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約會文化」:欲望在凝視我,但我面對情感卻感到深深的無力

2020-12-11 騰訊網

過去,「西方」總是給國人留下「開放」、「家庭意識淡薄」等印象。然而,曾有個美國朋友問我,中國人總是說自己對婚姻更負責任,但他發現,好多中國人面對來自家庭和社會方面的壓力,而急於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在不太了解對方的情況下,便糊裡糊塗地草草結了婚——這能算是對自己的婚姻負責嗎?

相比之下,他覺得美國人對婚姻的態度比較慎重:他的父母一直是情侶關係,共同撫養著孩子,在他九歲時才決定結婚。這當中自然有經濟方面的考量,也要得益於美國社會環境對這種「特殊家庭」的包容,使得孩子在生活、成長中有足夠的保障(譬如不會因此而上不了戶口,讀不了書)。

那麼,北美的婚戀文化又是怎樣的呢?

北美的「約會文化」(dating culture)使得每一個階段的界定都比較明確,性與戀愛關係、婚姻、家庭的區分非常明顯,大致可分為meeting, hang out, going out(約會), relationship(男女朋友), engagement(訂婚), marriage(結婚)這幾個階段。

Meeting初識階段

Hang out大家一起出去玩兒、參加聚會等,這個階段的相處比較像朋友,可以「廣撒網」(這個詞在中國文化裡有貶義色彩,但在此處的語境下是個中性詞),雙方都可以同時和不同的人hangout,通過這種方式來確定誰是自己的dating對象。

Going out/Dating在前面初步了解的基礎上,如果雙方想要進一步了解對方,就會開始單獨的約會,比如吃飯、逛街、看電影。支出方面大多是AA制,也有第一餐是其中一方主動付錢,另一方就會提出下一次自己買單,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開展第二次約會活動。這種買單文化不會給雙方造成心理壓力,即使未來沒有在一起,也能維持輕鬆友好的朋友關係

也有人把這個階段雅致地稱為「courtship」,通過對對方脾性、品格、興趣愛好、對未來的期待與規劃的了解,可以更進一步探索二人是否「合適」

Dating這個詞,體現了二人之間模稜兩可的狀態,因此在這個階段,雙方也並不一定是一對一的關係(雖然很多人在這個階段已經是一對一的關係了)。當一個人說自己在dating某人時,基本上就是說,我已經跟這個人上過床了(或者我很快會和這個人上床),但是Ta還不是我的男/女朋友。

在《欲望都市》中,當「大人物」跟朋友介紹凱莉「這是我的女朋友」時,凱莉被感動壞了——他們已經dating了很久,但他從來沒有承認凱莉是自己的女朋友。

電影《欲望都市》,麥可·派屈克·金,2008

Relationship當確認對方就是自己想要與之開展一段長期的、穩定的、有意義的關係的那個人時,就進入了唯一性(exclusive)的階段。雙方會向自己的朋友介紹,Ta是我的男/女朋友。

在這個過程中,「承諾」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承諾」代表了一種選擇,人們主動選擇留在這段關係裡,也就放棄了其他可能的選擇 。在有承諾的關係中,伴侶雙方對這段關係有長期的投入計劃,關心對方的發展和福祉,並對彼此忠誠,也更多地把自己和伴侶看成一個整體,產生「認知上的依賴」:雙方的生活存在很大的重疊(比如有共同的規劃),也更多地使用「我們」等包含伴侶的複數稱謂,來取代「我」、「他/她」等單數稱謂。

接下來,便是訂婚結婚的階段。有些情侶可能一直不結婚,直到有了孩子,也只是維持著relationship的關係。

除了一些有虔誠信仰的人,性行為可以發生在雙方從meeting到relationship的任意階段。比如許多西方國家都有酒吧文化,只要雙方都表示自己是available的,並互相喜歡,就很有可能發生性行為,但這並不一定是進一步交往的信號。比起擔心後面要不要繼續交往,他們更注重對方的感受,會先徵求對方的同意,並採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越來越多的人害怕給予承諾。一般而言,男生可能更注重當下,而不願意考慮未來。但女生更期待男方能對雙方的未來有一個大致的規劃。這種矛盾與差異使得「承諾」變成了「燙手山芋」,很多人因此避重就輕,只願意享受dating的過程,而不願意成為男女朋友,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要進入一段關係顯得如此慎重與困難。

「約會文化」的出現,可以說是對人的肉體欲望和精神依戀發展不成比例這個客觀現實的承認。兩個人在性方面的發展速度,可以想像電飯煲做飯那麼快,但感情的發展,卻往往像文火煲湯,需要更長的時間。遇到這種發展失調的矛盾,該怎麼辦呢?Dating唄。

人們一方面對「食色,性也」的天然欲望充滿渴望,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付出、承擔責任。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否展現了人們的雙重無能:抵制欲望的無能,以及在培養感情方面的無能?

