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學會和叛逆期的孩子對話,是父母的必修課

2020-08-30 孫雲曉

常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你說東他往西,整天和自己頂嘴。對此,筆者有一個基本觀點: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看到其合理性,只有這樣,才可能較為理性和妥善地處理。

為什麼叛逆現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此突出呢?據北師大心理學教授邊玉芳介紹,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反抗期:第一個反抗期在2-4歲,主要指向身體方面的反抗,即反對父母對他們身體活動的約束;第二個反抗期在青春期,在初中階段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時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引發,主要是為了獲得獨立和尊重。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中經常存在叛逆心理的佔32.6%,偶爾存在叛逆心理的達89.4%。

由此可見,叛逆是普遍存在的,是多數孩子成長的規律性反應,儘管讓父母們煩惱甚至憤怒,卻自有其合理性。如果理性一些會發現,叛逆往往是孩子長大、獨立的需要,其中可能有珍貴的品質在生長。因此,父母不用太焦慮,更不宜與叛逆的孩子針尖對麥芒。只要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正確的方式,就可以從容應對。

根據多年的調查研究,筆者發現,孩子的叛逆大致有四種類型,下面逐一做出分析,並提出對應的解決辦法。

01 溺愛型逆反

有這麼一對父母,從兒子出生起,就省吃儉用,儘量滿足兒子的要求。兒子上學後,雖然成績很好,卻不是很懂事,總是要求父母買一些超出自家經濟能力的玩具。最初,父母總是咬緊牙關盡力滿足孩子,到後來,孩子要的東西越來越貴,父母就開始拒絕他。從那以後,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提的要求也越來越過分,稍不順心就和父母大吵大鬧。這讓父母感到很困惑: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這麼自私、任性?

這個孩子的表現,屬於典型的溺愛型逆反。有的父母特別寵愛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也會無原則地遷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無論做了什麼,別人都會順從,從而變得自私、蠻橫。當孩子的錯誤越來越嚴重,父母想管教時,孩子已經養成不良習慣,自然會出現不服管和與父母對抗的狀況。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要從糾正父母自身的錯誤做起。

首先,對孩子要關愛,但不能溺愛。父母不可以無限制地縱容孩子。過分的寵愛,會讓孩子體會不到挫折和困難,從小只會享受、不知道奉獻,只關注自己、不體諒別人。

其次,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尤其在物質方面,讓孩子明白來之不易的道理,學會珍惜和尊重。

最後,學會對孩子說「不」。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陳述原因,但對於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確地拒絕,並說明拒絕的原因。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耍賴、哭鬧,父母一定不能妥協。這樣做,孩子就會明白耍賴是沒有用的,父母做事是有原則的。

02 受挫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學習上的困難,父母、老師的批評,同學之間的摩擦,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讓他們感到難過,甚至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安慰和開導,孩子就容易恐慌,或者敵視周圍的一切,也容易和父母發生爭執。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給予更多的愛和關注。面對孩子的急躁情緒,父母千萬要冷靜,以柔克剛才是上策。

首先,關注孩子的情緒。有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話不願意跟父母說了,但他們的內心往往非常脆弱,一旦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會產生心理壓力。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的情緒,溫馨、寬鬆的家庭氛圍能有效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其次,讓孩子盡情傾訴。當發現孩子情緒反常時,父母要找適當的時機和孩子談心,讓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和心中的委屈一口氣說出來。傾訴過後,孩子一般會產生尋求幫助的心理期待,這時,父母可以充分引導孩子——這就是教育的黃金時機。

最後,永遠不要稱孩子為「壞孩子」。有的孩子僅僅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比較頑皮,就被老師、同學叫作「壞孩子」,這會對他造成巨大的傷害。長期受到這種對待,會使他內心充滿挫敗感,甚至自暴自棄。所以,萬萬不能給孩子下徹底否定性的評價。從另一個角度說,父母要改變消極的解釋風格,學會並堅持積極的解釋,也就是看到孩子的優點,引導孩子看到希望,從而產生信心。

03 壓抑型逆反

許多父母怕孩子反抗,最常對孩子說的就是「聽話」,可是,太聽話的兒童,往往可能成為問題兒童。有些孩子從不違抗父母的意願,但是不反抗,並不意味著沒有矛盾,他們只是把矛盾埋藏在心裡。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會越來越渴望自己做主,不顧一切地反抗父母,從而產生激烈的衝突。

俊才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他從小膽小,連看到村子裡殺雞都怕。他父親則是一位非常有抱負的醫生。父親希望俊才也能做一個醫生,強制要求俊才在外婆臨終前發誓,一定要讀醫科大學。後來,俊才雖然一百個不願意,但想起外婆臨終前自己發的誓言和父親的期盼,還是在高考的時候報考了醫科大學。在醫科大學的四年間,俊才在專業學習上面臨重重困難,他始終克服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在實習階段,看到屍體就昏倒,最終產生了精神疾病。

引發這場悲劇的原因,正是孩子壓抑已久的不滿情緒沒有得到正確的疏導。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什麼教訓呢?

