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自媒體
01
「車位賣不好,就要扣佣金了!」
幾天前,杭州某房企的銷售朋友,在極力推銷車位收效一般後,向我同事抱怨道。
自限價+搖號後,銷售員的收入模式,已發生巨變。
起初樓市沒限價前,收入主要和個人新房成交量掛鈎,即多賣多賺、多勞多得。
但2016年底啟動限價後,情形完全不同了。一方面,購房者主動搶購,賣房子的「技術含量」驟降,銷售更像是一個走走程序的「資料員」。
另一方面,由於售價封頂,房企的利潤空間也被鎖死。若是拿地價很高,甚至可能虧本。
房子不愁賣,利潤空間卻有限,房企自然不傻。為了提高收益,很多開發商都做了兩個相同決策。其中之一,就是降低銷售員提點。
另外一個,則是大家熟悉的「變相漲價」——搭售高價車位。那一年(2017年),天價車位誇張到什麼程度?直線距武林20公裡外的臨平,可以賣到80萬一個。
後來,車位實施限價,加上搖號推出,車位不得強制搭售。
車位變得不再那麼好賣,收益降了怎麼辦?不少房企又想到了一個新招:將銷售員的業績,跟車位銷售量掛鈎。
相比新房搖號的隨機性,賣車位才是現在銷售員之間真正的戰爭。
02
一波操作下來,銷售員的收入確實不比從前。
以杭州某品牌房企為例,旗下基本是紅盤,完全不愁賣。但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少一線銷售平均收入20萬左右。
看似不低。但你要知道,2018年之前,做到30-50萬年收入的大有人在,銷冠年薪更是超百萬。
為了增加收入,如今的銷售也的確是拼。
最常見的,就是自掏腰包,投放一些樓市公眾號,發布踩盤實探報告,以吸引更多購房者加入搖號群。
一來可以擴大搖號基數,增加客戶中籤概率;二來也是為後面推銷車位,奠定人數基礎。
畢竟,相比以前粗暴的搭售模式,現在賣車位難多了。
首先,車位實施價格承諾制後,雖然天價車位不會再出現,但絕對售價並不低。
因為按照「住宅單價×10」的限價法則,動輒要20-50萬。而絕大多數房企,都選擇了頂格定價。
其次,紅盤投資客佔比高,買車位的卻不多。
放在以前,捆綁銷售那是沒辦法;現在買賣自由,以投資為目的的買家(有些還是幾個人湊的資金),並不是人人需要買個車位。
還有就是現在限價普遍上浮,不少板塊連新房去化都存在困難,更何況車位。
所以,你可以發現,現在大多數樓盤推銷車位時,都有額外優惠。比如,城南某紅盤,購買第二個車位,直接優惠5萬。
今年上半年,城東某樓盤,更推出過「買房送車位」活動。
03
導致車位銷售難度增加的,其實還有一個因素:地下車庫建造形式變了。
早些年,市面上普通住宅小區的車庫,通常是地下一層。後來車位需求多了,改善和豪宅小區大多會挖地下兩層車庫。
但現在,許多改善盤又改成「地下一層半」車庫設計。
什麼意思?簡單地說,所有樓幢下都挖了地下一層,但只有部分樓幢下面挖了地下二層。
因為住宅開發中,成本最高昂的就是地下工程。限價之下,車位劃得緊湊一點,少挖半層車庫,本來沒錢賺的項目可能就有微利了。
但造成的後果是,一部分買了負二層車位的業主,無法直接電梯入戶。
每天要先坐到負一層(或一樓),再走一段路,換乘其它電梯走到自己的車位,用車變成極其繁瑣,萬一提個重物更是受罪。
雖然負二層車位便宜些,業主們還是很猶豫。比如,杭州某局部負二層小區,開盤時負二層車位就特別難賣。不少業主後來迫於無奈,才購買了負二層車位。
但小區交付後,多數人還是選擇停在負一層。由於佔據他人車位,常常會收到「挪車通知」。
小區入住率低,倒也問題不大。一旦入住率提升上來,大家只能老老實實停自家車位,否則矛盾肯定會加劇。
至於負二層的車位價格,雖然沒有下跌,但也僅僅是微微漲。
這樣的小區,今後會越來越多。
據我們調查,目前在售的許主城改善盤,都是「地下一層半」車庫設計,包括申花、奧體和南星的眾多明星紅盤。
04
賣車位的業績壓力很大,但經過前幾年一輪猛漲後,如今杭州的車位暫時「漲不動」了,有些甚至還跌了。
比如,城東普福板塊的陽光城普升,2014年開盤,但直到現在,開發商也沒賣完手中的車位,而且近幾年價格反而持續走低。
看下這組數據:2017年時,車位最貴賣到了30萬;2019年變成了18萬,現在只要15-17萬。
小區入住率極高,二手交易也頗為活躍,車位配比也不高(1比0.85),車位價格怎麼就上不上去呢?
這不是個例!臨平北大盤金都夏宮,2018年組團陽光裡的車位售價接近30萬,不到一年,價格一度腰斬到15萬左右。
「路面車子爆滿,地下室卻很空,業主和開發商互不相讓,看誰熬得住。」有業主總結現狀道。
當年那些天價車位,如今看起來更是「驚人」。
還是臨平北,理想灣在2017年銷售時,因為限價搭售車位,導致價格一度高達80萬。但就在一周前,小區曝出一個特價車位,僅售6.5萬。
剛需盤硬搭天價車位,最終總要露出底褲,這不奇怪,但不少改善豪宅盤也很難倖免。
前段時間,我去參觀一個申花新交付的住宅,發現車位正在促銷。原因正出在「地下一層半」車庫設計,導致部分負二層賣不完。
最近幾年,武林部分豪宅也出現過車位「五折大甩賣」等優惠活動。
車位價格上不去,原因其實很簡單(也有人表示,算上房價漲幅,其實車位也沒虧)。
首先,車位基本頂格售賣,上漲空間本就有限。一旦流入二手市場或行情冷卻,自然難逃調整。
其次,郊區盤業主,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觀念,都促使不願再買一個高價車位。而那些豪宅呢,車位配比很高。若明顯供大於需,也會影響價格。
第三,杭州地鐵交通正逐漸成網,地鐵出行佔比會越來越高。
05
但車位的需求和行情也是動態的,當下並不代表永遠。
剛交付時,一般入住率很低,停車矛盾不大,車位價格就不容易漲;但幾年後若入住率高啟,難保不會又一位難求。
再比如一些投資客佔比高的樓盤,等投資客出貨完畢,也可能迎來一波車位需求高峰。
或者接下來幾年,再有幾輪大放水和通貨膨脹,一些中心地段豪宅的車位價格,也難免相應地水漲船高。
若是郊區樓盤,頂格限價賣的車位不必急於下單。只要物業「不捂著」,將來租個車位不成問題。
「地下一層半」車庫設計的樓盤,負一層務必趕緊搶一個,負二層不妨慢慢來。
在我看來,首改、再改型的樓盤,車位最堅挺。一是車位配比不會誇張到豪宅的1比2以上;二是家庭實力不錯,普遍擁有至少兩輛汽車;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入住率特別高。
當然,一些擁有頂級學區的豪宅或車位配比特別少的小區,車位也有上行空間。
對於自住的房子,我始終建議先買一個。
因為能挑到與房源位置最匹配的車位,比如無需換乘或是少走路的電梯口,對幸福生活指數而言,可不是便宜幾萬元所能覆蓋的。