中國的情況,常常是女生需要先得到男生的承諾,在確立了關係之後,才開始深入交往,比如更進一步地了解對方的脾氣秉性和價值觀。因此,在成為男女朋友之前,很多人可能並不太了解對方,交往初期還很羞澀,交往幾個月甚至幾周後,又因為雙方不合適而迅速分手。牽手、擁抱、接吻,也更多地發生在確立關係之後,這可能與講究「名正言順」的文化土壤有關。

雖然沒有「約會文化」,但中國有自己的「找對象文化」從兩人第一次手拉手開始,婚姻這個主題就撲面而來。過去有不少電影電視小說,女生因為和一個男生發生了關係,便一哭二鬧三上吊,要對方對自己「負責」。不少人因此煞有介事地調侃,不以結婚為前提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

可見,西方人對於「確立關係」(尤其是婚姻)比發生性行為更加嚴肅,對於感情發展的階段有著清晰的界定,雙方可以先基於吸引成為性夥伴,但輕易不會說「in a relationship」(處在關係中),更不會因為發生了性關係,而感覺到結婚的壓力。而中國人的「戀愛關係」則是一個模糊的、曖昧的概念,沒有一個共識的、清晰的定義。但是西方就沒有這麼一個語意模糊的階段麼?也有,只是不在relationship 裡,而是在dating中。

黃盈盈指出,近來越來越多國人扭轉了「中國保守-西方開放」的認識,比如過去許多人認為,家庭責任感是中國的傳統特色與美德,而西方人並不看重家庭。但「中西方」的論述框架並沒有隨著後現代的質疑消失在人們的日常敘述中,「西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個想像的異邦。隨著跨國經歷的增加,親歷西方的國人不斷增多,他們對於西方的想像在不斷地豐富化與切身化,卻也可能把自身經驗極大地泛化,從而帶來認識上的固化與新的偏見;某些面向身體與性/別的中西方認識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另外一些內容則又幾乎沒有改變。

值得欣慰的是,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人們更多地看到了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聯繫與複雜性,比如把「西方」這個泛概念細分為北美、歐洲,面對「中國」這個概念時,又會細化為大城市與小城市、沿海城市與內地城市、老一輩與年輕人來探討。在「好與不好」「開放與保守」之間不再輕易地畫下區隔線,使得各種大而泛的概念走向生活化、日常化、細節化。

參考書目:

黃盈盈,《性/別、身體與故事社會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Weigel,D. J., Bennett, K. K., & Ballard-Reisch, D. S. (2006). Roles and influencein marriages: both spouses' perceptions contribute to marital commitment.Family &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 35(1), 74–92.

