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之問(下)

2020-09-09 一隻夢想遠行的老貓

錢學森在科學上的涉獵的範圍之廣、成就之大,讓我們甚至不知該如何概括他的身份,只能籠統地稱他為「大科學家」,然後加上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諸多稱謂。

可惜,這樣的巨匠, 中國再未出現。2005年,錢學森對總理溫家寶感慨:「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最後,他發出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錢學森的攝影作品,完全是專業水準

1929年,錢學森考入鐵道部直屬的交通大學。這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且教學方針先進,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藍本,有「東方的麻省理工學院之稱,畢業生去歐美留學根本不用入學考試。

尤其,大學裡的鐵道機械工程專業是全國僅有的。堅持實業救國的錢學森,希望能像詹天佑那樣,為中國鐵道事業做出貢獻。

救國責任重大,錢學森卻很輕鬆。在師大附中已經學到很多大學課程,加上極高的天賦,他入學前兩年可以把很多精力投入藝術與文學,參加了軍樂隊、管弦樂隊、雅詩社等數個文藝團體。可以說,他是樂手中的學霸,學霸中的樂手。

錢學森的攝影作品

他在《浙江青年》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居然是《音樂與音樂的內容》。此外,他還醉心攝影,很多作品都達到了專業水平。

錢學森不認為這些影響了他的學業,相反,他晚年說:「因為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薰陶,所以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2005年,他還對總理溫家寶說:「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


錢學森乘船赴美時的留影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入東北。次年對上海狂轟濫炸。國民政府卻無力應對,因為那時全國只有270架飛機,大部分還不能升空。錢學森意識到,飛機比火車更重要,之後開始苦讀航空知識。

1934年10月,錢學森被錄取為清華大學赴美公費留學生,主修航空。其實他的考分並不很高,但負責招考的葉企孫教授發現他航空工程考到87分的高分,就破格錄取了。

葉教授培養了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錢偉長、錢三強等諸多大科學家,被譽為「培養大師的大師」。他這次破格,決定了錢學森的人生軌跡,也影響了新中國的航天事業。

錢學森在美國授課

當時中國沒有航空工程專業,葉教授與清華大學為錢學森聘請了當時國內頂尖的幾位航空專家進行指導。其中的王助是中國航空界最早出國學習的先驅之一,為波音公司設計出第一架商用飛機,時任杭州製造廠首任監理。王助與交通大學的兩位老師錢兆琳、陳石英成為這一階段對錢學森影響最大的人。

1935年8月,錢學森赴美,一年後就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轉入加州理工大學,成為大科學家馮·卡門的高徒。

從1935年到1955年,錢學森在美20年,但被他列入影響者名單的只有卡門。卡門對他的賞識,對他不遺餘力的支持,讓這個來自弱國的黃種人有機會施展才華。


錢學森與恩師卡爾,以及卡爾的老師普朗特。普朗特也是錢學森的校友陸士嘉的老師

錢學森能力超凡,以至美國政府讓他從事大量涉及軍事機密的工作,哪怕他仍是中國公民。

1945年,錢學森與恩師卡爾一起,奉美國政府之命去德國審訊效力於希特勒的科學家,包括卡門的老師普朗特。紀念館裡有一張有趣的照片,就是這師徒三代人的會面,只是場景有點兒尷尬。

卡爾本是德國猶太人,納粹當政後逃到美國。沒想到僅僅幾年後,美國政府同樣大肆迫害無辜人士,錢學森也是其中之一。錢學森歸國的5年艱辛路,可以寫成一本書;他歸國後的巨大貢獻,一本書都寫不盡。

錢學森一家在歸國的船上

錢學森認為,歸國後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毛澤東、周恩來和當時主管國防科技的聶榮臻。錢學森在美已經取得重大成就,但他最大的功績,是創造出「兩彈一星」的奇蹟,把一個「黃包車王國」變成了航天大國。

但錢學森一直強調,這靠的是政府的信任與支持。進行發射試驗時需要大量通信線路,郵電部把幾乎一半的全國通信線路提供給他們。「這樣大規模的組織調動,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成千上萬群眾的參與,誰能辦得到?」錢學森真誠地說。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1966年18歲時,趕上停課鬧革命,之後參軍入伍。恢復高考後幾年,他考上大學,時年34歲。4年後,他自費去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繼續深造,40歲時拿到碩士學位。

錢永剛後來成為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體系統的研製工作。

錢學林的女兒永真,高中沒讀完就趕上運動,後來成了工農兵學員,80年代出國了。

錢學森的堂弟學榘及兒子永佑(下左)、永健

錢學森的堂弟學榘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後,成為波音公司高級工程顧問。抗日期間回國擔任飛機發動機廠總工程師,因為工廠屬軍隊編制,他被授予上校軍銜。後目睹國民黨腐敗於1944年又去美國,新中國建立後顧慮國軍上校背景沒有回來。他是出色的空氣動力學專家。

學榘長子錢永佑是著名的神經生物學家,幼子錢永健是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兩人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次子錢永樂是計算機界最高獎「圖靈獎」的獲得者。

