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怡 劉雲 記者 方秀芬
開學季來了,西湖大學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率先在杭州舉行,274名新生一一上臺,接受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們贈送的禮物——筆記本、校徽、書籤。
此次上臺的11位講席教授中有2位獲任冠名,一位是徐益明講席教授、理學院執行院長鄧力,另一位是國強講席教授、工學院院長楊陽。
沿襲美好傳統,西湖大學目前開放了300席捐贈冠名教授席位,由社會熱心人士或機構捐贈設立專項冠名教授席位的基金,以留本基金的形式,用每年的投資收益支付獲冠名教授的工資、津貼、科研費用等。
鄧力教授的名片上怎麼還有徐益明?
開學典禮上,發生了有趣的一幕,作為教授代表發言的鄧力,被記者團團圍住,其中一個令大家費解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鄧力的頭銜裡,還有徐益明的名字?
一位科學家,一位企業家,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淵源?其實,早在2019年10月12日,鄧力獲任第一位「西湖大學徐益明講席教授」,在冠名儀式時上,把紀念杯交到鄧力手裡的,就是徐益明。
「比起辦學的硬體,我更看重軟體,也就是辦學理念和擁有多少『大師』。」在徐益明看來,西湖大學「研究型」的定位,非常有利於培養優秀的學術人才,可以把世界上最優秀的教授請來給學生傳授知識。
而這裡所說的「冠名」,是指徐益明以個人名義捐贈一筆錢,定向支持鄧力教授在西湖大學的工作,包括支付工資、津貼、科研費用等。未來,「徐益明講席教授」這個頭銜,將與鄧力在西湖大學做出的重大科研成果始終關聯在一起。當然,在鄧力出現的其他公開場合,如研討會、名片、辦公室等,他的名字前面都會寫上「徐益明講席教授」。
作為西湖大學首批獲得冠名的講席教授,鄧力實至名歸。
加入西湖大學之前,鄧力是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化學系的終身講席教授,曾在2011至2014年期間擔任布蘭代斯大學化學系主任。作為世界知名的有機合成化學家,他在有機催化領域開展的原創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同行公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奠基性學術成果。
捐贈講席是科學界的美好傳承
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以個人名義捐贈冠名教授席位,是科學界千百年來的美好傳承,沿襲至今已經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一部分。
對科學家來說,獲得冠名是一種至高的榮譽和激勵,意味著他在相關領域的卓越成就獲得了極大的認可。同時,伴隨冠名而來的這一筆資金,又將支持他繼續遵從自己的興趣和熱愛,心無旁騖地在科學世界裡自由探索。
多數時候,正是科學家的這種探索精神,激發了人們的捐贈熱情。他們通過捐贈和冠名,激勵科學家的科研興趣,支持科學家的學術發展。他們雖不是科學家,但依然可以用這種方式在不斷拓展人類知識邊界、推動世界向前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留下屬於自己和家族的印記,成為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與科學的榮耀同在。
歷史上,劍橋大學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是這種傳承最經典的例證。世人所熟知的科學家牛頓和霍金,雖在歷史長河中相距300多年,研究重點也有所不同,但他們共享著「盧卡斯教授」這個身份。
盧卡斯是17世紀劍橋大學選區國會議員,也許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他捐資給劍橋大學設立的「盧卡斯數學講席教授職位(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下,竟誕生了一批讓人如雷貫耳的名字——除了牛頓、霍金,與盧卡斯的名字一起代代傳承的科學家,還有巴貝奇、狄拉克、麥克格林等。
如今,這種交集與傳承,這種美好與榮耀,也來到了西湖大學。
編輯 楊俏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