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廣州中考將是改革的第一年,在數學這一科上,我們僅僅能夠確定的是分值向省卷看齊,從150分變成120分,但是具體考試時間,命題方式等有什麼變化,還沒有任何明確的說法。但不管考試怎麼變,有很多學習的方法是不會變的。如果你即將進入初三,不妨收下這份數學學習指南。
本文將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分是針對好、中、差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建議,後半部分則是精確到九年級上冊數學課本每一個章節的分析。
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應該側重的地方當然是不一樣的。首先是基礎非常不錯,目標瞄準110分以上的同學。
這部分學生一般又可以分為兩類,這兩類是要分開來討論的:
之所以要區別對待,主要在於學習環境的差異。
能奔著110甚至120目標去的學生,大部分出自民辦初中,排頭的幾所民辦中的戰鬥機例如育才實驗、金廣附,整個年級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有這個實力,稍微二線一點的民校估計也有半數學生能達到這個水平。然而,在公辦學校裡,只有「重點班」裡的部分學生以及平行班裡偶爾出現的一兩個學生能有上述水平。
這兩者最核心的差異是,老師講課內容完全不一樣。是的,不僅僅是側重點不同,而是幾乎是完全不一樣。隨著學期的深入,戰鬥機民校把將越來越多地把講課重點放在壓軸題的訓練上,嗯,就是一節課講一兩道題的那種;而公辦學校平行班,不得不由始至終把講課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題型。
老師A:一旦碰到這種函數壓軸題裡涉及垂直的問題,除了常規的設動點用勾股解決問題外,今天我們再講一種更快的方法,那就是k1乘k2等於負一……誒,什麼?你們都學過了?那還配合我聽一聽吧,好歹我是個老師。(崩潰臉)
老師B:方程有兩個不相等實數根,吊塔大於零,方程有兩個相等實數根,吊塔等於零,方程沒有實數根,吊塔小於零……唉,說了三百次,一元二次方程沒有一個實數根的情況!(崩潰臉)
嗯,二者的差距大概如此。
所以,前者如果能緊跟學校老師腳步,其實沒有什麼補課的需要,頂多在初三下學期衝刺前,有針對性地補補弱項即可。唯一的建議,就是注意細節,例如確保計算正確率,答題規範性問題等。
而後者,公辦學校裡基礎不錯的同學,很遺憾,學校課堂教學可能已經滿足不了你。在學校,你能夠做的就是確保基知識完全過關,基礎題目完全沒有問題,然後課後自己找時間提高,最佳方案就是補課。在選擇課外補習的時候,要選擇把教學重心放在提高題乃至壓軸題上的。但是切記,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課堂知識吸收與課後作業完全沒有問題的基礎上,否則容易適得其反,另外壓軸題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與消化的,絕不是每周一次課,然後一周都不接觸就能掌握。想想看,你那些來自民校的競爭對手每天在學校就在重複做著這些題目,你要逆襲談何容易?
很遺憾,這部分提到的現象,充分說明了為什麼家長為了知名民辦初中搶破頭,從小開始各種超前教學和特長學習。慶幸的是,今年開始小升初進入100%搖號時代,這個不健康的勢頭未來將很大程度被壓制,算是撥亂反正的表現吧。
再扯下去就扯遠了,有興趣可以回顧:。
第二部分,應該是佔據比重最大的人群,數學成績介乎及格邊緣至中上水平。
他們有的是文科比較優秀的偏科生,數學也學得很努力,但只能維持一個尚可的水準;更多的不是偏科問題,即各科成績差不多,既不是很理想也沒有很差,並且波動程度較大。這個群體的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比較廣泛,本文只談學科問題,學習態度和主動性等先按下不表。造成數學成績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對數學科的學習定位不清晰,二是學習方法未掌握。
初三了,是時候把定位問題拿出來講了。你究竟希望考怎樣的學校,這些學校需要怎樣的中考成績,而你目前的成績如何,要完成這個目標,在數學這一科你要達到一個怎樣的分數?家長和學生,你們不妨找個時間就這個問題討論一下,給自己定兩三個目標,可以有憧憬的目標,也可以有保底的目標。
例如,廣雅是我心儀的首選,但考慮到可能比較遙遠,真光可能是更合理努力方向,至少不能差過四中吧?那麼你就應該弄明白,依據今年的情況,廣雅需要715分,真光大概680分,四中則是630分,結合自己的各學科情況,如果我語文英語比較理想,理科偏弱,那麼數學這一科上比較合理的對應目標可能是110分,100分和90分。隨著學期的深入,考試的增多,這個目標可以不斷完善,更加仔細。
之所以把定位問題放在這一部分來講,是因為這個問題是制約成績中等學生的最大桎梏,太多太多學生,包括家長,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對目標沒有任何概念,學到哪裡算哪裡。而這是第一部分的學生和家長不會出現的情況。