相關焦點

  • 錢學森之問(上)
    在科學上的涉獵的範圍之廣、成就之大,讓我們甚至不知該如何概括他的身份,只能籠統地稱他為「大科學家」,然後加上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諸多稱謂。2005年,錢學森對總理溫家寶感慨:「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最後,他發出振聾發聵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 這才是真正的「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之問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文 | 路風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編輯 | 崔赫翾  瞭望智庫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 這才是真正的「錢學森之問」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作者:路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2020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
  • 僑報網評:錢學森大學能否解答錢學森之問?
    湖南省政府網站近日發布消息,稱錢學森科技大學正在湖南瀏陽籌建中。作為中國知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曾在2005年就高等教育發表「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即將成立的錢學森科技大學,能否解答「錢學森之問」?
  • 「錢學森之問」的「三重問」
    「錢學森之問」的「三重問」作者: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對得起「錢學森之問」
    但是,這所高校擬使用的名字,很難不引起人們的注意:「錢學森科技大學」。湖南省人民政府網站近日發布《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工程」部分提出要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支持區域內高等教育發展,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
  • 「錢學森之問」,或許是個偽命題!
    編輯:夢如雨【小編按語】人們普遍知道「錢學森之問」的存在,也有很多人喜歡思考和解答「錢學森之問」;然而,卻很少有人想過「錢學森之問」到底成立與不成立的問題問題一:什麼是「錢學森之問」?關於什麼是錢學森之問,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其主要含義包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 「錢學森之問」的標誌內容。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發出追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此即為著名的「錢學森之問」。2.
  • 「錢學森之問」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回憶:30年前,父親提出第六次產業革命,提出基於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問題,提出知識密集型農產業的思考,學術界對這些理論反響不大,基本上無人關注無人踐行,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才明白,自己不僅要提出理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這方面的人才,所以才有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能為「錢學森之問」找到答案嗎?
    這次用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名字來命名一所未成立的大學,目的性很明確那就是要培養出像「錢學森」一樣的大師級的頂尖人才,回答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所謂「錢學森之問」主要是指2005年,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學森先生的發問是對整個教育界的一次刺激。
  • 錢學森之問,答案在何方?
    一直以來,「錢學森之問」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提升質量的緊迫課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通過本科教學工程、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等,正在努力求解「錢學森之問」的答案。「我實習的村小僅有28名學生,一個老師包一個班,上所有課程。」
  • 大成智慧教育,回答錢學森之問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bjzxzjyjy)這便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十幾年過去了,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達到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超過30%。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邁進。同時,高等教育學術論文、期刊文獻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科研體系逐漸完備。
  • 「錢學森科技大學」要來了,我也找到了「錢學森之問」答案
    日前,一則「重磅」消息引起不少人注意:湖南瀏陽正在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作為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曾在2005年就高等教育發表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
    應讀者要求,隨後的2、3、4日,本報開闢《錢學森的啟示》專欄,連續刊出通訊《看不盡的燈火品不盡的錢學森――〈錢學森同志言論選編〉問世紀實》、《淨化心靈選擇崇高――科學工作者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敞開博大胸懷奔湧無窮智慧――親友、同道憶述錢學森創新思想和實踐》。今天,我們刊出第4篇,專欄暫告一段落。
  • 錢學森之問有答案了?官方宣布正式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
    錢學森在我國的科學界,可以說是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的,除了本身在科研領域為我國做出的傑出貢獻之外,錢學森也對我國的教育非常的關心,並且在生前留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 由「錢學森之問」而引出的「珠峰計劃」
    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看望錢學森的時候,錢老感慨地說:「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錢老又發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 求解「錢學森之問」
    2005年,錢學森提出一個問題,被稱之為「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面對這個問題,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該做哪些反思呢?下面是筆者的一些思考。一、直面現實,冷靜反思眾所周知,培養人才的基礎在教育,根在基礎教育。
  • 梁孟松的辭呈和錢學森之問
    來源:錦緞作者:文苗 2020年12月15日深夜,中芯國際(HK:00981/SH:688981)爆出大新聞,為公司開發先進工藝立下汗馬功勞的聯席CEO梁孟松遞交辭呈。次日中芯國際A股股價大跌5.5%,一度停牌至午後的港股亦收跌4.9%。
  • 錢學森之問到底有沒有意義?
    錢學森之問,真正能夠潛心做學術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真正能夠成為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這個少之又少之中,我們將一部分,擁有著一定能力的匠人精神的孩子們的思想扼殺在了搖籃裡。錢學森之問,是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的。當我們的社會,思考問題,學會思考,變成了一種新的風尚的時候。
  • 從錢學森之問,到中國晶片,到《生活在樹上》
    想到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在生前,錢學森在不同場合不止一次提到這「錢學森之問」。如此一問,被放到「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背景下,被稱為「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
  • 窺斑知豹:圖靈獎得主經驗之談與錢學森之問解答的關係
    清華大學雨課堂主講嘉賓:鄒曉輝講授圖靈獎得主漢明碼發明人的經驗之談清華大學雨課堂主講嘉賓鄒曉輝講授:從融智學角度-答-錢學森之問,是學校領導班和多方面多學科多領域學習積極分子參與的科教興國的踐行者們參加的跨學科思維訓練-大綜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