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父母,面對孩子什麼是你深感無力

2020-10-05 追風的眼鏡姑娘

曾經豪情萬丈不服輸接過父輩的期望,想著,父輩不曾給予我富有的生活,通過自己智慧的頭腦怎麼也會生活的豐盈,給自己孩子一個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起點,結果想法很風滿現實很骨感。

圖片來源網絡

1.面對孩子提出「窮」的問題

在網上曾看到過這麼一個問題「當孩子問,我們是不是很窮,你會怎麼回答」,說實話,當時我愣了愣,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說自家窮吧,雖然是大實話,可會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卑?說不窮吧,跟事實不符,實在無法做到理直氣壯。而且,多少錢算窮多少錢算富,有標準嗎?為什麼承認窮就會讓人有自卑感,我窮礙著誰了嗎?窮有錯嗎?雖然說「錢是人的膽」,可是,有沒有那種雖然窮卻不被質疑的生活。

圖片來源網絡

想了一通沒有答案。一個「窮」字制約了你的一切,記得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家裡窮,還要不要孩子?」一群物質生活富足的人,在那裡大談特談生孩子跟錢有什麼關係。太他麼有關係,也許有人會說「窮」為什麼還要選擇婚姻選擇生孩子,難道「窮」就沒有選擇幸福和家庭的權利嗎?

雖然「窮」讓自己辛苦,做一個「窮父母更辛苦但他們有不輸於人的努力和堅忍,他們會通過努力給孩子和同齡孩子一樣的教育環境,當孩子問我:「我們是不是很窮」聽到孩子這麼問我,我的神情會立刻變得嚴肅,我蹲下身子跟他說「你怎麼想起來問這個問題?」他會回答說他們班裡同學有某某東西而他沒有,或者說他去他們班同學家裡,他們家好大好漂亮云云。

圖片來源網絡

我會如實回答:「我們的生活和別的同齡小朋友會有些不同,我們沒有漂亮敞亮的大房子,你沒有更多可心昂貴的玩具;但你有愛你的父母,我們雖然不富有,但我們有我們的快樂,相信我們可以努力改變,只要有陽光的心態」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這樣解釋話語我說著都感覺蒼白,我努力半生還在「貪窮」的線上掙扎都沒能改變,你說我無奈否,又怎能祈願孩子理解。這一切都是無力的。

我們就這樣竭盡全力託舉著孩子,一步一個階梯伴著孩子努力往前走。一邊諄諄教著孩子好好學習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王道,一邊又禁不住感嘆社會的現實無奈,有時孩子望著我們也很迷茫,不知該如何做相信誰?

2.窮讓我無力,教育的失敗

說實話「錢是王道」,我們想給孩子優渥的生活,每次給孩子生活費時會「叮囑他不要節省吃好喝好。」一邊又會習慣帶上一句「你在外邊別亂花錢」你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這也是一句在平常不過的叮囑。可是莫名就會讓孩子覺得很委屈。一邊說家裡很窮,一邊又讓你吃好喝好。原來這兩者在我們父母這裡是如此的不違和。

圖片來源網絡

昨天,兒子的舉動讓我深深意識到「貧窮」帶給我的無力感,大學畢業在外工作的兒子,說想換個大點舒適的房子住,房租1年2萬讓我先幫出了,說實話,我持反對的態度(因為一些現實不可言說的原因)我們就這個問題好一番爭執,最後兒子大吼說:「你這推三阻四不就是沒錢嗎?讓我在朋友面前裡外不是人?你真沒用……」

圖片來源網絡

你的那個沒用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想你並不是不愛我們,或許是因為你太年輕,從你自己兼職工作來看,你並不是那種完全不懂事的孩子。

因此我得告訴你,父母沒有天生的義務給你創造多好的物質生活,我們為了你已經盡力了,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從把你撫養長大讓你有好的教育生活環境,再到供你讀大學已經傾其所有了,每一步我們都是竭盡全力,所以不要埋怨我們,就如同你拿著可憐的生活費要計算今天三頓飯吃什麼,明天要吃什麼,我們一樣拿著可憐的工資盤算自己用多少,給孩子多少,那就是生存,我們也許不能讓你滿意,但是我們盡力了。做為一個「窮人父母」已經殫精竭慮了。

