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浙交界處,區域發展結構正在重塑

2021-01-1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顧雨婷 翁傑,原標題《在滬蘇浙交界處,區域發展結構正在重塑——一體化示範區的「破」與「立」》,36氪經授權轉載。

11月9日,上海青浦與蘇州吳江間的省際「斷頭路」東航路正式通車,原本隔河相望的兩地居民,出行時間縮短至5分鐘。這也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掛牌以來建成的首個跨省域道路互聯互通項目。

在由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組成的這片一體化制度試驗田裡,變化每天都在發生。60個重點項目全力推進,打破三地行政壁壘;32項具有開創性的制度創新成果,正重塑區域發展結構……

三地共同編制了全國首個跨省域、具有法定效力的國土空間規劃;共同建立起一攬子促進人才、資金、科技等資源要素跨區域流動的制度安排。

破立並舉間,示範區的探索,為長三角乃至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後來者,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規劃破界 聚焦一體化——跳出小縣域擁抱大區域

10月底,在嘉善舉辦的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嘉善片區規劃及城市設計》面向全球客商發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構建一張「50年不落後」的交通網……這份讓人眼前一亮的規劃,編制理念、設計思路,都與此前大不相同。

在新的片區規劃裡,嘉善跳出小縣域,融入區域發展大格局,以國際標準,對標全球區域經濟發展新標杆。這種規劃理念和思路,並非憑空而來,它與今年6月公示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一脈相承。

一直以來,在傳統的行政區劃分割中,「行政邊界」往往就是「行政壁壘」。嘉善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在過去,毗鄰地區間往往分歧大於共識、競爭大於合作。

「一個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是推進示範區一體化發展中最首要的任務和最迫切的需求。」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熊健說,統一的規劃是逐步推動一體化的基礎。

圍繞示範區總規的編制,滬蘇浙及多方經過多輪協商,「擦」去行政邊界,統一示範區的基礎底板、用地分類、規劃目標、核心指標,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

示範區總規,一體描摹了「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的發展願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域功能與風景共融、創新鏈與產業鏈共進、江南風和小鎮味共鳴、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共享。」熊健用5個「共」具體描繪了這一美好願景。

一年多來,在5個「共」的規劃引領下,青嘉吳三地推進生態環境、產業發展、人居品質的思維和理念,都在由分向融轉變。如今的青吳嘉,不僅是上海、江蘇、浙江的區、縣,更是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一個整體。

在青浦區,當地一直以來面臨的東強西弱,發展不平衡的格局正在改變。示範區總規加大了對與蘇浙接壤的青西地區產業布局的力度。目前,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已在青西金澤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導入的產業和人才,將大大帶動青西乃至周邊吳江、嘉善的發展。

製造業發達的吳江區,土地資源極為緊缺,又位於示範區多條水系的上遊。一年多來,當地為了達到示範區總規設定的開發強度目標,通過優化土地結構、騰退低效用地,盤活閒置用地,已累計騰出土地2萬畝。吳江重新調整了生態空間、產業空間,保護整個示範區的生態本底。

今年8月,示範區面向全球徵集「江南水鄉客廳」的設計方案。這片位於滬蘇浙交界處約35平方公裡範圍的「長三角原點」區域,將打造跨區域共享、共治的「客廳」,作為示範區生態綠色發展的功能樣板,實現跨區域產居人文生態一體化發展,塑造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範。

原來以鄰為壑的邊界後院,現在變成了共同開門迎客的客廳。「後院變前廳」,這是規劃破界一體發展給示範區帶來的改變。

暢通要素流 瞄準高質量——構建世界級產業集群

示範區建設,要「破」更需要「立」。如果說示範區總規通過頂層設計,打破行政邊界,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那麼這一年多來,示範區圍繞產業、人才、金融、土地等出臺的一攬子制度設計,則重在建立暢通穩定的資源要素流動通道,助力打造世界級的產業集群。

半導體產業是長三角的優勢產業之一。嘉善引進的百億級半導體項目格科微電子已投產。一直以來,該企業的研發設計在上海,晶片製造在蘇州,如今封裝測試落戶在嘉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今年公司在嘉善的產值仍將突破50億元。

格科微電子落戶嘉善,得益於示範區在產業協同下的精準招商。「為避免三地半導體產業重疊發展,同質競爭,我們建立了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制』,精準定位產業分工,專門引進封裝測試環節的企業。」嘉善縣委長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直以來,長三角各地區間產業同質程度高,形成了集群效應的同時,資源利用低效、環境壓力大等一系列問題也同時產生,制約了各地產業邁向更高層次。

