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想閱讀一些跟教育教學有關的著作時,我在網上搜索,很多人都把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也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列為教師的必讀書。在讀《給教師的建議》之前,其實我讀完或在讀《寫在講臺邊上》、《做實幹、巧幹的教師》、《窗邊的小豆豆》、《做最好的班主任》、正面管教兒童系列(五本)等。決定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時因為網上的推薦;二是很早就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的名字,以及一些他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三是我在網上粗略的瀏覽書的內容之後,感覺裡面的內容切合實際。
所以我就開始了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書中說的每一個例子、每一個觀點,與我過去、現在的教育教學的關係,發現我的做法、想法和蘇霍姆林斯基是不謀而合,於是就有表達的衝動所以我決定讀一節寫一節,我也要跟著他寫寫我的一百條,算是一種對過去二十多年經歷的回憶,算是一種自我的剖析、反思、成長,也算是一種對讀書過程的標記。
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過程中,曾經看到有人在評論,我們的教育教學與外國有很大的差別,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不適合我們,而且也跟不上現代教育教學的思想,方法也是落後的。
我不完全認同這樣的說法,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於我們不完全適用,這是肯定的,但是很多內容還是值得借鑑的,有的地方跟我們並沒有什麼兩樣。他和我們一樣,所面對的都是學生,都是傳授知識、技能。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對待外來的東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可完全否定,也不可一概拒之門外。
當我們抱著一個正常的心態去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只要能耐著心把讀完,我想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收穫,一定會有很多話想要說、很多事想要做。
順便說一下,我所讀的《給教師的建議》,是我從網上下載的電子版,然後在電腦上重新設計過版面之後,印表機上列印出來,自己簡單地裝訂成的。我把整本「書」分成了十小本,把它們分放在辦公室裡和家裡,就是為了一有時間就能隨時閱讀。
每次最多讀一節內容(也就是一條建議),有時可能需要幾次才能讀完一節。就這樣我邊讀邊思考,邊聯繫實際邊寫讀後感。
我沒有給自己規定,讀完它要用多長時間,但是我一定會把它讀完,因為我越,越感覺它離我很近,有時候簡直就是在述說我的過去。
讀完它之後,我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至少會收穫一百篇讀書心得。隨時歡迎各位老師、大家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