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睡50次還不是男女朋友?---要命的美國約會文化

2020-12-11 美圖公社

美國有一個非常要命的約會文化:睡50次還不是男女朋友,男人約會「一腳多船」算正常。

情感話題一直是人類關注度最高的內容之一,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電影電視,尤其是在浩瀚網絡,情感永遠都佔有重要的一席。

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差異表現在情感方面是非常明顯的。

美國約會文化:睡50次還不是男女朋友

其實,美國有一種文化叫約會文化。沒去過美國,其實都不知道dating culture(約會文化)這種東西。

在美國,什麼dating culture?其實就是個到處睡覺不用負責的culture(文化)!

Dating culture的出現,可以說是對人的肉體欲望和精神依戀發展不成比例這個客觀現實的承認。兩個人肉體關係的發展,可以象電飯煲做飯那麼快,而兩個人感情的發展,往往象砂鍋煲湯那樣慢,怎麼辦?Dating。

美國人的戀愛階段

美國人談戀愛分階段,大致是hang out — dating — in a relationship這樣一個過程。

第一步hang out其實就是朋友階段,一般朋友們周末聚會呀出去玩呀之類都叫做hang out。

然後dating就是題主所問的「約會」,但這個只相當於東亞國家的曖昧階段,並沒有確立男女朋友關係;這一階段裡會出現兩人單獨出去約會的情況(就不再是和一群人出去玩了),但通常在dating階段裡,只要不是男生明確表態,吃飯/看電影都是兩人AA制,而且dating階段會用別的話來表達「我喜歡你」,他們幾乎不說「我愛你」。

最後in a relationship這一階段就很正式了,不到這一步美國男人絕不會對別人稱你是他的girlfriend。只有他正式對你表明邀請你和他be in a relationship(不管是口頭上還是facebook上修改感情狀態),你們才是正兒八經的男女朋友。確立了關係,他才會對你說「我愛你」。

美國人對於哪一階段分得很清楚,在什麼階段他付出多少,美國人的思維是很直來直去的,他想什麼就會說什麼,絕不會跟你玩模稜兩可那套。

當你跟他還只是朋友的時候,如果他對你有好感想進一步發展,他會邀請你跟他dating。當你跟他在dating階段發展的非常感覺不錯的時候,他也許就會邀請你做他的 girlfriend了。

有點混亂的美國式約會

大部分人會覺得美國的男性比亞洲國家的男性更加開放。但美國式約會卻常常讓人感覺混亂和沮喪。這種感覺在約會前期尤為明顯。

除非雙方戀愛關係已經明確定,否則美國男人很可能同時和多名異性約會。

在對對方作出承諾之前,他們甚至會告訴約會對象,自己還在和別人約會,而女性也會表示理解。相比中國典型的約會方式,美國式約會更加隨意。(但結婚以後,美國男人多數比較老實這是後話。)

這就是為什麼,在美國,一起吃過了一百次飯,睡過了五十次,還不見得坐穩了那把男(女)朋友的交椅。

看過《Sex and the City》(欲望都市)的人也許有印象,其中有一集,Mr. Big跟別人介紹Carrie說「This is my girl friend」(這是我女朋友),把Carrie感動壞了——那時候,他們已經dating很久了,也就是在一起上床很久了,但是Big始終沒有用過 「girlfriend」這個詞來形容Carrie,而一旦一個男人不再用「date」而用「girl friend」來指稱一個女人,這時候她的地位才算升級了,交椅才算坐穩了。

美國男人約會「一腳多船」算正常

Dating的中文意思是「約會」。然而「約會」在中文語境中的重要性、使用頻率、含義清晰度遠遠不及 「dating」在英語境遇中的地位。

在中國,可能會問別人:「你有沒有男朋友(女朋友)?」但是一般不會問別人「你最近在約會什麼人嗎?」事實上,這句話在中文裡聽上去如此彆扭,簡直就像是病句。在中國,兩個人談戀愛就是談戀愛了,沒有談就是沒有談,基本不存在什麼模稜兩可的狀態。

但在美國,問別人「are you dating someone?」(直譯:你在約會什麼人嗎?)太正常了、太通順了。dating這個詞在英語世界裡,恰恰就是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模稜兩可的狀態。當一個人宣布自己在dating某個人,基本上就是在宣布:我已經跟這個人上過床了(或者我很快會和這個人上床),但是她(他)還不是我女(男)朋友。

這在美國太正常不過了,因為美國的dating culture是到處睡覺不用負責的文化!

