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滬蘇浙皖應如何把握機遇,推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10-18 中發智造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部署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一體化發展。那麼三省一市應該如何抓住一體化發展機遇,促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呢?

一、上海引領

《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上海市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快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為此,上海將實施以下四方面具體舉措:

一是聚焦重點領域,與兄弟省市協同推進。

在產業發展方面,深化各方合作,著力推動金融開放,不斷增強全球高端資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

在科技創新方面,增強創新策源能力,組織聯合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比如加強上海張江科學城與安徽合肥創新中心之間的聯動。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率先布局應用像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提升對外服務的輻射能力。

二是聚焦重點區域,實現率先突破。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重點是落實好 「6+2」的開放政策和制度創新,全力打造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型城市,發揮好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引領作用。

三是聚焦重大項目,強化任務落實。

重點是抓好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長江黃金水道、機場群、5G布局等一批重大項目規劃建設的協調推進。

四是聚焦重大平臺,深化交流合作。

重點是共同舉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加快G60科創走廊、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等一批跨區域重大合作平臺建設,並發揮平臺的積極作用,探索跨區域合作的新機制;加強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服務載體作用。

二、安徽優勢

《規劃綱要》指出,安徽具有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內陸腹地廣闊等優勢,應通過三大舉措,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實現錯位發展:

第一,立足創新優勢,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這是《規劃綱要》對安徽的第一個定位,也是安徽最可作為的主戰場。要全面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濱湖科學城、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10個高標準省實驗室、10個省技術創新中心等分平臺建設,推動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融通發展,攜手滬蘇浙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第二,立足空間優勢,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優選地。

安徽的國土面積、常住人口分別佔長三角的39.1%和28.1%,土地、勞動力、產業配套等條件較好,承接合作轉移的空間巨大。要整體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協調,圍繞補鏈、延鏈、強鏈,高水平地打造皖北承接產業轉移聚集區和皖江產業轉移示範區,培育建設一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一手築牢新的「銅牆鐵壁」,一手構建「芯屏器合」現代產業體系。

第三,立足區位優勢,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

安徽既是長三角地區,又是中部地區,具有「左右逢源」的獨特區位優勢。要以此為切入點,著力構建東西高鐵大通道,全力打造合肥國際航運集散中心,共建一體化的城際軌道圈、國省幹支網、能源保障線、信息高速路,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開放。

十四、浙江高地

《規劃綱要》明確,要發揮浙江省數字經濟領先的優勢,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數字經濟是浙江經濟當中的特色和優勢。這幾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打造。2018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佔GDP比重達到41.5%。在今年召開的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浙江被列為首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數字長三角,這對浙江發展數字經濟領先優勢、共建共享數字長三角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應與滬蘇皖一道,共同謀劃建設長三角數據中心等一批戰略性數字基礎設施,共同培育雲計算、人工智慧、數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聯手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具體來講,應重點推進「三區三中心」建設。

「三區」就是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產業數位化轉型示範區、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浙江將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為主線,實施「五個100」,即建設100個無人車間、無人工廠,培育100家骨幹數字企業,推進100個數位化重大項目,實施100個園區改造,設立100億產業投資基金,並將「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深入推進政府的數位化轉型,率先推進數字經濟地方立法。

「三中心」就是推進數字科技創新中心、新型貿易中心、新型金融中心。我省將積極構建以之江實驗室為主平臺、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為核心、科研院所重點企業協同參與的「一體、兩核、多點」的科技創新布局,主要是聚焦基礎性、前瞻性、引領性的重大創新。我們還要和滬蘇皖共同打造G60科創平臺,加快推進電子世界貿易平臺(eWTP)的全球布局,打造行動支付之省,建設錢塘江金融港灣,有序發展新興金融業態,鼓勵數字經濟創新成果率先在浙江試水示範。

十五、江蘇製造

《規劃綱要》指出,上海要充分發揮好龍頭作用,蘇浙皖要各揚所長。江蘇的「長」處在製造業。目前江蘇製造業的總量佔全國1/7左右,位居全國首位。然而江蘇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是總量大,放在全球來看,產業鏈還是處在中低端。江蘇應充分利用一體化機遇,實現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補齊這個短板,把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邁進,到國際上競爭。

