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 彰顯文化軟實力

2020-12-12 中國僑網

「走出去」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

全球化是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近年來,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文化交流和貿易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帶到了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越來越被世界認可。

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廣播電視臺旗下統一的新媒體產業及資本運營平臺。基於國家「融媒體傳播」和「文化走出去」戰略,2019年芒果TV轉變海外發展策略,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重點建設海外自有平臺芒果TV國際APP,不斷加強國際傳播的創新探索。截至2020年6月初,芒果TV國際APP下載量已達2450萬,覆蓋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共2600萬人,已經成為中國網絡視聽領域最具全球視野和國際價值的視頻產業、品牌構建項目之一,並獲評2019-2020年全國文化出口重點項目。

在建設自有平臺的同時,公司加強海外社交矩陣的運營和建設,有效運營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海外主流社交平臺,發揮芒果TV多年海外社交媒體矩陣運營優勢,有效輸出以湖南廣電製作和芒果超媒自製為主的大量優質綜藝劇集內容。

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堅守工匠精神和文化情懷,在出版主業上不斷推出優秀出版物,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和認可。2019年該公司的出版物分別獲得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圖書特別獎、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第七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年度中國好書等獎項。在網際網路端,該公司旗下的「貝殼網精準教育互動平臺」「四大名著數字出版工程」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湖南電子社數字業務收入突破千萬元。

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6086億元、淨利潤14.0733億元,淨資產達144.5186億元。

2019年,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主導出品的《流浪地球》開創國內硬科幻大片先河,以總票房超過46億元躍居中國影史第三位和全球年度票房第12名。在影視製作領域,中影基地以完善的電影製作能力和專業的技術專家隊伍保持了國際領先水平,2019年為660部影視作品提供了製作服務。

中影股份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以電影科技創新為核心,推進高新技術在全產業鏈的應用,推動國產電影技術「走出去」,持續發掘和培育新興業務領域。他們致力於面向國內電影市場,提供高品質、多品類的影視設備和解決方案,通過模式創新推動優質影視設備的普及應用,提升全國影院的觀影體驗。

中影股份高度重視放映終端市場建設。截至2019年末,公司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近2萬塊影院銀幕和230餘萬席座位。

「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一直以來堅持的經營理念。其業務範圍涵蓋內容製作與發行、國際傳播、廣告營銷、媒體技術、付費電視等領域,培育了一批國內領先的影視旗艦企業與業界知名品牌,擁有多家海外子公司。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還突出「商業化外宣」特色,構建商業化國際傳播集群,有效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總公司每年向海外發行2萬多小時的中國節目,播出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16個國家以13種語言開辦海外本土化中國時段、頻道及新媒體專區;牽頭組建「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影視文化進出口企業協作體」等國際交流平臺。「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是全球首個以「絲路」為紐帶、面向全媒體的國際影視媒體制播聯盟,現已有59個國家和地區的133家媒體機構加盟。

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首批成立集團的出版改革試點單位,擁有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廣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兩大經營實體,控股南方傳媒、廣弘控股兩家主板上市公司。2019年,集團總資產達到177.81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03.18億元。榮獲6個全國性獎項,其中5個圖書項目獲國家級獎項、1人獲韜奮出版獎,實現兩個效益雙豐收。

廣東省出版集團全年版權輸出《文明的醒獅》等籤約項目共計270種(不含港澳臺),75%的版權輸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成功輸出7個語種;相繼在比利時、新加坡成立「南方傳媒(歐洲)有限公司」和「中國主題國際編輯部」。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國際編輯部在俄羅斯、韓國、伊朗有新布局,總數已達23家。中國出版東販公司在拓展本土出版業務方面取得實效。《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成法蘭克福書展最大亮點,BIBF的世界第二大書展地位更加穩固。集團全年輸出版權1136種,主題出版圖書數量有所提高,多語種覆蓋有所擴大。集團公司2019年營業總收入增長11.76%,利潤總額增長10.13%,淨資產增長10.02%。

2019年,《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決勝時刻》《葉問4:完結篇》等4部電影在電影市場中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它們都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作為第一出品方創作上映的。

博納影業作為一家民營電影企業,多年來拍攝製作了一系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作品,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們在創新國產主旋律電影、商業大片的運作模式上,引進香港商業影片在內地發行,把香港電影先進的製作優勢與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相結合,為內地與香港電影搭建起融合發展平臺,給內地電影行業帶來了新的創作力量,為中國電影崛起開拓了新道路。2019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31.16億元,淨利潤3.11億元,同時,電影《紅海行動》榮獲第15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等獎項。

在可持續協同發展方面,該公司旗下的影院投資管理公司積極與多業態融合,秉承精品影院經營策略,擁有一批技術先進、經營良好、票房領先的影院。截至2019年底,擁有影院79家,銀幕654塊,覆蓋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新疆等多個省區市,2017-2019年旗下影院票房收入為7.87億元、8.08億元和9.57億元,近三年位列國內影投公司前十名。

