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入口嫩滑,味道鮮美,食療功效多且營養豐富,被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自古便是一味珍貴的藥材,還具有很多食療功效,所以木耳是家家戶戶的桌上菜。誰也沒想到,竟然還會吃死人。
據報導:2020年5月19日,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工業區某公司宿舍,一位34歲的女子食用了隔日泡發的黑木耳後,出現了噁心、乾嘔、拉黑便等症狀,家人隨即將其送往東莞市中醫院治療。後因疫情惡化,被送入重症ICU搶救治療。再後來,考慮到高昂的費用,女子又被家人送至老家治療。最後因為急性肝功能衰竭,最終不幸身亡(她的血液、尿液裡有米酵菌酸毒素)。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吃了幾十年木耳,一般泡開後就放開水焯一下,然後拌著吃炒著吃,從未注意過細枝末節,不禁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後怕。現在真不知道咋樣吃安全了,趕緊補補課。
上網一看,原來 不當食用木耳後中毒的新聞屢見報導:從2015年7月發現首例病人,浙江的陳先生吃了泡發快3天的黑木耳引起中毒,出現了多器官功能衰竭, 搶救一周後才脫離危險,至2018年,至少有十幾例因吃浸泡兩天的黑木耳出現中毒,嚴重的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不治身亡。
仔細分析這些因食用黑木耳中毒的病例,我們可以發現一條共性:他們食用的木耳,通常泡發了2~3天。經專家解讀,這些病例的元兇,是一種名為米酵菌酸的毒素,它是椰毒假單胞菌產生的一種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毒性代謝產物。 更可怕的一點是,這種毒素非常耐熱。就算泡過的木耳認真清洗過,又在沸水中焯燙過,毒素還是沒法完全去掉。 人體攝入後,會對細胞造成大規模的破壞,接著損害肝、腎、腦等各個臟器,甚至引發器官衰竭和死亡。
米酵菌酸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是半天至1天。 初期僅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情況嚴重的,可能出現黃疸、腹水、皮下出血,進一步出現驚厥、抽搐、血尿、血便、肝功能衰竭、休克昏迷等症狀。 目前這種毒素沒有特效解藥,中毒後,只能採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腸等急救措施,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實驗證明,幹黑木耳本身並不含米酵菌酸,如果衛生環境良好,在浸泡過程中也很難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食用黑木耳食物中毒的人,大多是因為外部環境不良,比如泡發木耳周圍有過期變質的食物,或者浸泡的容器未洗滌乾淨而殘留食物殘渣等,這就為米酵菌酸的產生提供了溫床。 椰毒假單胞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7℃,米酵菌酸最適產毒溫度為26℃。長時間的泡發,再加上露天的高溫環境,很容易就會產生毒性非常強的米酵菌酸。
專家強調,不僅是泡發木耳,米酵菌酸已被證明可能存在於變質的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它變質澱粉類製品中。
通常來說,木耳用冷水泡1~2小時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最多也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用熱水泡,時間還可以更短。 一般情況下,正確的泡發木耳,不吃變質食物,就能從源頭上避免毒菌的傷害。
不僅是木耳,所有的乾貨,如銀耳、蘑菇、海帶、海米乾貝,海蜇海參,泡發之後一定要儘快吃完,泡好之後在冰箱裡儲藏也不要超24小時。 如果泡發超過24小時,建議就不要吃了,特別現在天氣炎熱,更容易滋生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