首先,選擇是孩子的權利。父母遇到與孩子相關的事情時,一定要和孩子商量,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千萬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更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其次,父母應給孩子寬鬆、自由的發展空間。父母要經常和孩子討論對各種事情的看法,肯定孩子的努力,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我接納程度較高,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較強,還會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最後,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全能角色。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出錯,事事包辦,幾乎像個超人。這樣做,又累又不明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教育的首要原則就是理解和尊重。

04 叛逆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緒不穩定甚至叛逆。他們希望通過另類的言行,引起周圍人的關注。為了顯示自己的獨立,他們喜歡批判和否定所有事情,尤其是父母管教時,他們可能會尖銳刻薄地反駁,從而證明自己與眾不同。如果父母在同伴或異性面前管教他們,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加強烈。

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是青春期的特點,父母要理解和寬容,也要學會應對。在孩子逆反的時候,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然後採取積極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讓他們主動認識到事情的對與錯。

當孩子頂嘴時,父母不要和孩子針鋒相對,而可以放低姿態,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最好能和孩子敞開心扉談一談。如果可以的話,給孩子寫封信或發微信、簡訊,都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頂嘴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產物,只要父母積極引導,一定能幫助孩子安全地度過叛逆期。

生活在資訊時代,孩子有許多可能超越父母的優勢,也有更鮮明的個性。作為父母,要理解新時代兒童和青少年的特點,並學習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認識孩子叛逆的原因與價值。只要分清孩子叛逆的類型與原因,再加以正確引導,便能解決孩子的叛逆問題,甚至可以變煩惱為快樂。(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

