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人在平時的工作之餘會出現腰部酸痛或脹痛的現象,那麼腰部酸痛或脹痛是腰肌勞損嗎,怎麼判斷腰肌勞損?為什麼會患上腰肌勞損,腰肌勞損的誘因有哪些呢?患上腰肌勞損怎麼辦?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怎麼判斷腰肌勞損
1.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
3.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
4.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5.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腰肌勞損的誘因有哪些
1、急性腰扭傷治療不實時或治療不妥腰扭傷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使毀傷的肌肉、筋膜修復不良,孕育發生較多瘢痕和粘連,繼而低落腰部功效,易出現腰肌勞損。
2、累積性損傷長期反覆的過度腰部活動及過度負荷,如久坐、久站、搬運重物等,使腰肌長時間處於高張力牽伸狀態。頻繁受力且受力較大,會使腰部周圍的軟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最後形成腰肌勞損。
3、腰椎天本性畸形常見的有腰椎骶化(腰椎與骶骨相融合而配合組成一塊骶骨)。骶椎腰化(第1塊骶骨從骶骨塊中游離出來而形成第6腰椎)、隱性骶椎裂等,均可使肌肉、筋膜等構造缺少附著點,組成布局上的不穩固,當運動頻仍或負重較大時,則容易出現腰肌勞損。
4、氣候、環境因素慢性腰肌勞損與氣候、環境有一定的關係,氣溫過低或溼度過大均可促發或加重腰肌勞損。
5、其他因素體弱及內臟病變可使腰部應激能力下降,腰部負荷重或頻繁活動可造成腰部軟組織損傷,出現腰肌勞損;妊娠後期,腰部負重增加,也易出現該病。
腰肌勞損怎麼辦
1. 腰肌勞損的重要症狀為慢性痛苦傷心。且多無顯著誘發因素。痛苦傷心發作時患者常感觸腰部又酸又脹,蘇息半晌後可以大概得到緩解。若臥床太久,又會覺得不愜意,輕微運動之後反而有所好轉,但運動過久則又加重痛苦傷心。
2. 在疼痛的部位有固定的壓痛點,多位於肌肉起止點附近,叩擊壓痛點時,患者能明顯感覺到疼痛程度有所減輕。
3. 日常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保持某一固定體位,要適當調整變換姿勢。同時避免彎腰直接拿東西對腰部肌肉造成損傷。
4. 病情較嚴重者,在工作時可以使用腰圍以保護腰部肌肉,但是休息時記得要摘掉腰圍,以防止肌肉因得不到活動而萎縮。同時還要注意加強對腰肌力量的鍛鍊,使尚未受到損傷的肌肉能更好地發揮代償調節作用。
5. 可以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推拿,注意要去正規醫院的理療科就診,只要專業的理療師才能施以正確的手法和適當的力度,否則違規的操作很有可能會因錯誤粗暴的舉動加重腰肌的損傷。
6. 如果疼痛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可以服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消炎藥緩解症狀。
腰肌勞損的預防
1.加強腰背肌鍛鍊: 特別是一些長期坐著工作的人,腰背肌肉比較薄弱,容易損傷,故應有目的地加強腰背肌的鍛鍊,如做一些前伸、後仰、左右側彎,腰部旋轉等動作,使腰部肌肉發達,韌帶堅強,肥胖者應減肥來減輕腰部負擔。
2.生活體位:從生物力學角度看,在日常生活中各種動作均有正確與不正確之分,諸如看書、取物及日常坐姿等,如採用不良體位,不僅增加了腰肌勞損的機會,且易使椎間盤內壓力升高,增加了腰痛的發病率。不要長時間站立或久坐,站久了可以蹲一蹲,使腰部肌肉放鬆一下。從地上提取重物時,應屈膝下蹲,避免彎腰加重負擔,拿重物時,身體儘可能靠近物體,並使其貼近腹部,兩腿微微下蹲。
3.運動體位:各種運動項目都有相應的要求,包括大運動量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均要遵照執行,尤其在比賽前及比賽中,切忌不按規定要求進行。日常鍛鍊也應如此,如跑步運動應先慢跑,待身體適應後再快跑。
4.糾正姿勢:腰肌勞損主要原因是姿勢性腰痛,因此腰能輕鬆起來的「理由」之一便是糾正姿勢。要養成「站直、坐正、睡平」的習慣,站——站立時要收腹挺胸,兩下肢伸直,眼平視。坐——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雙髖、雙膝屈曲90度,腰椎和靠背之間儘可能貼緊,不留空隙,以減少腰椎的前屈。睡——睡眠時儘量平臥,枕頭不要太高,8~10釐米為宜,頭部保持自然仰伸位最為理想。腰背部平臥於木板床上(木板上可墊席夢絲床墊),雙膝、髖關節略曲,如此可使全身肌肉、韌帶及關節獲得最大限度的放鬆與休息。對不習慣仰臥者,採用側臥位亦可,但頭頸部與雙下肢仍以此種姿勢為佳。俯臥位無論從生理學或從保持呼吸道通暢來看,都是欠科學的,應加以糾正。
總結:通過上文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怎麼判斷腰肌勞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腰肌勞損患者腰部有壓痛點,腰部酸痛或脹痛,勞累時會有加重的現象。平時要加強腰背肌鍛鍊,糾正姿勢來預防腰肌勞損。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能有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