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5時22分,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住院部3樓,一個7斤6兩的女嬰順利誕生,產婦為新冠肺炎疑似感染者。8名醫護人員全副武裝,忙碌一個多小時,完成了這次剖宮產手術。醫生陳嵐說,這第23個嬰兒的順利誕生,是最好的「婦女節」禮物。
攝影丨陳卓
撰文丨孫笑天 塗曉晨 聶文聞 金煦
編輯丨吳家翔 車怡岑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3月7日下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住院部4樓婦產科,即將剖宮產的孕婦很緊張,43歲的副主任醫師陳嵐和同事不斷地安慰、鼓勵她。
△當天中午,這名懷孕40周的女士,因新冠肺炎抗體檢測陽性從外院轉來,羊水已破裂超過30個小時。如再不生產,極可能發生宮內感染,危及孕婦和胎兒。
△陳嵐醫生和同事電話溝通即將進行的剖宮產手術工作事項。疫情暴發後,醫院經過兩天改造,於1月30日設置了新冠肺炎孕產婦隔離病區。「在網上看到一些孕產婦的求助信息,在這個特殊時期,作為一個媽媽、一名婦產科醫生,很焦慮,迫切地想做點什麼。」她說。
△協和醫院西院婦產科隔離病區,護士們正在準備住院患者和孕婦的藥品。
△從一開始收治,黑龍江的支援隊伍就入駐科室,雙方通力合作。黑龍江的醫護負責新冠肺炎救治,陳嵐和同事們負責孕產工作。「做了20年的婦產科醫生,當真地面對患有新冠肺炎的孕婦時,心中還是很忐忑。」陳嵐說。
△胎心監護儀顯示孕婦胎心正常,孕婦待產期間關注著手機上的信息。
△醫護人員正在做術前準備。平時的剖宮產,只需一身手術衣、一副手套,現在她們需要穿一件防護服、一件隔離衣,一件手術服,還要戴三層手套、護目鏡和面屏。負壓手術室裡,穿著如此厚重的裝備,幾分鐘就出一身汗,護目鏡裡朦朧一片,手術時,更多依靠的是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和手感。「這個時候,手術只能由科室的4名主任級醫生來做,兩個人一組。」
△全副武裝的陳嵐和孕婦做產前交流。三層手套會不會影響手指靈活度?護目鏡花了會不會影響傷口縫合?2月4日第一次做新冠肺炎產婦剖宮產時,陳嵐心裡沒底,她甚至考慮,術後要不要只做皮外縫合。但真的走進了手術室,所有的顧慮都忘了。「手術很順利,處理刀口也跟平時一樣,進行了皮下美容縫合,效果很好,只是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平時半個小時的手術用了一個半小時,平時一天能做6-8臺手術,現在最多能做3臺。」
△手術室內,手術開始前,陳嵐正在聽胎心。
△2020年3月7日下午5時22分,協和醫院西院隔離病區手術室,體重7斤6兩的女嬰出生。
△助產士謝桂香給嬰兒的耳道分泌物進行取樣檢測,排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女兒和戴口罩的媽媽首次碰面。
△助產士謝桂香給嬰兒穿衣服。新冠肺炎剖宮產手術,要近距離接觸患者,進行有創操作,風險極大。但這一個個新生命的安全誕生,也給了陳嵐和同事們極大的安慰。
△嬰兒穿好衣服後,與媽媽分開,被送往武漢市兒童醫院。助產士讓媽媽再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護士長林琳介紹,截至3月7日晚,科室已收治43名孕產婦,順利接生23名嬰兒,且無一感染。在目前的特殊時期,所有醫護都要進行三級防護,嬰兒出生後,不能在隔離病區停留,只能給媽媽看一眼,就要轉往武漢市兒童醫院。
△孕產婦不能由家人陪伴,也沒有月嫂,她們的照料,也需要護士和助產士承擔,找醫院食堂蒸雞蛋、熬稀飯、買水果、給孕產婦補充營養。而產婦漲奶時,她們又成了催乳師,還要想辦法幫忙買吸奶器。
△助產士謝桂香將女嬰交給父親,並告訴他如何抱孩子。
△麻醉師監控剖宮產孕婦的生命體徵。為防止意外,一名護士在手術室外隨時待命。
△晚飯時間,兩名護士給住院的患者和孕婦送晚餐。
△這是這裡38天來迎接的第23個新生命。晚上7時,陳嵐最後一個走出手術室,頭髮已經溼透,臉上卻神採奕奕。忙完手術的護士,則不忘照料婦產科室的鮮花,那是她們在情人節時收到的禮物。陳嵐說,這第23個嬰兒的順利誕生,是最好的「婦女節」禮物。
出品人 | 楊瑞春 主編 | 王波 責編 | 金赫 運營 | 迦沐梓 閆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