圍繞這一難題,今年三地率先跨省域制定了統一的產業規劃、項目準入標準、企業登記標準。這一系列的標準和舉措,讓三地在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產業導向上建立共識。「另一方面,共編產業規劃,也可以讓三地跳出『一畝三分地』,瞄準區域產業鏈上各環節,通過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以一體化思維來強鏈補鏈,破解產業對接難的問題。」嘉善縣委長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年多來,示範區重點推進了28項產業創新類項目,其中許多是強鏈、補鏈的項目。比如,在半導體產業集群上,以高端研發為主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已於9月全面開工,建成後預計導入3至4萬名科研人才;國家重點支持的「關鍵戰略材料」項目,英諾賽科氮化鎵項目落戶汾湖高新區,目前一期已竣工,即將投產。

打造世界產業集群,還離不開示範區內部暢通的資源要素流通渠道和優質的營商環境。今年7月,示範區圍繞改革賦權、財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設、管理和服務創新等,《若干措施》提出22條辦法。這其中涉及跨越行政邊界,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要素流動、管理和服務創新的就佔了13條。

一年多來,示範區探索形成一批促進各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的制度安排。

金融方面,青吳嘉金融服務的同城化跨出關鍵一步。示範區「金融十六條」發布後,嘉善的企業能獲得在青浦的銀行授權,吳江的公司可以在嘉善辦理金融結算服務,同時免除跨區域收費。人才方面,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的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資格、職稱以及繼續教育學時,可跨省域互認、共享……

明確的產業導向,暢通的要素流動渠道,釋放了發展活力,優質企業、資本紛紛用腳投票,入駐示範區。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企業登記數量同比增長12.6%;實到外資同比增長31.8%。示範區兩區一縣合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逆勢上揚,實現正增長。

「『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高級形態;『高質量』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陳建忠說,示範區要進一步探索打破行政壁壘讓要素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在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體現長三角的更大作為。

護好生態本底 共享公共服務

——塑造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生態綠色是示範區的底色。示範區建設,不同於傳統的都市建設,不搞規模擴張,原則上不增加建設用地指標。

在嚴控開發強度,持續加大力度保護下,水網交織的示範區,湖畔顯新綠,惠及三地百姓。在青浦、吳江交界的元蕩上,一條全長2.4公裡跨省域的環元蕩生態岸線示範段已竣工。從水下種的草到岸上鋪的路,兩地採用了同一標準。

跨區域河湖從過去生態治理的「堵點」,如今已成為兩地合力打造的亮點。一年多來,示範區著眼於解決跨區域生態環境分而治之的難題,形成了調動上下遊、左右岸協同治理的積極性的制度方案,出臺《示範區生態環境「三統一」制度建設方案》,實現區域環境系統治理、精準治理。

針對跨界水體的水環境治理問題,制定形成了《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方案》,建立起重點跨界水體河(湖)長協作制度等6項機制,探索區域聯動、分工協作、協同推進的一體化生態保護新路徑。

按照示範區總規,到2035年示範區,湖面、林田等組成的藍綠空間,佔比要達到68%,其中先行啟動區達到75%。

示範區的「生態綠色」,不僅是簡單地增加藍綠空間,更關鍵的是要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年多來,位於示範區先行啟動區的姚莊鎮北鶴村,正努力尋找著一條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新通道。北鶴村裡變幻著五彩姚莊,小村裡集合了民宿、非遺和青年創客空間的綜合體。從辦織機、搞養殖,資源消耗型的靠水吃水,到如今靠風景靠環境,來靠水吃水,生態綠色為北鶴村帶來的美麗經濟。

而在不遠處的嘉善祥符蕩,水清岸綠的湖畔,已吸引來自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科研院所意向入駐,引進配套基金管理公司44家。交通便利、有河湖風景、辦公區域建築密度低,能和大自然親密地接觸,優質的人居環境,也是這些機構選擇祥符蕩的重要原因。

引得進、留得住人才,公共服務是關鍵。前不久,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醫保一體化免備案就醫試點正式開通,在上海工作的嘉善人趙梅,來到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成功使用青浦市民卡完成異地免備案門診刷卡。「原本用上海的醫保要備案,跑來跑去辦手續,現在直接能刷了,報銷比例也差不多,真的方便!」趙梅忍不住點讚。

今年下半年開學季,嘉善縣西塘小學和嘉善縣第三中學,分別迎來了上海老師。6月籤約、7月動員、8月開學,兩所學校正式由上海世外教育集團託管,首期為6個學年,在學校管理、課程與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德育與學生發展等方面參照上海教育模式。鍾葫村村民陳秋華的兒子就在嘉善縣第三中學讀八年級,得知這一消息,她十分期待:「沒想到小縣城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大都市的教育資源。」

在示範區,高品質濱水人居的美好生活,正從理想圖景變為現實。

大事記

2018年11月5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9年10月25日

國務院正式批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要求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

2019年11月1日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共同召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推進大會,兩省一市主要領導為示範區、示範區理事會、示範區執委會揭牌,示範區建設進入全面施工期。

