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電池LeTID衰減:會比PID造成更嚴重的衰減危機麼?

2021-01-07 索比光伏網
 在參觀展會或拜訪業內廠家時,我們常常會發現,那麼多有責任心的PERC生產技術人員竟從未聽說過PERC組件可能會出現嚴重衰減,尤其是熱輔助光致衰減(以下簡稱LeTID,又名電致衰減,簡稱CID),這令人感到驚訝。

圖片來源:韓華 Q Cells

太陽能光伏正在迅速成為全球成本最低的電力來源。平準化度電成本已達到約2ct/kWh。EDF/馬斯達爾在沙烏地阿拉伯招標的一處項目的價格首次低於2USct/kWh[1]。

未來幾年, 這一數字會降至約1USct/kWh及以下,從而令每個人都能夠負擔用電。這也是高效率低成本新技術所取得的成就,例如像用在水平單軸跟蹤系統這種簡單跟蹤系統中的PERC、PERT和雙面組件。

然而, 如今許多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商都在過苦日子。

由於產能過剩,亞洲生產商有可能經歷第二次大危機。首次產能過剩問題出現在2011年,第二次下行可歸因於現有生產線向PERC的升級。

2017年, 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產能約為125GW, 其中35GW是PERC技術。預計至2018年年底, 總產能將達到160-170GW, 其中60-70GW 為PERC[2]。

然而, 預計2018年的下遊光伏需求將低於100GWp [3]。這意味著許多電池生產線或會處於閒置狀態, 多個GW的組件也將堆放在倉庫中。

正如前文所述, 需要研發創新型產品以進一步降低平準化度電成本。然而, 向PERC轉型的進展是如此迅速,以至於許多PERC生產商都未能把重心放在產品質量上。

PERC是一項成熟的技術, 工藝相對簡單, 因而持有成本也較低。2018年三月,隆基公司推出的無柵線金屬接觸設計PERC技術取得了23.6%的效率,創下紀錄。這一紀錄於2018年5月被晶科能源以23.95%的效率超越。

效率創下紀錄固然可喜,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批量生產轉換效率以及工藝的長期穩定性。「矽基組件超級聯盟」大型成員 (如韓華Q cells、晶澳太陽能、隆基、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阿特斯) 的平均轉換效率均達到了21.5%-22%。與Al-BSF標準技術相比, 這是非常出色的記錄。Al-BSF標準技術已佔據市場數十年,而最佳平均效率幾乎未超過20%。

在談及衰減時, 我們不確定是否所有PERC生產商都了解設備可能會遭遇額外衰減效應的挑戰。本篇博文介紹的就是這一方面的相關內容:

了解PERC太陽電池的主導衰減機制

在參觀展會或拜訪業內廠家時,我們常常會發現,那麼多有責任心的PERC生產科學工作者竟從未聽說過PERC設備可能會出現嚴重衰減,尤其是熱輔助光致衰減(以下簡稱LeTID,又名電致衰減,簡稱CID),這令人感到驚訝。

在「2018年第四屆PERC太陽能電池和雙面組件論壇」 [4]大會上, LeTID也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議題。

在談及LeTID時,通常聽到的回覆是這樣的。

—「LeTID?沒有,我們不存在LID問題,我們一直在穩定產品性能。」

更加了解情況的人會這樣回答,「LeTID影響的僅僅是mc-Si PERC,但我們生產的是Cz-Si PERC。」

這些說法都是錯的。即使人們是在mc-Si PERC電池上首次觀察到LeTID現象,這也是會發生在Cz-Si PERC組件上的有害現象,會造成嚴重衰減。在LeTID加速衰減之後數周,有時功率衰減仍會超過10%。

因此, PI Berlin測試了許多市面上的PERC組件並進行了持續的測試。在經歷了為期六周的加速衰減輻照後,大多數不同被測組件的 (截止目前約有10個) 功率衰減達到5%或更高—而衰減曲線似乎並未飽和。

