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2月8日,在我國授銜大會召開前,我國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6次會議上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此條例中規定,設置大校軍銜。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多了一個新的軍銜——大校軍銜。
大校是校官軍銜中的最高一級,不過多數國家都沒有設置大校軍銜。比如美國,我國的大校軍銜就相當於其準將。當年,設置大校軍銜是結合我軍的實際情況,因為當時我軍的基數很大,加上有不少資歷頗深的革命前輩。
因此,我國借鑑了朝鮮的軍銜制,設置了大校軍銜。
那麼,大校軍官在部隊中常見嗎?是屬於什麼級別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實行軍銜制,均以大校作為校級軍官中的最高級別。根據1955年我國的軍銜制規定,大校軍銜一般可授予軍長、副軍長、師長和副師長。
不過在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並規定大校軍銜只授予副軍職、正師職和副師職三個職位,這也就意味著大校軍銜如今就只有這三個級別。
如今,我國已經摒除了單純以軍銜制判斷軍人等級高低之分,更多的是看職務。所以大校軍銜並不是只能被授予這三個等級職務的軍官。
先來說說大校軍銜這三個級別。
副師職、副師職軍官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大校軍銜,不過也有一些副師職軍官是上校軍銜。在特殊情況下,有些職務較低的軍官也能被授予大校軍銜,其授銜標準除了軍人的資歷、年齡等硬性條件,主要判斷的標準還是是否為軍隊做出過突出貢獻。
而且,我軍已經不再單純以軍銜判斷職位高低,而是以職位高低來提升軍銜,這樣能夠更好的提升全軍的積極性。
正師職、正師職相當於行政級別裡的正廳級,職位已經算是十分高的了,不過很多大校軍官都會止步於此,因為在和平年代,想要從校官提升到將軍是非常難的。除非在某個專業擁有突破性的成就,且恰好你是軍隊需要的人才,才能被繼續向上提升。
另外,就是對軍隊有過突出貢獻的,也存在提升的空間。
副軍職、大校軍官能夠提升到副軍職這個級別,可以說是軍旅生涯上一次質的飛躍。因為到此職位,有很大的可能升任為正軍職,軍銜提升為少將也是非常有希望的。
總的來說,大校軍官對應的這三個等級有著很大的差別,停留在副師職的大校軍官是比較多的,而能夠晉升為副軍職的大校軍官是十分少的。
也就是說,部隊中的大校軍官其實並不常見。
值得一提的是,上校晉升為大校的基準年限為四年,大校以上軍銜的晉升條件則不同,是通過選拔的方式提升。以軍官所擔任的職務、德才表現和對國防建設的貢獻為依據。
另外,不管是普通軍官晉升為大校,還是專業技術軍官晉升為大校,都需要軍委一號首長的親自批准。
簡單點說,在和平年代,沒有突出性貢獻的情況下,想要從基層幹到副團級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更不用提副師級了。另外,我國大校軍官一般升任到正師級時,如果得不到提拔,就要退休了。
軍隊的等級制度十分嚴格,就像是一座金字塔,越往上越難,所以我軍中的大校軍官其實並不算多,也並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