為此,《規劃綱要》明確,發揮江蘇省製造業發達的優勢,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位造業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發展製造業是從鄉鎮工業起步的,都離不開滬浙皖對我們的幫助,也是我們共同合作的結果。利用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對於江蘇來講,主要應該抓三件事:

第一件事,在江蘇現有製造業當中,選擇較有競爭力的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包括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作為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種子」選手,參與全球的合作與競爭。

第二件事,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採用「揭榜掛帥」的方式整合資源,持續攻堅,努力解決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根據官方統計,當下共有126項需要解決的重點技術問題),以促進江蘇製造業參與全球競爭。

第三件事,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跟上海方面,要突破跨江融合,推動南通和上海跨江融合發展。跟浙江方面,共同申報寧杭生態經濟帶。未來,在淮河生態經濟帶、淮海經濟區,南京都市經濟圈等區域發展問題上,也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總的來說,在世界產業集群建設當中,江蘇應按照國家規劃綱要的部署要求,與滬浙皖攥成拳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相關焦點

  • 滬蘇浙皖四省市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教育...
    會上,滬蘇浙皖四省市共同制定、籤署《新一輪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在提升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服務發展能力、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加快職業教育協同平臺建設、推進各類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加快長三角教育現代化建設、健全長三角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強項目推進,為一體化發展加速奔跑注入「教育動能」。
  • 融入大合肥、對接滬蘇浙!廬江搶抓機遇促發展
    融入大合肥、對接滬蘇浙!1月4日,我縣召開了「融入大合肥、對接滬蘇浙」大討論活動工作動員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和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及合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機遇,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長三角一體化加速高質量發展
    蘇浙兩省一市近日聯合出臺22條政策措施,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這是兩省一市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合力推動一體化示範區建設的重要政策支撐和改革舉措。2019年初,滬蘇湖高鐵、滬通鐵路建設及上海第三機場選址;2019年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設立;2020年中,國稅總局推長三角稅收一體化10項舉措;未來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蘇浙皖滬籤署人才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圖蘇、浙、皖、滬三省一市正在推進長三角地區人才一體化發展。在3月25日上午舉行的「長三角地區人才交流洽談會暨2018屆高校畢業生擇業招聘會」上,蘇、浙、皖、滬人社廳(局)共同籤署了《三省一市人才服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市所屬區人才服務中心與蘇、浙、皖三省部分地級市人才服務中心籤訂了《人才服務項目合作協議》。
  • 在第二屆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上,湖州市委統戰部作典型交流發言
    12月6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黨委統戰部在江蘇南京召開第二屆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江蘇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代表江蘇省委到會致辭並作主題發言和總結講話。來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黨委統戰部、統戰系統有關單位、基層統戰部門負責同志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等100餘人參加會議,24位會議代表作了交流發言和書面交流。
  • 青春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滬蘇浙皖「三農」小夥伴正式「聯盟」了
    9月7日-8日,「三農」青年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暨滬蘇浙皖農業農村部門團委書記工作交流會在杭州召開。這是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農業農村部門團委第一次組織青年面對面交流活動,旨在號召和引導長三角地區「三農」青年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努力在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貢獻青春力量。
  • 關於一體化,滬蘇浙皖「最強大腦」這麼說 _ 證券時報網
    在長三角參事專題研討會上,來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參事們聚焦「長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戰略優勢、體現更大作為」開展探討,重點圍繞推進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從「區域經濟協同創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互惠互享」等方面,就「打造金融科技世界級高地」「合力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經濟發展中的文化思考」「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發展」等主題發表真知灼見。
  • 滬蘇浙皖九城共織一張「網」
    9月1日,2018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峰會暨G60科創走廊工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工程啟動大會在上海市松江區開幕。今後,包括蘇州在內的G60科創走廊9個城市將深化合作,攜手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發展。
  • ...皖四省市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教育動能」
