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能否滿足房主的需求,設計出好住又好看的家?」
「如何運用家居設計,讓日常生活更方便?」
「照片裡那種好看的家,真的可以實現嗎?真的好用嗎?」
臺灣生活美學家葉怡蘭,用親身經歷回答以上問題,她以文字與照片,與讀者分享長達一年的改造「理想之家」圓夢全紀錄,細述「設計」如何讓生活過得更好。
◎文 / 葉怡蘭
從開始做菜以來,擁有一座中島形式廚房,始終是我的夢想。
而這追夢之路,卻是出乎意料之外地漫長。
還記得早年剛剛買下現在的住宅、進行設計裝修之際,一來當時的格局規劃難以容納,二來也是年紀還輕,對此的理解與想像猶然生嫩,遂而最終只得了廚房與餐廳間小小臺面一方,只能用來泡泡茶、稍微分擔一點收納,勉強算是個半開放式廚房,連個「島邊兒」都沒沾上。
然後二十年來,隨著年歲、閱歷與廚齡漸增,尤其一腳跨入飲食寫作領域,且還世界各地不斷旅行、見識過越來越多叫人又羨又妒的夢幻廚房後,這夢想與欲望於是更加倍膨脹,同時還一年年腦海裡來來回回反反覆覆,不斷增修改易與變化。
從只是單純至少能擁有一個基本的「島」,有臺面有櫥櫃抽屜、足夠在上頭簡單做點備料備菜工作就好;漸漸地不斷把各種設備設施大膽往上加:水槽、烤箱、洗碗機、吊架、各種功能形式抽屜……
穩佔全宅公共區域最高比例面積的廚房中島,毫無疑問是全家中最龐大、最具分量的主角。
到後來,細細檢視自己的真實需求想望後,開始越來越知道,事實上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完完全全百分百的「全中島廚房」。
所謂全中島廚房,最重要的精神在於以中島為廚房唯一核心,合爐臺、水槽、收納與料理空間於一體,整個流理臺、所有主要功能動線動作全部都在中島,背後靠牆方即使有櫥櫃有臺面,也僅做收納與工作輔助之用。
這樣的配置優點在於沒有死角,非為「一」字形廚房的窄小或冗長,也打破「L」或「ㄇ」字形廚房於轉角空間規劃和運用上必然出現的浪費尷尬,最重要的是掌廚者不再長時間悶困一隅呆呆面牆,視野大開,從空氣到氛圍到心情都朗朗大好。
當然也一直心知肚明這樣的願望要實現還有重重難關:首先是空間得夠充裕。小小不到一百平方米的住宅,要安插進這樣的廚房絕非易事——對此,終究一舉發動全宅大改造工程後,我們早先有了痛切覺悟:沒得說,其他廳房沒一個比它重要,通通儘量壓縮無妨,咱家廚房就是要大!
在這樣破釜沉舟的決心下,設計過程中,考慮到整體用度、氣勢與前後的抽屜深度安排,中島體積甚至還歷經兩次增長,直達270釐米×120釐米尺度,連同後方牆側的冰箱與收納櫃架,穩佔全宅近四分之一比例。
位置甚至乾脆大剌剌就安排在正中央,大門一開踩進玄關首先就是廚房,而且還正向面對前方一連排看得最遠、天光最亮的大窗,景觀日夕俱佳。
然後是人人關心的油煙如何阻絕排除問題。市面上無數專家的諄諄教誨,都說傳統臺菜烹調,開放式廚房、特別是爐臺與抽油煙機不靠牆絕對是大忌;偏偏我生性對味道和油煙極敏感神經質,一絲兒殘餘雜味油臭都不肯忍耐,故而還真是花了長長時間猶猶豫豫思前想後左右為難。
後來,竟是日本電視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完成!ドリームハウス)一集集慢慢給了我足夠的信心與勇氣。裡頭所報導的住宅,無論大小,極高比例都是全中島廚房,想想從來以高度潔癖個性聞名的日本人家都能解決應付,對我應該沒那麼難。
尤其自認做菜一年比一年更簡單清淡,旺油大火幾乎都已絕跡,更遑論油炸……於是奮勇往前邁步。
當然必要的設備還是都要有,在廚具團隊的專業建議下,選用了最大排風量、搭配直徑20釐米風管的排油煙機型。好在,入住一年多來如常使用至今,也曾偶爾經歷類似煎牛排煮咖哩麻辣鍋等濃香重味使用,大致都還能幹乾淨淨一點不留味道。
於是就這麼擁有了一座開開闊闊寬寬朗朗大中島,我們叫它「貪婪之島」。
是承載了我們渴盼多年的無數貪心任性夢想和欲望的島。美夢得圓,滿足歡欣至極。
「廚房是個不介意零亂,而且還混雜著笑容與哼唱、非常愉快地烹飪食物的地方。」
「零亂得很好看的廚房,或者是有點散亂但是卻不至於令人精疲力竭、大方的廚房,是我的理想。」——《住宅讀本》裡,中村好文這麼說。
我也是。從一開始,我就一點不曾想要那種設計雜誌上經常登載,整整齊齊光潔亮麗、什物雜物一點不見的漂亮廚房。反倒是常用愛用工具道具餐具器皿痛痛快快疊放吊掛出來,抬眼可見伸手可得,方便好用且生活味道滿滿,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廚房樣貌。