此外, 在運行2-3年後,雖然許多PERC光伏系統仍然「還在那裡」,但是組件衰減了近20%,這簡直是一個悲劇。


PI Berlin對一種商用單晶PERC組件進行了為期六周的測試,用於評估組件參數對LeTID的影響。

圖 1 為PI Berlin測出的典型衰減曲線。2018年6月[7],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展舉辦的「組件測試」會議介紹了這一曲線。該會議是由PHOTON組織的LeTID和雙面專題研討會。

在75°C 、0.5A注入電流情況下,六周後這一市售Cz-Si PERC組件的功率相對衰減了5%,並且似乎仍在繼續衰減。數個團體聲稱, nPERT組件也可能存在這類問題[8]。

我們目前正在進行BiSoN (nPERT) 、MoSoN (nPERT背結式)和ZEBRA (IBC)電池加速LeTID衰減試驗,目前為止沒有經歷過如此嚴重的衰減問題。

PERC太陽能電池和組件中可能存在的衰減機制

PERC組件發生了什麼?雖然人們認為已經了解了硼氧化合物的形成機制,甚至能控制這種效應,那麼為什麼PERC太陽能電池仍然會出現衰減?更加先進的設備的衰減機制變得更為複雜, 而簡單Al-BSF(背場)電池的衰減機制也是如此。

這種現象不僅限於不同水平下的效率。在更複雜的設備結構中,衰減的可能性更大、更為明顯。就PERC而言,背面電介質一方面提高了效率, 但如果無法滿足最高啟動效率和設備長期穩定性需求,也會帶來麻煩。

表2為典型的PERC設備截面,總結了目前已知的三種最嚴重的衰減機制。


PERC在LeTID中經歷的三種重要衰減機制為1) LID, 2) HID 及3) 背部電介質去鈍處理。圖片來源:PI Berlin

光致衰減(LID):光致衰減廣為人知、也是人們了解最多的衰減形式。這種衰減基於硼氧化合物形成的基礎之上。可以通過表一列舉的幾種措施部分消除這種現象。

氫致衰減(以下簡稱HID):氫致衰減是LeTID測試的原因,首見於mc-Si PERC設備。[5]為相關報導。單晶PERC設備中也發現了這種現象[6]。已知的是這種衰減是由於設備中氫含量太高造成的,已故教授Stuart Wenham [10]提出的木桶理論比喻完美的總結了這一現象。

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 背面鈍化是由相當厚的 (相對於正面鈍化) 富氫電介質實現的。釋放的氫進入矽塊, 形成弱氫鍵,鈍化了缺陷部位。這些氫鍵很容易由於溫度和光照受到破壞, 以更快的速度釋放弱鍵氫, 從而導致衰減。

隨著時間的推移, 恢復進程被激活,然後達到飽和狀態。釋放的氫又會形成氫鍵,穩定的氫鍵會鈍化缺陷部位。在LeTiD測試工況下,穩定的氫鍵不受影響。表一總結了能夠將HID效應降至最低的措施。

裸矽片鈍化衰減: 很難找出造成衰減的真正主導原因。最近康斯坦茨大學的A. Herguth和他的團隊發現, PERC太陽能電池的衰減部分是由於背面電介質去鈍效應造成的[11]。IBC太陽能電池正面也發現了這種衰減效應。

就IBC電池而言,至少需要一個淺FSF(正面場; 例如n型Cz-Si電池磷擴散塗層)才能不產生這種效應。

下圖3a和3b為不同部位的測試示例, 頂部是mc-Si PERC組件,底部是Cz-Si組件,如圖所示,出現了嚴重衰減。


3a和3b為不同部位的測試示例, 頂部是mc-Si PERC組件,底部是Cz-Si組件,如圖所示,出現了嚴重衰減。圖片來源:eternal sun

在LeTID測試期間, 所有三種 (或兩種) 描述的效應都可能會被激活, 必須對所有有問題的組件進行更詳細的檢查, 以便找到設備中最關鍵的衰減機制。確定之後就可以測試降低衰減的解決方案。


