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銜本身就代表著軍人的級別,軍銜的設立主要就是為了促進軍隊完全正規化的建設,以起到加強各軍種之間的管理協同、以及協同指揮等作用。
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便於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軍人進行交流,在於其他國家軍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就會按照軍銜級別論高低。
在國際上不同國家的軍人進行交流時,軍銜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也是為了讓兩個國家之間的軍人進行平等交流。
試想一下,如果你派一個少將去其他國家進行軍事交流的時候,對方卻派出一個少尉進行接待,你肯定覺得對方這是「赤裸裸」的挑釁,如果你覺得是的話,那麼不同國家的軍人站在一起軍銜論高低這一說法就是絕對的了。
沒有軍銜的「劉將軍」訪問美國
實際上不同國家的軍人進行交流的時候,還是會有很多不同的情況發生了。
比如說一個國家早就採用了使用了軍銜,而另一個國家卻並沒有採用軍銜制,那麼這兩個國家如果想要展開軍事交流,勢必會發生許多的問題。
最主要的就是兩個國家的軍人不知道如何平等對待對方人員,所以這個時候軍銜的作用已經不明顯了,只能被迫採用職務的高低進行對等交流。
比如說採用軍銜制的國家,派出了一個少將師長到對方國家進行訪問,那麼這個時候對方沒有設立軍銜的國家,他最低也要派出一個師長級別的軍官進行接待,這樣雙方的人員才能夠進行平等的交流。
大尉軍銜
還有另一種情況,不是所有國家的軍銜架構都是一樣的,比如說像大尉、大校、大將這樣的軍銜,實際上許多國家是不設立的,那麼在這個時候想要平等交流就顯得很難劃分了。
比如說對方派出了一個「大尉」級別的軍官,那麼這個時候沒有設立大尉軍銜的國家就顯得很難做了,因為如果派出一個上尉軍官顯得級別低,如果要派出一個少校級別的軍官又顯得級別過高。
所以許多國家在這個時候,同樣也是會按照職務的高低進行參考,很多時候這也是被迫而為。
大校軍銜
還有,像我國的上校與少將兩個軍銜級別之間,還設立了一個大校軍銜,而美國以及許多歐洲國家在上校與少將之間,他們所設立的卻是準將軍銜。
以上面的情況來看,咱們國家的「大校」與歐洲的「準將」應該是平等的,畢竟都是高於「上校」低於「少將」的一個軍銜級別。
但是美國方面並不承認如此,因為他們的「準將」軍銜是屬於將官的最低級別,而咱們的大校是屬於「校官」的最高級別。
以美國的說法,就是他們的「準將」無論再怎麼樣都是屬於將軍,而咱們的「大校」軍銜終究還是校級軍官。
如果真的遇到以上這種「大校」遇到「準將」的情況,那麼到底是誰的級別更大,這只能按照實際情況,比如說職務、負責的項目、部隊等方面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