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公園跑兩圈步,吹一吹夏夜的涼風;到書店喝杯咖啡,翻一翻新上的好書;來餐館吃頓夜宵,聊一聊生活的趣事……
北海公園成為不少市民晚上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夏日悄然而至,疫情漸趨平穩,北京的夜經濟正全面迎來復甦。在這裡,人們重新找回熟悉的煙火氣,也感受著這座城市濃濃的文化味。
公園夜遊 登景山俯瞰京城夜景 逛北海感受夏夜清涼
晚上快八點,當落日的最後一抹餘暉在天邊散盡,吳崢按動快門,從景山公園萬春亭拍攝下北京城華燈初上的瞬間,「最近疫情相對平穩,這才重新有興致過來看風景。」
吳崢慶幸,景山公園在旺季可以開放到晚上九點,這讓他有機會從容地欣賞不同時段的風光,「最好是在傍晚過來,拍完夕陽繼續等著拍夜景。」
憑欄遠眺,吳崢一眼認出燈火輝煌的天安門廣場。「白天很難分辨出來,晚上打了光特別醒目。」向北邊望去,他又沿著中軸線找到夜幕下的鼓樓和奧林匹克公園裡絢麗多彩的玲瓏塔,「往東邊還能看見CBD亮燈後的高樓大廈,特別有大都市的繁華感。」
一街之隔的北海公園,此刻也早已褪去了白天的燥熱。程磊身穿運動衣,來到這裡慢跑。水邊清風拂面,給他帶來一絲夏夜的涼爽,耳畔縈繞著輕柔舒緩的音樂。相比起公園白天的喧囂來說,程磊更喜歡晚上的靜謐。
「好在八點半之前都可以入園,上班族也能過來轉一轉。」程磊發現,身邊像自己一樣選擇晚上到公園裡健身的人又漸漸多了起來,「疫情嚴重的時候,大家都宅在家裡不敢出門,這段時間好一些,可以出來透透氣,哪怕只是在園子裡隨便走走心情也是好的。」 在程磊眼中,亮燈後的北海另有一番風景,「周末或者節假日的晚上,永安橋、白塔等主要建築也會亮起來,映在水裡效果很是驚豔,更適合夜遊。」
書店夜讀 陪孩子體驗閱讀時光 遊書海獨享一隅寧靜
「樹林裡有一間古老的小白屋,園子裡種了很多南瓜……」晚上九點,北京富力廣場四層的中信書店裡,孫雪正在童書區給五歲的女兒輕聲讀著繪本《南瓜湯》。
「疫情發生以來還是第一次帶孩子到商場,吃完飯無意中發現這邊有書店,童書區還有小桌椅,就進來看看。」孫雪帶著女兒在書架上挑了幾本可供翻閱的繪本坐下,「平時晚上都是在家裡給她讀睡前故事,可她總是一邊聽一邊玩,容易分心,這裡到處都是書,比較有氛圍,反倒聽得更專注。」
在孫雪看來,晚上的書店少了幾分白天的熱鬧,更適合孩子靜下心來閱讀。「周圍不會總有人走來走去,也就不太會被幹擾,以後還可以考慮晚些時候帶孩子過來。」
晚上九點多 中信書店裡仍有不少人在看書
書店另一側,一排排書架上擺放著商業類、科技類、人文類等不同門類的書籍,正在選書的劉駿拿起一本《進擊的智人》。「之前讀過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剛好又在知乎上看過河森堡開闢的專欄『我在國博講故事』,所以對他的書很感興趣,恰好這邊有本已經拆封的,可以先大概看看。」他到吧檯點了一杯紅西柚氣泡水,在旁邊找了個座位讀起書來。
與其他區域相比,劉駿所在的茶飲消費區人氣明顯要高出很多。大約二十張桌椅前,分散坐了十一二人。「白天瑣事太多,幸好晚上還能有這麼個地方讓自己調整下狀態,忘卻那些煩惱。」對劉駿來說,書店雖說不是二十四小時營業,但晚上十點關門已經讓他感到知足,「現在看來,大家的讀書熱情也確實沒被口罩擋住,都慢慢回來了。」
餐館夜宵 夜十點街區熱鬧依然 深夜食堂饗舌尖美味
臨近晚上十點,北京朝陽合生匯地上六層的商戶正陸續送走當天的最後一批客人,而位於地下一層和地下二層的21區BLOCK卻依舊活躍。
「在這裡可以打卡各種網紅小吃,還是挺過癮的,基本可以滿足對美食的期待。」趙菁加完班,便直奔這裡吃夜宵,點了份花甲粉後,又來了份冰激凌,「這邊街區環境布置得很時尚,既有夜市的煙火氣,又比外面地攤要講究。」
晚上近十點,北京朝陽合生匯地下一層主營餐飲的街區依舊活躍