迅速親密,迅速上床,迅速分手,是dating culture裡面的主要景觀。

中國的「找對象culture」

基本上在中國,至少近些年以前,沒有dating culture,有的是「找對象文化」——兩個人從第一次手拉手開始,婚姻這個主題就撲面而來。

錢穆在《孔子與論語》中也說,儒家論人生,主張節慾寡慾以至於無欲。但絕不許寡情、絕情乃至於無情。因此,中國人很是重情。

中國有個四句詩,可謂中國人的愛情圖騰: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手,與子偕老。

沒有dating culture,只有「找對象culture」,當然不是說中國人在抵制欲望和培養感情方面比西方人更能幹,所以才能越過dating culture,大步流星地步入愛情的聖殿。

事實上,「找對象文化」,只不過是對人的肉體欲望和精神依戀發展不成比例這個客觀現實的不承認而已。明明肉體欲望和精神依戀的發展是不成比例的,非要做「同步發展」狀,結果就是:既然上床了,那就結婚吧,既然結婚了,那就湊合吧,既然家裡湊合了,那我就在外面嫖妓或者找外遇。

如果說dating culture導致的是走馬觀花之後的麻木,「找對象」文化導致的則往往是深陷泥潭之後的麻木。事實上,也可以說,dating culture中的人們非常享受那種曇花一現的快樂,而找對象文化中的人們非常享受那種細水常流的快樂。輕盈的或者沉重的,但都是快樂。

一個人感情的總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把它給零敲碎打地用完了,等到需要大額支出的時候,你的帳號就已經空了。

關於美國和中國式戀愛,以下兩個版本描述的惟妙惟肖:

中國人一談戀愛總是過於嚴肅認真,「你要對我負責!」 簡直是大山一樣橫亙在幸福之路上,必須定下心來,小心翼翼,咬緊牙關,才敢越過這道檻。這就導致很多感情還沒來得及繼續路漫漫,就有人停止求索了。

而美國人從最初的產生好感到「在一起」簡直是長途跋涉,翻山越嶺,過草地,上雪山,最後才完成那兩萬五千裡,順利在幸福結局會師,熱淚盈眶,彩旗飛舞。

美國人戀愛是互相戀著愛慕的意思,不一定結婚。美國男人離不開女人,女人也離不開男人,他們單身常是法律意義上的。

美國人只要單身,他們總要談戀愛,無論多大年紀。在美國有錢的人怕結婚,因為離婚財產會損失很多,所以很多有錢的人都在談戀愛。美國各種社交活動都是男女成雙成對出入。

他們那些即興戀愛,開始和結束,是兩個人同時的心理動作。如果有一方結束,另一方不會固執糾纏,這是東西方文化的最大差別。

了解更多美國,歡迎關注美國經濟生活見聞!

