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劉亭隨筆 ,作者劉亭
劉亭隨筆
「劉亭隨筆」,是劉亭研究員分享思想隨筆、發展時評的自媒體。
總923#新觀察系列#
2020年12月5日上午,我應邀參加了在上海財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端論壇》。張大衛、仇保興、範恆山、阮青、侯永志、肖金成、劉志彪、寧越敏等專家學者作了演講。限於時間,我作了一個極簡版的發言。為了滿足會議主辦者的要求,事後我根據發言前已準備好的課件,整理了一份文字稿,現予發布,以求教於友人和方家。
點擊閱讀:
數字長三角和高質量發展(上篇)數字長三角和高質量發展
(下篇)
本文系作者12月5日在上海財經大學《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端論壇》的演講整理稿
記得2000年千禧年的時候,我作為浙江省發展計劃委的副主任同時兼任省經濟信息中心主任,在一個信息化的論壇上,作了一個題為《新經濟時代中國傳統企業發展的現實選擇》發言。我對當時柯林頓總統自詡的「兩高一低(高增長率、高就業率、低通脹率)」的所謂新經濟概括,很不以為然。我覺得他對具有重大深遠意義的新經濟,根本就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和要害。為此,我提出了一個新經濟的極簡公式——「信息化(即數位化,生產力)×全球化(即全球範圍內的市場化,生產關係)=新經濟(生產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前面公式括弧裡的簡注,都是現在為了便於理解而後加的。
也因此,之前的相應公式還可以演化為:「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信息經濟↗數字經濟↗智能經濟=數智經濟=新經濟。」毛主席早就說過:「精通(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全在於應用」,經濟運行和發展亦是同理。
袁家軍書記早在走馬上任省長時,就曾說過一段堪稱經典的話:「數位化不僅正在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也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我們要以政府數位化轉型為先導,撬動經濟和社會數位化轉型,推動我省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很顯然,他是把經濟、社會、政府三個層面的「數位化轉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來看待的。
從「數字產業化」也即狹義的數字經濟來看,起碼包括四小部分:1、數字科學研究和數位技術研發;2、數字裝備和產品的製造;3、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4、數字內容的生產。也就是說路有了,車有了,拉的是什麼人、什麼貨呢?這就需要有內容生產。過去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培訓、文化藝術、廣告傳媒,甚至是科學研究,是不是都可以歸結為當今資訊時代數字經濟的「內容生產」呢?
從「產業數位化」的角度看,廣義的數字經濟還要包括:數字信息及科技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廣泛而深刻的賦能或增值應用。諸如數字農業、無人工廠、遠程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單純數字產業也即狹義數字經濟再大、再發達,我在此冒叫一聲,也不過佔到整體數字經濟的20~30%左右;而賦能及增值的應用型數字經濟,將不容置疑地會佔到整體數字經濟的70~80%左右。兩者相加的百分百,才是未來的整體數字經濟的願景和藍圖。
基於上述基本概念,我自李強書記當年在浙江出任省長之時起,就向他和後續的省領導「建言」,要前瞻一下浙江未來30年主體的經濟形態會是怎樣的。我以為,在繼續人類社會近現代「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進程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順應新世紀以來信息化(數位化)、生態化(綠色化)和人文化(人本化)三大新趨勢,並從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出發,在沿海和城市,主要發展以網絡數據為基礎、智能應用為核心的(廣義)數字經濟。 而在山區和鄉村,則主要發展以綠水青山為基礎、「四生業態(生態農業+生態旅居業+生態知創業+生態加工業)」為表徵的(狹義)生態經濟。至於不分地理空間的全部經濟活動,更是主要應發展以「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為價值取向的人文經濟。
數字經濟是長三角未來經濟發展的基本內容,也是其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基礎。數字經濟是以數字產業化為動力主體,以產業數位化為融合實體,以城鄉數位化為空間載體的全方位數字經濟體系,將為數字社會發展和數字政府運行奠定堅實基礎。長三角地區要在積極探索數據確權和交易規則的同時,加快構建動態、海量的數據市場,建設全球數據港,著力發展數字樞紐型經濟,驅動長三角地區邁向居於全球前列的數字經濟體。
最後再簡單涉及一下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的建設。所謂數字社會,是指以數據連接、服務在線、智能協同為特徵的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新形態。基於人和人的數位化聯繫而形成的數字社會,既意味著社會溝通的高效能、公共服務的高效率、社會治理的高水平,同時也意味著社會運行的高風險。長三角一體化的數字社會建設,第一要務在於藉助數據的可控性開放,助力破解現存種種行政壁壘和條塊分割現象,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全區域優化;根本目的在於藉助數字賦能,更為均衡地提供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和高水平的社會治理;現實基礎在於個人隱私得到有效保護前提下的公用數據的系統連接、即時交換及合規使用;同時還要注意處理好政府和網絡數據平臺公司的關係。平臺公司可以接受政府的委託有償提供相關的運維服務,但其必須無條件地接受政府的依法監管。
數字長三角是一個以數據為核心要素驅動發展的生態系統。在經濟、社會和政府數位化轉型與發展的進程中,政府處於倡導者、帶領者,規範者和補缺者的地位。建設數字政府的實質,是運用數字信息科技,對行政的組織架構、秩序流程、方式方法、手段工具等,進行全方位變革和系統性重塑,從而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數字長三角建設進程中,政府的數位化轉型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是牽引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和發展的關鍵。
長三角的數位化發展,說到底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創新流。在此我引用2017年5月間的一篇拙文(《知識的本質和「新新人類」》)作結:「阿爾法狗和世界第一圍棋高手柯潔的人機大戰已落下了帷幕。基於『人腦和經驗』的人類,毫無懸念地輸給了基於『電腦和擁有深度學習能力算法』的人工智慧。創新已成為發展不容置疑的生命線,企業和企業家如此,國家和民族如此,人類和機器人(人工智慧)也是如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人和人、人和非人、人和地球永無休止的大博弈中,勝利將永遠屬於永續創新的『新新人類』」!
感謝邀約,感謝聆聽!
新朋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劉亭:數字長三角和高質量發展(下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