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顧雨婷 翁傑,原標題《在滬蘇浙交界處,區域發展結構正在重塑——一體化示範區的「破」與「立」》,36氪經授權轉載。
11月9日,上海青浦與蘇州吳江間的省際「斷頭路」東航路正式通車,原本隔河相望的兩地居民,出行時間縮短至5分鐘。這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掛牌以來建成的首個跨省域道路互聯互通項目。
在由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組成的這片一體化制度試驗田裡,變化每天都在發生。60個重點項目全力推進,打破三地行政壁壘;32項具有開創性的制度創新成果,正重塑區域發展結構……
三地共同編制了全國首個跨省域、具有法定效力的國土空間規劃;共同建立起一攬子促進人才、資金、科技等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的制度安排。
破立並舉間,示範區的探索,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後來者,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規劃破界 聚焦一體化——跳出小縣域擁抱大區域10月底,在嘉善舉辦的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嘉善片區規劃及城市設計》面向全球客商發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構建一張「50年不落後」的交通網……這份讓人眼前一亮的規劃,編制理念、設計思路,都與此前大不相同。
在新的片區規劃裡,嘉善跳出小縣域,融入區域發展大格局,以國際標準,對標全球區域經濟發展新標杆。這種規劃理念和思路,並非憑空而來,它與今年6月公示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一脈相承。
一直以來,在傳統的行政區劃分割中,「行政邊界」往往就是「行政壁壘」。嘉善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在過去,毗鄰地區間往往分歧大於共識、競爭大於合作。
「一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是推進示範區一體化發展中最首要的任務和最迫切的需求。」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熊健說,統一的規劃是逐步推動一體化的基礎。
圍繞示範區總規的編制,滬蘇浙及多方經過多輪協商,「擦」去行政邊界,統一示範區的基礎底板、用地分類、規劃目標、核心指標,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
示範區總規,一體描摹了「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的發展願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域功能與風景共融、創新鏈與產業鏈共進、江南風和小鎮味共鳴、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共享。」熊健用5個「共」具體描繪了這一美好願景。
一年多來,在5個「共」的規劃引領下,青嘉吳三地推進生態環境、產業發展、人居品質的思維和理念,都在由分向融轉變。如今的青吳嘉,不僅是上海、江蘇、浙江的區、縣,更是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一個整體。
在青浦區,當地一直以來面臨的東強西弱,發展不平衡的格局正在改變。示範區總規加大了對與蘇浙接壤的青西地區產業布局的力度。目前,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已在青西金澤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導入的產業和人才,將大大帶動青西乃至周邊吳江、嘉善的發展。
製造業發達的吳江區,土地資源極為緊缺,又位於示範區多條水系的上遊。一年多來,當地為了達到示範區總規設定的開發強度目標,通過優化土地結構、騰退低效用地,盤活閒置用地,已累計騰出土地2萬畝。吳江重新調整了生態空間、產業空間,保護整個示範區的生態本底。
今年8月,示範區面向全球徵集「江南水鄉客廳」的設計方案。這片位於滬蘇浙交界處約35平方公裡範圍的「長三角原點」區域,將打造跨區域共享、共治的「客廳」,作為示範區生態綠色發展的功能樣板,實現跨區域產居人文生態一體化發展,塑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範。
原來以鄰為壑的邊界後院,現在變成了共同開門迎客的客廳。「後院變前廳」,這是規劃破界一體發展給示範區帶來的改變。
暢通要素流 瞄準高質量——構建世界級產業集群示範區建設,要「破」更需要「立」。如果說示範區總規通過頂層設計,打破行政邊界,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那麼這一年多來,示範區圍繞產業、人才、金融、土地等出臺的一攬子制度設計,則重在建立暢通穩定的資源要素流動通道,助力打造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半導體產業是長三角的優勢產業之一。嘉善引進的百億級半導體項目格科微電子已投產。一直以來,該企業的研發設計在上海,晶片製造在蘇州,如今封裝測試落戶在嘉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公司在嘉善的產值仍將突破50億元。
格科微電子落戶嘉善,得益於示範區在產業協同下的精準招商。「為避免三地半導體產業重疊發展,同質競爭,我們建立了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制』,精準定位產業分工,專門引進封裝測試環節的企業。」嘉善縣委長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直以來,長三角各地區間產業同質程度高,形成了集群效應的同時,資源利用低效、環境壓力大等一系列問題也同時產生,制約了各地產業邁向更高層次。
圍繞這一難題,今年三地率先跨省域制定了統一的產業規劃、項目準入標準、企業登記標準。這一系列的標準和舉措,讓三地在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產業導向上建立共識。「另一方面,共編產業規劃,也可以讓三地跳出『一畝三分地』,瞄準區域產業鏈上各環節,通過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以一體化思維來強鏈補鏈,破解產業對接難的問題。」嘉善縣委長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年多來,示範區重點推進了28項產業創新類項目,其中許多是強鏈、補鏈的項目。比如,在半導體產業集群上,以高端研發為主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已於9月全面開工,建成後預計導入3至4萬名科研人才;國家重點支持的「關鍵戰略材料」項目,英諾賽科氮化鎵項目落戶汾湖高新區,目前一期已竣工,即將投產。
打造世界產業集群,還離不開示範區內部暢通的資源要素流通渠道和優質的營商環境。今年7月,示範區圍繞改革賦權、財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設、管理和服務創新等,《若干措施》提出22條辦法。這其中涉及跨越行政邊界,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要素流動、管理和服務創新的就佔了13條。
一年多來,示範區探索形成一批促進各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的制度安排。