相關焦點

  • 各國男女約會時誰來買單?不同文化答案不一樣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不論在哪個國家約會,一到茶餘飯後,總有件事兒不辣麼默契,就是「錢」誰出。  AA?誰張羅誰出?還是統統老爺們買單?世界那麼大,不同文化給出的答案還真是不一樣呢~  【女權主義的美國:當然是老爺們出錢!】  美國女人最講究獨立自主,但約會還是覺得讓男士買單才天經地義。
  • 朋友的朋友更好做男女朋友:基於熟人關係的約會應用Hinge獲得450萬...
    隨著Tinder在歐美國家的成功,各路基於地理位置的輕量級約會應用紛紛湧現。然而Tinder只看臉便確定是否「like」的設定,與其說是約會應用倒不如說是約炮應用更合適。然而在中國,約炮對男性或許是「剛需」,對女性卻並非如此。
  • 「我們在約會。」如何知道有沒有可能確定關係
    腳本 / 汁兒策劃 / 二狗子編輯 / KY主創們前一陣跟大洋彼岸的朋友聊天,她跟我分享了兩個月睡兩個男生的成果。……兩個同時進行,睡完一個睡另一個,並且完全沒有心理負擔,還找到了戀愛發展對象??我思索了一下,這樣的情景在國內好像不太可能發生。就在前不久,我一個剛脫單的朋友還說,不確定關係是肯定不能睡的,現在在一起了她也不想太早跟男友做「快樂事」。我問為啥?她說,這樣會顯得她「太隨便」。
  • Blind date不相識的男女約會 - 網易教育頻道
    Blind date不相識的男女約會 2003年09月15日14:06:38 空中美語      Blind date   彼此不相識的男女的約會   an engagement or date arranged by mutual friends for a young man and woman
  • 北美「約會文化」:欲望在凝視我,但我面對情感卻感到深深的無力
    北美的「約會文化」(dating culture)使得每一個階段的界定都比較明確,性與戀愛關係、婚姻、家庭的區分非常明顯,大致可分為meeting, hang out, going out(約會), relationship(男女朋友), engagement(訂婚), marriage
  • 睡都睡了,但不是男女朋友,這是什麼relationship
    在感情裡,committed表示對一段感情已經下定決心,committed man已婚男人或者有正式男女朋友關係不再尋花問柳的男人(已經對一段感情下定決心)。committed relationship是確定了男女朋友關係的戀愛關係,或者確定了要結婚的關係,而不是一段casual relationship。
  • 男女關係中的歷史辯證法
    最近的美國男女關係新學有兩項:一項叫做hookup culture,另一項叫做sexual economics。hookup culture比較難譯,馬馬虎虎可以翻成「勾搭文化」。千萬別誤會,勾搭文化並不是教你如何搭訕異性——那是另一路下三濫的末技,代表作叫Game(《把妹達人》)。勾搭文化是正經的研究,描述當令的美國男女關係。
  • 袁詠儀的「3次約會」定理,值得一看
    袁詠儀的「3次約會」定理可是矛盾的是,在成為父母后,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和異性接觸、建立親密關係,還是會忍不住擔憂,甚至是排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父母一直認為孩子沒有長大、年齡太小,估計更多的是父母擔心孩子不會戀愛,在戀愛中受到傷害。跟我們一樣身為父母的明星,是怎麼教孩子戀愛呢?袁詠儀的「3次約會」定理,值得一看。
  • 男女約會到底該誰買單?這個帥小夥的三觀亮了
    當被問到「男女約會時到底該誰買單?」的問題時,大多數人的答案通常都是「男生買單天經地義!」
  • 中國的在線約會騙局讓美國人都震驚-在線,約會,騙局,美國人,網絡...
    日前,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在線約會詐騙的報導。全文如下:美國單身人士總是抱怨在線約會網站存在各種欺騙行為:虛報身高、虛假到夢幻的照片、假裝想安定下來的色鬼。如果你問中國單身人士會遇到哪些欺騙行為,你將大開眼界。
  • 「牽過手,一起旅行,睡過一張床」,但還不是男女朋友
    也分別曬過照片,旅行期間費用全是我那個朋友出的,住也是住在一起的。我們都以為兩個人應該就是男女朋友的關係啦。可是回來後,那個女生就不聯繫我朋友了。我朋友打電話問她,她直接就一句,我和你還不是男女朋友關係,所以沒有必要給你解釋那麼多。
