的本不該存在的贅生物,甚至將正常瓣膜的腱索都「啃」斷了。

這些贅生物是附著在瓣膜組織上的由細菌、白細胞和炎症組織形成的鬆散團塊,會破壞正常瓣膜乃至心肌結構。

隨後,主刀醫生迅速清除贅生物和毀損瓣葉腱索,保留其餘的健康瓣膜結構,進行人工瓣膜置換。不到1小時,心內操作完成,隨著左心房排氣、關閉,主動脈處的阻斷鉗開放。

很快,患者的心臟重新跳動了起來。

體外循環科與麻醉科全程監護。

經食道探頭進行術中超聲檢查,發現患者原來的二尖瓣返流消失了,心臟收縮功能有了恢復。隨著尿道中重新出現澄清的尿液。患者的病情穩步好轉。

術後仍需提防感冒和口腔疾病

術後,Micheal進入了心胸外科ICU。經過積極抗感染,改善心功能,臟器功能保護等,他的左心功能在術後第一天就恢復到正常水平,術後第三天拔除了氣管插管,術後一周(4月19日),他從無比兇險的多臟器功能衰竭中恢復過來,順利轉出了ICU。入院兩周,在經歷九死一生後,他回到心臟外科二區病房,順利走上了康復之路,即將於5月28日出院。

中山一院吳鍾凱教授為患者檢查。

「我非常信任中山一院的醫生,之前我們曾就病情諮詢過國外的醫生,他們覺得生還的機率很小。」5月27日,即將臨盆的Micheal太太,陪伴著已經康復的Micheal一同接受記者的採訪。

「我現在感覺很不錯。那場病幾乎要了我的命!手術之前,我很難呼吸,需要插管,但現在我的呼吸回來了,我可以正常談話,心跳也正常了。」Micheal說,非常感謝醫生們做了很棒的手術,讓我獲得重生。術前他體重105公斤,受疾病的打擊,一度降低到93公斤,現在恢復到97公斤。醫生提醒他,出院後要預防病情復發,提防感冒發燒和注意口腔衛生。

談及這次搶救為何能成功,吳鍾凱表示,除了醫院各學科派出最強陣容聯合協作,醫患之間的信任和良好溝通也非常重要。「在這次搶救的每一個關鍵點,如果家屬猶豫、不信任醫生,那麼就會錯失治療時機。」

口腔問題為什麼還跟心臟病有關係?

一次普通的發燒遇上蛀牙為什麼會演變成如此兇猛的病情?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牙周炎與心內膜炎等多種心臟疾病密切相關。牙周炎不單單會造成牙齦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移位、咀嚼無力等,它還與心內膜炎,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密切相關

你以為牙周炎傷害的僅僅是牙齒?

更可怕的是:

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含有大量細菌毒素,仿佛一個「細菌存儲基地」,若任由一些細菌毒素經傷口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進入身體其它部位,就會引發全身性疾病。

1. 增加患心臟病的概率。牙周病是導致牙齒過早脫落的重要原因,並繼發其它疾病。牙齒少於21顆牙齒的人,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69%。有深牙周袋的病人(牙周病)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要高53%。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黃代營教授表示,當發生中重度牙周炎時,牙周袋袋壁上聚集了大量致病細菌,而發生炎症的牙周袋上皮變薄甚至發生潰瘍,袋壁通透性大大增強,因而大量細菌及其毒性產物通過上皮進入血液中,因此牙周炎患者較常出現較為嚴重的菌血症。

細菌及其毒性產物通過血液引起遷移性感染,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病變,脈管炎,血小板集聚和黏附,血管脂肪變性,膽固醇沉積,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等一系列病變,進而影響心臟健康。

在冠狀動脈斑塊及血栓中,能夠檢測出牙周致病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均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的患者比同年齡、同性別的非冠心病者患有牙周病的比例更高,也更為嚴重。

黃代營教授提醒,心臟病患者應主動進行口腔定期檢查,積極防範牙周炎。牙周炎患者也要注意不明原因的發熱、胸痛。牙周病患者除了定期洗牙外,每3~6個月要到牙周科複診,進行牙周基礎治療。

2. 容易引起流產。患有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的概率是健康孕婦的7.5倍。因為牙周病會產生一種物質,該物質會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早產。

3. 牙周炎還會加重糖尿病。血液中的病菌毒素及炎症因子會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影響血糖控制。

4. 導致胃病。牙菌斑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儲存庫,隨吞咽進胃部,會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5. 不育。口腔細菌隨血液循環,侵入生殖系統,令精子活動力下降,引發男性不育。

6. 老年痴呆。牙齦疾病細菌侵入腦部後能引發炎症,並帶來腦損傷。

牙周病如此可怕,該怎樣預防?

