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 10:1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嚴粒粒 通訊員 馮怡 劉雲
年輕的西湖大學,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
在前不久舉行的年度開學典禮上,一前一後致辭的兩位代表頗有淵源。
他們分別是教授代表——徐益明講席教授、理學院執行院長鄧力;校董代表——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普羅(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徐益明。
或許你會好奇,這兩位代表,不僅在開學典禮現場「同框」了,居然還在鄧力的頭銜裡「同框」了——
無須驚訝。這,事關一個科學界千百年來的一種美好傳承,也事關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家之間,對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默契認識。
是「鄧力」,也是「徐益明」
開學典禮上,徐益明講席教授鄧力在上做發言後,被許多媒體團團圍住。主題,是一個令眾人費解的問題:為什麼鄧力的頭銜裡,還有徐益明的名字?
一位科學家和一位企業家之間,有著怎樣的淵源?
其實,早在去年10月12日,他們的名字就連在了一起。
2019年10月12日,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冠名儀式在深圳舉行,鄧力獲任第一位「西湖大學徐益明講席教授」。當時把紀念杯交到鄧力手裡的,就是徐益明。
紀念杯,是一個坐在雄獅上的「思想者」,寓意企業家、科學家就如同那頭雄獅,正在儘自己的力量,託舉和助推西湖夢、中國夢的實現。
這裡所說的「冠名」,是指徐益明以個人名義捐贈一筆錢,定向支持鄧力教授在西湖大學的工作,包括支付工資、津貼、科研費用等。
未來,「徐益明講席教授」這個頭銜,將與鄧力在西湖大學做出的重大科研成果始終關聯在一起。當然,在鄧力出現的其他公開場合,如研討會、名片、辦公室等,他的名字前面都會寫上「徐益明講席教授」。
作為西湖大學首批獲得冠名的講席教授,鄧力實至名歸。
加入西湖大學之前,鄧力是美國布蘭代斯大學化學系的終身講席教授,曾在2011至2014年期間擔任布蘭代斯大學化學系主任。作為世界知名的有機合成化學家,他在有機催化領域開展的原創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同行公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奠基性學術成果。
以畫致謝,以琴致意
就這樣,通過一次冠名捐贈,鄧力和徐益明的名字連在了一起,兩個人原本陌生的人也就此連接。
徐益明這裡,有一幅由鄧力創作的科學繪畫,畫裡有苦瓜、金湯力和奎寧樹,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含有金雞納鹼——一類不含金屬的天然產物。
鄧力團隊在20年前發現,金雞納鹼經過簡單轉化後所得的衍生物,可以有效地催化重要的有機化學反應。此後,他們成功地開發出一系列更高效的有機小分子催化劑及新反應,被世界各國的有機化學家們廣泛應用。
不久前,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還授予鄧力2020年「亞瑟·科普學者獎」(Arthur C. Cope Scholar Awards),以表彰他在有機小分子催化領域中取得重大突破,這是有機化學領域最有影響的國際獎項之一。
如今,學到了這個「冷知識」的徐益明會對人說,這幅畫的作者來自西湖大學,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
而鄧力有一把小提琴,是徐益明送給他的。
鄧力酷愛古典音樂,尤其喜歡小提琴。他常說,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科研的靈感會到來,現在能做的就是全方位去感受我們的世界,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
聽說這件事後,徐益明特地邀請中國當代提琴製作大師鄭荃為鄧力制琴,支持他用音樂的靈感助力研究,讓科學成為一件浪漫的事。
他在寫給鄭荃的信中,是這樣說的:「當我得知,鄧力教授放棄美國頂尖私立大學的優渥條件,來到西湖大學,為國家化學研究貢獻力量培養人才時,我深受感動,更想以琴致敬。」
捐贈講席,科學界千百年來的美好傳承
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以個人名義捐贈冠名教授席位,是科學界千百年來的美好傳承,沿襲至今已經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一部分。
對科學家來說,獲得冠名是一種至高的榮譽和激勵,意味著他在相關領域的卓越成就獲得了極大的認可。同時,伴隨冠名而來的這一筆資金,又將支持他繼續遵從自己的興趣和熱愛,心無旁騖地在科學世界裡自由探索。
多數時候,正是科學家的這種探索精神,激發了人們的捐贈熱情。他們通過捐贈和冠名,激勵科學家的科研興趣,支持科學家的學術發展。他們不是科學家,但依然可以用這種方式在不斷拓展人類知識邊界、推動世界向前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留下屬於自己和家族的印記,成為代代傳承的精神財富,與科學的榮耀同在。
歷史上,劍橋大學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是這種傳承最經典的例證。世人所熟知的科學家牛頓和霍金,雖在歷史長河中相距300多年,研究重點也有所不同,但他們共享著「盧卡斯教授」這個身份。
盧卡斯是17世紀劍橋大學選區國會議員,也許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他捐資給劍橋大學設立的「盧卡斯數學講席教授職位(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下,竟誕生了一批讓人如雷貫耳的名字——除了牛頓、霍金,與盧卡斯的名字一起代代傳承的科學家,還有巴貝奇、狄拉克、麥克·格林等。
如今,這種交集與傳承,這種美好與榮耀,也來到了西湖大學。
除了「西湖大學徐益明講席教授」以外,目前已冠名的還有「西湖大學國強講席教授」,獲任冠名的是西湖大學工學院院長楊陽。
然,並不是只有功成名就的講席教授才能獲得捐贈冠名,出類拔萃的年輕教授同樣也有機會獲得賞識與支持。
西湖大學就開放了300席捐贈冠名教授席位,由社會熱心人士或機構捐贈設立專項冠名教授席位的基金,以留本基金的形式,用每年的投資收益支付獲冠名教授的工資、津貼、科研費用等。
用20分鐘,決定捐贈一所大學
鄧力和徐益明的淵源背後,實際上是西湖大學的捐贈文化。
冠名講席教授,使徐益明成為西湖大學首批覆捐的捐贈人之一,但事實上,他和西湖大學的緣分,開始於更早的2017年。
他在開學典禮上也特意講到:「從2017年3月20日和一公校長結緣,認識西湖大學至今三年半。從2017年9月西湖一期19位博士啟航,到西湖四期274位博士學子,這個遠超我預期的發展速度,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而西湖大學「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發展速度中,來自徐益明的慷慨捐贈,也是它的助力之一。
時間拉回到2017年3月20日。那一天,徐益明和施一公的行程都很滿,就約在火車站旁的一個小餐廳。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實在是都趕時間,匆匆忙忙只聊了20分鐘。
但就這20分鐘,徐益明做了個決定:捐贈。
徐益明說,那算是他人生做出的最快的一個決定。
20分鐘,就決定捐贈一所大學。為什麼?
「比起辦學的硬體,我更看重軟體,也就是辦學理念和擁有多少『大師』。」在徐益明看來,西湖大學「研究型」的定位,非常有利於培養優秀的學術人才,可以把世界上最優秀的教授請來給學生傳授知識。
徐益明對大學於國家發展的意義洞若觀火。在他看來,科技是改革社會的驅動元件,誰擁有的科研成果多,誰就佔據了經濟主動,「有西湖大學這樣一所研究型大學,對國家、社會的發展舉足輕重。」
15984942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