轉自:學習強國(原載《教育家》雜誌)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生活の感悟

相關焦點

  • 父母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
    教育叛逆期孩子是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管教太嚴厲怕傷害孩子自尊,放縱孩子又怕孩子走上歪路,兩頭都為難。父母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晨楓青少年心理教育學校的專家老師提醒廣大父母:父母教育叛逆期孩子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父母要學學以下的幾個做法。 1.堅持原則 如果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對的事,並且做的很好,就應該及時讚美。
  • 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家人們,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我們今天分享的課題是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那麼學會傾聽,我想是每個家長都很難做到的,幾乎是為零的,那麼要怎樣來學會傾聽孩子為什麼要學會傾聽孩子?那接下來我們就來啊,說一下啊。
  •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與叛逆期孩子相處?
    孩子叛逆,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時常讓父母感到「頭疼」。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無論做了什麼,別人都會順從,從而變得自私、蠻橫。當孩子的錯誤越來越嚴重,父母想管教時,孩子已經養成不良習慣,自然會出現不服管和與父母對抗的狀況。
  • 叛逆期孩子的話越來越少,總把自己關在房間,父母該怎麼辦?
    有很多家長發愁,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只有吃飯的時候才走出來,出來也不說話。即使說話都是「嗯」、「知道了」、「好煩啦」幾個簡單的言語應付一下。往往這個時候,大多數父母會認為,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各種言行舉止就開始步入叛逆期了,咱們先小心翼翼地忍耐著,實在忍受不住了,再與孩子好好說道理教導,當然最後演變成責罵、吵鬧甚至毆打。
  • 張智霖14歲兒子叛逆期,孩子一生有3次叛逆期,父母要懂得應對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後,就會開始進入叛逆期,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不服大人的管教,甚至專門喜歡和大人對著幹,所以父母常常是既生氣又無奈,不知道要如何去應對這個階段的孩子
  • 總和父母「唱反調」,學會這三個方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更輕鬆
    大多數父母都明白,在叛逆期和孩子親密談心是正確的做法,但是孩子們總是「拒人千裡之外」。其實,可能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沒有用對方法,導致孩子對父母無法信任,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哪些階段會出現叛逆期呢?一、在什麼時候會出現叛逆期?
  • 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這樣培養孩子
    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題,而且是至今為止仍在困擾著無視父母的難題。所以我們總是要借鑑、吸收別人的方法、思想。孫雲曉被國務院表彰為具有突出貢獻,並領取特殊津貼的「教育專家」,出版個人專著20餘部。被稱之為「行走的家教寶典」。
  • 他不吼不叫,把女兒送進復旦,研究教育40多年,他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做這件事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無證上崗」,孫雲曉又是怎麼做到的?1也許你沒有聽過孫雲曉的名字,但你可能曾經看到過他的書,比如:《習慣決定孩子命運》《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培養一個真正的人》《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課》《 孩子,你有無限可能》等等。
  • 男孩叛逆期難管教?別不停和孩子講大道理了,一流父母都這樣教娃
    其實,除了不停跟孩子講大道理之外,不妨借鑑一下一流的父母都是如何管教叛逆期孩子的。其實,男孩和女孩都有叛逆期,但是男孩子的叛逆期,往往更讓家長頭大。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事情,寶媽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和小兒子,自從兒子到了叛逆期,常常跟著自己閨蜜訴苦:「之前我女兒叛逆期,也沒有像我兒子這樣令我頭疼。」兒子到了叛逆期,上課總是不專心,甚至現在還出現了逃學去遊戲廳的情況,自己也更是常常被班主任叫到學校。
  • 孩子一生有三次叛逆期,不同時期就該用不同的方法,父母別忽視
    要知道孩子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期,如果每一次叛逆期,父母都能「對症下藥」的話,教育孩子就不會顯得那麼棘手了。語氣是孩子感知父母情緒好壞的標準,如果常用命令式跟孩子對話,孩子內心的小宇宙容易爆發。所以日常對話要適當改正,例如命令式口氣:「你還不快點吃飯」,其實你可以改成,「寶寶你很棒,飯快要被你吃完了、接下的咱們速度一點哦,」這孩子會更樂意接受。如果父母粗暴、孩子也就跟著你的粗暴,容易滋生叛逆。所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在孩子那裡就會得到反射。
  • 人民日報:優秀父母的必修課——學會如何正確表揚和批評孩子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至關重要,學會如何科學教育孩子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孩子表現好時應該及時表揚,孩子犯錯時也需要合理懲罰。家長要如何表揚孩子呢?現在很多家長對賞識教育有一個誤區,認為賞識孩子就要對孩子猛誇,哪怕是孩子真做錯了事也不敢嚴厲批評,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先忍耐,實在忍不了就打孩子一頓,回到老路上去。
  • 男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聰明父母,會這樣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父母總會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尤其是有男孩子的家庭。為什麼特別強調有男孩子的家庭呢?因為男孩子要度過一個青春叛逆期,在青春叛逆期的時候,男孩子非常不聽話,什麼事情都跟父母作對,搞不好親子關係就會出現裂痕。
  • 父母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三歲左右,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的孩子喜歡自己動手,抗拒別人幫忙,有時候也會做出很過分的行為。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如果不太過分,父母應尊重孩子,但別太過於遷就。如果孩子太過分,父母不理睬他(她),讓他(她)發脾氣,讓他(她)哭個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言行身教,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互愛互助,尊老愛幼,有愛心和同情心。有愛心的孩子,學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 身為父母,為什麼走不進叛逆期孩子的內心?
    劉女士反映上初中後的兒子好像換了個人似的,變得特別叛逆,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親子關係也越來越緊張。自己用盡了很多辦法,想修復母子之間的關係都沒成效。親子關係良好的情況下,家庭教育就順利很多,孩子樂於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家長也能及時的給予孩子幫助與指導,形成良好的互動。而親子關係惡劣時,孩子的內心向父母關閉了,拒絕和父母分享任何感想。
  • 孫雲曉:具有美好而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於孩子成長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城市中的閒散未成年人罪犯,入獄前與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僅為47%,遠低於普通學生的74.7%。」孫雲曉說,家庭功能不完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他認為理想的家校合作要遵循家庭教育的規律,要遵循合理的邊界。「首先要尊重家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
  • 孩子成長必經的叛逆期,父母做對這些事,孩子成長會更積極
    導語:叛逆期的孩子,就好比自己精心培養呵護的一盆花偶然一天長歪了一樣,讓父母懊惱,心痛不已。但是叛逆期也是孩子在成長,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會更積極成長。菁菁媽回覆說:「叛逆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經常做出有背父母說教的事情,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責罵只會導致矛盾深化,因此需要提醒父母對待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多站在孩子角度考慮問題。
  • 孫雲曉生活感悟|發現孩子叛逆應該在心裡偷著樂,因為這是長大的反映
    我的建議是,發現孩子叛逆應該在心裡偷著樂,因為這是長大的反映,表明他開始有自己的見解與追求。對於叛逆的最佳方法,一是理解和尊重,二是耐心傾聽,三是對合理的要求予以接受,對不合理的要求予以分析引導。父母如果堅持這樣做,代溝可能變為代橋。
  • 孩子三個叛逆期,你的「鎮壓」讓孩子付出一生的代價
    撫養孩子長大成人是一場漫長的長跑,而途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障礙。在這重重障礙中,叛逆期也許是路上的一座高山了。  上網查一下關於叛逆期的定義,是這樣的:「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 面對叛逆期的「問題孩子」,父母掌握3種方式,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青春期且叛逆期的晴晴根本就不在乎自己上不上學,眼裡也沒有老師和父母,張麗想和女兒晴晴好好談談,晴晴回到家就進入自己的房間反鎖住們,媽媽張麗只能在門外暗自流淚。分析: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當孩子出現叛逆行為時家長最忌諱進行打罵教育這樣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的更加叛逆,如果在叛逆期時沒有正確的引導和糾正孩子的行為後果將不堪設想。方法: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引導呢?
  • 孩子2-18歲的三個叛逆期,父母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
    叛逆期的孩子不是變壞了幼兒叛逆期:2歲-4歲到了兩歲的孩子,自我意識會變得很強烈,會用很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見,而使用最多的詞語是「不」,最多的行為是「拒絕」,為了展現自我意識,會經常地拒絕父母的各種安排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