Eternal sun的LeTID試驗 (左) [12] 和Frauhofer CSP 的 mc-和 Cz-PERC組件LeTID試驗 (右) [13]。在Fraunhofer CSP試驗中,所有組件就LID而言都實現了穩定。右圖所示的Pmpp下降未包含由於硼氧化合物形成而導致的衰減。圖片來源:eternal sun

PERC太陽能電池和組件衰減機制的可行解決方案

如前所述, PERC 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衰減非常複雜, 不能輕易用一種衰減機制來理解。PERC組件似乎在高溫下受到的影響更大。在質量測試程序中,TÜV也確定了這種測試。表I (見下文) 總結了最嚴重的衰減影響以及為了通過TÜV測試而降低衰減影響的可行解決方案。


PERC衰減和可行解決方案小結。圖片來源:Fraunhofer CSP

當然還有必須加以控制的電勢誘發衰減(以下簡稱PID), 但這種衰減與所有組件都相關。此時鈉和其他雜質從玻璃向太陽能電池表面遷移,造成分流或去鈍[14]。

在電池、組件和系統層面,這種衰減可以降至最低。通過為組件選擇高質量的封裝劑,例如合適的EVA或切換至聚烯烴薄膜(多見於雙玻組件)也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希望我們喚起了對mc-Si以及Cz-Si PERC太陽能電池新衰減機制的充分意識。

通過本篇博文, 我們希望鼓勵PERC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生產商更好地改造設備、降低衰減, 並同時警示小型屋頂安裝商以及大型公用事業EPC公司選擇正確的光伏系統(對所選組件進行正確測試)。

為了避免因光伏系統性能不佳而引發的大量索賠,主要參與方,即電池和組件製造商以及系統安裝商對於這一問題的意識非常重要, 同時這也會避免對整個光伏行業可信度造成潛在嚴重負面影響。

祝人人好運, 做出明智的選擇, 繼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拯救我們偉大的藍色星球。裝機總量很快就會達到1TWp,我們希望只會出現極少數的衰減問題。