相關焦點

  • 我深深地凝視著他,一股甜蜜的幸福感漾滿全身
    我無力地癱軟在東旭哥的懷中,豆大的淚珠止不住地直往下流。每一分鐘都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爸爸的死果然是叔叔害的,而叔叔竟然還想殺死妹妹如果不是如珍,躺在白布上的就是妹妹吧如珍她是為民在擋的槍,所以即使死了,她的嘴邊依然掛著幸福的笑容因為她,妹妹才會被綁架可是聽了那些錄音我卻一點也恨不起她來她一樣可憐而且還失去了生命最後那一句活著真好更像一把刀狠狠捅進了我的胸膛。
  • 《你是我的榮耀》約會:楊洋深情凝視迪麗熱巴,女主反應過於真實
    《你是我的榮耀》約會:楊洋深情凝視迪麗熱巴,女主反應過於真實! 根據顧漫的原創長篇小說改編的《你是我的榮耀》自從宣布開機拍攝以來,備受大家關注。這部新劇之所以這麼受大家關注和期待,有多方面原因。
  • 回憶我的啟蒙老師李洗榮,深深地為自己的無力感到慚愧
    我最懷念的老師是我小學一年級時的老師,她叫李洗榮。我上學比較早,才4歲半,就被父母送進了小學一年級。當時,班裡的孩子都比我大,很多都已經七八歲了。他們嫌我年紀小,都不願意帶我一起玩。後來,李老師發現了,她就扯著我的手去找他們,批評他們,讓他們帶我一起玩兒。他們攝於老師的威力,又都想當好孩子,慢慢地就接納我了。
  • 媽媽,你給我的生命讓我感到很沉重!
    我不想再往下看了,感到心有些難受,身體不舒服了,想到老師說的要學習「不抗拒」的提醒!開始感覺到深深的無力和心痛。我還要被你帶去那裡,家裡都這麼多孩子了,為什麼還要我? 讓我在你身邊看你過成這樣!我生不如死啊!我承受不了! 我寧願你不要生下我!你給我的生命,讓我感到好沉重!我受不起啊!」
  • ---要命的美國約會文化
    美國有一個非常要命的約會文化:睡50次還不是男女朋友,男人約會「一腳多船」算正常。情感話題一直是人類關注度最高的內容之一,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電影電視,尤其是在浩瀚網絡,情感永遠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中美兩國不同的文化差異表現在情感方面是非常明顯的。
  •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短暫的凝視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短暫的凝視。 就在昨天下午,我遇上了那雙眼睛。我和媽媽一起去買水果,走到一半,媽媽突然停下,邊從包裡拿錢邊說:「哎呀,那邊有個殘疾的乞丐,給他一塊錢吧!」我往前一看,只見一個矮小的背影盤坐在蒲包上,那背影的前方有許多用粉筆寫的字。「又是一個騙子吧!」我不屑地想。
  • 來自深淵: 披著童話外衣的黑暗故事,你凝視深淵時,它也凝視你
    《來自深淵》第二季pv出來的時候,看得人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所有的感情一下子就進入了他們的世界之中,深深地陷了進去,無法自拔,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這部披著甜美外表的黑暗童話——《來自深淵》,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哦。
  • 我是力量!欲望和權力!我是貝奧武夫!
    好萊塢電影--貝奧武甫電影裡貝奧武夫這樣喊道:「我是力量!欲望和權力!我是貝奧武夫!」這句臺詞充滿了原始的力量。年輕的英雄貝奧武夫,愛冒險,愛逞英雄,愛女人。他的世界沒有不牛逼,只有最牛逼。貝奧武夫沒有輸在力量上,而是輸於欲望和權力。格倫德爾是力量可以打敗的惡魔,而格倫德爾的母親則同時代表了欲望與權力。貝奧武夫將自己賣給了魔鬼,與魔鬼結合。換來了不盡的勝利和王位。
  • 凝視造句和解釋_凝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5、小島)4、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雲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25、好的故事)5、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4、花之歌)凝視參考例句:1、你凝視著我,讓我心像遨遊般雀躍。
  • 窮父母,面對孩子什麼是你深感無力
    這一切都是無力的。我們就這樣竭盡全力託舉著孩子,一步一個階梯伴著孩子努力往前走。一邊諄諄教著孩子好好學習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王道,一邊又禁不住感嘆社會的現實無奈,有時孩子望著我們也很迷茫,不知該如何做相信誰?2.窮讓我無力,教育的失敗說實話「錢是王道」,我們想給孩子優渥的生活,每次給孩子生活費時會「叮囑他不要節省吃好喝好。」