相關焦點

  • 企業文化:民生銀行的軟實力
    日前,民生銀行在全行範圍內發布了《民生DNA——中國民生銀行企業文化手冊》,這是民生銀行21年企業文化的高度凝練提升。用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的話講,「《民生DNA》清晰地定位了民生銀行所肩負的神聖使命,宣示了民生銀行對未來發展遠景的期許,彰顯了民生銀行對宏偉目標孜孜以求的意志,確立了全體民生人長期恪守的核心價值觀與行為準則。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原標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並強調,展形象,就是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 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價值傳播
    在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使「他者」親近、認同、學習並傳播中國文化,從而彰顯中華文化優勢,積澱中華文化魅力,拓展中國發展戰略空間,有效提升我國「硬實力」,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根本使命。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內容如果說價值傳播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基本功能,那麼傳播「中國價值」就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內容。
  • 中國文化軟實力如何「硬」起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文化產業的資金、人力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使文化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文化+」的效用日益彰顯,有力推動了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利於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的思想基礎。
  • 中企「走出去」需提升軟實力
    新華網紐約4月4日電(記者孫鷗夢)「中國企業走出去,做硬實力戰略規劃的同時,軟實力的戰略規劃也應同步進行,」零點研究諮詢集團高級副總裁馮晞4日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論壇時對新華社記者說。  當天,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大中華學生會、大紐約地區清華校友會和天津大學北美校友會在哥倫比亞大學聯合舉辦主題論壇,探討中國企業軟實力、中國商機以及中美創業比較等話題,並發布《2014海外中國企業聲譽報告》。與會者認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後,軟實力的重要性凸顯。
  • 深圳加快打造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
    原標題:深圳加快打造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文化綠洲普惠市民這個國慶節,註定要成為深圳人難以忘懷的一抹紅色記憶——《我的祖國》專場音樂會中,深圳大型原創交響套曲恢弘奏響;「我愛你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深圳群眾文藝晚會
  • 新時代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如今文化產品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甚至超過了電子、航空等高科技產品。可見,距離歐美發達國家,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直接關係到「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所以,我們更需要奮起直追,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軟實力。  那麼,如何有效提升文化軟實力?首先,要靠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 「仁愛」思想與企業文化軟實力
    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硬實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加強軟實力建設,而傳統儒家「仁愛」經濟倫理是構建企業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源泉。文/車運景「仁」是儒家倫理規範的核心,也是孔子思想的主線。
  • 軟實力的中國文化內涵
    奈的著作《軟實力》從純學理的角度看難稱上乘佳作,但它創造的新概念及其激發的話語爭論卻使其當之無愧地列入當代經典。中信出版社即將推出馬娟娟女士的新譯本,不僅訂正了老譯本尚存之瑕疵,還增加了奈教授中文版序,有助於我們沉澱8年熱議之成果,撇去浮沫,回到原始論題,重新思考實力的軟硬問題。
  • 翻譯,如何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8日,在上海翻譯家協會和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再登巴別塔——文學翻譯的現狀和未來」研討會上,外國文學領域的資深出版人彭倫對當下翻譯出版界的「文化走出去」熱潮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聲勢浩大,莫言、劉慈欣、曹文軒等中國作家在海外頻頻獲得重磅獎項,也提升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自信。
  • 展形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展形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2018年12月31日 19:45 來源:《求是》2018/22  作者:張西明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
  • 新文創:讓文化軟實力「配得上」硬實力
    三天的會期中,網絡文化發展、網上文化交流共享等文化類議題備受關注。 1998年3月,隨著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誕生,網絡文學作為中國網絡文化產業的最早形態開始進入網民視野。如今,中國網絡文學漂洋過海,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現象。僅騰訊推出的海外門戶「起點國際」,目前就上線了150多部英文翻譯作品和3000多部原創英文作品。
  • 從電影和網絡文學看中國文化「走出去」
    編者按: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化「走出去」引人關注。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際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和總結。本期關注組約三篇文章,分別從電影和網絡文學角度談談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走出去」的「內憂外困」。毫無疑問,引入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海外電影產業的優質版權、人才隊伍、製作技術等相關文化工業資源,無論是對於國有、民營資本,還是對於轉型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而言,都是他們現階段的不二選擇。而且優質版權的開發,還會延伸到主題公園、衍生品等相關產業鏈的下遊環節,這將不僅有助於實現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在資本市場上還將進一步拓展想像空間。
  • 文化浸潤軟實力
    文化浸潤軟實力     □陳碧紅  烏幹達的樹皮畫、西班牙的手工皂、法國的皮質繪畫……從上個周末延續至今的第六屆中國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明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到改革開放以後強調「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再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價值意蘊的深刻認識,體現了黨團結帶領人民對文化建設的積極踐行。
  • 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的中國目標
    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臺階和砝碼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就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又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國外學者讚揚中國文化軟實力
    這說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新世紀中國努力從5000年的傳統文化中尋找衡量國家「軟實力」的價值意義,提出的「和諧」概念,強調了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模式的多樣性,而不是西方傾向於絕對自由主義價值觀並將其強加於其他國家的傾向。
  • 軟實力的文化分析:文化國力與軟實力
    軟實力就表現在讓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異國文化的價值觀。  準確地適應與把握不同時代的價值認同取向,是文化國力形式的軟實力的具體體現。  現代認同的形成: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工業化時代的認同主要圍繞「意識形態級」的形而上價值展開。
  • 新華社:桌球體現中國軟實力 傳播中國文化
    本次比賽也表現出與往屆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桌球已經作為中國的軟實力,發揮了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國球迷數量出現井噴 本屆世乒賽對於63歲的義大利記者博扎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現場眾多的中國球迷,他有時甚至感覺是在中國比賽。
  • 約瑟夫·奈: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環球人物雜誌:既然是在中國,想先聊一下中國的軟實力。您認為中國哪方面的軟實力最強?為什麼?約瑟夫•奈:中國在目前最強的應該是文化層面。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向非常有吸引力,西方人長期以來一直受中國傳統文化吸引,比如19世紀末的歐洲畫家就受到中國畫風的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