2020年3月3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嘉善召開浙江省推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大會,要求深入貫徹總書記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先鋒破陣的擔當勇氣、先人一步的創新智慧,全力建好一體化示範區,在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彰顯浙江擔當、展現浙江作為。

2020年5月18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出臺《關於支持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政策意見》。《政策意見》分為深化改革賦能、優化要素供給、強化創新驅動、打造高品質人居環境四部分,共19條舉措。

2020年6月10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共22條舉措。

2020年9月24日至25日

浙江、上海、江蘇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分別表決通過《關於促進和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為保障重大國家戰略實施,首次就示範區建設同步作出法律性問題決定,為示範區總體方案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發現未來獨角獸,項目BP發過來!

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優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報導,參加36氪浙江的「未來獨角獸活動」,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至36氪浙江項目徵集郵箱:zhejia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 

36氪浙江——讓浙江創業者先看到未來!

相關焦點

  • 融入大合肥、對接滬蘇浙!廬江搶抓機遇促發展
    融入大合肥、對接滬蘇浙!融入大合肥、對接滬蘇浙,是廬江縣委、縣政府立足合肥都市圈、放眼長三角,在更大的格局中審視謀劃自身發展基礎上提出來的,也符合市委提出打造「千億縣」的要求。
  • 滬蘇浙皖九城共織一張「網」
    今後,包括蘇州在內的G60科創走廊9個城市將深化合作,攜手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協同創新發展。本次大會由工信部、滬蘇浙皖四地政府指導,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滬蘇浙皖四地經信委、G60科創走廊九市政府等多個單位主辦,是長三角地區首次聯合舉辦的工業網際網路會議。
  • 上海9個省界收費站完成拆除,滬蘇浙通行效率將大幅提升
    目前,上海市交通委、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將集中精力加緊進行聯調聯試和系統切換的工作,按照交通運輸部的要求,2020年1月1日開始全網切換,高速公路主線上經過省界時將實現「一腳油門」,將大大減少滬蘇浙高速公路上的「堵點」,通行效率進一步提升。
  • 滬蘇浙皖四省市制定三年行動計劃 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教育...
    會上,滬蘇浙皖四省市共同制定、籤署《新一輪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在提升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服務發展能力、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加快職業教育協同平臺建設、推進各類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加快長三角教育現代化建設、健全長三角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強項目推進,為一體化發展加速奔跑注入「教育動能」。
  • 五大區被點名,三大跨越滬蘇浙的城鎮圈即將誕生!
    其實並不是上海要合併其他省市的城鎮而是即將誕生3個跨越滬蘇浙的城鎮圈目前規劃正在進行中>跨滬蘇浙」江蘇花橋是江蘇省崑山市轄鎮與花橋經濟開發區實行「區鎮合一」體制地處蘇滬交界處,緊靠上海有「江蘇東大門,蘇滬大陸橋」之稱作為上海後花園崑山對接上海的橋頭堡
  • 財產保全、委託鑑定可跨區域辦理,滬蘇浙皖高院一起開會,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會上,滬蘇浙皖四地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了《長三角地區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數據顯示,2019年,滬蘇浙皖四地法院共審結案件591.2萬件,佔全國法院審結案件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 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舉行
    12月6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黨委統戰部在江蘇南京召開第二屆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以促進統一戰線制度建設及統一戰線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圍繞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加強統一戰線制度建設與創新,提升統一戰線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效能,促進統一戰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貢獻等方面的統戰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研討交流。
  • 安徽:滬蘇浙自貿區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原標題:滬蘇浙自貿區建設的經驗與啟示9月21日,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涵蓋合肥、蕪湖和蚌埠三個片區,實施範圍119.86平方公裡。自貿區是制度型開放的「壓力測試場」,通過主動對接國際貿易、金融、投資新規則,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探索路徑,並成為連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和關鍵節點。安徽自貿區的獲批實現了長三角自貿區全覆蓋。滬蘇浙等先行建立的自貿區已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安徽要借鑑先進經驗,注重差異化探索,把自貿區打造成安徽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 湧金樓丨今天滬蘇浙聯手下發兩份文件,玄機何在?