有了定位,接下來講數學的學習方法。我們可以粗略地把一份中考數學試卷的難度要求比例看成5:3:2,即可簡單,中等和難題部分分別約佔50%,30%和20%。對你們來說最直接的建議,是百分幾百打好基礎,搞定那50%的簡單題,日常作業、補習努力做好30%的中等題,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嘗試在20%的難題裡拿到一點分。然而很遺憾,大部分此類學生基礎非常不紮實。
進入初三,知識內容難度會增大,二次函數,圓,和相似這三章內容,都必然會在那20%的難題裡面出現。有一個誤區是,什麼是數學難題?數學的難題主要難在運用靈活,一道題需要調取多個知識來解決。舉個例子,哆啦A夢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需要在百寶袋裡拿出能夠解決這件事情的法寶。那麼放在數學裡,每一件法寶就是你所掌握的對應章節的知識,更複雜的事情是,很多時候一件法寶不能解決,需要多件。所以首先,你的百寶袋(腦袋)裡需要有這些一件件的法寶(知識),然後需要通過練習,在考試的時候快速想到應該用哪些法寶組合在一起。
所以,看到沒有,所有的問題首先還是基礎,放到接下來的初三上學期,那就是每一章你需要掌握一些什麼,對應做出來怎樣的題目,關於這點,不妨拉到文章第二部分,收藏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老土的建議,錯題歸納。錯題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大考(期末考、期中考、月考)>普通測驗>作業與教案。所有大考題目,建議弄明白每一道題,並且專門記下來不斷歸類,回顧;普通測驗,所有不是因為粗心而錯,確實是不會做而扣分的題目,記下來,歸類,回顧;作業與教案,選擇少部分常見卻還未掌握的題型歸類,回顧。關鍵詞:歸類,回顧!近似題型的歸類,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高,在有空的時候以及大考之前的回顧,即是最好的考前複習。我們不是做題機器,我反對題海戰術,但是前提是,做的每一道題都有收穫。
最後,是數學常年達不到及格線的同學。
對於這部分學生,先問問自己,還想不想學?如果不想,可以省略,神仙也沒有救。
如果還想學,那麼我明白你們在學校可能連課都聽不懂的痛苦。沒辦法,數學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的,如果你只有二三十分,那麼說實話,學新知識完全沒用。舉個例子,九年級上冊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如果你沒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移項)、因式分解,基本沒法學。如果沒有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次函數的底子,二次函數完全沒法學……
所以,剩下一年,還想有救,先放下新知識,重構舊知識。
重新認識初中數學
初中的數學,都在考什麼?準確的說,是要學生掌握一些什麼能力,才能應付過來?我們需要對初中的數學有一個宏觀的重新認識。
數學,可以簡單分為代數與幾何。我又會把初中學生要掌握的能力分為四個:運算能力、方程能力、幾何能力和函數能力。
其中,運算能力和方程能力是基礎。
運算能力,指學生掌握所有代數運算、整式、分式、二次根式運算的能力。具體內容及所屬學期如下:四則混合運算(小學)、有理數運算、整式加減(初一上)、實數(初一)、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初二上)、二次根式(初二)。
方程能力指學生學過的所有涉及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答能力。具體內容及所屬學期如下:一元一次方程(初一上)、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初一下)、分式方程(初二上)、一元二次方程(初三上)。
幾何能力和函數能力,顧名思義,學生在處理這兩類數學問題中展現出來的能力。
這個水平的學生, 可以說是非常痛苦的,他們在學校即便想聽,也是根本難以聽進去的。因為基礎的缺失,會導致後面的雪球越滾越大,聽課,做作業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這部分的學生,唯有先重新認識遊戲規則。
為什麼叫重新認識遊戲規則?我會這麼和學生說:你們玩任意一個遊戲,不熟悉遊戲規則怎麼玩?以王者榮耀為例,大到按鍵操作,勝負規則,小到某個英雄的技能有什麼作用,怎麼使用,你必須先懂,才能開始玩。同理,比如最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你必須要知道什麼叫一元一次方程,什麼是移項,移項要變號等等這些規則,才能開始去解方程。所以,首先是要讓他們按照知識的先後順序,先認識並記住遊戲規則,哪裡不知道,就回到哪裡開始。
