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跟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講故事的能力,講故事勝過講道理,讓我們可以在育兒路上事半功倍。閱讀就像吃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營養均衡葷素搭配,沒有標準答案,但卻有參考答案(閱讀的年齡和閱讀的功能)。
0-2歲:繪本推薦《從頭到腳》《移動的積木》《袋鼠也有媽媽嗎?》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比較小,建議選擇開本比較小的,圓角的,選擇圖畫大色塊類,文字不多,0-2歲的孩子看繪本時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最有效呢?
共情關注。比如《從頭到腳》寶寶的腳在哪裡,媽媽的腳在哪裡?這就是共情關注。
寶寶語言。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開始喜歡寶寶語,簡單重複而且朗朗上口,比如童謠都非常適合。
積極回應。跟寶寶講故事時要及時回應寶寶,對於寶寶的咿呀學語更要給予肯定,少用代詞(你我他),多用寶寶語。
2-4歲:繪本推薦《生氣湯》《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我的情緒小怪獸系列》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總是覺得很被動,我們總是習慣發號施令去壓制,看似最後孩子被強迫妥協風平浪靜了,但實際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宣洩,我們並沒有很好的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
《生氣湯》這本繪本可以學到的處理壞情緒的方式過程就是照顧情緒——尊重感覺——引導釋放,所以反而是越是孩子生氣,大喊大叫的時候越是我們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時機。
《棕色的熊》這本繪本也是雙語版,在英文繪本閱讀上就像唱兒歌一樣看完這本繪本,朗朗上口中掌握了韻律實際上也很簡單。
4-6歲:繪本推薦《三頂帽子幾個人》《一寸蟲》《這不是我的帽子》《餵這樣做才正確》。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大量閱讀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反著來,你越不讓他數數他可能越願意去數,比如這本數學繪本《一寸蟲》就非常適合孩子們來數數,家長還可以了解繪本背後作者的故事,身為父母,我們都捨不得告訴孩子這個世界的險惡,但是險惡是客觀存在的。遇到險惡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才是正解。
一寸蟲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它的身材小小,脆弱的不堪一擊,但是它能在危急關頭化險為夷,解救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對智慧的善用。一寸一寸的向前,進一寸就有一寸的歡喜。
《這不是我的帽子》這是一本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的繪本。這本書獲了很多大獎,其中的最厲害的就是凱迪克的金獎和格林納威獎,還有好多好多獎項都稱之為絕佳童書。這本書除了藝術的創作,作者也是深深的懂得孩子的心理,是一部從表到裡的好作品。
6-8歲:繪本推薦《動物眼中的世界》《打架的藝術》《巴夭人的孩子》《小黃兔和綠薄荷》。
這個年齡段就需要讓孩子多接觸一些科普類的書了,這本跌宕起伏的繪本《動物眼中的世界》就可以回答很多孩子的問題「為什麼貓可以晚上能看到東西人卻看不到?」「為什麼有的動物可以看到腦袋後面的視角?」……等等,超大開本讓孩子在享受視覺效果的同時不知不覺就看完了這本科普繪本!
這本繪本其實反映的很多孩子之間的打架並不是我們大人眼中的打架,他們的打架有時候僅僅是鬧著玩,那為什麼還要打架呢?這就是像這不是我的帽子中一樣,讓孩子有自省的時間,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孩子共情,在孩子看繪本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自省的過程,而且很多孩子之間打架大人最好不要過多的介入,讓孩子學會處理。
《巴夭人的孩子》這本繪本特別適合拿來給孩子做生命教育,非常推薦。
《獾的禮物》這本繪本非常經典,中國人的家庭有兩個禁忌很少跟孩子談,一個是性,一個是死亡。但其實你發現了沒?即使我們不談,這個問題也根本繞不開,而且我們的孩子接觸死亡的機會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比如家裡養的寵物死掉了,或者有老人過世了,那如何跟孩子講述死亡呢?
這本繪本將永恆的死亡放到了不斷變化的四季中,把死亡比喻成走到一條長長的隧道的另一邊,就像尋夢環遊記那部電影一樣,以亡靈節為背景,講述死去的亡靈即使死去了,但只要被活著的人記住就一直都存在,反而是那種沒有人記住的死亡才更可怕。
這本繪本就是在跟孩子討論生命的長度和寬度,每個人在生命的長度中都是人生苦短,但卻有不同的生命寬度。
彭懿老師的繪本卓越的地方就在於去到不同的大千世界中攝影通過繪本來傳達出來,替孩子看世界,然後做成《巴夭人的孩子》這種絕美的繪本,讓孩子體會不同的生命寬度和深度,這就是好的繪本。
6-8歲這個年齡段的橋梁書也非常適合孩子們來閱讀,比如《小黃兔和綠薄荷》。橋梁書的圖文對比接近1:1,有對白有圖文,讓孩子可以玩角色扮演等等。
今天終於抽出來一點時間分享一下關於親子閱讀的一些好的繪本,最後引用一位創作老師的話分享給大家:看繪本和讀繪本都可以讓我們原本一地雞毛的生活變成一地錦繡。
我的感受是,讀繪本書就是讓孩子感受快樂,事實不過如此。
媽媽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猜你喜歡的文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