    依託滬蘇浙兩省一市雄厚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創新資源支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兩區一縣(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和區域合作辦公室等跨省市合作機制的實體化運作,行政藩籬的影響正在逐步被弱化。讓區域內每個城市、實體切實感受和一體化的成果,內生地激發一體化發展的意識、凝聚力、驅動力和創新力,是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關鍵。
  •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等三方面滬蘇浙互認
    央視網消息:昨天(22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出臺人才資格互認辦法,示範區專業技術人員在 職業資格、職稱、繼續教育學時三方面將實現滬蘇浙互認。以職業資格為例,目前,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有58項。
  • 長三角一體化,滬蘇浙皖應如何把握機遇,推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部署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一體化發展。那麼三省一市應該如何抓住一體化發展機遇,促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呢?要全面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濱湖科學城、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10個高標準省實驗室、10個省技術創新中心等分平臺建設,推動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融通發展,攜手滬蘇浙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第二,立足空間優勢,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優選地。
  • 滬蘇浙皖圍繞長江保護開展聯合培訓
    原標題:滬蘇浙皖圍繞長江保護開展聯合培訓本報訊(記者盧志堅 通訊員秦穎 史瑩璁)近日,江蘇省檢察院牽頭承辦的長江保護暨環境資源領域公益訴訟實務長三角聯合研修班在蘇州舉辦,來自滬蘇浙皖四地的98名學員共享了這場培訓「盛宴」。
  • 滬蘇浙頒布《通則》規範公共場所英文詞條(圖)
    滬蘇浙頒布《通則》規範公共場所英文詞條 下月招募200名「啄木鳥」挑刺  東方早報世博記者 鄒娟  「餐廳」被翻譯成「翻譯服務出錯(translate server error)」  昨日,上海、江蘇、浙江兩省一市的語委和質量技監局在上海召開
  • 鄰滬地區交通一體化範本來了!滬蘇首條跨省市域鐵路敲定
    同一日,在2020滬太協同發展推介會上,嘉閔線(含北延伸)至太倉段項目合作備忘錄成功籤署。「作為滬蘇之間首條跨省市域鐵路,上海嘉閔線北延至太倉,將進一步重塑滬太兩地的時空距離。」太倉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道。嘉閔線北延意義為何?
  • 滬蘇浙皖首次共同舉辦上海旅遊節文旅相融韻味濃
    南京路步行街東拓路段,遊客在拍照。  去年年底,上海啟動了南京路步行街東拓工程,將步行街區域一路延伸至外灘。自本屆旅遊節開始,南京路與黃浦江濱江45公裡岸線直接相通相連。這條500來米長的東拓路段上,矗立著和平飯店等大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漫步上海街頭,一處處老建築在歲月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近年來,上海全力推進「建築可閱讀」,據此做好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工作。
  • 江蘇舉行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暨滬蘇通鐵路開通新聞發布會
    已形成「開工一批、開通一批、續建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今年計劃新開工2個項目,6月初滬蘇湖鐵路已經開工建設。繼滬蘇通鐵路之後,下半年還將建成3個項目,新增高鐵500公裡以上。在中歐班列發展方面,1-5月份已累計開行607列,同比增長54.1%。在鐵路專(支)線方面,正在加快推進連雲港東中西示範區鐵路專用線、鹽城大豐港鐵路專用線等一批鐵路專(支)線前期工作,力爭儘早開工。
  • 滬蘇浙統一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範樹國際化形象
    今天,上述長三角兩省一市的語委、質量技監局共同在滬發布滬蘇浙地方標準——《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範 第一部分:通則》>  據介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二〇一〇年世博會日益臨近,長三角地區公共場所英文使用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面臨迫切需求。
  • 關於一體化,滬蘇浙皖「最強大腦」這麼說 _ 證券時報網
    論壇就「立足大循環促進雙循環,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開展深入研討。在長三角參事專題研討會上,來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參事們聚焦「長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戰略優勢、體現更大作為」開展探討,重點圍繞推進長三角區域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從「區域經濟協同創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互惠互享」等方面,就「打造金融科技世界級高地」「合力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經濟發展中的文化思考」「長三角醫療一體化發展」等主題發表真知灼見。
  • 滬蘇浙皖省界收費站拆除工作最後衝刺
    前幾天,記者去了京滬高速的滬蘇省界,這頭是上海嘉定區安亭鎮,那頭是江蘇崑山花橋,ETC車道多了,一部分車道正封閉改造;記者還去了滬渝高速的滬蘇省界,這邊是上海青浦金澤,那邊是江蘇吳江汾湖,省界收費站已拆除了一半。上周,上海與江蘇、浙江的9處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拆除和主線車道改造工程順利完工。此前,浙江和安徽已基本完成省界收費站拆除工作,江蘇也將於年底前全面取消省界高速收費站。
  • 滬蘇浙交通更便捷!上海這9個省界斷頭路工程最新進展來了→
    打通省界斷頭路是一項促進跨省界區域協同發展,提升行政區域間交通聯繫的民生工程。它對優化區域路網功能、改善周邊交通環境有積極作用。目前,青浦區復興路、勝利路(不含跨吳淞江大橋)、金山區朱呂公路已基本建成,正在完善通車前相關事宜。詳↓盈澱路(已開通)青浦區盈澱路於2018年10月1日開通,這是長三角一體化上海市打通省界斷頭路項目中首條通車項目。盈澱路開通後,同步開通了兩條青浦區至崑山市的公交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