圖片來源網絡

父母也想給你沒有壓力的生活,但是再稚嫩的肩膀也要擔起生活的壓力,也許太過沉重讓你感到壓力憤怒,難過有時甚至閃過絕望,當人有這種情緒時會很難顧及別人的感受,父母會理解,但別人不會理解,父母希望你是一個心懷感恩,心胸寬廣的人,希望你能明白,父母的壓力是誰造成,雖然不希望你成龍成鳳,但不希望培養了一個不長心的人。

做為窮人孩子的父母,深感無力的時候太多太多了,窮延伸出來的問題,也太多太多了。家裡經常因為錢吵架,指望著孩子能成龍成風,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抱怨,責備……

圖片來源網絡

所以我一定不要他像我一樣。我一定要他自信大膽從容。不諂媚,不逢迎,不因為別人輕易的一句話就懷疑自己,否定自己,我一定讓他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我要會教他責任和擔當,教他尊重女孩子,不要拿身高體重外貌來開別人的玩笑,有一顆包容的心,最好有喜歡的運動,積極陽光向上。

事實是我們仍是一個「窮父母」我們的時間都在鋼筋混凝土的工廠和兼職裡忙碌奔跑,一下班,骨頭像散了架,只想要休息。哪裡來的時間陪伴孩子,愛孩子?連孩子的溫飽,上學的學費都勉勉強強才能湊齊的時候,拿什麼來開闊孩子的眼界,保證他精神上的富足?更何況坐飛機,旅遊,出國這些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想讓你們生活條件更好有選擇,但貪窮制約了我們的選擇。

圖片來源網絡

或許在你眼裡,父母因為種種原因存在各種局限性,他們沒有你有思想有想法,那不是他們的錯,即使是,他們也在努力修正,因為他們在努力讓你不變成像他們那樣的人…………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所以窮人不可怕,窮心才最可怕,千萬不能讓自己窮心。

希望你理性看待,年輕不是你肆意妄為的理由。

曾經看過一個張愛玲與母親之間的故事,張愛玲曾因為年少時不理解母親的難處,到母親臨終前寫信想見她一面,她也未如母願。

待張愛玲老去,她才明白這種錐心的遺憾!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老去之後不被孩子理解,這件事終有一天也會變成孩子一生最大的遺憾。

圖片來源網絡

有些事,有些話,不要等到來不及了才想起來要做、要表達,趁現在還來得及,馬上行動,立即把該說的話說出來。

因為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把握現在珍惜眼前是最重要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生命之中不斷有人離開,不管人們如何不願意面對、接受,最後也只能接受。