  • 杜拉斯:在愛情、欲望和激情的矛盾中生活!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這是法國傳奇女作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生格言,也是她情感的真實寫照。 寫作,是杜拉斯奔放的生命;愛情,是杜拉斯絢麗的人生。寫作和愛情在她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她驚世駭俗的叛逆,坦蕩蕩的胸襟,備受爭議卻又令人迷戀。
  • 香香塔羅牌佔卜:無力的時候總會想起你我該怎麼辦?你還愛我嗎?
    H小姐說:「每一次,我感到難過,我就會想到他,他只要跟我說一句話,哪怕一個字,我感覺我的整個世界都亮了……在分手這半個月,他要麼不回我信息,要麼說話很冷,說給我臺階下了,我別給臉不要臉,我突然覺得他特別可怕……我每次感覺特別無力的時候,內心滿滿的都是他,那不是愛是什麼?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你提到疫情期間漫長的居家生活使人感到麻木,我同樣深有感觸。就在幾個月前,我身處國內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經歷著最嚴格的隔離生活。生活空間的單調,使得時間也仿佛靜止。每天學習和工作的感受不止像是你所說的「機械」,還有抑鬱和焦躁不安。那時的我和你一樣,覺得深陷於情緒旋渦中的自己只是「複製粘貼」著低效率的一天又一天。
  • 《半生緣》:在欲望與愛你之間,我選擇成全
    但是愛與欲望之間,還有理智。如果兩人真的發生了關係,即使是不被世鈞發現,兩人也會帶著深深的負罪感度過餘生。因為愛,所以克制自身的欲望,守護你,守護愛,護你一世周全。面對愛情,翠芝是勇敢的。她理解叔惠的心情,不怨不怪,只要全心付出,她退婚、離家出走,只是在逃走時被家人追了回來,又無叔惠的信息,只好遵從現實,嫁了世鈞。叔惠則面對翠芝家人的優越感,賭氣去了美國,找了一個比翠芝有錢、比翠芝出風頭,但脾氣跟翠芝很像的儀娃結了婚。
  • 「奧斯塔羅」上班好累、心情煩躁 最近感到無力的原因是?
    生活總是有些不順心的事情如果你最近不愉快,或覺得無力的今天就和奧斯一起來看看最近的無力感是從何而來好好地調整一下吧!<<直覺選一張牌>>牌l選到這組牌的朋友,最近工作上是不是有很大的壓力?這樣的牌組代表工作上的壓力,而這種壓力來自對自己的要求,你是一個會要求自己的人,在面對工作或職場時,你是一個不喜歡被說閒話的人,所以你會盡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是多出來的工作,你也會盡力做到最好,只是奧斯還是要提醒一下,最近你的壓力似乎大了許多,開始負荷不了,因此,抽到這組牌的你,要適當的調整一下工作上的步伐,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 《愛情公寓5》你沒看懂的愛情,曾經錯過一段真摯的愛我無力挽回
    情感可以推動人類智慧提升,沒有情感的世界,不存在智慧一說。愛情公寓5第30集——我和人工智慧有個約會,描述了可愛的瓦無力(諧音我無力)和小花的愛情故事(咳咳,雖然小花所有回答都是人類設定好的,但這樣描述還是要貼切一點),瓦無力從一無所知學習成為一個更二的趙海螺,但學不會的就是愛情。愛情哪有那麼簡單,誰說不是呢?敢問又有誰一開始就懂得真愛?
  • 『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推薦序 2
    接到出版社的邀約,為《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撰寫改版推薦序,我感到無比的興奮。歐文·亞隆,這位當代最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存在治療的權威,更是團體心理治療的泰鬥,對我來說,如同太陽一般,在我臨床服務、學術發展、個人生涯的歷程,亞隆的存在一直帶給我方向與溫暖。
  • 「三年級的孩子學習差、毛病多,我很無力」
    我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孩子啊?!每次想到他,我都會有很深的無力感,到底要怎麼教育才好?簡簡周 從你的字裡行間,我看到了滿滿的焦慮和煩躁。的確,面對與孩子有關的這「一團亂麻」,確實很難保持心平氣和,更何況,壓在你肩上的,不僅是媽媽的身份,還有生活本身,工作、人際、家庭……你表達了對孩子的諸多不滿,但實際上,這些不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你自己內心的投射。不是孩子不夠好,而是你選擇性地帶著濾鏡去看孩子,慢慢地,孩子也會越來越趨近於你所認為的樣子。
  • 留下深深的依戀,無力續寫情緣!
    拿什麼解讀你,你的溫柔令人驚豔,我搖擺著石榴扇,那習習的涼風氤氳枕邊,美麗的風景映入眼帘,為什麼你來遲姍姍?是與蝴蝶繞花間?還是你對雨有著相見歡?為什麼一颳風,你就半遮面?萬紫千紅那麼絢爛,繁花葉茂如此斑斕,你怎麼捨得把我放在一邊,朝朝暮暮的思念,還有豔陽高照的鷓鴣天,它們用愛來裝點,還有西風吹來的一縷清香,只看了一眼,就沉醉流連,每一次相逢的寒暄,都是真心解讀著你尺素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