  • 【The List精讀】戀愛約會的歷史:過去100年以來,戀愛約會都發生了...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到20世紀20年代,這種約會方式很快就過時了。作家貝絲·L·貝利在她的書《從前廊到後座:二十世紀美國的求愛》中寫道:「到20世紀20年代中期,約會幾乎完全取代了舊的打電話方式,並在此過程中改變了美國人的求愛方式。」這是情侶開始約會的時期,這也意味著他們開始為約會買單。
  • 去賓館約會,酒後發生關係,都不是強姦?
    一、案情男青年王某和女青年劉某是同學關係,兩人在學校時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最終還是沒有能夠突破普通朋友關係,沒有能升級成為男女朋友。畢業後,兩個人分別在兩個城市工作、生活,走在一起的機會基本沒有了。但是兩個人還保持著聯繫,出差到對方城市的時候,還是會相約吃飯、聚會,有時徹夜長談。
  • 怎麼才能成為男女朋友
    那我們看很多西方情侶約會的形式,在他們這種有感情中,相對來說還沒有那麼強的聯繫感的關係呢。那麼怎麼去避開這些矛盾呢,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更好的,首先去了解對方的性格,然後再逐步的考慮,要不要進入到對方的世界,變成男女朋友。不是說一上來就給雙方都帶來很高的一個預期。如果雙方的達不到原來的預期的話,那麼在交往的的時候雙方都會很痛苦。
  • 第二次約會隔多久?怎麼才能延續女生對你的好感
    太久不約會不會讓女生覺得你對她沒意思而放棄你?怎麼才能延續女生對你的好感?這些都是第二次約會需要考慮的問題。一、看雙方態度  如果第一次約會之後還想進行第二次約會的話,得看男女雙方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大部分男生會認為是女孩子也對他有好感,女生才會繼續答應約會;而大部分女生則是「不討厭」男生,想從和男生從朋友開始做起,就會答應約會。
  • 文化碰撞:伊朗和美國的婚俗差異(雙語)
    雖然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的人民習慣上都操辦婚事,但結婚的風俗具有某一種文化觀念的國家同另外一些文化觀念的國家卻完全不同。讓我來比較一下美國的婚俗跟我的祖國伊朗的婚俗是很有趣的。In fact, what seems strange to me is that courting or dating is not always for the purpose of finding a husband or wife. Some people seem to do it as a hobby.
  • 袁詠儀教兒子談戀愛,自創「三次約會定理」,網友大呼很實用
    袁詠儀和張智霖直到現在他們還這麼恩愛,想必都是因為兩人三觀契合又能夠相互包容。看袁詠儀參加了這麼多期綜藝,觀眾們早已被大大咧咧卻看事通透的袁詠儀圈粉了。不過以往她參加綜藝時是以妻子的身份,談論的話題也大多是關於先生張智霖的,這一次她將以一名媽媽身份參加綜藝《成為媽媽後》。
  • 我想有個朋友,對,朋友,不是男女朋友
    我想有個朋友,對,朋友,不是男女朋友 2020-12-22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喜歡你我也是》劉問董浩然約會很甜,滕澤明成50瓦電燈泡?
    在節目《喜歡你我也是》最新的一期,是女生主導的約會周;這也是喜歡你小屋中,男女嘉賓們的第二次約會。回顧小屋中的第一次約會情況:董浩然是和劉問、楊倩倩是和周海濤、黃甫昊是和於超、滕澤明是和趙文竹。這氛圍很是尷尬,剛出發的時候,滕澤明還是非常興奮的;因為男生們,彼此都不知道是三個人的約會,還以為是一對一的約會呢。只可惜啊,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我都不知道節目組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三個人的約會,想想也會出現尷尬的情況啊!若是小屋的第一次約會還好說,那時候,彼此都是不熟悉的;畢竟都是剛接觸不久的。然而,現在可是第二次約會了呀。
  • 男女之間,經常有這些跡象,早就不是「普通朋友」那麼簡單!
    導語:男女在交往中,若是想保持純粹的朋友關係,是需要恪守朋友之間的界限的,兩個人都要秉持自己的原則、底線,以友誼之心對待對方,對於不該做的事情,決計不要做,平時交往中,注意分寸,不越雷池一步,這樣兩個人才能夠將友誼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