傷心有時是一種動力,失望有時是一種解脫,執迷不悟有時是一種磨練。

小鳥眷戀春天,因為它懂得飛翔才是生命的價值。

躺在被窩裡的人,並不感到太陽的溫暖。躲在貧窮中呻吟無力只是藉口,努力向前終有告別「窮」的翅膀帶你飛。

微笑的生命不說痛,開心的人生有前程,我願時刻開心笑,管它人生多不平。世上難事無輕鬆,只要努力肯攀登,峰迴路轉在腳下,一切盡在拼搏中。

作者:追風的眼鏡姑娘

相關焦點

  •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讓你深感無力?別讓「窮病」的自卑毀了你
    小孩子也意識到 貧富就是實力的象徵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最深感無力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最深感無力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最深感無力 俗話說,窮病難醫,窮人家的孩子容易自卑,總感覺自己與城市的孩子格格不入,雖然表面上看著差不多,但自己心裡明白有差距,在同學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什麼事情。可能很多人會說,努力拼吧,反正你已經一無所有了,也不會失去什麼。努力拼搏是沒錯,窮人家的孩子是應該付出高出常人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最深感無力?說出了隱藏內心的話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最深感無力?這個話題特別火,這應該也戳中了不少人的內心。有網友說:「窮人家的孩子深感無力的,是在任何年齡,都要反過來理解父母,甚至諒解父母,因為你知道他們已經盡力了。」 道出了孩子內心的無力與無奈。
  •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令你深感無力?
    網友四:叛逆一點父母就理解你了,愛哭的孩子有奶吃,我比較聽話父母不理解我的一些想法,從年齡和身份上反駁我,但我弟想法比我叛逆多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現在父母還不是理解了,父母也一樣,對於聽話的孩子他們永遠無法理解他叛逆的想法,不聽話的,不懂也會學著去懂網友五:考上了211全了大學夢,但卻從沒感受過所謂豐富的大學生活,每天都疲於兼職愁著養家,初中時被猥褻心理出現了問題接受不了戀愛和婚姻
  • 令窮人家孩子真正深感無力的,並不是錢和自卑,而是「它」
    窮人思維是窮人家孩子最深感無力的東西為什麼現在的普遍現象是窮人家的孩子保持現狀或是越來越窮,而富人家的孩子卻是越來越富有。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成長環境不同嗎?因為父母的窮人思維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儘管他們想逃離這種想法,可是他們無處可逃,最終也會擁有窮人思維。富人思維的父母從小就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將學習變為興趣而不只是枯燥的機械式學習。
  • 窮人家的孩子,什麼令你深感無力!
    02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過年時,看著有錢人家的孩子,壓歲錢都是幾千上萬塊,可以買最新最潮流的玩具,放學回家還有專車接送。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私底下埋怨父母,為什麼他們年輕時不努力,給我們更好的生活?然而,當我們進入社會,開始嘗試獨自養活自己時,才發現連生存都是個問題,這時才理解父母,深知他們賺錢養家的不易。
  • 窮是病可以能治嗎?窮到什麼地步會感到無力
    窮病,是什麼症狀,不知道,醫院也治不了,但是很多人都有。可能不想有後代就是窮病的症狀之一吧。因為沒有房,對於自己的孩子,什麼都給不了,還要口口聲聲說愛他,付出一起還是愛的很無力。反正這個世界遲早毀滅,有很多的病毒和災難,留下基因的意義仿佛也沒有這麼偉大。
  • 面對孩子的財商教育,父母首要做的是什麼?
    乍聽之下,這句話似乎很普通很寬泛,但若要聯繫到生活中你我的成長經歷,不得不說先賢的洞見是多麼睿智有哲理!我是一名來自普通農民家庭的90後,額,貌似暴露了年齡……13歲之前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時候春節都不回來,典型的留守兒童。我們村裡雖然窮,但大人們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再窮不能窮了孩子讀書,沒錢就算砸鍋賣鐵、賣糧賣血也得供孩子上學,除非是孩子自己不想讀書了。
  • 面對孩子需求,父母總是一句沒錢就打發了,窮養難道真的好嗎?
    面對孩子提出的請求,家長通常習慣於用&34;&34;等敷衍的語言打發了他們,殊不知這種做法的背後會給娃帶來多大的傷害。按理說以他家的經濟條件,孩子不論要什麼應該都能買得起,但卻總拒絕孩子的請求。前幾天我帶兒子逛超市,正好碰見了鄰居也帶著娃。她進了超市以後直接朝著蔬菜區走去,而孩子的滿眼卻都是零食。不過看媽媽走那麼快,他又不得不加緊步伐跟上去。過了好長時間鄰居終於選完菜了,便和孩子朝著收銀臺走去,看樣子應該是要結帳。
  • 孩子是否應該窮養?從來不敢跟父母要錢的孩子:窮是一種自卑
    一直以來「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這句話都被很多家庭信奉為教兒聖典,被認為是真理一般的存在。誠然,適當地窮養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培養孩子節約和自立自強的性格。但是一直給孩子灌輸「窮」的觀念是否真的是正確的呢?
  • 因為窮,我覺得對不起孩子