比如上面提到的運算能力,就應該按照這個步驟先檢測:小學四則混合運算(整數、小數、分數)→有理數運算(引入負數)→整式加減→實數運算→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其中每一個環節,確保學生知道是怎麼計算得到結果的,然後進行下一個內容,否則就從這一部分開始重新認識。
回到王者榮耀,在知道某個英雄的特點,以及技能怎麼使用之後,如何玩得溜?不斷玩玩玩!在一局又一局的遊戲裡,摸索出技能釋放時機,風騷的跑位,以及和哪些英雄配合最好等等。也就是從紙上談兵,變成熟能生巧。同理,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運算規則,接下來就是從簡單到複雜的,反覆不斷地練習,完成這一類問題從單純準確率,到追求速度、計算複雜度、準確率的同時提升。注意,這只要停留在純計算層面,暫時不需要加入例如應用題等其他問題
運算與方程的所有內容完成上述兩步後,比起分數上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回到正常的數學學習軌道上,即可以正常聽課,完成作業,在涉及物理、化學等的計算問題上不再害怕,對數學找回一定的信心。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基礎部分
進階部分
實際問題中的矩形面積問題
利潤問題
總結
★即使最差的學生,也必須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是萬能的方法;其餘學生則都應該要掌握所有解方程的方法,基礎較好的學生,最好對十字相乘法有足夠的熟練度。十字相乘廣州中考非必考,但是高中會大量使用並默認已經掌握。
★關於根的判別式,即△的題目,要條件反射地知道,看見哪些字眼(兩個不相等實數根、兩個相等實數根、沒有實數根),則肯定是要列出△求解。
★韋達定理基礎2條公式需要非常熟練,另外幾條拓展公式都是可以推導的,實在基礎差的同學死記硬背也要記下來。
★實際問題共可分為五類,其中前三類較基礎,進階部分的兩類則變化較多,較為靈活。一般握手/送禮或病毒感染不會在大考裡面出大題,其餘三類都有可能出現大題。
★一元二次方程學不好,二次函數會非常吃力,因此一元二次方程是所有二次問題的基礎。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數
基礎部分
進階部分
總結
★二次函數是中考佔比最高的單個章節,能夠達到35分以上,題目難度跨度大,一定會在壓軸題裡面出現,並且對高中函數能否學好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是整個初中階段最應該重視的章節。
★二次函數頂點式在使用的時候,對稱軸x=h的符號非常容易出錯。
★圖像對解決函數問題非常有幫助,不可逃避,藉助圖像才能深入地理解函數。學生要習慣看圖,作圖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一些比較靈活的題型時。
★壓軸題需要長時間,系統的練習,在基礎部分沒搞定之前,不宜花費過多時間。另外學校也會有所選擇,一般的學校或者班級,幾乎不會講壓軸題型的二次函數問題,而優秀學校或者尖子班卻會把大量時間用在這裡,這也是無奈之舉,老師需要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授課,因此如果在確保基礎完全過關的情況下,學校如果不講或少講,是應該找課外輔導機構去加強壓軸題型訓練的。
第二十三章:旋轉
基礎部分
進階部分
以旋轉作為工具,解決較複雜的幾何問題
總結
★旋轉這一章知識點不多,學生要記住並不難,中考也有關於這章節的送分題(選擇題會出現問什麼哪些中心對稱圖形)但是,考題會通過旋轉這個工具在幾何證明題裡面考學生輔助線的運用,難度會很大,本質上是幾何的綜合運用。
★期中考期末考必然會考旋轉作圖,而中考作圖也有不低的概率出現旋轉,因此作圖是每個學生都要過關的。
第二十四章:圓
基礎部分
進階部分
圓的綜合證明大題
總結
★圓的學習與多邊形有不一樣的地方,整個關於幾何題的思維形式會有改變,與圓有關的題目,必須考慮圓周角與圓心角,這是多邊形所沒有的,學生在尋找條件的時候容易忽視這點。
★這是知識點非常零散的一章,也是需要記憶的比較多的一章,個別經常不記公式或定理的學生,要採用默寫的形式去記住定理和公式。
★圓的綜合證明題,非常靈活,尤其多會出現圓心角、圓周角關係,以及切線的證明,往往是中考中壓軸題之前一題(22、23題)的存在,存在一定區分度,需要多加練習。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基礎部分
總結
★比較簡單的一章,但卻又是必考的一章,期末考肯定會出現大題,中考也有極大概率出現大題,因此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划算的,簡單卻必考,那不是送分的形式存在嗎?
★本章重點要放在列表或者畫樹狀圖求概率上,注意兩點,一是依據題目表述,確定是放回還是不放回;二是要非常強調格式,越簡單的題目,改卷者越會在格式上面抓得嚴,因為格式丟分是非常可惜的,但是不少學生卻總是忽略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