剛剛逛完書店的蔡先生則走進一家主營豬扒飯的門店,落座後開始點餐。原本以為來晚的他,發現周圍還有五桌客人正在用餐。「最近一周,客流量開始有所回升,用餐晚高峰也比之前往後推遲一些,大概在七點半左右開始,最晚的客人能坐到十一點左右。」門店負責人張女士表示,儘管營收暫時還達不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但總算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重新看到希望。
在門店外的公告牌上,記者看到當天的員工體溫檢查記錄和門店的消毒檢查記錄。「客流量回升的同時,我們也要堅持做好防疫。」張女士表示,除了各項檢查外,還會在店裡儘量引導客人隔桌分散用餐。
晚上十點已過,另一家經營蒸汽石鍋魚的門店裡同樣還有多名客人。門店負責人郝言表示,目前以家庭小範圍用餐和好友小規模聚會為主,周末客流量回升更加明顯。
據了解,北京朝陽合生匯將重啟「深夜食堂」,按照計劃,自5月29日起,每周五、周六晚上,地下一層和地下二層21區BLOCK的營業時間將延長至晚上十一點。此外,還會推出歌手現場PK、網紅直播探店等活動,為「深夜食堂」營造氛圍。
利用室外空間重啟商業
「『五一』之後,隨著疫情趨於穩定,北京夜經濟明顯呈現復甦態勢。但是仍然存在發展瓶頸,大家對封閉的室內空間還是比較謹慎。」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目前氣溫適宜,室外通風條件也好,適合重啟商業活動,因此可以在這方面有更多作為。比如,華熙LIVE·五棵松和三裡屯太古裡等商業街區,本身就有很好的室外空間,應當充分利用。還有一些商業街區,如王府井等,希望有關部門也能允許商家嘗試更多的外擺銷售。
至於那些相對封閉的室內場所,賴陽建議商家做一些改造。「經過此次疫情,消費者會對空氣品質和通風情況有更高要求,可以通過加裝紫外線消毒設備和新風系統等方式,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環境,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增加夜間商業活力。」此外,他還提出,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後,體溫檢測環節也還需要進行優化,「在一些大型超市或購物中心,最好能用紅外掃描替代手持測溫,提高檢測效率,避免排隊擁擠,改善消費者的體驗。」
增加文化元素藝術內涵
從長遠來看,賴陽表示,如今絕大多數商品都已經可以從網上買到,外出消費往往並不純粹為了購物,而是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夜經濟需要有更多休閒業態,增加文化元素和藝術內涵。」賴陽談道,在環境設計上,要更加突出場景化、浸入式的氛圍營造,讓大家體驗到更多樂趣。
「未來,夜經濟的發展還必須思考如何構建對市民更友好的城市空間。」賴陽認為,一方面,街頭要有足夠的休息場所,有豐富的外擺攤位,而不是處處被車流封堵,或者只留下冷冰冰的封閉空間,「特別是在晚上,延伸出的燈光和座椅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駐足,也讓大家更有安全感,增加在外活動的時間。」
另一方面,他建議儘可能開闢一些場所,經常舉辦一些小型活動,「如走秀或演唱會等,而不是到處只有廣場舞。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可以帶動周邊商業,促進夜經濟的繁榮。」
賴陽還強調,夜經濟要突出北京的文化底蘊,彰顯城市的品位和素養,「像北京坊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相結合的街區代表。其實,北京還有很多具備這樣潛質和特色的街區有待開發,夜經濟活力也尚待進一步激發。」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宗媛媛
流程編輯:tf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