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說的是拉起一支隊伍不費吹灰之力,可能夠覓得一個能謀善戰的將軍則是萬難之難。所以,能夠成為一名將軍,對於一位軍人來說,其軍旅生涯是完美的。
然而,在我國現行軍銜體系中,大部分軍人的「將軍夢」止步於大校軍銜。不可否認的是,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是一個坎兒。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國的軍官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士兵提幹,另一種是軍校培養。無論是士兵提幹,還是軍校培養,在大校軍銜之前都是按部就班的晉升。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四年一晉升,在軍營中腳踏實地,還是能夠成為中校或者上校。
但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在中校或者上校的時候,選擇轉業到地方。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於上校晉升大校也是多角度考量的。因而,大校軍銜的授予對象,通常都是資深上校。
從大校再到少將,對大部分軍人就成了一道坎兒。這主要是因為少將的授予,不再是按照年限來晉升,而是採用了「選升」制度。
何謂「選升」?優中選優,擇優而授。在這一制度的影響下,少將軍銜就成了大校「將軍夢」面前的坎兒。那麼,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資格呢?
首先,對軍隊做有突出的貢獻。以翟志剛少將的晉升經歷為例,他在晉升少將之前,執行過危險係數相當高的「太空出艙活動」任務,為我國今後的太空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這一重大貢獻,也成了翟志剛晉升少將的加分項。
其次,有過副軍職四年以上的歷練。按照以軍銜為主導的晉升體系,這一條件會更加的苛刻。大部分副軍職大校,從職務條件上是達標的,可是歷練時間不夠,同樣是難以被授予少將軍銜的。
再次,接受國防大學深造經歷。國防大學被稱之為「將軍的搖籃」,是有一定道理的。一般而言,在還沒有擔任師、旅級別的指揮官前被選送入國防大學學習,晉升少將是存在著一定困難的。
最後,德才表現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德才兼備,軍事素質過硬,擁有高超的聯合作戰指揮藝術,這也是新時期將軍應該具備的優良素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良好的品質比才能更為重要。當然了,德才二者兼得更好。
從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的條件來看,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能夠晉升少將的大校軍官,必然都是各方面非常出色的人才。我國的少將軍銜之所以採用選升制度,一則考慮到我軍軍隊基數過大,需要控制將軍的數量;
二則,和平年代的將官選拔,苛刻一點也是好事,能夠確保我軍保持戰鬥力。當然了,沒有實現「將軍夢」的大校們,他們同樣也是值得尊敬的,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