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erc電池?perc太陽能電池原理|技術|生產流程|工藝流程詳解!

2020-12-13 索比光伏網

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即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技術,最早在1983年由澳大利亞科學家Martin Green提出,目前正在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PERC近年來效率記錄不斷被刷新,將成為未來三年內最具性價比的技術。

(單面perc電池結構)

perc技術通過在電池的後側上添加一個電介質鈍化層來提高轉換效率。標準電池結構中更好的效率水平受限於光生電子重組的趨勢。PERC電池最大化跨越了P-N結的電勢梯度,這使得電子更穩定的流動,減少電子重組,以及更高的效率水平。

PERC技術的優勢還體現在與其他高效電池和組件技術兼容,持續提升效率和發電能力的潛力。通過與多主柵、選擇性發射極和TOPCon等技術的疊加,PERC電池效率可以進一步提升;組合金剛線切割和黑矽技術,可以提高多晶電池性價比。而雙面PERC電池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實現雙面發電,在系統端實現10%-25%的發電增益,極大地增強了PERC技術的競爭力與未來發展潛力。

PERC電池生產流程


概述流程

PERC 電池的生產流程包括:沉積背面鈍化層,然後開口以形成背面接觸。這是比常規光伏電池生產流程多出來的兩個重要步驟。此外,基於化學溼臺的邊緣隔離步驟需要針對背部拋光稍做調整。也就是說,矽片背部絨面金字塔型結構需要被溶蝕掉。拋光的程度基於選用技術的不同而異。因此,鈍化膜沉積設備和膜開口設備(既可以使用雷射也可以運用化學蝕刻)都需要在傳統的電池生產線上額外增加加工設備。對於較少應用的雷射邊緣隔絕處理工藝生產線,需要增加一個化學溼式工作檯進行背面拋光。

鈍化膜

矽片內部和矽片表面的雜質及缺陷會對光伏電池的性能造成負面影響,鈍化工序就是通過降低表面載流子的複合來減小缺陷帶來的影響,從而保證電池的效率。

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表面鈍化一直是設計和優化的重中之重。從早期的僅有背電場鈍化,到正面氮化矽鈍化,再到背面引入諸如氧化矽、氧化鋁、氮化矽等介質層的鈍化局部開孔接觸的PERC設計。PERC概念的核心就在於為常規光伏電池增加全覆蓋的背面鈍化膜。

鈍化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減小複合速率,提高少數載流子壽命:一是化學鈍化,即使界面的各種缺陷態飽和,降低界面缺陷濃度,從而減少禁帶內的複合中心;二是場效應鈍化,即通過電荷積累,在界面處形成靜電場,從而降低少數載流子濃度。

背鈍化材料

在鈍化膜材料的選擇上。氧化鋁(Al2O3)由於具備較高的電荷密度,可以對P型表面提供良好的鈍化,目前被廣泛應用於PERC電池量產的背面鈍化材料。除氧化鋁外,氧化矽(SiO2)、氮氧化矽等也可作為背面鈍化材料。

此外,為了完全滿足背面鈍化條件,還需要在氧化鋁表面覆一層氮化矽(SiNx),以保護背部鈍化膜,並保證電池背面的光學性能。故PERC電池背面鈍化多採用Al2O3/SiNx雙層結構。

圖:晶矽光伏電池鈍化

perc電池工藝

目前業內 PERC電池技術路線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常規產線上直接進行升 級,效率可提升1% ;第二階段是加入熱氧化工藝,並優化刻蝕、擴散匹配,效率提升至 21.7%;第三階段,即將規模推廣的 SE 技術效率將提升至量產 22% 。

無論處於何種工藝階段,核心的背鈍化膜層的生長設備選型十分重要,涉及到了廠房布局、自動化匹配、整體工藝優化重點。


表:PERC電池工藝路線發展

背面鈍化工藝

◎ 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

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是利用輝光放電的物理作用來激活粒子的一種化學氣相沉積反應,是集等離子體輝光放電與化學氣相沉積於一體的薄膜沉積技術。在輝光放電所形成的等離子體場當中,由於電子和離子的質量相差懸殊,二者通過碰撞交換能量的過程比較緩慢,因此在等離子體內部沒有統一的溫度,只有所謂的電子氣溫度和離子溫度。從宏觀上看來,這種等離子體溫度不高,但其內部卻處於受激發的狀態,其電子能量足以使分子鍵斷裂,並導致具有化學活性的物質(活化分子、原子、離子、原子團等)產生,使本來需要在高溫下才能進行的化學反應,當處於等離子體場中時,由於反應氣體的電激活作用而降低了反應溫度,從而在較低的溫度下甚至在常溫下就能在基片上形成固態薄膜。

