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正式開學。兩所入駐高校的相關學院——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開始講授開學第一課。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兩所高校的相關學院不僅先後入選國家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項目,學院院長也均由校黨委書記或校長擔任。
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學生正在上課。記者蔡欣星 攝
武漢大學官方網站顯示,國家網絡安全學院院長由武漢大學校長、院士竇賢康兼任。在華中科技大學官方網站8月29日發布的《校黨委書記邵新宇為網安學子講授開學第一課》新聞中,顯示該校黨委書記邵新宇院士兼任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充分顯示了學校對網絡安全專業學科的重視。
「武漢大學一直把國家網安基地建設、一流網安學院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常務副院長趙波向記者表示。而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高順文認為,校黨委書記兼任學院院長,為高站位、高起點、高水平推進一流網安學院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更充分體現了學校黨委服務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重大需求的堅強決心。
2016年,武漢大學響應中央網信辦,武漢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成立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同年,華中科技大學也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學生正在上課。記者蔡欣星 攝
兩所高校相關學院先後入選國家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項目。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上,包括武漢大學在內的七所高校被確定為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兩年後,第二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名單公布,華中科技大學等四所高校入選。
教育部官方網站發布的《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管理辦法》顯示,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4–6所國內公認、國際上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網絡安全學院,其主要任務包含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等九個方面。
兩所高校入駐國家網安基地校區後,均已採取了新動作。
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院長助理杜瑞穎介紹,未來教學工作將以30人的小班教學為主,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可隨時答題、隨堂測驗。同時進一步引進一流教師,把一流學生培養成一流人才,並與地方政府、企業通力開展合作,不斷產出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成果。
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副書記李磊介紹,該學院已於2020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碩博貫通培養班,採取「一生一方案」,實施個性化教學。同時,學院在全國首創分級通關人才培養模式,與相關企業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編制、實踐教學、課題研究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蔡欣星 通訊員李文 彭輝)
全國首創分級通關人才培養模式
今天,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的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正式開課。新入駐的武漢大學網絡安全學院與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千餘名學生,經過短暫的新校區適應,開啟了在國家網安學院的求學生涯。
「新校區條件非常好,一個園區有兩所頂尖學院,可以與武大的老師同學交流前沿科學,這在別的地方是很難實現的。」華中大網安學院研一學生袁江華說。
國家網安基地是國內唯一的「網絡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基地,是承接國家戰略、國之重器的重要工程。網絡安全學院是國家網安基地內規劃建設的學歷教育區,也是最核心功能片區,其用地面積318畝,總建築面積28.9萬平方米,2018年8月24日正式動工,今年7月1日開啟交付。
8月28日,武漢臨空港經開區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籤署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網絡安全學院入駐辦學協議。自此,兩所「雙一流」高校的網絡安全學院將在同一校園辦學,在學科設置、師資力量、圖書資源、實驗設備方面共建共享,共同創建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培養一流網絡安全人才。
根據入駐辦學協議,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將安排本部師生,整體入駐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作為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首批獲得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的高校及國家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兩所學校在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國內領先優勢,因此將繼續強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工程。
據介紹,武漢大學網安學院新珈樓中心機房配備40個機櫃,搭載應用系統虛擬化超融合平臺、雲桌面系統超融合平臺等各類伺服器與軟體平臺近200臺。同時,新珈樓具備虛擬仿真實驗室,採用現代化、智能化設備和軟體,可以將上幾百個實驗融合到八個系統實驗中,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
「新珈樓除了有大量學生機房和討論室,供師生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討論,還有許多智慧教室,為學生提供實踐環節的訓練場所。」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常務副院長趙波說,大樓建有12間智慧教室,分為標準型、分組研討型、多屏協作型,功能包括互動教學系統、物聯控制系統、教育錄播系統、空間管理系統、標準化考場等。
華中大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明德教學綜合樓有各種教室48間、討論室26間、黃鶴網絡靶場等實驗室45間、楚天大學生雙創基地1間。
其中,黃鶴網絡靶場可同時容納258人同場競技。擁有五大靶場、七大系統、七大平臺體系,從教學、科研、攻防演練、工控實測等方面,打造一個國內領先的能攻、能防、能研究的開放式防禦仿真演練研究平臺。在楚天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含大學生企業孵化工作室,可同時培育20支創業團隊。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技術型、實戰型、創新型、創業型的網絡空間安全領域人才。」華中科技大學網安學院黨委副書記李磊介紹,該學院在全國首創分級通關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從大一到大四學習從易到複雜,從認知、實踐到研究,「就像打遊戲過關一樣」,同時從教材編制、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全方位對接相關企業。(楚天都市報記者陸緣 王永勝 通訊員李文)
來源 | 綜合長江日報-長江網、楚天都市報
編輯 | 宋濤
【來源:武漢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