牙周病在早、中期的症狀不明顯,讓許多人都掉以輕心,而且大部分國人沒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習慣,因此牙周病早期很難被發現,知道牙齒鬆動才意識到問題。

只要進行定期的口腔檢查、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及定期潔牙(洗牙),即可預防牙周病。特別是潔牙。

超聲波洗牙

潔牙是一種很好的牙齒保健手段,也是預防牙周病的重要措施,通過定期潔牙(成年人每年至少要潔牙1到2次),清除附著牙面周圍的牙結石、牙菌斑等,即可有效預防牙周病!

每天早晚兩次刷牙,記得別忘記!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任珊珊通訊員彭福祥、梁嘉韻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任珊珊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任珊珊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李文錚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廖嘉明

相關焦點

  • 一顆蛀牙竟引發五大器官衰竭!這些問題一定要注意!
    提醒|一顆蛀牙竟引發五大器官衰竭!這些問題一定要注意!導讀小小的齲齒,對健康能有多大的殺傷力?最近,一位常住廣州的老外突然病危,心腦肺肝腎等五大臟器先後衰竭,而通常四個重要臟器衰竭,死亡率即可達到100%!
  • 一顆爛牙導致五大臟器功能衰竭 40多位專家聯手才把他救回來
    然而,4月5日他因高燒不退就診,很快就出現呼吸急促、胸悶等症狀,被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並導致五大臟器功能衰竭。 情況十分危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0多個專科、40多名專家、近百位醫生群力奮戰,最終,麥可在廣州重獲新生。 回顧病史,醫生發現,讓心腦肺肝腎五個重要臟器衰竭,差點奪去麥可性命的,竟是一顆小小齲齒。
  • 英國65歲女性被貓抓傷險喪命 引發敗血症,器官衰竭等症狀
    根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英國一名65歲的女性海爾遭愛貓抓傷,引發感染並導致敗血性休克、器官衰竭、肺炎,甚至遭致命「食肉菌」感染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差點喪命。不少人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應該都是比較震驚的。尤其是養貓的網友,自己也被貓咪抓傷過,可從來沒想過竟然如此嚴重,到了「器官衰竭」的地步。
  • 福州男童咳嗽發燒20多天!元兇竟然是……
    【福州男童咳嗽發燒20多天!元兇竟然是……】3歲男孩小天(化名)咳嗽發燒20多天不見好。近日,他來到福州兒童醫院治療。醫生從他的支氣管裡取出潛伏的「元兇」——竟然是半粒花生米!福州晚報記者從福州兒童醫院獲悉,在支氣管鏡下,用介入冷凍治療手術給幼兒取異物,這在福州尚屬首例!
  • 血栓、器官衰竭、免疫系統等
    血栓、器官衰竭、免疫系統等▲醫師發現新冠肺炎不只引發呼吸道症狀,相關症狀影響遍及全身。圖為新冠病毒3D圖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擴散全球,已經累計超過438萬人確診,29萬多人感染死亡,但是除了發燒、肺炎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典型呼吸道症狀以外,各國醫生也發現各種不尋常症狀,包括血栓、器官衰竭、兒童免疫系統與免疫併發症,影響範圍遍及人體全身。
  • 「元兇」竟是它!小心,已到高發季
    到醫院一番檢查後,才發現根源竟然在於右臀上一個不痛不癢已經結痂的傷口,醫生懷疑他是被蟲叮咬後得了罕見的「立克次體病」 。 上山摘了李子後,寧波男子高燒反覆不退 「燒到39度多,退燒藥都不管用了。」正當醫護人員為此感到疑惑不解時,王師傅的愛人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不久前,患者在嵊州老家採摘自家種植的李子時,右側臀部曾不慎被不明蟲子咬到,留下了一個小傷口一直沒消退,而發燒症狀正是在上山採果後四五天出現的。經過仔細的體格檢查,醫生發現王師傅臀部確實有一處直徑約0.8釐米的焦痂,綜合分析病情,考慮這就是所有病症的「源頭」。
  • 誰是寶寶蛀牙的元兇?糖?90%的家長都錯了……
    也就是說,5歲的兒童中,每2位就有1位有蛀牙!是的,很多爸爸媽媽為了不讓孩子長蛀牙,直接的辦法就是禁止孩子吃糖,認為糖是導致孩子長蛀牙的罪魁禍首。糖,真的是蛀牙的元兇嗎這種酸性物質包圍牙齒的時間越長,對牙齒的損害就越大,天長日久,就會逐漸導致牙齒脫礦,繼續破壞就產生像被蟲子咬過一樣的洞,形成「蛀牙」。細細品來,「時間」才是導致蛀牙的主要因素,即不良的飲食習慣,才是孩子蛀牙的元兇。