◎熱氧化法

在太陽電池製造過程中,將已經形成p-n結的矽片放入高溫爐中,在高溫下與氧化劑進行反應就可以長出一層SiO2薄膜,對太陽電池表面起到鈍化作用。熱氧化法製備的SiO2薄膜,由於熱氧化二氧化矽中存在大量固定正電荷,這些固定正電荷將產生場效應鈍化作用,降低了矽片表面的缺陷密度,可以獲得低的表面複合速率。

◎原子層沉積法

原子層沉積是將不同氣相前驅反應物交替地通入反應器,在沉積基底上化學吸附並反應形成薄膜的過程,以限制表面反應物的方式,將沉積過程控制在原子水平。以前驅體三甲基鋁和水為反應物,經過一系列反應構成了一次ALD循環,在n型晶體矽表面沉積形成Al2O3薄膜,通過控制循環次數即可得到所需的薄膜厚度。原子層沉積的最大優點在於其自限制性,因而可以精確控制薄膜的厚度和質量,從而具有很好的臺階覆蓋性和大面積厚度均勻性。基於上述原子層沉積法的優點,J.Schmidt等人利用原子層沉積法製備Al2O3作為背表面鈍化膜製備出效率為20.6%的PERC型太陽電池。它的缺點也同樣明顯,即較低的生長速度,原因在於每個循環反應中的兩次抽氣過程耗時達幾秒,而前驅體的反應時間不過幾毫秒,這將原子層沉積的速度限制在大約2nm/min。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PERC雷射開槽電池技術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PERC雷射開槽電池技術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 雷射開槽原理1.1 雷射加工原理雷射又名鐳射(Laser),它的全名是「輻射的受激發射光放大」。3.2實驗研究內容實驗研究背鈍化技術在雷射開槽過程中雷射設備各項參數等對電池性能的影響,主要研究內容為:1. 不同雷射功率對電池片性能的影響。實驗根據雷射器固定參數設定不同的輸出功率,以研究不同功率條件下電池片的性能。2. 不同輸出頻率對電池片性能的影響。
  • 芯能科技:目前公司採用市場主流的單晶perc電池結合半片切割技術組件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23日訊,有投資者向芯能科技(603105)提問, 請問公司電池組件採用何種技術路線。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在滿足自持電站業務對光伏組件需求的前提下,根據市場行情及在手訂單,以銷定產,實現組件的對外銷售。
  • 氧化矽在高效單晶矽PERC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因此,為了平衡成本,電極接觸和抗反射效果,抗反射塗層的整個厚度在批量生產中通常為約80n。因此,在本報告中,為了尋求在大規模生產中具有較低反射率的更可行的抗反射塗層結構,採用SiOx代替傳統的三層SiNx抗反射塗層的第三層,保留另外兩層。這種新型抗反射塗層用於提高單晶矽PERC(鈍化發射極和後部電池)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主導光伏市場。2。
  • 光伏PERC電池與HIT電池 孰優孰劣?
    在晶體矽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實現光電轉換的最核心步驟之一是將晶體矽加工成實現光電轉換的電池片的工序,因而電池片的光電轉換效率也成為了體現晶體矽太陽能發電系統技術水平的關鍵指標。截至 2018 年底,規模化生產的多晶黑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提升到19.2%;PERC單晶、多晶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提到21.8%、20.3%,較 2017 年提升 0.5 和 0.3 個百分點;雙面 N 型 PERT、異質結電池已經進入小規模量產階段。
  • 關於如何降低PERC電池EL不良品的探究
    發表於:2018-05-22 09:25:44     作者:李有忠來源:科技風1PERC電池片與常規電池片簡介常規電池採用常規背場電池(BSF)結構,具有先天局限性,隨電池效率提高,局限性越發明顯。應用於BSF電池背場金屬鋁薄膜不能降低背面複合速度,如降至200cm/s以下。達到金屬鋁背層紅外輻射光僅60%-70%能反射回去。PERC電池採用PERC技術需在常規背電場(BSF)技術基礎上增加背面鈍化解決方案。在具體實施中,需要沉積一層背面鈍化膜,然後在這層膜上開槽實現背面接觸。通過在電池背部附上介質鈍化層,可減少光電損失,提高電池效率。
  • 臺灣光伏電池廠商紛紛引進PERC技術,旨在提升轉換效率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臺灣光伏電池廠商紛紛引進PERC技術,旨在提升轉換效率 臺灣光伏電池廠商紛紛引進PERC技術,旨在提升轉換效率 發布日期:2020-12-01 15:02:54
  • 第六屆PERC+, N型電池與TOPCon技術論壇2020
    已經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並且仍在大規模擴產,建設和規劃中的PERC電池產能超過200GW,為技術和設備供應商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2020年8月,正泰單晶PERC雙面電池批量生產已經實現2020年5月,N型電池的另一個技術方向也實現了重大突破,黃河水電西寧太陽能
  • PERC電池LeTID衰減:會比PID造成更嚴重的衰減危機麼?
    在參觀展會或拜訪業內廠家時,我們常常會發現,那麼多有責任心的PERC生產技術人員竟從未聽說過PERC組件可能會出現嚴重衰減,尤其是熱輔助光致衰減(以下簡稱LeTID,又名電致衰減,簡稱CID),這令人感到驚訝。
  • 【能源】有機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成本分析
    有機太陽能單層電池組件的製備流程示意圖。如圖2a所示,這項工作將有機太陽能電池組件製備過程細分到每個工藝上,並考慮具體工藝下其成本因素,量化了其中的材料(Materials)、人工(Labor)、水電(Utilities)、設備維護(Maintenance)、設備折舊(Depreciation)等成本。