相關焦點

  • 光伏組件的另一種衰減:熱輔助光誘導衰減LeTID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背景1993年,Fischer和Pschunder發現在摻硼P型CZ-Si的電池在光照條件下,會發生效率衰退,其衰減為總效率的2-3%左右,並將定義為光致衰減現象(LID)。LID衰減速度很快,在幾天內就可以達到飽和,其產生機制主要是矽材料內的硼氧(B-O)缺陷對。
  • 電動車電池衰減排名來了:特斯拉Model 3僅排第3,三菱衰減最嚴重
    新能源汽車較燃油車相比,有用車養車成本低、對環境汙染小,不過度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等優勢,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衰減問題一直是行業痛點,因此很多人對其續航和後續電池問題比較關注。對此,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家提出了動力電池8年或12萬公裡超長質保,但消費者依然會擔心電池衰減及後續更換電池費用高昂等問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衰減問題,目前我們還未看到過大規模權威的相關數據。
  • 鋰離子電池厚電極的容量衰減機制
    現在高續航新能源車的需要迫使電池的能量密度越來越高,使用具有高負載密度活性材料的厚電極是最實用的策略之一,然而,它們的長循環使用過程中,卻伴隨著電化學性能的嚴重衰減,功率性能得不滿足,容量保持率也越來越差,那究竟什麼原因是導致性能變差的瓶頸呢?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圖1 經過長期循環後的負極表面掃描電鏡圖SEI膜成分是熱力學不穩定的,在電池體系中會不斷發生溶解和再沉積的動態變化。SEI膜在一定條件(高溫、HF、膜內含有金屬雜質等)下會加速膜的溶解及再生,引起電池容量的損失。尤其在高溫條件下,SEI膜中的有機成分(烷基碳酸鋰等)轉化為更穩定的無機成分(Li2CO3、LiF),導致SEI膜的離子導電性降低。
  • 20大幾萬買個玩具 比亞迪e6電池衰減嚴重高速無徵兆拋錨
    近年來,儘管電動汽車聲量很高,但大多消費者仍難下決心購買,除了擔心家裡沒地方充電,出門跑不了長途,另一大顧慮就是電池衰減問題。電池衰減對出行的影響很大,而且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換起來也足夠人們「肉疼」。
  • 汽車三包新規出臺:關於動力電池衰減的質保標準發布
    此次修訂「三包」規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擬對電動汽車的電池衰減做出規定,要求生產企業在「三包」憑證上明示電池衰減限制和對應的測試方法。 一位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制定全國範圍內的新能源汽車的「三包」補充條款,其中涉及動力電池衰減的質保標準,預計今年發布和實施。
  • 電動車電池衰減排名:Model 3排名第3 第一太意外
    新能源汽車電池衰減問題一直是行業的痛點難點,雖然有不少廠家對動力電池提供了8年或12萬公裡的超長質保,但消費者對動力電池衰減以及高昂的換電費用依舊心存擔憂。榜單顯示,車輛使用一年後,電池衰減最小的前三名車型分別是,2019款雪佛蘭Bolt無衰減,2017款奧迪A3 e-tron衰減0.3%,2019款特斯拉Model 3衰減0.6%。
  • 電動汽車電池衰減讓人頭痛,哪個品牌電池「最長壽」?
    [釘科技編譯] 電動汽車的電池衰減,一直是讓電動汽車廠商和用戶感覺頭痛的問題,儘管電動汽車廠商有8萬或12萬公裡的「超長質保」,但是前述問題以及可能隨之而來的高昂的換電池費用,仍然是讓不少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 比亞迪漢續航605公裡只跑了230公裡,電池衰減嚴重?你想錯了!
    不少人的觀點是,比亞迪動力電池衰減居然達到衰減62%。筆者也覺得這個數據不可思議,觀看了多篇文章,發現很多人都搞錯了概念。筆者專注新能源汽車多年,非常清楚影響電動汽車續航的三大殺手:電池衰減、電池低溫活性降低、制熱空調電耗較高。而最近被曝光的一系列知名電動汽車續航降低,其實是三者共同作用所致。
  • 晶體矽光伏組件非正常衰減和失效分析
    2.3 熱斑:組件熱斑在兩種情況下回產生:1)被陰影樹葉鳥糞灰塵等部分遮擋電池產生的熱斑,此時只需去掉遮擋物即可;2)組件中一塊或幾塊電池的溫度在工作狀態下比其它電池高出許多,說明這些電池是問題電池,例如混入的低檔電池或並聯電阻小、漏電電流較大的電池,長期下去熱斑處封裝材料老化加快
  • 單、多晶組件衰減及發電成本對比分析