    會上,滬蘇浙皖四省市共同制定、籤署《新一輪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在提升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服務發展能力、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加快職業教育協同平臺建設、推進各類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加快長三角教育現代化建設、健全長三角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強項目推進,為一體化發展加速奔跑注入「教育動能」。
  • 張雲蔚:揚皖所長,創新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綱要》明確安徽全域納入長三角,提升了安徽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但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非一日之功,安徽將在上海龍頭帶動下,聯手蘇浙,揚皖所長,為長三角一體化加快發展作出更多安徽貢獻。
  • 淮北市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加快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在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一體化發展、推動淮北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取得明顯成效。以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為抓手,主動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著力形成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局面。一是構建大通道。將交通作為融入長三角的先行條件和重要支撐,加強與滬蘇浙的交通規劃對接,完善周邊區域城市間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構建內通外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滬蘇浙交界處,區域發展結構正在重塑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顧雨婷 翁傑,原標題《在滬蘇浙交界處,區域發展結構正在重塑——一體化示範區的「破」與「立」》,36氪經授權轉載。 11月9日,上海青浦與蘇州吳江間的省際「斷頭路」東航路正式通車,原本隔河相望的兩地居民,出行時間縮短至5分鐘。這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掛牌以來建成的首個跨省域道路互聯互通項目。
  • 滬蘇浙皖首次共同舉辦上海旅遊節文旅相融韻味濃
    南京路步行街東拓路段,遊客在拍照。  近年來,上海全力推進「建築可閱讀」,據此做好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工作。目前全市開放建築共1039處,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建築可閱讀」的方式,已從最初的掃二維碼呈現建築人文歷史,逐步向更多元方向發展。旅遊節期間,市民遊客最喜愛的「建築可閱讀」系列產品評選、《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有聲書發布等活動陸續舉辦。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還發布103條各具特色的建築微旅行線路。
  • 滬蘇浙皖圍繞長江保護開展聯合培訓
    原標題:滬蘇浙皖圍繞長江保護開展聯合培訓本報訊(記者盧志堅 通訊員秦穎 史瑩璁)近日,江蘇省檢察院牽頭承辦的長江保護暨環境資源領域公益訴訟實務長三角聯合研修班在蘇州舉辦,來自滬蘇浙皖四地的98名學員共享了這場培訓「盛宴」。
  •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等三方面滬蘇浙互認
    央視網消息:昨天(22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出臺人才資格互認辦法,示範區專業技術人員在 職業資格、職稱、繼續教育學時三方面將實現滬蘇浙互認。以職業資格為例,目前,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有58項。
  • 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公布
    要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在上海龍頭帶動下,聯手蘇浙,揚皖所長,主動作為,彰顯安徽擔當,發揮安徽作用,作出安徽貢獻。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規劃綱要》,結合安徽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範圍包括全省16個市,其中,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8個市為中心區。
  • 湧金樓丨今天滬蘇浙聯手下發兩份文件,玄機何在?
    依託滬蘇浙兩省一市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創新資源支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兩區一縣(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數據顯示,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3806億元,較2018年增長6.1%,二三產業平分秋色(增加值比重約為47%:51%),產業協同合作日趨緊密,已經形成裝備製造、紡織服裝、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四大千億級產業。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從剛剛公布的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和產業項目準入標準來看,在編制理念上將綠色創新作為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和最鮮明符號。
  • 上海酒精測出80毫克算「醉駕」,到了浙江100毫克,滬蘇浙皖標準咋統一
    今天上午,上海人大工作研究會舉辦今年本市社會科學「學術月」活動,在「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立法研究」研討會上,周錦尉從酒駕案例講起長三角立法協同。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如何打破行政壁壘進行立法協同,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
  • 財產保全、委託鑑定可跨區域辦理,滬蘇浙皖高院一起開會,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會上,滬蘇浙皖四地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了《長三角地區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數據顯示,2019年,滬蘇浙皖四地法院共審結案件591.2萬件,佔全國法院審結案件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 長三角一體化丨長三角近百家文化館「當家人」為何今天齊聚浦東?
    新民晚報訊(記者 宋寧華)今後,長三角地區的文化館的共建共享、協同發展將擁有一個全新的平臺。今天,長三角城市文化館聯盟成立大會召開,近百家文化館的「當家人」齊聚浦東。圖說:長三角城市文化館聯盟在浦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