金融方面,青吳嘉金融服務的同城化跨出關鍵一步。示範區「金融十六條」發布後,嘉善的企業能獲得在青浦的銀行授權,吳江的公司可以在嘉善辦理金融結算服務,同時免除跨區域收費。人才方面,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的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資格、職稱以及繼續教育學時,可跨省域互認、共享……
明確的產業導向,暢通的要素流動渠道,釋放了發展活力,優質企業、資本紛紛用腳投票,入駐示範區。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企業登記數量同比增長12.6%;實到外資同比增長31.8%。示範區兩區一縣合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逆勢上揚,實現正增長。
「『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高質量』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陳建忠說,示範區要進一步探索打破行政壁壘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在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體現長三角的更大作為。
護好生態本底 共享公共服務——塑造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生態綠色是示範區的底色。示範區建設,不同於傳統的都市建設,不搞規模擴張,原則上不增加建設用地指標。
在嚴控開發強度,持續加大力度保護下,水網交織的示範區,湖畔顯新綠,惠及三地百姓。在青浦、吳江交界的元蕩上,一條全長2.4公裡跨省域的環元蕩生態岸線示範段已竣工。從水下種的草到岸上鋪的路,兩地採用了同一標準。
跨區域河湖從過去生態治理的「堵點」,如今已成為兩地合力打造的亮點。一年多來,示範區著眼於解決跨區域生態環境分而治之的難題,形成了調動上下遊、左右岸協同治理的積極性的制度方案,出臺《示範區生態環境「三統一」制度建設方案》,實現區域環境系統治理、精準治理。
針對跨界水體的水環境治理問題,制定形成了《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方案》,建立起重點跨界水體河(湖)長協作制度等6項機制,探索區域聯動、分工協作、協同推進的一體化生態保護新路徑。
按照示範區總規,到2035年示範區,湖面、林田等組成的藍綠空間,佔比要達到68%,其中先行啟動區達到75%。
示範區的「生態綠色」,不僅是簡單地增加藍綠空間,更關鍵的是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年多來,位於示範區先行啟動區的姚莊鎮北鶴村,正努力尋找著一條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新通道。北鶴村裡變幻著五彩姚莊,小村裡集合了民宿、非遺和青年創客空間的綜合體。從辦織機、搞養殖,資源消耗型的靠水吃水,到如今靠風景靠環境,來靠水吃水,生態綠色為北鶴村帶來的美麗經濟。
而在不遠處的嘉善祥符蕩,水清岸綠的湖畔,已吸引來自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科研院所意向入駐,引進配套基金管理公司44家。交通便利、有河湖風景、辦公區域建築密度低,能和大自然親密地接觸,優質的人居環境,也是這些機構選擇祥符蕩的重要原因。
引得進、留得住人才,公共服務是關鍵。前不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醫保一體化免備案就醫試點正式開通,在上海工作的嘉善人趙梅,來到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成功使用青浦市民卡完成異地免備案門診刷卡。「原本用上海的醫保要備案,跑來跑去辦手續,現在直接能刷了,報銷比例也差不多,真的方便!」趙梅忍不住點讚。
今年下半年開學季,嘉善縣西塘小學和嘉善縣第三中學,分別迎來了上海老師。6月籤約、7月動員、8月開學,兩所學校正式由上海世外教育集團託管,首期為6個學年,在學校管理、課程與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德育與學生發展等方面參照上海教育模式。鍾葫村村民陳秋華的兒子就在嘉善縣第三中學讀八年級,得知這一消息,她十分期待:「沒想到小縣城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大都市的教育資源。」
在示範區,高品質濱水人居的美好生活,正從理想圖景變為現實。
大事記2018年11月5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10月25日
國務院正式批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要求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2019年11月1日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共同召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大會,兩省一市主要領導為示範區、示範區理事會、示範區執委會揭牌,示範區建設進入全面施工期。
2020年3月3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嘉善召開浙江省推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大會,要求深入貫徹總書記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先鋒破陣的擔當勇氣、先人一步的創新智慧,全力建好一體化示範區,在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彰顯浙江擔當、展現浙江作為。
2020年5月18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出臺《關於支持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政策意見》。《政策意見》分為深化改革賦能、優化要素供給、強化創新驅動、打造高品質人居環境四部分,共19條舉措。
2020年6月10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22條舉措。
2020年9月24日至25日
浙江、上海、江蘇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分別表決通過《關於促進和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為保障重大國家戰略實施,首次就示範區建設同步作出法律性問題決定,為示範區總體方案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發現未來獨角獸,項目BP發過來!
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優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報導,參加36氪浙江的「未來獨角獸活動」,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至36氪浙江項目徵集郵箱:zhejia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
36氪浙江——讓浙江創業者先看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