所以,還記得靜敏的首版設計方案出爐時,一眼望見模型裡和他過往作品一樣,中島後方一整排門扇門板關得嚴嚴實實、連冰箱也藏得乾乾淨淨的雍容優雅廚房……
「哎,這樣不行喲!以我的密集頻繁且還常趕時間匆忙做菜習慣,一頓飯下來開開關關,手大概都拉得脫臼了吧!」我笑說,「別怕,儘量大膽全露出來吧!」
遂而,歷經幾次來回反覆推演討論,最終定案圖紙,門板全消失了,大方現身的冰箱旁,是一列與中島等高的櫃架:下設抽屜與期待多年終於堂堂入列的嵌入式烤箱,中間是可放置咖啡機、微波爐、熱水瓶等家電與其他器具的備餐衝茶臺面,上方則有層架和玻璃櫃。
還在我們的央求下,於水槽正上方設計了一座以不鏽鋼與玻璃材質組成的雙層吊架——沒錯!正是我懷抱多年中島大夢裡絕對不可或缺的要件;兩道層板兼具展示與置物功能,層板下密密安上橫杆、掛鈎,高腳酒杯、常用道具與清洗後待晾乾的鍋具工具有耳杯就此都有了落腳的地方,也成為整個廚房、甚至整個家裡最溫暖最熱鬧吸睛的焦點。
然後,吊架下方,則毫無疑問是全廚房裡最核心的中島了。
和一般展場的一片光亮如新毫無人間煙火氣息不同,這裡,鍋碗瓢盤油瓶醋罐滿滿堆置,每一組廚具都看得出日常重重使用痕跡。
接下來,出乎長年經驗——是的,我已經不想再忍耐任何看不到摸不著、東西一放進去就忘掉的暗黑神秘角落了!因此,櫃體本身不設任何門板,除洗碗機以及為不使整座中島量體太龐然而刻意留出的一格開架外,剩下全數做成抽屜,務求一一拉開便能悉數清楚瞭然。
抽屜的用途與功能分配也經過深思熟慮。
我的向來堅持,位居全宅正中央最明顯位置的廚房中島,最要緊的是可以隨性但最好不要零亂……
我永遠記得,年少時曾在某家標榜歐式田園鄉村風餐廳裡驚見一座琳琅滿目到「幾乎找不到中島究竟何在」的奇妙廚房。身在此中,感官漸漸變得靡蕪喧譁,怎麼樣也靜不下心來細細品嘗。自此成為我的畢生最大警惕之一,砥礪我時時不斷自勉,無論如何都不能像它……
所以,所有相關用得上的工具道具之安排擺放都得細細分配停當。
首先,確定只有第一級最常用且樣子好看的工具用具允許掛於吊架或立足檯面上。其餘全盤以日常工作動線為基準做分配:第一位置、亦即中島內側下方四個大抽屜為最核心,次之為中島後方靠牆抽屜,再其次則為中島外側五個大抽屜。然後,將物件按照用途與使用頻繁度嚴格分級,有理有序次第安排入各個不同抽屜中。
例如基礎調味料瓶罐雖說也是頓頓都要使用,但一來最不容易整齊美觀,二來保存上也大多不宜見光,故一一排入木質方盒中整齊置於爐臺下第一層抽屜右側,伸手可及;左側則是同屬一級常用的碗砵碟盤的家。
第二層抽屜再分兩道,夾層淺抽放次常用工具、之下放大小鍋具。水槽下方抽屜則擺放和洗滌有關的器皿器具。
接下來,除了中島後側烤箱下抽屜用以存放烤箱周邊道具,中島外側近餐桌方位的抽屜為餐桌專用的飯碗、骨盤、筷匙刀叉的存放之所;位於動線末端的其他剩餘抽屜便都劃為不常用的備援物件的收容處。
如是,大傢伙兒各安其位,留得臺面乾淨清爽;視覺舒服外也多留了餘裕,不僅烹調煮食上得以遊刃有餘暢快揮灑;一年多使用下來還發現,廚事之外,這兒也漸漸成為我們的工作檯,一些臨時瑣碎零星家事工作都就近在這兒解決,非常方便。
最後是爐具。一字排開三口爐,尖底鍋與高湯鍋專用的瓦斯爐一口、電陶爐兩口,以及已然垂涎不知多少年的臺面式蒸爐,清蒸水煮兩相宜,成為日日餐餐幾乎都用得上的一大戰力。
至此,夢寐多年的理想廚房終於自此大致完成落定。是屬於我的,寫意自在但有條有理不至於零亂,交織著笑容與哼唱、可以愉快而輕鬆有效率地烹調食物打理家務的地方。
《家的模樣:生活美學家葉怡蘭的私宅改造讀本》
葉怡蘭著 定價:58.00元
折扣價:43.50元 一本包郵(江浙滬京粵)
往期薦書
家的日常,家的自在 >>>
素食·跑步·修行 >>>
小王子【立體書】珍藏版 >>>
神奇手帳 >>>
食物與廚藝:蔬·果·香料·穀物 >>>
優雅是女人最美的外衣 >>>
一直愛下去:黃磊家庭相冊 >>>
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
你是我久等的歸人 >>>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新華一城書集」
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