    再苦不能苦孩子!孕育一個生命,就要為他負責,給他力所能及最好的一切。傾其所有,說得就是對孩子無私的付出吧!讓孩子過得不好,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原罪?沒有給你優渥的生活,我很抱歉那些想為孩子傾其所有,卻無能無力的窮人,他們是怎麼想的?
  • 你還在窮養孩子嗎?小心害了孩子一生
    在很多老一輩人的觀念中,孩子就應該窮養,以便讓他們學習刻骨耐勞和節儉的美德。但是窮養真的是對孩子最好的育兒方案嗎?根據研究發現,窮養的孩子更容易自卑和產生焦慮情緒,甚至在面對委屈的時候傾向於選擇忍氣吞聲,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闊天空、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擅於爭取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力,總是認為自己配不上這個配不上那個等。看到這麼多負面的後果,你還認為孩子應該窮養嗎?
  • 「做偉大型父母03」你真的明白什麼是窮養?
    也就是不給孩子、少給孩子錢與物,讓男孩子懂得去拼搏,明白用自己的雙手與大腦去創造奇蹟。過去,家裡孩子多,窮養兒子,有不少合理性。現在呢?家裡就那麼一兩個兒子,想窮養都難。現在的男孩子,你還敢窮養?他要世界名牌,他要手機,他要玩遊戲,你不給行嗎?不給,他就給你玩失蹤,玩瘋狂,玩……而你給了他呢?就沉醉於其中不能自拔。看來,需要重新定義何為窮養兒子了。
  • 孩子"富養"還是"窮養"?聰明的父母懂得拿捏
    其實這樣錯誤的養育觀念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就是富二代,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虛榮心作祟,什麼都想要最好的。家裡有一親戚,老來得子,很是高興,所以從小到大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信誓旦旦的說:一定要富養孩子,這樣將來才不能被金錢誘惑。以至於孩子長大後越來越肆無忌憚,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好,和朋友攀比,父母不給買就鬧騰,折騰不過父母就給錢買。
  •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
    導讀: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千萬別做「窮」父母,金融圈「頂流」教你培養孩子的大格局觀
    除了這種顧慮,還有一種窮體現為:父母樂於以自己的經驗來為子女劃道道。這並不局限於貧困家庭,很多經濟條件不錯的父母也有這種「窮」:在格局上太「窮」,看不到時代的劇變,還在以過去的經驗來對付未來,所以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去嘗試。
  • 專家說「對你的孩子大方點!」,窮養會讓你的孩子自卑
    01案例阿文就是個從小被窮養大的男孩子,在外人的眼裡他積極上進,做事有條理有規劃,對將來也很有打算。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阿文的行事風格有些太過於極端。他的學習成績很優秀,專業成績也很突出,如果繼續考研未來一定會更加輝煌的前途。
  • 當孩子覺得家裡窮,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孩子長大了也不自卑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對於所有家庭而言,父母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開始有了比較,身邊總有其他孩子物質生活比自己好得多,孩子逐漸對「窮」和「有錢」等敏感詞彙有了概念,有時候會偷偷問父母,媽媽,咱家是不是很窮?父母要如何回答他呢?
  • 父母過度節儉,只會讓孩子認為家裡窮,從而變得「摳門」
    為了鍛鍊孩子的艱苦精神,有些父母就繼承了良好的節儉精神,對孩子物質上進行了"限量"供應。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窮養",但做什麼都不能過分。李剛從小就比較懂事,由於父母長期節儉,從他12歲開始,就學會獨立,而父母也是除了學費,零花錢的基本就沒給過他,甚至家具,電視機都老了,也不更新換代。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也知道家裡不富裕,就儘量地在學校省錢。
  • 經常給孩子哭窮的父母住嘴吧,不然20年後孩子還會和你一樣窮
    面對家裡的好奇寶寶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每一個家長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回答,但是有一部分問題,很多家長的回答都差不多,雖然是實話,但是卻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我們的好奇寶寶。比如問題一: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能不能不上班陪我啊?
  • 十幾歲孩子和老師對著幹,媽媽到底該怎麼辦?
    我國流傳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個媽媽在山雨欲來的壓力之下,是否也是一種「窮」的感覺呢?現實中有很多這種亞歷山大的爸爸媽媽,尤其是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這些爸爸媽媽們被孩子的言行牽著,茫然亂撞,暈暈乎乎,倍感煎熬,只是不停地念叨:親生的,親生的,熬過去這一段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