  • 醫生:胰臟炎並引起多重器官衰竭!
    這位鏟屎官家裡飼養了一隻已經13歲大的伯恩山犬犬,這天狗狗趁主人沒留意時,竟然爬到桌子上,並且一口氣偷吃了8個鳳梨酥。雖然主人回家後發現不對立馬帶狗狗看醫生,但最終老狗仍因多重器官衰竭而喪命……▲據寵物醫生表示和他和這隻伯恩山犬認識已有13年,可說是看著狗狗長大的朋友。
  • 煮食隔夜木耳引發急性肝功能衰竭不幸死亡,怎麼回事?
    誰也沒想到,竟然還會吃死人。據報導:2020年5月19日,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工業區某公司宿舍,一位34歲的女子食用了隔日泡發的黑木耳後,出現了噁心、乾嘔、拉黑便等症狀,家人隨即將其送往東莞市中醫院治療。後因疫情惡化,被送入重症ICU搶救治療。再後來,考慮到高昂的費用,女子又被家人送至老家治療。
  • 男童反覆發燒 竟是蛀牙惹禍
    福州晚報訊 近日,5歲男孩小義(化名)反覆發燒,媽媽帶著他到醫院一查,竟是孩子滿口蛀牙沒及時治療引發牙根炎所致。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邵旭媛指出,部分家長發現孩子牙齒齲壞,認為早晚要換牙,不治療也沒關係。
  •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因中風引發器官衰竭去世
    中新網3月30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因中風引發器官衰竭,於3月30日下午逝世,終年102歲。資料圖:郝柏村。
  • 娃還滿口蛀牙?更大「元兇」另有他人,甜食背了多年鍋控制
    孩子在六歲左右萌發出第一顆大牙,在醫學上稱之為「第一恆磨牙」,很多人都會誤解萌發出來的磨牙是乳牙,所以並沒有在意,其實並非如此。大部分的寶爸寶媽認為孩子第一顆萌發的磨牙是可以替換的,就算孩子出現了齲壞,也不會引起寶爸寶媽們的注意,這樣會造成孩子恆牙早失的現象。
  • 癌症患者是死於疼痛還是死於器官衰竭
    在這個時候,出現一個問題,那些癌症患者,是死於器官衰竭?還是死於癌症的疼痛呢?癌症死亡是因為疼痛導致的?可能更多的人會想到疼痛,畢竟癌症疼痛是目前最難忍受的疼痛,很多人會哭泣著說:媽呀,疼死我了。旁觀者只會從患者的言語、表情來判斷其疼痛程度。於是在癌症患者死後會說他是被疼死的。
  • 東莞牙醫告訴你:蛀牙的元兇原來是它
    很多人因為口腔知識科普不到位,至今還以為蛀牙是牙齒裡長了蟲子而導致!在這裡東莞友華醫院清溪院區口腔科韓主任有必要跟大家科普一下了,齲齒,也就是我們常稱的蛀牙,其實是由於口腔有害細菌而誘發的口腔疾病,不僅僅是小孩,作為成年人如果不好好注意口腔管理,同樣也會得蛀牙。
  • 吃了一餐臘腸炒飯,男子竟然多器官衰竭,進了ICU
    然而最近, 廣東珠海的市民陳先生 卻因為吃了一碗臘腸炒飯, 導致多器官衰竭 然而吃完沒多久,陳先生就感到不適,不僅反胃嘔吐,還發燒了。
  • 【醫聲】8歲兒童感冒終致器官衰竭離世 鄭州人民醫院陳楠:濫用這種...
    病情加重的康康被送到了醫院,消炎藥、點滴輸液,最高級別的抗生素聯合用藥都不起作用,醫生和父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器官衰竭,最後離世。 死後的屍檢報告顯示,康康感染了至少兩種以上的耐藥菌,即超級細菌。
  • 空姐被蚊子叮咬感染病毒,致器官衰竭,三天後不幸身亡
    泰國一名25歲空姐在被蚊子咬了一口後感染上病毒,導致內出血和器官衰竭,三天後不幸身亡。泰國獅子航空25歲的空姐阿皮特查婭去了清邁的蘭納醫院,醫生診斷她患上了登革熱。不幸的是,這名空姐因被蚊子叮咬而患上了嚴重的感染,引發了內出血、休克和器官衰竭。三天後,她被宣布死亡。
  • 人體器官重要性排名前五的都有什麼器官?你真的知道?看專家理解
    1、心臟:心臟主要負責「泵血」,可以把動脈血輸送到我們全身的各個器官以及組織的同時,也需要把氧氣以及其他營養物質帶到身體的器官以及組織之中;靜脈血回流入到心臟。因此,心臟在維持其他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以及代謝的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 說真的,發燒會不會燒壞腦子?還把發燒當壞事的你真該看看
    日前,一則哺乳期女性的「維權」信息引發眾多網友熱議。發燒是一場人體的自衛戰我們知道,正常人體的核心體溫維持在37℃左右。但發燒卻是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入侵人體後,人體通過體溫調節中樞,主動發起的一場「自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