    摻硼晶矽中的替位硼和間隙氧在光照下激發形成的較深能級缺陷引起載流子複合和電池性能衰退,造成在初始應用的幾天內輸出功率發生急劇性下降,這種現象稱為光致衰減。在一段時間(一般2~3個月)後輸出功率逐漸穩定。光致衰減LID的多少直接和矽晶體中的氧含量成正比。 多晶和單晶中均含有氧,但多晶的氧含量要比單晶低很多。在多晶鑄錠或CZ直拉單晶過程中,氧主要是通過坩堝界面擴散到液態熔融矽中。
  • 解析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高溫存儲性能衰減原因
    二、結果討論     1.電池性能分析     圖1為電池容量衰減及充放電性能。隨著存儲時間的延長,電池容量逐漸衰減。在存儲時間達到575d時,電池容量衰減為初始容量的85.8%。     因此,長期高溫存儲導致的電池容量衰減是不可逆的容量衰減。此外,顯示,電池的直流內阻隨存儲時間延長而增大的幅度並不顯著,這也說明電池內部極化不是導致日曆存儲電池容量不可逆衰減的主要原因。
  • 學習率衰減
    學習率衰減首先我們以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我們為什麼需要學習率α衰減(learning rate decay)。如果學習率不衰減的話,如下圖藍線所示,由於噪音影響,代價函數更新路徑相對不規則,但總體朝著最低點方向移動,但是移動到最低點附近時,由於學習率較大,每一次會移動相對較遠的距離,容易直接跨過最低點,導致代價函數在更新完畢後距離最低點仍然相對較遠;當我們隨著迭代的次數逐漸降低學習率,那麼便如綠線所示,一開始學習率較大,前進速度較快,到達最低點附近後,學習率降低到更小的值,於是最終更新完成後代價函數離最低點更近
  • 線纜高頻參數之衰減
    01衰減---Attenuation 單位 –dB高頻電子訊號在傳動時由於基本材料電阻,產生訊號強度(電壓)降低以外,尚有因高頻引發的Impedance,導致電子訊號強度再被降低,基本電阻的衰減取決於導體材質可稱直流衰減,電容電感的衰減取決於頻率高低可稱交流衰減,且頻率越高此衰減越嚴重;如果ATT數值越趨近於0時,表示訊號損耗的情況越少
  • 約束壓力對軟包電池厚度、容量衰減影響及對應PHEV電池包設計策略
    充放電過程電池會發生膨脹收縮,此外電池長期使用由於副反應的作用電池總體會不斷膨脹產生內部壓力,內部壓力既會影響電池結構和性能,同時又會對pack結構產生影響。基於此,實際使用中電池都是在一定的約束壓力下運行以消除由於膨脹導致的負面影響。因此,研究不同初始約束壓力下循環電池厚度變化極為必要。
  • 聲波的衰減概述
    聲源發出的噪聲在媒質中傳播時發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現象,其聲壓或聲強將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逐漸衰減。這些衰減通常包括聲能隨距離的發散傳播引起的衰減、空氣吸收引起的衰減、地面吸收引起的衰減、屏障引起的衰減和氣象條件引起的衰減等,總衰減量可表示為:  (1)擴散引起的衰減  聲源輻射噪聲時,聲波向四面八方傳播,波陣面隨距離增加而增大,這種由於擴散、聲強隨傳播距離增加而衰減的現象稱擴散衰減。
  • 跑了10萬英裡的特斯拉Model 3:電池衰減5% 保養和電費約3萬
    對於電動汽車,觀望型消費者的主要猶豫點圍繞續航焦慮、電池衰減、充電樁部署等。日前,車主Kazi Imam曬出了自己跑了10萬英裡(16.09萬公裡... 對於電動汽車,觀望型消費者的主要猶豫點圍繞續航焦慮、電池衰減、充電樁部署等。
  • 什麼是perc電池?perc太陽能電池原理|技術|生產流程|工藝流程詳解!
    (單面perc電池結構)perc技術通過在電池的後側上添加一個電介質鈍化層來提高轉換效率。標準電池結構中更好的效率水平受限於光生電子重組的趨勢。PERC電池最大化跨越了P-N結的電勢梯度,這使得電子更穩定的流動,減少電子重組,以及更高的效率水平。PERC技術的優勢還體現在與其他高效電池和組件技術兼容,持續提升效率和發電能力的潛力。通過與多主柵、選擇性發射極和TOPCon等技術的疊加,PERC電池效率可以進一步提升;組合金剛線切割和黑矽技術,可以提高多晶電池性價比。
  • 電池不衰減/4月接受預定/智己汽車品牌發布
    官方公布,新車將首用摻矽補鋰技術,智己汽車稱其為超級電池,全系標配93kWh電池組,高配115kWh電池組,能量密度300Wh/kg(單體),電池能實現20萬公裡零衰減和永不自燃的最高安全等級。
  • 真空衰減法檢漏儀 真空衰減法密封性檢測儀
    濟南眾測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真空衰減法檢漏儀是參照標準《ASTM F2338-13 包裝洩漏的標準檢測方法-真空衰減法》開發的密封完整性檢測儀器,應用於醫藥包裝產品的微孔洩漏檢測。真空衰減法檢漏儀檢測微小漏孔,尤其是廣泛用於醫藥包裝產品的完整性檢測,可檢測產品包括泡罩包裝產品,空注射器,預灌封注射器,液體西林瓶,凍乾粉西林瓶及其他液態灌封包裝等。廣泛應用於藥品生產廠家,藥包材生產廠家、質檢系統、第三方檢測機構、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