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學生不斷擴招,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也是越來越多,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非211,985的大學生在畢業季到來時大多比較擔心,大家都希望像學霸一樣畢業就是高薪,但無奈不是名校。
沒到快畢業的時候,不少學生會問:我的學校是財經院校,當初很高的分數才考進來的,然而學校名氣不大怎麼辦?還有問,我的學校是一所名氣挺大的綜合院校,畢業後能像網上說的畢業就拿1w+嗎?
學校背景讓不少學生焦慮,不過決定收入的,除了學校和成績,還有證書和實習,在大學裡努力上進,一樣可以逆襲!
一、從2018年大學畢業生平均期望薪資,看學校背景的重要性
據統計,求職熱度最高的十五個城市,大學生期望薪資排名靠前的城市就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平均期望薪資都是1W左右。
企業支付薪資排名前三的城市為也正是北上廣深,這說明,高薪崗位所在的城市是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求職寶地。
另外,從往年統計的大學生薪酬表可以看出:
1.學校越好,薪酬越高
可以看出作為名校代表的清北復交理所當然地高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2017屆的畢業生薪酬均已超過9000,這一數字表明名校背景在求職中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學校越好,畢業後收入相對會更高。
2.名校也不一定意味著高薪,還與地區有關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薪酬高低排名並不是完全遵循名校的排名,有一些名氣很大的985高校,例如南開大學,竟然排名45,武漢大學竟然排名90,可以看出,名校並不一定意味著高薪,反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平均薪酬上並不低。
3.學校只能決定收入,之後的發展更多的看能力
例如在17屆大學生畢業,排名第9的同濟大學,平均薪資竟然達到了13616,高於排名更靠前的清華大學,上海交大等學校。可見起點高並不意味著能一直保持優勢,而即便是普通高校出來的學生,只要足夠努力,3年5年後完全有機會超越來自名校的畢業生們。
二、名企的用人標準,真的只能是名校嗎?
另外一個讓許多考生忐忑的話題是,我的學校是一所普通學校,那些名企會給我機會嗎?
確實,清北復交一直都是是各大投行,諮詢機構的目標員工,還有一些都是211,985的學生,但是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普通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
有時候我們已經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院校,那就要向前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取更多的籌碼。
那有的學生不是名校,又如何得到名企青睞的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三、學校優勢不明顯時,請抓好實習和考證
實習:小林來自一所普通本科大學,不過畢業之季,卻收穫了令人羨慕的名企offer,詢問之下我們知道小林是大二就開始實習了,每到寒暑假,小琳都會申請事務所,小諮詢公司等各種實習機會,大小公司都有,外資公司也有。小林表示,拼命積攢實習經驗,不只是增加簡歷上的經歷內容,更重要的是鍛鍊自己,讓自己提前了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這樣在去面試時,內心就不會有多餘的焦慮。
考證:拿到強生的offer關鍵因素中,除了實習就是證書了,相對來說證書的作用甚至比實習更重要。
小林在大學四年裡考下了兩張金融證書,FRM(金融風險管理師)證書和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一級。FRM大二開始考的,一門門準備,趁著大學的時光拼命的學習,大三下學期完成了FRM兩個級別的考試。由於CFA在大學畢業之前,只能在大四最後一年報考一級考試,所以大四正好備考CFA,畢業時斬獲了CFA一級通過成績單。
小林回憶說,面試的時候,曾被問著兩張證書的複習時間如何安排,她回答是利用課餘時間和實習後下班的時間,通常是早起複習以及睡前複習。面試官追問是否會影響休息,小林表示自己可以保持7小時充足睡眠。這個答案很滿意,第二天就發了offer郵件。
四、學歷決定了你的起點,而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意識到,企業在追求985的學歷,其實本質是追求求職者的能力時,就能了解職場中專業證書比985證書要更好用一些。
之前有個節目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討論,一個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小何控訴,自己在招聘會上投了上千份簡歷,結果沒被任何一家公司錄用,而前人事經理在解釋為什麼要招聘985的畢業生時,大意用了下面這一段話:
你英語四級,但是985的學生已經考了託福雅思,你計算機二級,他們已經在開發程序做出了好幾個APP,你當過學生會主席,接受過電視臺採訪,而985同學已經考了國際金融證書,且在某雜誌上發表過文章,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甚至參與過融資。
其實,如果你有這樣的能力,即使你只是普通院校的畢業生,企業照樣會用你。而且企業還會因為你的能力高於對你的期望,對你的院校產生好的印象,這就是所謂的「固有思維」被改觀產生的影響。
或許,畢業工作開始的時候學歷決定了你的起點,但能力最終決定你能走多遠。想進好公司,學歷不足,我們就要實踐和證書去來證明自己,把這些在職場中實實在發揮作用的掌握了,不怕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