  • 光伏異質結電池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復盤PERC發展歷程
    這使得 PERC 電池能在降低背表面複合速度的同時,提升背表面的光反射,提升了電池的轉換效率。另外,由於增量 工藝流程的緣故,相比常規電池產線,PERC 電池需要新增沉積背面鈍化疊層的設備。常規電池轉換效率瓶頸凸顯,PERC 電池量產被再度提上日程。
  • 隆基樂葉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2.17%
    西安2017年4月10日電 /美通社/ -- 近日,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國家太陽能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報告,報告顯示:隆基樂葉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2.17%,刷新公司紀錄並在行業內處於領先水平。
  • 詳解:你不知道的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
    詳解:你不知道的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   晶矽太陽能電池的表面鈍化一直是設計和優化的重中之重。從早期的僅有背電場鈍化,到正面氮化矽鈍化,再到背面引入諸如氧化矽、氧化鋁、氮化矽等介質層的鈍化局部開孔接觸的PERC/PERL設計。雖然這一結構暫時緩解了背面鈍化的問題,但並未根除,開孔處的高複合速率依然存在,而且使工藝進一步複雜。
  • HIT電池概念股大漲,什麼是HIT電池呢?
    前幾周,特斯拉宣布該公司的太陽能屋頂已經有部分美國客戶,下一步可能在全球推廣太陽能屋頂。我在2020年6月12日的一篇文章中詳細地介紹了太陽能屋頂的情況。這幾天與太陽能屋頂相關的HIT電池概念股大漲,什麼是HIT電池呢?我用通俗的語言來科普一下。
  • 3D-MICROMAC是韓華太陽能電池生產的指定廠商
    在成功安裝之後,又追加了第四臺雷射系統訂單,用以支持將韓華新能源的鋁背場(Al-BSF)技術生產轉化為高效鈍化發射極及背接觸(PERC)太陽能電池。  與標準太陽能電池相比,PERC 太陽能電池可顯著提高能效水平。PERC 太陽能電池製造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雷射接觸開口(LCO),其中會利用雷射燒蝕在太陽能電池的背面穿透一個薄鈍化層。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小知識
    你知道地球上人類一年工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活動一共需要多少能量嗎? 那麼你知道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嗎? 什麼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只是利用太陽光發電的方式,目前使用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是多晶矽、單晶矽太陽能電池。
  • 薄膜和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板的區別
    貝爾實驗室在1954年因為開發首個有效太陽能光伏電池而知名。貝爾實驗室使用擴散半導體PN結為太陽能電池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但還不足以在具有成本效益的範圍內生產。四年後,先鋒1號(Vanguard I)衛星發射升空,外殼裝配了太陽能電池以延長衛星執行任務的時間,通常任務時間由可用電池的壽命決定。結果證明太陽能電池是有效的,因此集成到了當時的衛星設計中,如貝爾實驗室的Telstar衛星。
  • 矽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發電原理及其應用前景
    太陽電池最早問世的是單晶矽太陽電池。矽是地球上極豐富的一種元素,幾乎遍地都有矽 的存在,可說是取之不盡,用矽來製造太陽電池,原料可謂不缺。但是提煉它卻不容易,所以人們在生產單晶矽太陽電池的同時,又研究了多晶矽太陽電池和非晶矽太陽電池,至今 商業規模生產的太陽電池, 還沒有跳出矽的系列。
  • 太陽能路燈用什麼電池好_太陽能路燈電池容量配置計算
    打開APP 太陽能路燈用什麼電池好_太陽能路燈電池容量配置計算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07 11:04:10   太陽能路燈用什麼電池好   蓄電池是太陽能路燈的主要設備,目前太陽能路燈使用的電池,主要有鉛酸蓄電池,膠體電池,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四種,那麼太陽能路燈哪種電池最好呢?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近日,吉林大學物理學院的研究人員與日本立命館大學、長浜生物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了兩種不同結構的雙層或三層全葉綠素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僅由葉綠素衍生物作為光敏材料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實現了4.2%的高光電轉換效率,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ACS Energy Letters》雜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近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異常火熱。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