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了達州,參加了巴山大峽谷的「夜遊巴山」項目,又去觀看了「巴山大峽谷羅盤雲頂冰雪節」的開幕式,第二天又爬了峨城山,第三天去了神秘的羅家壩考古遺址,以及浪洋寺,馬渡關,我相信這幾個小眾的景點可能達州本地人都沒去過,這幾天裡,我度過了一個充實的假期,又漲了不少見識。
夜遊巴山
12.20號晚上去的,聽說我們是第一批遊客,哈哈
真的挺有意思,景區利用山地、森林等自然景觀,和現代聲光影完美結合,呈現出或朦朧或浪漫的景象,並巧妙將大巴山文化融為一體。
既有惟妙惟肖的動物聲音,又有各種卡通形象講述。光影投射的動物、花朵等各種形象在樹上、在路上、在一切可能的地方。
我覺得冥界那個環節真的刺激!用煙霧和音樂營造出一種恐怖的氣氛,而且扮鬼的工作人員也很敬業。
景區特色「小導遊」吞口獸也做的別出心裁,非常的吸引人,非常有趣的一次體驗。這個景區挺有特色,是現代科技和美麗景色的一種融合創新。
下了山,又正好遇上了一場精彩的水舞秀
夜裡的廊橋也是格外美麗。
巴山大峽谷·羅盤雲頂冰雪節開幕式
隆冬的巴山大峽谷,清新雅謐。早上,我們乘大巴參加了達州宣漢首屆「巴山大峽谷·羅盤雲頂冰雪節」將於2019年12月21日。
坐著據說造價兩個億的纜車上山。
看山中的風景,一片白雪皚皚
本次冰雪節在羅盤頂滑雪場舉行。
好多人看到雪玩起了打雪仗,堆雪人
羅盤頂滑雪場平均海拔達2200米,佔地面積300餘畝,冬季月平均溫度零下4℃,擁有初、中級專業滑道和兩條彩虹滑道、五條雪圈道、四條先進的「魔毯」式電梯,配套建有戲雪樂園和冰上運動場,是川東地區第一家規模最大、功能齊全的高山戶外滑雪場。
開幕式後,領導講話,然後就是表演節目,可惜我沒擠進去。
峨城山
下午,我們來到了峨城山。峨城山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開江縣與宣漢縣交界處,距開江縣城17公裡、宣漢縣城35公裡、達州市主城區45公裡。平均海拔960米,主峰大峨城山海拔1196米,側峰小峨城山海拔1117米。周邊場鎮有開江縣回龍鎮、天師鎮,宣漢縣天生鎮、七裡鄉。因有5000餘畝的天然森林和竹林,故又被稱為峨城竹海,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森林公園。
峨城山有茂密的森林和竹海333公頃(5000畝),自然風光秀美,山上有漢代舞陽候樊噲築城屯兵的古城堡,現城堡雄姿,遺風宛然,山腰竹海蒼茫,別有洞天。是登高健身、觀覽竹海、雲海和日出的旅遊勝地。
這個是去峨城山路上發現的一處烽火臺。
羅家壩遺址
第三天一大早,我們又來到了考古界赫赫有名的羅家壩遺址。羅家壩遺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地處秦、楚、巴、蜀文化交界處,距今有5300年歷史 [1] ,1999年首次發掘了涵蓋東漢、西漢、周、商、夏、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堆積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遺址。2000年,考古發掘被評為「1999年四川省十大文物工作成果」。2001年6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現正在挖掘中,只可惜遺址禁止拍照,只能拍兩張旁邊的風景。
羅家壩遺址,總面積60萬平方米,1999年,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發現了文化堆積非常深厚的巴人文化遺址,文化堆積為11層,文化層最深達2.75米,涵蓋了東漢、西漢、周、商、夏、新石器時代晚期。這次發掘,使羅家壩遺址名聲大振,這段塵封五千年的古文明也隨之被揭開,它的價值震驚了世界。羅家壩巴人文化遺址並和成都金沙遺址、成都商業街古蜀大型船棺獨木棺葬遺址一道,被稱為「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
浪洋寺
接著,到了浪洋寺,位於馬渡場南1.2公裡處的浪洋殘寺,始建於唐朝閬英設縣時期。現存宋朝雍熙四年(979)的摩巖造像,分布在一個周長25米、寬15米、高5米的大石四壁上。距地表0.7米,共9龕,從左至右編為1--9號。4號和5號龕中像徹底毀壞,1--3號和6--9號龕內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尤以6號龕最有價值,6號龕呈長方形,龕內呈平頂,高0.9米、寬1.2米、深0.8米,造像五尊,佛高0.7米,高肉髻,結跏跌坐於蓮花上。
有著罕見的男觀音站立石像。
浪洋寺中千年摩崖造像,歷經千年風雨洗禮如今仍栩栩如生,對研究四川地區佛教史具有重要價值。
馬渡關石林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馬渡關,聽說東漢建安十八年,張飛受孔明之命從荊州奪取巴州,率部夜達沙溪河。河水陡漲,無舟橋可渡,張飛借酒澆愁,三更提矛揚鞭,一舉躍馬渡河,鄉人於渡處刊石刻碑「張飛躍馬飛渡」,故名「馬渡」,後名「馬渡關」。
在馬渡關石林景區,各種奇形怪石栩栩如生,以三國文化命名的有「張飛石」「關刀石」「玄德掌」「孔明扇」等。
據說這個是張飛石,但是我更覺得像蝙蝠俠。
這個叫魚嘴石,真的是非常貼切了,上面的圓形孔洞和痕跡其實是古人留下的生活痕跡。
在山頂上,我們發現了很多這樣的蓄水池和大小不一的孔洞,據說是當時的古代縣衙建立在山上,所以才不辭辛苦的打地基,修蓄水池。但是我們印象中一般的縣衙都是低洼平緩之處,為什麼這個縣衙非要建造在山頂上呢?不僅耗費人力物力,上山下山也非常麻煩。那是因為古時候的馬渡關是一處軍事重鎮,有著瞭望四周軍情的作用,所以才要這樣不辭辛苦的建築在山頂。
這個看起來很規整的石門也是古人建造的,據說這個門古代在用,而且是可以上鎖的。
古代的碾子
石林處石中有林,林中有石,石頭長樹,石頭開花等景觀讓人嘆為觀止。步入老林峽,古道婉蜒,良木參天,移步換景,峰迴路轉,恍若隔世。十裡長灘煙波浩渺,水清如鏡,如臨畫中。
怪石嶙峋之處
周末有很多當地人來這裡寫生,採風。
最後以一頓豐盛的農家菜結束行程~
【遊記來自:愛吃愛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